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7700000010

第10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

一、创作方法的涵义和种类

1.创作方法的涵义

什么叫作创作方法?在这个问题上,历来解释不一。有人说,它是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原则;另有人说,它是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法。我们认为,这两种解释,都不是对创作方法的科学规定。

说创作方法是一种方法,这种解释未免失之简单,在创作方法的涵义中,固然包括有方法的因素,但又不仅仅是方法。如果把创作方法简单地归结为方法,就很难将这一特定的概念与其它表示方法的概念,例如创作手法、表现手法等区别开来。说创作方法是一种原则,这种解释又多少近于笼统。在创作方法的涵义中,固然包括有原则的因素,但又不仅仅是原则。如果把创作方法笼统地等同于原则,就很难将这一特定的概念与其它表示原则的概念,例如创作原则、文学思想等区别开来。不管是说成方法,还是说成原则,对创作方法作这样简单或者笼统的规定,其结果,势必由于概念的含糊而造成理论的混乱,由于理论的混乱而造成实践的迷误。

我们认为,创作方法不是简单的方法,也不是笼统的原则,它作为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对于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在心理类型上的种种特点的集中体现,在其概念中,起码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涵义:第一,作家表现情感的途径;第二,作家创造形象的式样;第三,与表现情感的途径、创造形象的式样相适应的组织语言的方式。所谓创作方法,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应该是作家的表情途径、造形式样和艺术方式的总和。

在这三者里面,前二者,即表情途径和造形式样,属于创作方法概念中的内容因素,一般叫作创作精神;后者,即艺术方式,属于创作方法概念中的形式因素,一般叫作创作手法。创作方法,说到底,是一定的创作精神和一定的创作手法的统一,或者说,是一定的创作精神在一定的创作手法中的体现。

2.创作方法的种类

以往,我们的文学理论,一提到创作方法,似乎不是现实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而且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又都分别视为一种创作方法,这是一种片面性。特别是30年代苏联文艺界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后,由于理解上的偏差,文学理论更是走向了把创作方法定于一尊的极端。由此而产生的理论上的背谬和实践中的错误,给我们的文学事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认为,文学的创作方法,远非一种什么主义所能囊括,它在类型以及品种上,都应是多样化的。

首先是类型的多样化。作家自我的审美感受,既然有分享型和旁观型、自觉型与非自觉型的区别,与此相对应,文学的创作方法,也就有浪漫主义类型和现实主义类型、理性主义类型和直觉主义类型的区别。

其次是每一类型里面品种的多样化。作家自我的审美感受,除了心理类型,还各有其个别形态。正因此,它们即使同属于一个心理类型,也往往各显风貌,这种情况体现在文学的创作方法中,不管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不管是理性主义还是直觉主义,它们作为创作方法的某一类型,其本身都不能不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不是多样化的。

一个类型的多样化,一千品种的多样化,把二者联系起来,文学的创作方法,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坐标系。坐标系的横轴,按其延展方向,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情感活动为主,指向主观的理想表现,代表浪漫主义类型;一部分以形象活动为主,指向现实的客观再现,代表现实主义类型。作为浪漫主义类型的端点,只要主观理想表现,不要现实客观再现,是消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作为现实主义类型的端点,只要现实客观再现,不要理想主观表现,是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同理,坐标系的纵轴,按其延展方向,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潜意识活动为主,指向无目的、无规律、无法则,代表直觉主义类型;一部分以意识活动为主,指向有目的、有规律、有法则,代表理性主义类型。作为直觉主义类型的端点,只讲直觉,不讲理性,是反理性主义创作方法;作为理性主义类型的端点,只讲理性,不讲直觉,是公式主义的创作方法。

我们说,创作方法是多样化的,并不意味着,每一种创作方法,都一样优胜,可同等看待。凡是真善美的文学,不管它是偏于主观的理想表现,还是偏于客观的现实再现;偏于理性,还是偏于直觉,都应建立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之上。而作为创作方法极端发展的消极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公式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它们都是理想主观表现和现实客观再现,或者理性和直觉相割裂的产物。所以,用这样的创作方法加以创作,就不可能达到真善美的目标。为了保证文学的审美价值,我们提倡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反对创作方法的极端化。

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1.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的文学,虽然古已有之,但现实主义的概念却是席勒在1795年才提出来的。以后,经过别林斯基、恩格斯、高尔基等的分别论述,现实主义的理论越来越充实和丰富,综合他们关于现实主义的论述,联系现实主义的文学实践,我们认为,所谓现实主义,应该是指创作方法中偏于现实的客观再现的一个基本类型。它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造形式样偏于现实的特点。现实主义作家,在心理上属于旁观型。其审美感受,在情感活动和形象活动的统一中,以形象活动为主。他们创作形象,受情感以及由情感所激发的想象的冲击和改造较小,而更多地依赖于感觉和认识。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一般情况下,总是严格地从普通的实际生活出发,按照现实中本来有或者可能有的式样加以造形。

我们知道,现实本身是具体的,有规律的。为了使自己所创造的形象,无限制地接近于现实的本来式样,现实主义作家特别重视细节的真实和典型化。通过它们,一方面,具体地展示现实的外在形态;一方面,有规律地揭示现实的内在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主义在造形式样方面偏于现实的特点,实际上也就是细节的真实和典型化。

其次,是表情途径偏于客观的特点。现实主义的旁观型作家,其审美感受以形象活动为主。他们的情感,受形象以及由形象所生发的认识的制约很大。这种情感,一般都比较冷静,执着,具有细微的渗透性。在表现时,往往采取通过形象加以暗示的、间接而隐蔽的途径。分明有作家的“我”的喜怒哀乐渗透在其中,却很难使人看到“我”的影子。恩格斯说:“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现实主义表情途径偏于客观的特点的科学概括。

再次,是艺术方式偏于再现的特点。现实主义在造形式样方面偏于现实,在表情途径方面偏于客观,这两点合在一起,构成了所谓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了和这样的创作精神相适应,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手法即艺术方式方面,不讲变形,而讲摹仿;不用夸饰,而用白描;不爱华美,而爱朴素。他们这样做,目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把现实的面貌再度呈现,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逼真感。所谓现实主义的艺术方式偏于再现的特点,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说,现实主义偏于现实,偏于客观,偏于再现,这是就其作为创作方法的一个基本类型的共同特点而论。具体到不同的作家和作品,现实主义又有不同的个别特点。但不管是哪个作家,哪个作品,只要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其创作方法,虽然都偏于现实的客观再现,然而又都少不了有一定的理想的主观表现。只不过,这种理想的主观表现,在现实主义那里,是渗透在现实的客观再现之中,不像在浪漫主义那里,是溢出于现实的客观再现之外罢了。

如果仅仅从偏于现实的客观再现这一点看,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它们归入创作方法的同一个基本类型。但二者尽管相似,毕竟不能等同。作为现实主义的极端化,自然主义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它主张用自然科学的实验观点来对待现实,把现实当作死的标本,而不是当作活的肌体;第二,它主张纯客观,不是把情感隐蔽起来,而是把情感排除干净;第三,它主张有闻必录的描写,反对对语言形式进行任何艺术加工。上述特点,归结到一处,那就是:只要现实的客观再现,不要理想的主观表现。这与现实主义虽然偏于现实的客观再现,但结合理想的主观表现的特点,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说,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到极端的产物,是现实主义的堕落,道理和依据就在于此。

2.浪漫主义

这里,首先有必要对浪漫主义的两种涵义加以区分。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文学运动,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文学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是上升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我们讲浪漫主义,主要地不是指它作为特定时代的一种文学运动,而是指它作为创作方法的一个基本类型而言。作为创作方法的一个基本类型,它不局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文坛。可以说,从有文学的第一天起,就有与现实主义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浪漫主义存在。如果说,现实主义是创作方法中偏于现实的客观再现的一个基本类型,那么,浪漫主义则是创作方法中偏于理想的主观表现的又一个基本类型。

浪漫主义的总体特点,也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表情途径偏于主观的特点。浪漫主义作家,在心理上属于分享型。其审美感受在情感活动与形象活动的统一中以情感活动为主。他们的情感,受形象以及形象所生发的认识的制约较小。这种情感,一般都显得热烈、奔放,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在表现时,往往采取超越形象加以诉说的、直接而明显的途径。整个作品为情感所笼罩,形成一种抒情笔调和抒情气氛,即所谓“有我之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把浪漫主义称作主观艺术或者抒情艺术。

其次,是造形式样偏于理想的特点。浪漫主义的分享型作家,其审美感受以情感活动为主。他们创造形象,说到底,是为了寄托和表现情感。所以,在造形时,就不能不受情感以及为情感所激发的想象的巨大冲击和改造。基于这一点,浪漫主义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把普通实际生活提高,按理想中应该有的式样加以变形,化作奇特的人、奇特的事、奇特的环境出现在作品中,充满了理想色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把浪漫主义又叫作理想艺术。

再次,是艺术方式偏于表现的特点。浪漫主义在表情途径方面偏于主观,在造形式样方面偏于理想,这二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所谓的浪漫主义精神。为了和这样的创作精神相适应,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手法即艺术方式方面,更多讲究变形,更多地使用夸张,更多地追求华美。他们这样做,目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符号,把内心的激情和幻想表现出来,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惊奇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把浪漫主义认作表现艺术。

我们说,浪漫主义偏于主观,偏于理想,偏于表现,这是就其作为创作方法的又一个基本类型的共同特点而言。具体到不同的作家和作品。浪漫主义又有不同的个别特点。但不管是哪个作家,哪个作品,只要是真正的浪漫主义,其创作方法虽然都偏于理想的主观表现,然而又都少不了有一定的现实的客观再现。只不过,这种现实的客观再现,在浪漫主义那里是作为理想的主观表现的手段而存在,不像在现实主义那里,本身即是目的。

正如现实主义偏于现实的客观再现的特点,如果推向极端,可以发展成为自然主义一样,浪漫主义偏于理想的主观表现的特点,如果推向极端,也可以发展成为消极的浪漫主义。

消极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尽管同属创作方法的一个基本类型,但二者毕竟不能等同。作为浪漫主义的极端化,消极浪漫主义的特点表现在:第一,消极浪漫主义的理想,不是面向未来,而是面向过去。第二,他们所表现的主观情绪,带有莫名其妙的神秘主义色彩。第三,他们主张运用语言形式,任意地加以夸张、变形。上述特点,归结到一处,那就是:只要理想的主观表现,不要现实的客观再现。这与浪漫主义虽然偏于理想的主观表现,但结合现实的客观再现的特点,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说,消极浪漫主义是浪漫主义发展到极端的产物,是浪漫主义的反动,道理和依据就在于此。

3.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以上讲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个重形象塑造,一个重情感表现。但正像形象本身有自发的印象和自觉的意象之分一样,情感本身也有低级的情绪和高级的情思之分。基于此,不管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有偏于不自觉和偏于自觉之分。这里,所谓自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可以归属于理性主义;所谓不自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则可以归属于直觉主义。

理性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理性,强调创作有目的、有规律、有法则的一面。与此相反,直觉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直觉,强调创作无目的、无规律、无法则的一面。

有人结合文学史,把创作方法中的理性主义类型,归结为古典主义;把创作方法中的直觉主义类型,归结为现代主义。这样的归结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完全妥当。准确地说,古典主义或者现代主义,只是理性主义或者直觉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形态,它们不能完全地代表理性主义或者直觉主义。

三、创作方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趋势

1.创作方法的历史演变

以上,我们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等创作方法的几种基本类型对应地作了区别。需要指出,这种区别都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在互相区别的同时,又都互相包含。

我们这样说,并不认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在任何时候都能结合在一起。从历史上看,当一个阶级、一个时代处在上升阶段,各种社会矛盾较为平缓,人的主观理想与生活的客观现实较为一致,人的心灵的各个层次(主要是灵和肉的关系)较为和谐,在这种时候,作家美感中情感活动与形象活动、潜意识活动与意识活动就会多少呈现出某种统一的势头,与此相对应,创作方法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也就会多少呈现出某种结合的趋向。反之,当一个阶级、一个时代处在没落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由平缓趋于对立,人的主观理想与生活的客观现实由一致趋于对峙,人的心灵各层次由和谐趋于冲突,在这种时候,作家美感中情感活动与形象活动、潜意识活动与意识活动就会由统一趋于割裂,与此相对应,创作方法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也就会由结合趋于分离,从而造成各自向极端化方向的发展。

由此能否总结出关于创作方法的历史演变的一个基本规律:随着社会矛盾不断地发生由趋于对立到趋于平缓、再由趋于平缓到趋于对立的演变,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由趋于分离到趋于结合、再由趋于结合到趋于分离这样一种演变。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矛盾由对立走向激化,反映到文学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也各自由分离而走向极端。

2.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无产阶级革命消灭了私有制,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已经或者即将得以彻底解决,基于此,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相结合是文学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是出于对这种必然趋势的认识,苏联文学界在30年代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尽管这一口号在名义上只强调了现实主义,但按照当事人的解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革命浪漫主义为有机组成部分。可能为了纠正这一口号在提法上的某种片面性,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又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口号,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口号,应当说,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的一个科学的预见。

问题出在以后的阐释上。在文革前,人们把两结合解释为一种创作方法,而且认为是一种最好的创作方法,这里面,已经包含有很多不科学的成分。到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政治需要,更是把对于两结合的解释推向极端,认为它不仅是最好的,而且是唯一的创作方法。这样,一个科学的口号,就成了反科学的教条。

考虑到当代世界的文学潮流,以及打倒“四人帮”以后我国文学的历史变化,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必然是两结合的。但这里所谓两结合,第一,它不仅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也包括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的结合;第二,它不是说结合成一种创作方法,而且使多样化的创作方法统一在互相结合这一总体趋向上;第三,既是结合,就意味着不能分离,因此,两结合并不排斥创作方法的多样化,但它注定要反对由分离而造成的创作方法的极端化。在社会主义文学中,不应有自然主义、消极浪漫主义、公式主义、反理性主义的地位。反对这些极端化的创作方法,正是为了更多地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的结合。

同类推荐
  • 带笑的匕首

    带笑的匕首

    本书收录了作者30多篇作品,内容包括:欧洲人晒骄傲、司马迁三回邮件、李真阎王殿争辩、局长的背影等。
  • 守望最初的月亮

    守望最初的月亮

    在诗境中美丽着——读王玉婷诗集《守望最初的月亮》在我认识的女诗人中,王玉婷是个例外。《守望最初的月亮》,宁静、素朴而诗品独高。大多的女性诗人,爱情是其诗歌的主调。而在她的诗集中,爱情只是窗前的风,去了就去了,很少在诗中回旋。根植在她思想深处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触觉的浸润,更有诗人对现实嬗变、人生跌宕的感悟。简约、率真、入境、随心。
  • 红霞一抹乘云去

    红霞一抹乘云去

    古耜主编的《红霞一抹乘云去》内容介绍:名利这种东西的诱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段,但它总该有个限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诱惑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应该越来越少。它更多的是怎样欣悦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地变得善良;对他人。则是怎样促进良知良能,令其愉悦和完善。散文随笔在当今时代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妈妈,这个称呼太沉重。1986年,冬天。妇产医院的所有医生都在用一种惊愕的目光注视着母亲:没有一个人见到过母亲这样的孕妇——水肿,本不丰满的母亲像只玻璃熊一样坐在病房里,脆弱得如同一只只需轻轻一捅就会炸掉的气球。而她肚子里的那个我也已经九个月大,随时有做凶手的危险。母亲也是一位医生,不用别人多说,她对于自己的情况心知肚明。
  • 感悟故乡:那山那水那人和我

    感悟故乡:那山那水那人和我

    故乡的一轮明月正在异乡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我像童年时那样想问那月亮:你不是从头到尾都看见了、听见了吗?每当我想起故乡,浮现在我眼前的总是故乡的一轮明月,和月光下我母亲的身影。
热门推荐
  • 背着爱情走天涯

    背着爱情走天涯

    到灯塔去:短短的路程,却让他们走了一整天的时间。而就是在这样的一天里,他们相互认识到了自己的爱情,并且明白允诺绝对与爱情无关。面对着孤挺在苍茫暮色中的灯塔,他们会做出何种选择?
  • 我有一个魔界

    我有一个魔界

    “这辈子的故事真的好长,只是因为我有了一个魔界..."
  • 师傅大银卢饿了

    师傅大银卢饿了

    人家是死了再穿,我试穿了再死,人家穿了是人,我穿了是动物,人家穿了在人间,我穿了咋就在原始森林呢?好在人家穿后了是废(tian)材(cai),我穿了是天(cun)才(cai)。哎~没天理啊。算了,以上都不算啥,到了人间,能给我上边安排一个正常人么?变态师傅,二货师叔,傻叉闺蜜,脑残仇敌...苍天啊,我要回家!
  • 古剑奇谭:情愿今生

    古剑奇谭:情愿今生

    前世,因为一句“太子长琴,获罪于天,无所谛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 噬血惊天变

    噬血惊天变

    暂停更新中,可能不会继续了,因次,千万别进
  • 炮灰攻略:女主别挡路

    炮灰攻略:女主别挡路

    她是《炮灰逆袭》的老油条却从未做过任务,看过无数玩家带着各自的系统成功逆袭。“花宝啊,我要做任务!”“虾米?!老油条你终于要去做任务了!”“嗯”“哈哈我不用被炒了!”各种书本穿、现实穿,各种类型男主。你们要记得炮灰逆袭里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花姑娘啊
  • 最男孩的童话屋

    最男孩的童话屋

    美好的儿童文学包括的元素,一定包含了爱、关怀、悲悯、同情、理解、友谊、善意、宽容等很多情感的因素,一定有很新鲜的修辞,有很动人的形象,有很美好的想象,有富有趣味的情节或引人深思的结局。好的小说、童话是编出来的,但编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技术。精美的诗一定是用心写出来的,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没有温暖的心灵空间,是无法容纳美好的事物进驻的。
  • 名门总裁:巨星归来

    名门总裁:巨星归来

    两年前,一个误会,让他狠心地伤害她,而她心殇被迫远离故国。两年后,她不再爱他,成为了国际上的当红巨星。林潇潇说:这世上的男人就是贱,你对他越好,他就越鄙夷你,对你弃之如履。洛泽说:她永远就只能够是我的,过去、现在、未来!囚禁,不过是一种爱的表现。陆辰说:爱至深,爱到疯,爱到不折手段,爱到连生命都可以失去,得不到就毁去……连琛说:不管她爱谁,能够给她安慰的却只有我,我在她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龙血杀神

    龙血杀神

    他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是党和国家把他培养一名优秀特种兵。在一次执行绝密任务时,为了掩护战友,他跳崖了。。。。。。他成了烈士。其实,他没死。他复活了,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军人的使命,在与世界恐怖分子殊死对诀中,使他成了令世界恐怖分子闻风丧胆的战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