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1200000020

第20章 关于日本杂志刊登的胡适的演讲内容

在笔者所能查找到的范围内,日本的杂志所刊登的胡适的演讲内容全文就有四篇:

①《支那抗战の意义と将来》(笔者按,此演讲仅存日文),《文艺春秋》第16卷第1号,1938年1月1日。

②《日本と支那の西洋化》(《日本与中国的西化》),《日本评论》第10号,1938年10月。

③《支那の现情势》(《中国目前的情势》),《改造》第3号,1940年3月。

④《战争は未だ续く》(《我们还要作战下去》),《改造》第4号,1940年4月。

有关《支那抗战の意义と将来》这一篇,因为佐藤一树在《国民使节胡适の对米宣传活动に关する考察—1937年~1938年—》一书中已经作了详细介绍,而且这一篇只有日文的资料,英文演讲和中文原文都没有留下,所以在此就不做翻译的比较了。再者,因为重点要理解主张的变化,从时间上看,从后面的开始比较,也更容易理解。以下即先来看看最后一篇演讲。

1畅《战争は未だ续く》(我们还要作战下去)

这是1939年10月30日,胡适在纽约的美国中国协会(China Society in America)上所做的演讲。这个演讲的英文稿“We Are Still Fighting”发表在美国的《中国杂志》(China Magazine, Vol。16,No。16,February 1940,pp。4-6)上。日本杂志《改造》在正文的前面加了如下的说明:“这篇文章,是集录了一九三九年十月三十日,胡适在纽约的美国中国协会上做的演说。这是闭目于世界的新秩序依然恋恋不忘旧秩序的重庆政府呼吁第三国来介入事变的挣扎的表现。”日本杂志称胡适的演说是重庆政府的意向,是“闭目于世界的新秩序依然恋恋不忘旧秩序的重庆政府呼吁第三国来介入事变的挣扎的表现”。从“闭目于世界的新秩序”这个表现中可以看出,日本自己规定了所谓的“世界新秩序”,而说中国没有服从,可见日本是想将侵略中国正当化。请细读一下其原文:

首先,从结构上看,日文翻译把胡适的演讲内容分成17段来刊载。英文也分为17段,而中文分为19段。虽然日文翻译和英文的段落数相同,但分段之处不同。中文的第3段,日文翻译把它分成了3、4两段。中文的第4、5段,日文翻译又把它们合并成了第5段。中文的第13段,日文翻译把它分成了第13、14两段。中文的第14、15段,日文翻译欠缺。中文的第16、17段,日文翻译成了第15、16段。中文的第18、19段,日文翻译成了第17段。试看以下略表:

再试看关于日文翻译的欠缺部分。中文的第14、15段,在日文翻译中却欠缺了。原文究竟是怎样的内容?

中文的第14段里有:“日本在中国挑起战争先后八年之久,最近公开和继续下去的战争也进行了二十八个月之久。中国抗战决心的坚定是不需要我向列位同情和开明的人赘述的。这次战争非到中国获得公平和荣耀得和平是不会终止的。”英文演讲的第13段里有:“Japan摧s war in China has been going on for more than eight years。Its latest phase of open and continuous hostilities has been going on for 31 months。After 31 months, China摧s resistance is as determined as ever before, and the war will go on for many months and possibly years to come and will be ended only when China can be assured of a just and honorable peace。”只是由于杂志发表时期的关系,“二十八个月”的部分成了“31 months”。

中文第15段的内容是:“我也不需要向列位赘述敌人泥足愈陷愈深,急想结束他们所谓‘中国事件’,因为即使没有前线的接触,日军每日都要损失一千人,而其黄金储存量两年来也大为耗损。”英文第14段内容是:“It is not necessary to remind you that our enemy is bogged down more and more deeply and has shown some anxiety to terminate the so-called“Chi-na Incident”which has cost Japan a million casualties, is killing,1,000 of her men a day without a major frontal battle, and has exhausted her gold reserve in two years。”

在第14段,胡适讲述了中国非到获得公平和荣耀得和平是不会终止的,表明了中国持续抗战的决心,也正是这个演讲的宗旨“We Are Still Fighting”。同时,在第15段,胡适举了日军每日都要损失1000人这样的人员损失以及日本的黄金储存量两年来也大为耗损的经济损失。从这两个段落的内容来看,全都是日军以及日本政府不想让日本国民知道的事实。日本国民如果知道自国的军队每日死亡1000人以及自国的黄金储存量减少的事实,会令他们感到战争就发生在身边这样的真实感受,会使他们产生厌战的心理。

胡适的演讲是在1939年10月30日举行的,英文演讲稿的发表时间是在1940年2月,而发表在《改造》上的日文翻译是1940年4月出版的,从时间上看,这两段的内容应该可以从演讲当天的内容以及1940年2月《中国杂志》发表的英文演讲稿中确认到,但日文翻译却省略了这两段,可以说是日本方面有意删除的。在日本以及日本国民看来,此次战争,中国也会像甲午战争时一样很快屈服。但胡适说“这次战争非到中国获得公平和荣耀得和平是不会终止的”,也是在向日本表明中国不放弃抗战的坚强意志。如果日本国民知道了中国的这个决心,那么也会让他们知道这个战争将会变得长期化、泥沼化,也同样会使他们增加厌战心情。可以推测:对日本来说,如果举出对自己不利的事实,会给日本国民带来坏影响,所以就把这个事实给删除了。

除了上述两个段落以外,还有其他欠缺的部分。如中文的第10段和英文的第8段里有:“于是决定在中国获得安定和强盛之前要粉碎国家主义的中国。”(They were determined to crush nationalistic China before itcould attain stability and strength。)但日文翻译的第10段,略去了这一短文。同时,英文和中文里有:“日本脱离国联时候,有位德国部长在日内瓦向日本代表说:‘我们认为贵国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我们感谢贵国所创立的先例。’(We don摧t think you are right, but we thank you for your good example。)”而日文翻译的第12段却成了:“日本脱离国联时候,有位德国部长在日内瓦向日本代表说:‘我们感谢贵国所创立的先例。’”而漏掉了“我们认为贵国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这一句。从这也可以看出,日本不想承认自己的做法(侵略)是错误的这个事实。当时的德国是日本的同盟国,但却被同盟国的德国指出“这样做是不对的”。德国部长还说“我们感谢贵国所创立的先例”,就是说,即便德国仿效日本进行侵略行为,就算在国际上受到责备,也可把其责任轻松地推到日本身上,因为创作了先例的是日本。同时,日本政府和军部因为不想让日本国民注意到全世界是怎样看日本行为的,所以故意把它删掉了。

还有,在第13段末,英文和中文里有:“这种新秩序,阿本德(Hallett Abend)恰当地称之为‘东亚新混乱’。”(In the place of this international order, Japan摧s militarists are trying to set up the“New Order”of East Asia, which Mr。Hallett Abend has aptly call“the New Disorder”。)但日文翻译却略掉了。从这也可看出,日本不仅自己破坏了国际秩序,还打算将他们制作的所谓“东亚新秩序”正当化。

并且,在第17段末,英文和中文里有:“为什么呢?因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他们的侵略还没有悔意,因为到现在日本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力量可使这些军国主义者恢复理智和逼他们接受公平和持久的和平。”(Why?Because the Japanese militaristic caste has not yet repented their aggressive policy, and because so far there is no power, either inside Japan or else-where in the world, which can bring that militaristic caste to its senses and make it accept a peace that will be just and endurable。)而日文翻译中只有:“何故かと申しますならば、日本主义者达は未だ彼等の政策を后悔していないからであります。”(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主义者们对他们的政策还没有悔意。)首先,日文翻译中把“侵略”(aggressive policy)这个词只翻译成单纯的“政策”。同样可以看出,日本不想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侵略行为。而且,日文翻译中略掉了的“因为到现在日本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力量可使这些军国主义者恢复理智和逼他们接受公平和持久的和平”这一句,是批判日本军部的言词,估计对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记述,所以就被删掉了。

另一方面,在日文翻译的用词中,也能看到差异。在中文的第2段中有以下的言词:“一、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国家主义合理的希望之冲突;二、日本军国主义与一个世界新秩序的道德限制之冲突。”英文如下:“(1)the clash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with the legitimate aspirations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d(2)the conflict of Japanese militraism with the moral restrictions of a new world order。”日文翻译如下:“一、日本と正当な支那国家主义との冲突。二、日本と新世界秩序の道德的拘束。”其中,“日本帝国主义”(Japanese imperialism)只被译成了“日本”;“日本军国主义”(Japanese militraism)也只被译成了“日本”。可以看出,日本不想使用像“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这样的言词。中文的第10段和英文的第8段里有:“日本军人尤其是少壮派老早就认为日本有统治东亚甚至全世界的神圣任务。”(These militarists, and in particular the young of-ficers, could not and would not tolerate China摧s endeavors to build up a uni-fied and modernized state。)而日文翻译如下:“日本は久しく日本が东洋のみならず世界を支配せんとの神圣なる使命を持つものであると信じているのであります。”把“日本军人尤其是少壮派”(These militarists, and in particular the young officers)单纯翻译为“日本”。由此可见,日本对军人,特别对年轻军人给予了考虑。

2.《支那の现情势》(中国目前的情势)

1939年12月5日,胡适在纽约市礼堂演讲了“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此演讲后刊载于美国的《中国月刊》(China Monthly, Vol。1,No。2,January 1940,pp。4-5,12-13)上。日本杂志《改造》于1940年3月也以日文翻译《支那の现情势》刊登了胡适的这个演讲。

《改造》的日文翻译,正文前按语说:“本文是驻美中国大使胡适,去年十二月五日在纽约市礼堂作的演说。”可知这个日文翻译也是基于美国的《中国月刊》的报道。按语还说:“内容照例是(中国)单方面东西,是中国为了得到最后的指靠——美国的同情,(这个演讲)是了解中国尝试怎样宣传的好资料。”可知日本对胡适的这次演讲保持了冷淡的态度。但是,正如其所说明的那样,要“得到美国的同情”,对中国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外交课题。同时,如日本所说“(这个演讲)是了解中国尝试怎样宣传的好资料”,可见日本方面对胡适的演讲其实还是很感兴趣的。

从结构上来看,原文的英文演讲有39段(中文因为有一部分省略,所以只有33段),日文翻译与英文演讲在内容上有一部分不同,但是段落数同是39段。日文翻译也漏掉了一部分。例如,英文的第4段(中文的第4段)里有:“It is estimated by conservation neutral observers that, on the va-rious fronts taken together, Japan has been and is losing at least from 800 to 1,000 men every day, without any major frontal battles。That is about 300,000 to 360,000 men in year。”(据保守的中立观察家估计说,即使不发生大会战,日军在各战场每天损失达八百至一千人,等于一年损失三十至三十六万人。)日文翻译将此漏掉了。在这里,胡适说“日军在各战场每天损失达八百至一千人,等于一年损失三十至三十六万人”,这对日本来说是不利的。因为根据日本国内的报道等来看,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是胜利的。日本国民也一直以为自己的军队打的应该是胜仗,但这个死亡人数的估计,将会使日本国民十分吃惊。同时,恐怕也是由于同样的理由,英文和中文的第5段里有“Japanese dead were estimated at 30,000”(日军死亡三万人之多)这一句,而在日文翻译的第5段中却被漏掉了。

英文的第9段(中文第8段)里有:“Nor shall I stress the moral de-pravity of the Japanese fighting forces as evidenced in their conduct in oc-cupied areas in China, or in their peculiarly Nipponese method of conquest by poisoning the conquered population by army-controlled traffic in highlyconcentrated narcotics。”(我不想强调日军在南京大屠杀和各地毒害沦陷区民众中所表现道德沦丧的事。)但是,这在日文翻译的第9段中却被漏掉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大义名分”,是标榜着“要把中国以及东亚从英美和欧洲列强中解放出来”,但是日军在中国各地杀害无辜民众的事实,当然不想被本国人民所知。

同时,英文的第15段(中文第9段)里有“By the end of 1938,there was already 3,160,000,000 yen摧s worth of new bonds left in the hands of the banks”(到一九三八年末,已经有三十一亿六千万日元的新公债还留在各银行里,无法售出)这一句,而日文翻译又漏掉了。英文的第16段(中文第10段)里有:“Moreover, the war has necessitated the drastic cur-tailing of Japanese exports, which has led to the 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And the imports of ammunitions and of raw materials for the war in-dustries must be paid in gold。”(更有进者,日本为购买战争物资使进口额远超过出口额。入超额须以黄金偿付。)但日文翻译中只有“而要进口军需品及军需工业资材,全部要用黄金来支付”,而漏掉了“Moreover, the war has necessitated the drastic curtailing of Japanese exports, which has led to the 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更有进者,日本为购买战争物资使进口额远超过出口额)这一句。可以认为,这是日本为了隐瞒贸易收支不平衡的事实。而且,在英文第16段(中文第10段)里,列了日本向美国支付的黄金总额表。

而日文翻译完全删去了这个部分。通过这个表,一眼就可知日本每年所能支付的黄金在逐渐减少。而日本故意漏掉这一部分,是打算隐瞒财政困难的事实。

英文第18段(中文第12段)里有:“The world is witnessing one of the greatest tragedies of human history, namely, a great nation light-heartedly throwing overboard its glorious achievements of 60 years and foolhardily committing hara-kiri on a gigantic scale。The world is witnessing the greatest weakness of the Japanese nation, namely, its inability to control its military machine even at the risk of national perdition。”(这是日本一大悲剧。一个伟大的国家轻易地抛弃了60年来光辉灿烂的成就来从事一个大规模的自杀愚行。全世界看到了日本的大弱点,那就是无法控制其军事机构,甚至冒着毁灭自己的危险。)这段文字,在日文翻译的第18段中被全部删去了。在此,胡适指出:伟大的日本抛弃了六十年来光辉灿烂的成就,而现在,日本进行的侵略战争就是大规模的自杀愚行。并且,日本的弱点,那就是无法控制其军事机构,甚至冒着毁灭自己的危险,全世界都已经注意到了,而日本自己却还没有发现。他在此着重指出了一点:这是日本的悲剧。关于胡适的这类抨击,早在1935年6月胡适给朋友王世杰和罗隆基的信中就提到了:“日本固然走上了全民族切腹的路,可惜中国还不配做他们的‘介错’。”因为日本标榜自己所进行着的是“圣战”,所以当然不想被他人说成是自杀愚行。并且,如东条英机所说的一样:“在日本,统帅在国务圈外的。就算总理下了决定,但如果与统帅部的意见不一致也不可能被执行。”所以,不管对政治来说也好,还是对军事来说也好,可以不服从国务(内阁)命令,持有绝对权力的军事机构若被指摘,当然是不会令他们愉快的。

另外,在日文翻译的用词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英文第19段里有“China is fighting her war of resistance to aggression”的“resistance to ag-gression”(抵抗侵略)一词,但日文只把它翻译为“抗日战”,而避开使用“侵略”这一言词。同样在英文第19段里有:“She has been recently de-serted by her friend and partner, Germany, and is now shamelessly trying to bluff the democratic nations by threatening to join hands with Soviet Russia!”日文翻译为:“日本は最近に于てその友邦にして协力者たる独逸と离れ、ソ连と提携する气配を示して自由主义诸国に大见得を切らうとしているいるのであります。”把“deserted”单纯翻译成“离れ”(离开),故意不翻译“shamelessly”(不知耻),还把“threatening”(威胁)美化翻译为“大见得を切らう”(大亮相)。

而且,英文第22段里有:“Yet, the Chinese cause was so convincingly appealing and the conduct of Japanese military so horribly aggressive that China soon found every friendly power quite ready to give her assistance in every way possible。”这一文,日文翻译为:“而も支那の主张は极めて好感を以て迎へられ、日本军の行动は恐るべき好战的なものであったので、支那はやがて友邦诸国からあらゆる可能なる方法によって援助を受けるやうになったのであります。”把“so horribly aggressive”(可怕的侵略性的)翻译成“恐るべき好战的”(可怕的好战性的),也不使用“侵略”这个言词。

同时,日文翻译的第23段中有一句“××の精锐部队”,经过确认英文原文,可知“××”的具体数字是“a third of a million”(30余万)。而日本故意用了“××”,是为了隐瞒实际数字。

总之,日本对于于自己不利的部分,特别对作为根据的具体经济数字以及日军进行的残酷的杀戮行为,都进行了隐瞒。全部避开使用“aggres-sion”、“aggressive”等意为“侵略”这一言词。

3.《日本と支那の西洋化》(日本与中国的西化)

这篇《日本と支那の西洋化》被刊登在1938年10月的《日本评论》第10号上。这个文章,是胡适在美国的Amerasia(Vol。2,No。5,July 1938,pp。243-247)上发表的演说。日文翻译的开头说:“根据香港八日发同盟电报,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王正廷的后任驻美大使。”可见日本对胡适任命驻美大使一事,马上作了报道,并刊登了他的演讲。杂志接着说:“胡适是安徽省绩溪县人,早就以秀才为名作为中国政府的留学生赴美,留学康奈尔大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留学生关系网中最有势力之人物。一九一七年回国以后,仅二十七岁就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后来,与当时该大学的文学院长陈独秀一起提倡白话文(口语体)运动,最近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提倡者在青年中受到绝大的欢迎,在言论界里获得了指导性的地位。此后在上海光华大学担任教授时期,因批评三民主义触犯了国民党的忌讳而受到压迫,有一个时期曾陷于窘境。但是,一九三一年由于再次担任北大教授而复活,于三三年就任文学院长,掌握北大的实权,在中国学界中依然有着隐性的势力。在此前后,他参与了政治。一九三二年被推举为东北政务委员,后又于一九三三年作为太平洋会议中国代表出席会议,以流畅的语言能力与演讲能力多次与我国的学者展开论战。”在此,日本详细地介绍了胡适的经历。杂志还说:“这次日中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在美国引导对自己有利的舆论,马上任命胡适为驻美特使派遣到美国至今。这次更是任命他为驻美大使,其目的是:濒临没落的蒋政权为想利用胡适在美国的名声获得一点同情所作的黔驴之技。”就是说,胡适作为驻美特使在美国,后被任命驻美大使之事,是蒋政权为了得到美国的同情而利用他在美国的名声。不过,这个指摘也可认为是个事实。

胡适的这篇论文,主要评论了E。R。Hughes著的《欧美人的中国侵略》(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发行)以及Emil Lederer与Emy Lederer合著的《变革期的日本》(美国耶鲁大学出版部发行)两册书。论文内容似乎与当时发生的抗日战争没有直接的关联。日本刊登了驻美大使胡适的这个论文,恐怕是企图让日本国民知道中国的学者是怎样看日本西洋化的。这篇论文主要是胡适自己有关这两册名著的感想,也没有批评日本现状的内容,对于日本来说,也没有不合适的部分。因此,几乎都是按原文的内容,翻译也没有遗漏之处。在这里,最重要倒应该是写在翻译文前头评论胡适的部分。这可以更明了地看出日本方面所看到的胡适像。这是日本的评论家想灌输日本国民持有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蒋介石政权为了得到美国的同情而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这是没落的蒋政权在拼命挣扎的表现。

同类推荐
  •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他们在各方面都正好相反。威廉·克拉波(比利)·杜兰特,一个从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个浮夸的梦想家和赌徒,重视人际关系,喜欢冒险。而小阿尔弗雷德·斯隆则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是严厉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重视数据和逻辑(当然还有利润)。比利勇敢地蔑视当时的工业和金融巨头,奋然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则将其转化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不管怎样,今天,全球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还在应对他们两个入在20世纪前50年所创造的那些先例的影响。
  •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卓文君(文墨生香泪成诗)》是流芳百世的浪漫传说。一代才女卓文君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用自 己的坚毅、勇敢褪下华服,冲破世俗,奔向自己的爱 人。人们透过纸张感受心灵的温热,惊叹共鸣。若爱 情是场赌局,她险些血本无归。当他洗尽铅华,回头 找寻自己心爱的人时,她已泪流满面。一场圆满的倾 世爱情,迷倒了后世太多的痴情怨女。
  •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畅销近10年,是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隆重推出双色精编典藏本。《季羡林自传(典藏本)》是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铁锹

    铁锹

    一个老人,一个少年,他们之间有伤害,有背叛,但也有宽容与谅解。故事中没有玄幻,没有惊悚,更没有风花雪月,男欢女爱,有的只是温情,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 明月寻

    明月寻

    在漫天烟花下,他们许下了对彼此的诺言。夜无忧:“月儿,长大后嫁我可好?”明兮月:“好啊。”然而在一个个阴谋下,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月光下,他该如何找回她?
  • 藏疯

    藏疯

    离疯,十万年前与宿敌一战,假死。十万年后,他苏醒,传承师门却在十万年前莫名陨消。诸强苏醒,他要重建师门,他的敌人是,整个世界!
  • 末世危机:随身空间养萌宠

    末世危机:随身空间养萌宠

    蓝雪莹,这位末世来临还在悠哉悠哉养萌宠的人,那生活可是多姿多彩,种菜,种水果种药材,养萌宠,逗萌宠,学炼丹,学魔法……看她如何利用空间养萌宠!
  • 展学长快乐开心的日子!

    展学长快乐开心的日子!

    有一种缘份,只需一眼,便会命中注定;有一种知足,只需一念,便会备感幸福;有一种快乐,因为有你在身边;有一种满足,因为有你而完美;乐心,许你一生一世!本小说纯属本人虚构想像,如有相似或者相近的地方,只能说是大同小异了!
  • 万灵武帝

    万灵武帝

    万武大陆,百族林立,武道独尊,弱肉强食。武道之极,憾神威,破乾坤,肉掌翻天地,枪动山河碎。少年洛辰遭人陷害,被废除筋脉放逐进妖兽横行的乱妖山之中,生死一线间一段奇遇重启武道之路,战百族,踏天地!
  • 歧奕

    歧奕

    千般劫,累世哀,浊流荡荡;永无乡,流魇梦,歧命缠缠;纵心从情,畅我意,遨明天!少年的路,荆棘丛生;少年的情,恶阻难寄!且看风云激荡,天地乱,亦前行!
  • 欲争苍穹

    欲争苍穹

    执剑天下笑傲群雄,狂尽天下毅主宰。江湖本就是一个强者为尊,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的世界,三大宗门围攻,身消道陨之际却机缘巧合融合逆天珠子,重生在少年人身上,有仇我必报,有恩我必还,且看神都尊敬的少年人如何一步步争苍穹。
  • 圣岸

    圣岸

    这是个以悟性为主的世界,想要修炼,纯靠悟性。悟性,即为修炼的资质,悟性高,修炼的就快,也就是说,只要你悟性足够,哪怕瞬间魔神都可以。而传承了血魔记忆的苍陌,就处在这种情况...血魔已修炼至这个世界的最高境界,对于每个境界,他都领悟透彻且在走出了自己的道。随着记忆传承的接收,苍陌的境界以一种骇人听闻的速度提升着......
  • 宋朝坏老师

    宋朝坏老师

    北宋末年,朝政腐朽,金兵南下,山河破碎。穿越了,变成了一个软弱的教书先生。被学生欺负的无法生存的先生。金戈铁马,胡虏猖獗,谁说老师不能管?谁说老师不能治?以老师的身份,教书、教人、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