登陆注册
6047500000008

第8章 茶道(3)

吃肉骨茶的习俗,原来是从我国福建南部和广东潮汕地区传入的,多少年来已成为新加坡众多小吃中的佼佼者。新加坡虽只有600平方公里,200多万人口,然而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的祖先从原籍带来了本民族的精华。肉骨茶就是他们传统的奇妙饮食,不仅香味可口,别具风格,而且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给风光绚丽、婀娜多姿的岛国,增添了许多异彩。

(2)毛里塔尼亚饮茶习俗

毛里塔尼亚,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全国领土90%以上是沙漠地带,因此素有“沙漠之国”称号。

干旱酷热的沙漠气候,及其以牛羊肉为主食的生活习惯,使毛里塔尼亚人民对茶叶有特别的爱好。他们都喜欢喝茶,而且要喝好茶,这个人口不足一百五十万的国家,每年消费茶叶三千多吨,即使在大旱年份,畜牧业大幅减产,居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但茶叶消费量却不见减少。毛里塔尼亚人喜欢喝中国的绿茶,他们进口的眉茶和珠茶,均由我国供应。

伊斯兰教是毛里塔尼亚的国教,几乎人人信奉。在首都努瓦克肖特,每天黎明时分,全城响彻向真主祈祷的广播声,人们在向真主的祈祷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天,祈祷完毕,人们就开始喝茶。他们煮茶、喝茶的方法也别具一格,一般是将茶叶放入小瓷壶或小铜壶里煮饮,将煮好的茶水,加入白糖和鲜薄荷叶,然后将茶汁注入酒杯大小的玻璃杯内,茶汁色如咖啡,茶味香甜醇厚,带有薄荷的清凉味,食后许久,茶香和薄荷香还留在咽喉里。毛里塔尼亚人饮茶一般每日三次,每次三杯,逢节日或休息在家,饮茶的次数可多达十次以上。煮一次茶,需茶30克,一盒100克装的茶,只能煮三次,故毛里塔尼亚茶叶消费量很大,在城市一户人家,每月要消费茶叶6千克左右,他们买茶大多数是一次买5千克、10千克。对茶叶质量的要求是味浓适中,多次煮泡后,汤色不变,并喜欢汤色深的茶,故茶叶贮存时间略长,反而受欢迎。喝茶在毛里塔尼亚已成为人民的一大嗜好,不可一日无茶,饮茶风习之盛,堪称罕见。如何透过饮茶习惯的现象,认识人们必需饮茶的内在原因呢?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得到普遍的解答是,日常多食牛羊肉和骆驼奶,饮茶有助消化;天气炎热,人们疲劳,饮用浓糖茶,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如果三天不饮茶,就感到头痛难受,全身疲软无力。看来人们已到“尝茶成瘾”的程度了。生理的和精神的需要,可能是人们不可缺茶的主要内在原因。

对毛里塔尼亚人来说,茶也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每当朋友来访,好客的主人总是以甜茶招待,称作“见面一杯茶”。章 茶味爽口的浓糖茶,饮后有愉快的回味和清凉感。这种独具风味的浓糖茶,堪称毛里塔尼亚人的一种民族传统饮料,也可说是中国远洋绿茶在国外的一种主要饮用方法。

从这种对浓甜茶需求来看,出口绿茶除了外形规格和香气条件外,重要的是滋味要浓厚,要耐泡,但茶的浓度又与嫩度有关。从商品贸易角度来看,归根到底,只有产品质量好,适销对路,物美价廉,才是长期的稳固的消费基础。

(3)土耳其喝茶风情

举杯邀明月,香茶迎故人。亲友熟人来访,捧出一杯清香的热茶共叙情怀,其乐融融,其益无穷。在当今汽水、咖啡、可口可乐等各种饮料竞争市场的时代,茶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饮料。而土耳其人喝茶,则别有情趣。

土耳其人喝红茶,他们使用小玻璃杯、小匙、小碟,并加上白糖,使茶带浓郁的茶香和绵长的甜味。不少土耳其人,早晨一起床,首先是一壶茶,然后刷牙、洗脸、吃早饭。

在土耳其的大街上走,到处可以看到茶馆,不少点心店和小吃店也兼着卖茶。茶馆的服务员,手里提着一个很精致的托盘,上面放着一满杯滚烫的茶,串街走巷,挨门挨户,给周围的店铺送茶,在茶馆对面或附近工作的人,只要吹个口哨,或吆喝一声,打个手势,茶馆的服务员就心领神会,立即把茶送到。在长途汽车站里或码头上,卖茶的人就更多了。他们边走边喊:“刚煮的茶!刚煮的茶。”学校、机关、企业和公司里,都有专人负责煮茶、卖茶、送茶。在教师办公室里还备有电铃,每当公务员一听到电铃时,就忙着提茶盘和杯子赶到按铃的办公室去,而学生课间都在学校的茶室里喝茶。

土耳其人的煮茶很有风趣,他们使用一大一小的茶壶。煮茶时,大的茶壶盛满水放在炉子上,小的茶壶装上茶叶放在大壶上面。等水煮开时,把大壶里的开水冲入装上茶叶的小茶壶里,然后再煮上片刻。最后把小壶里的茶,根据每个人所需的浓淡程度,多少不均地倒入小玻璃杯里,再把大壶里的开水冲到小杯里,加上一些白糖,搅拌数下便可喝了。

在我国,当主人递上茶时,有时会介绍说,这是西湖龙井,或是祁门红茶,或是茉莉花茶等等。而在土耳其,主人从来不提什么茶叶,却往往总是夸奖自己煮茶的功夫。土耳其的煮茶很有学问,煮得恰到好处时,色泽透明,香味扑鼻,饮时可口。如果煮出来的茶呈黑暗色,喝起来就不纯香了。他们去商店买茶叶,也只问有没有茶叶,却不问有什么茶叶。只要有茶叶,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事实上,土耳其茶叶品种也不算多。

在土耳其,考究一点的,煮茶应该用铜壶和木炭。在旅游胜地的露天茶室里,常常能见到用木炭和铜茶壶煮茶的。当旅游者来到这种露天茶室里一坐下,服务员便立即端着铜壶和木炭过来,放在桌上,点着木炭,表演煮茶方法,然后由旅游者自己去拨弄,学着煮茶,等茶喝完而准备离开茶室时,旅游者也差不多学会煮土耳其茶了,真是又喝了茶,还学会了一点土耳其人的“煮茶技能”。

(4)巴基斯坦饮茶风俗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东邻印度,东北与我国接壤,西北与阿富汗为邻,西部毗邻伊朗,南濒阿拉伯海,面积八十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八千五百万。那里气候旱热,万里无云,雨量稀少,终年几乎没有真正的冬天。

巴基斯坦是个伊斯兰国家,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居民多食用牛肉羊肉和乳类,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解渴、消暑、提神生津和消食除腻,饮茶形成风习,受到普遍爱好,无论城市乡村、男女老少,几乎家家必备、人人皆饮。在家庭,主妇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全家烹煮红茶。人们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也往往是喝茶。一些大型企业还常由专人为职工烹煮红茶,职工一上班,便由专人分送到每个办公人员的办公桌上。城镇上虽然没有什么茶馆茶室,但所有饭馆、冷饮店几乎都有茶叶供应,需要都可以随时点饮。还有一些露天茶摊,收费低廉,人们投钱取饮。在农村,人们除了在家里饮茶以外,就是在田间劳动,也常常由主妇将茶烹煮好送到田间,作为劳动间隙休息时的一种享受。

由于巴基斯坦原来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74年独立以后直到现在,饮茶风习仍然带有英国色彩。人们普遍爱好牛奶红茶,而且喝得浓,喝得多,一般每天要饮茶5-6次,即起床一次,早、中、晚饭后各一次,临睡前一次,有的在上午11-12点还要加饮一次。每次饮1-2杯,每杯5-6克红茶。全国的茶叶消费量很大,平均每人所消费量在1.5千克以上,不少老年人差不多每月就要消耗一斤茶。人们喝红茶,都添加牛奶和糖。沏茶方法,除有些机关、商店有时候采用冲泡以外,大都采用烹煮的方法,即先将红茶放在开水壶中烹煮几分钟,然后用过滤器将茶渣滤出弃去,茶汤注入茶杯,再加入牛奶和白砂糖搅拌后饮用。

饮茶使用的茶具,一般需有开水壶、茶壶、茶杯、茶托、过滤器、糖杯、奶杯和茶盘等。开水壶和茶壶均用铝制成,茶壶形似我国常用的茶壶,呈椭圆形,上小下大,茶杯无盖,但多有茶托,茶杯和茶托均为瓷制,杯面多饰有巴基斯坦民族特色的蓝色花纹。过滤器呈船形,系铝制;糖杯和奶杯、茶盘以及瓢也全用铝制成。

与我国一样客来敬茶,章 蛋糕之类点心,主人陪着客人,一边交谈,一边品茶用点,大有我国广东某些地方那种“一茶二点”的饮茶风习。

绿茶消费集中在西北高地,主要是三个省会(即西北边省的白沙瓦布,旁遮普省的拉哈尔市,以及俾路支省的奎塔市)和靠近阿富汗边境的游牧民族。这是因为巴基斯坦人对茶性的看法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他们认为绿茶是偏温的,红茶是偏凉的。因此一到冬天,一些习用红茶的消费者也有临时改饮绿茶的。巴基斯坦的绿茶饮法,口味既不同于我国的清饮法,也不同于北非人的薄荷茶饮法。通常习惯加糖,但不加薄荷和其他调味品。沏茶方法是:将绿茶4-5克置于有柄茶杯内,用沸水冲沏5-6分钟,然后将过滤器放在另一只茶杯上,再把茶汤倒入过滤器,滤去茶渣,茶汤加白砂糖搅拌。少数地方还有添加牛奶的,这与沏制牛奶红茶没有什么两样了。

(5)俄罗斯饮茶风习

俄罗斯对茶的记载,始于公元1567年。对这种俄国未知的中国奇妙饮料作了首次描述的,是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历山大。然而茶叶正式出现于俄国,则差不多又过了一个世纪,有位名叫瓦西里。斯达尔高夫的驻外大使用以货易货方式,从一位蒙古可汗处换得了64千克中国茶。该饮料大得宫廷和上层贵族的欢心,17世纪70年代起,茶叶遂成为重要的消费品出现在莫斯科的商场店铺。茶的普及速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均快于其他欧洲国家。不过开始时消费还局限于城市居民,首先是莫斯科人的圈子内。直到18世纪末,人们仍只能在莫斯科的某些著名商场比如尼尼。诺芙格拉商场,即现今的高尔基商场里购得茶叶。

不过,为时不久,茶叶风靡了整个俄罗斯帝国。可资佐证者如:19世纪中期始茶叶产区不断扩大;“茶仪茶礼”场景在俄罗斯文学及美术作品中的广泛出现,“茶”一字构成了不少日常用语-例如俄文里至今仍称“小费”为“茶钱”等等。

提起俄式茶,就少不了谈到俄国茶炊“沙玛瓦特”。这种独特的茶炊有着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其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前半叶。最初的“沙玛瓦特”诞生在欧亚交界处的乌拉尔——当时该地区已经是重要的冶金中心。

同类推荐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热门推荐
  • 空吟笛赋

    空吟笛赋

    上古之际仙魔大战,有神唤空吟,灭去魔帝,众神瞩目,却隐居寒冰殿,因为她失去了一个人......
  • 嗨,板擦君

    嗨,板擦君

    我说:“我情窦初开不为你……”他说:“我们就算分开了也要好好的”我说:“我们是仇人,不死不休的那种!”他说:“就算死,老子也要带着你一起上天堂、下地狱”我们要一直在一起,不死不休……
  • 风吹走的那几年

    风吹走的那几年

    风儿轻,却不停。过往种种虽还历历在目,却都随着阵阵风儿渐渐远扬。秋岚暮雪的过往,甜蜜也好,痛苦也罢,正随着他的记忆慢慢地展开......
  • 守护甜心之梦幻之恋

    守护甜心之梦幻之恋

    同样的开头,不一样的故事,好好的守护文,被我改编成了言情。
  • 记忆深处的微笑

    记忆深处的微笑

    在那个夏天,冉沁汐偶遇明星王俊凯,那个在她处于极度压抑中给她温暖的少年,就像黎明前的那道曙光,使她走出了生命的黑暗,戴有明星光环的少年,表面看似风光,背地里却不知有多少的努力和泪水,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不知承受着多少误解与委屈,但尽管现实如此残酷,他依旧微笑走过来了,经过风雨的磨练,他多了份成熟,而她会陪伴着他走过以后的漫漫人生长路。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EXO之腐女的助攻之路

    EXO之腐女的助攻之路

    作为一个EXO的cp粉我决定要做个神助攻,但这路非常的坎坷,来看看我是怎么撮合一对又一对的男男夫夫吧“嘿,别打扰我观察情况,听见没有你个挡路的”某女说“我说你这是在干嘛这么神神秘秘的”某男渐渐靠近某女“喂!警告你别再靠近了。啊,干嘛啊!”“干你喽”某男说到
  • 神王劫废柴逆天六皇子

    神王劫废柴逆天六皇子

    她,杀手界的“王”,重多杀手眼红她的地位,甚至连和她一起度过无数腥风血雨的搭档,都背叛了她!死后,她的神秘血统让她灵魂穿越,借尸还魂。附在了星翼国软弱无能的六皇子身体里。再次睁开眼,眸子冷光四射,不似六皇子的窝囊!天下乱,神王降!神渡劫,天悲凉!
  • 易先生:我劝故梦,让你别走

    易先生:我劝故梦,让你别走

    多少年前,有过一场温柔的邂逅;多少年后,还在淡淡的追寻。只是当初那无意一眸,换来今生的追随:曾为与你相遇,走过你来事的路,追过你坚定的背影,也寻过你留下的足迹...我曾穷尽青春,只为寻你。恍然间,又闻到那阵阵淡淡花香,梦与现实又重新叠合。我们手牵手,在万盏灯塔下,在耀眼星辉下,隔着一凭栏,俯望幕色之景。只是还有沉痴留恋,又从梦醒。细雨隐了深巷,炊烟卷走过往,若当南雁归来,理想还在远方。而今时,我亦归来,带着清澈的梦归来,却带着未醒的梦离开易烊千玺,我劝故梦,让你别走。
  • 星际游侠传

    星际游侠传

    前四章是曾经他站首发的原创作品,从2000年开始在腾讯网连载,大约写了两个月,在星际小说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因为种种原因,小说未能续写下去。现在,经过多年的润色和重新设计,作者试图修改其中的一些设定,以确保小说的独立性(不再依附于某个特定游戏)。从第五章开始,每章将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对以前风格的修改与突破,究竟能否获得成功,还望读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