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2800000004

第4章 唐代宦官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历史上宦官擅权,与王室骄奢成正比。东汉、唐、明三代皆是。西汉与宋代之王室,皆能制节谨度。东晋南朝王室不像样,故均无宦寺擅权。”

魏征说:“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有时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唐太宗深以为然,因而定制,所设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内侍长官,阶四品。直到高宗永淳年间(682~ 683),计70余年,宦官尚无权,仅守卫宫门、打扫宫殿、侍奉皇家衣食等。武则天时,宦官人数稍有增加。到唐中宗嗣圣年间(684),宦官已有3000人,授七品以上官阶的达千余人,衣紫者尚少(唐制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绯,五品服浅绯)。到唐玄宗时,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约有宫嫔4万人。从当时的诗词中,也可见一斑,白乐天《长恨歌》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杜甫《剑器行》有“先帝侍女八千人”句。后宫妃嫔、宫女人数的增多,为她们服务的宦官,自然也就多起来,加之玄宗重视宫禁,宦官稍称职者,即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故当时宦官黄衣以上3000人,衣紫者千余。唐代开始,又称宦官为太监,明代称宦官衙门的长官为太监,清代均称太监了。

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唐代部分指出:“唐玄宗在士族阶层外,扶植起宦官阶层作为行施统治术的核心,这是唐政治上最大一个变动。”唐玄宗认为,宦官多幼年被阉入宫,无亲属家族,这种人可靠,对皇室最忠实、最顺从,将权力交给这些人不会发生什么危险。唐玄宗对宦官的信用为唐后期宦官操纵朝政奠定了基础。

玄宗中后期,宦官预政现象已曰益突出。军事上,宦官握有实权,常常率兵出征。如宦官杨思勗,多次奉诏讨伐叛乱的南方少数民族,杀戮无数,因“军功”封为“辅国大将军”(正二品)。后又加封“骠骑大将军”(正一品)称号,封虢国公。唐玄宗最信任的宦官要数高力士了。高力士自幼被阉入宫,开元加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统管所有宦官。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生活糜烂,不理政事,于是外间进秦文表,均由高力士拆阅,小事便直接处理,大事才请示玄宗。一时权倾朝野,俨然成了皇权的化身。

安史之乱后,宦官更广泛地跻足政坛,逐渐形成左右朝政的势力。肃宗和代宗执政期间,掌大权的三个宦官是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

安史之乱中,玄宗仓皇奔蜀,李辅国随太子李亨到灵武,劝其即位,以系民心,以利平叛。李亨即位为肃宗,擢李辅国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御前符印军号,均由他掌管。安史之乱后,又封李辅国许多重要官职,权势愈甚。肃宗又怕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功高盖主,派宦官鱼朝恩为监军、封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管九节度军事。762年,李辅国与另一宦官程元振,杀害肃宗皇后张良娣,拥立太子李豫,惊死肃宗。

李豫即唐代宗,即位后,虽然利用宦官内部矛盾杀了李辅国,却仍宠信程元振和鱼朝恩,以程元振为元帅府行军司马。程元振因拥立代宗有功,故专制禁军,权势更重于李辅国。这时,宦官虽掌军权,还未制度化,到唐德宗时,情况进一步逆转。建中四年(783),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朝廷,攻打襄阳,逼近东都洛阳,唐德宗急调宣武军助守。泾原(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蒲河以西地区)兵5000多人过京师,因无犒赏,兵士哗变。德宗征召禁兵,竟无一人赶到。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率100多人保护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变平定后,德宗不再信任领兵大将,特置左右护军中尉统帅中央禁军——神策军,并派窦文场、霍仙鸣任左右护军中尉。这支军队迅速发展到15万人,控制了京畿地区。代宗时曾一度取消了宦官监军制度,德宗受兵变刺激,又恢复宦官监军制度,这就使宦官操纵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权制度化了。

代宗朝还启用宦官做枢密使,“承受诏旨,出纳王命”,实际上代替皇帝处理政务。这样一宋,军权和行政要权均落在宦官手中,宦官专权的局面逐渐形成。两中尉、两枢密使成了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宦官大权在握,于是便操纵了皇帝的废、立、生、杀。从 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杀死,到903年,唐朝共有8个皇帝: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这8个皇帝除敬宗是以太子继位外,其余都是宦官拥立的。宦官每拥立一个新皇帝,就要废去或杀掉原来的嗣君,罢免杀掉一批朝臣和对立的宦官。皇帝已完全成了宦官手中的傀儡了。

朝廷大臣的进退用舍,也经常受到宦官的操纵把持。李鄘、皇甫镈等勾结宦官吐突承璀而官至宰相;大诗人元稹也是交结崔谭峻、魏引简而当上宰相的。而宦官所不满意的宰相大臣们,也受尽排挤,如文宗时的宰相李石,宦官就派人行刺他,硬把他逼下台去。唐代宦官“自贞元之后,威权曰炽,兰锜将臣,率皆子蓄,藩方戎帅,必以贿成,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当时,宦官权势之大,财力之强,令人侧目,“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从中可见宦官巧取豪夺、霸占民田民财之一斑。特别是唐德宗时由宦官主持的“宫市”,借口为宫中采办货物,掠夺民财:“时屡有中官、于京城市肆,强买人间。率用直百钱物,买人数千钱物,仍索脚价,及进奉门户(门包钱),谓之宫市。”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卖炭翁》就是揭露宦官横行宫市的。

唐后期宦官操纵军政大权,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和反对;有的皇帝也不甘心于长期受制于宦官,而支持朝臣反对宦官的斗争。因宦官办事机构在北面宫城,朝臣衙门在南面宫城,所以人们又将宦官与朝臣的争斗称为南北司之争。唐后期,朝臣与宦官集团经过几次抗争,最终归于失败。

“永贞革新”就是一场朝臣在皇帝的支持下,夺取宦官集团权、加强封建统治势力的斗争。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即位,信用王坯、王叔文。二人均为顺宗做太子时的侍读。顺宗用王坯为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当时,顺宗生病不能讲话,由宦官李忠言和昭容牛氏侍奉左右。于是二王内结李、牛二人,外荐吏部尚书韦执谊为相,又结交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有识之士,共谋革除时弊,打击宦官权势。

二王革新,首先贬逐了京兆尹李实。李实为官贪暴,不问民间疾苦,大旱之年,仍强征租税。为逼交租赋,官吏多遭笞杖,顺宗即位仅一个月,李实就打死几十个人,百姓恨之入骨。二王通过顺宗,罢李实的京兆尹,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长史,百姓欢呼。

其次,罢百姓深恶痛绝的进奉、宫市、五坊小儿(指在宫中雕、鹘、鹞、鹰、狗五坊供役之人)。

第三,免除民间欠税及一切杂税,免除盐铁使每月所进的“羡余”。(唐官员以赋税盈余名义向皇室进贡的钱财)任用杜佑为度支和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为副使,不久又兼任户部侍郎,控制了财政大权。

王叔文改革的关键是夺取宦官的兵权。任用宿将、右舍卫大将军范希朝充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以韩泰为行军司马,欲使神策军脱离宦官掌握。此举遭到以大宦官俱文珍为首的宦官们反对,认为“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于是密令诸将不得交出兵权。范、韩到任奉天,竟无一将领求见,数月后,只好返京。军权没能夺过来。

另外,二王改革还裁抑藩镇、释放宫女和女乐、宫中禁征乳母等等。革新不仅遭到宦官的反对,也遭到藩镇势力的强烈反抗。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支度副使刘辟到长安见王叔文,说:“太尉使辟致微诚于公,若与某三川(剑南东川、西川及山南西道为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亦当有以相酗。”竟以报复相威胁。王叔文没有答应,韦皋就勾结宦官,上表攻击王叔文紊乱朝政,要求将他赶出朝廷。接着,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一致抨击王叔文。俱文珍又勾结一部分朝官,先逼迫顺宗立李淳(后改为李纯)为太子,继而废顺宗立李纯,为宪宗。二王很快遭贬,第二年王叔文被赐死,王坯病死。韦执谊、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均被贬为司马。革新失败,公元806年,顺宗被宦官毒死。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永贞革新”或“二王八司马事件”。这是安史之乱后,朝臣与宦官的第一次交手,以宦官得胜而告终。

唐宪宗晚年服丹药,性情暴躁,经常责打、甚至杀死身边的宦官,结果于820年被大宦官王守澄和中常侍陈弘志杀死在宫中。继立的穆宗和敬宗,完全委政于宦官,专事游乐。穆宗只做了3年皇帝,服金丹致死。敬宗重走宪宗老路,因责打宦官,为宦官刘克明杀死在更衣室内。王守澄等又迎立了江王李涵,是为文宗。

文宗继位后,想改变宦官专政的局面,但一筹莫展。后试与翰林学士宋申锡言之,感到他忠谨稳重,可以相谋以事,遂提升他为同平章事(宰相)。

大和五年(831),宋申锡与人议谋诛宦官王守澄之事,泄密,被贬到地方上做官。

大和八年(834),文宗中风。王守澄引进一位名叫郑注的精于医术的人为文宗治病,竟大有成效,受宠信。前宰相李逢吉的侄子李训,以金币珍宝数百万结交郑注,郑注将他引见给王守澄。李训善解《易经》,因此王守澄又将他推荐给文宗。二人俱有宠。诏郑注为翰林侍讲学士、工部尚书,李训为四门助教、周易博士兼翰林侍讲学士等。郑注、李训既得幸,就捉摸皇上的意思,知文宗最恨宦官,就数次进言铲除宦官。文宗因二人是宦官荐进,不会引起宦官怀疑,就与之密谋诛宦官之事。

宦官仇士良与王守澄有矛盾,郑注、李训就为文宗谋划,以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分王守澄之权。仇士良想置王守澄子死地,遂与李训合谋,追查杀害宪宗的凶手。宫中内外均认为是陈弘志和王守澄杀害了宪宗,因此,李训奏明文宗召回在襄阳做监军的陈弘志,又派人在途中截杀之。二人又合力对付王守澄,让文宗改右神策军中尉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只给虚名,实夺其权。后又寻机毒死了王守澄。接着又罢免了李德裕、李宗闵、路隋三个宰相,任用李训为宰相,郑注为凤翔节度使。文宗又任用大理卿郭行余为邠宁节度使,户部尚书王璠为河东节度使,以京兆少尹罗立言权知大尹事,以大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大将军,刑部郎中兼御史知杂李孝本权御史中丞,一起共谋诛杀宦官。

他们原商定,郑注到凤翔后,选择数百名壮士为亲兵,待王守澄入葬时,奏请护葬,让亲兵怀藏兵器;又奏请宦官中尉以下的全去送葬;由郑注率亲兵将宦官全部杀死。但李训不愿郑注独占功劳,于是改变原定计划,另布圈套,抢先消灭宦官集团,独占大功。

大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曰,文宗御紫宸殿,百官朝拜。这时,左金吾将军韩约按事先布置上奏:“金吾左仗院石榴树上昨夜天降甘露。”群臣称贺。李训奏曰:“甘露降祥,俯在宫禁,陛下宜亲幸左仗观之。”文宗允之,遂乘辇出紫宸门,升含元殿,召宰相、文武百官随之。又诏宰相率群臣往左仗院观之。过了很久,李训回来奏曰:“臣等恐非真甘露,不敢轻言,言出,恐天下称贺。”文宗说:“韩约妄耶?”又命中尉仇土良、鱼弘志率宦官们去观看。宦官走了,李训召郭行余、王璠曰:“宋受敕旨。”此时,郭行余、王璠部下皆执兵器列于丹凤门外。听到招呼,王璠惧怕,不敢上前,只有郭行余拜于殿下。使人到门外叫军,则只有王璠从兵入,邠宁兵竟不至。再说仇士良等来到左仗院看甘露,韩约气促汗流,不敢抬头。仇土良甚是奇怪:“将军怎么了?”恰巧风吹动幕布,仇士良见幕布后有许多拿着刀枪的人,大吃一惊,急忙往外走。看门的欲关大门,被仇士良喝止。李训见了,急忙高叫:“金吾卫士上殿来,护卫乘舆者,人赏百钱!”仇土良跑回含元殿,让宦官推辇迎帝:“事急矣,请陛下入内!”将皇帝扶入辇内,推辇下殿急走。李训抓住辇车说:“我还没有奏完事,陛下不能入宫!”仇士良大叫:“李训反!”文宗说:“训不反!”金吾卫士数十人随李训入殿。此时,罗立言率京兆府卒300多人从东边来,李孝本率御史台从人200多从西边来,皆登殿纵击,宦官流血呼冤,死伤数十人。

李训推辇急跑,至宣政门,内官郗志荣奋力拳击李训。李训倒地。宦官将辇推入东上阁门,门立即关上,宫中齐喊“万岁”。仇士良立即命令左右神策副使刘泰伦、魏仲卿各率禁军500人,出阁门讨贼。他们逢人便杀,诸司从吏死者六七百人,捕李训余党千余人,斩之,血流成河。宰相王涯、贾、舒元舆均闻难出走。李训中拳倒地,后出走终南山,投奔和尚宗密,本欲剃度隐藏下来,宗密的徒弟不肯。只好又趋凤翔,想投靠郑注。一出山,即被捉获,械送京师。李训怕到军中受侮辱,就对押送者说:“得我者即富贵,听说禁军正在搜捕,见到我必与你们争夺,不如杀了我,将我的头送上去。”押送者从之,乃斩其首而行。宰相王涯、舒元舆及王璠、郭行余、韩约等,均遭捕杀,亲属亦连坐,无一幸免。

郑注本与李训谋为外援,率兵500人自凤翔至扶风,闻李训事败,复还凤翔。这时,仇士良已使人传密诏给凤翔监军张仲清,令他捕杀郑注。张仲清请郑注入监军府议事,郑注恃有兵卫,遂往,伏兵突起,杀郑注。

这场谋除宦官未成,血洗长安的南北司之争,通称“甘露之变”。文宗两次除宦官不成,从此整曰以酒浇愁,哀叹:“赧(周赧王)、献(汉献帝)受制于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宦官),以此言之,朕殆不如。”

“甘露之变”后,宦官集团势力益固。唐昭宗时,最信任宰相崔胤,君臣二人每曰里在宫中策划外削藩镇、内除宦官。崔胤暗中勾结朱全忠。朱全忠原为起义军黄巢部下,后叛变降唐,被任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后与李克用联合镇压黄巢起义军,进封为梁王,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宦官深恨崔胤,由韩全海出面向昭宗哭诉崔胤阴谋叛逆,又唆使禁军起来喧哗,说崔胤克扣了冬衣。昭宗遂撤崔胤宰相,任为盐铁使。崔胤心怀怨恨,就派人秘密送信给朱全忠,令他入京清君侧。朱全忠得信,即刻发兵。韩全海得讯,决定先劫皇帝。他分派禁军把守诸门,人员出入、文件往来,均盘查。又登殿请皇帝西幸凤翔行在(皇帝行幸的住所)。昭宗又密书手札给崔胤告之西幸之事,当晚,韩全海入宫逼皇帝马上就走,说:“朱全忠欲入京劫天子,抢大唐天下。”昭宗与后妃诸王百余人,只好西走凤翔。

朱全忠引兵入长安,自封大将军,发号施令。随即自统大军,向凤翔进发。到城下大叫:“宦官韩全海勒逼圣驾,我今来问罪,迎圣驾回宫。”韩全海逼昭宗上城令朱全忠退兵。朱全忠兵围凤翔。城中绝粮,许多兵士夜间偷偷用绳子吊下城,投降朱全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无计可施,便决定诛杀宦官,以洗脱自身。于是射书与朱全忠,表示要杀宦官以议和。昭宗密遣使者出城,抚慰朱全忠,私订和议。天复三年(903)正月,李茂贞杀韩全海等宦官16人。崔胤入城,又捕杀宦官70多人,朱全忠又密令京兆尹杀死退休的宦官。朱全忠又奏曰:“宦官兴兵干政,危害社稷,此根不除,祸害未已。请悉罢诸内司事务,统归省寺诸道,监军均召还阙下……”昭宗答允。朱全忠、崔胤二人又调动军队,大搜宦官,捕得左右中尉及枢密使以下宦官数百人,悉数斩首。只留下幼弱宦官30余人,管宫廷洒扫。以崔胤兼判六军十二卫事,唐代宦官典兵干政之局面结束。

宦官是诛尽了,可是朱全忠又横行宫廷,时刻窥伺唐朝天下。不久,朱全忠使人杀了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又杀了昭宗左右的击球供奉、内园小儿200人。公元904年,杀昭宗。公元907年4月,朱全忠即帝位。唐朝彻底灭亡,代之以群雄争霸的五代十国。

同类推荐
  • 抗日之帝国传奇

    抗日之帝国传奇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全面入侵中华,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代狂人嚣张降临,他,能否力挽狂澜,敬请期待【抗日之帝国传奇】
  • 华人皇帝

    华人皇帝

    高中生茅杰在去美国留学的途中遭遇空难,大难不死后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九一五年。凭着茅杰的足智多谋,和他保留下来的手机中的百科全书软件的优势,他慢慢地靠着商业手段,人际人脉及“先知先觉”的开挂技能,在接下来的美国禁酒令期间,经济大萧条时期,赚取了令人镇惊的财富。拥有财富的同时也增加了他的实力,为了全体华人的福利。茅杰被举荐到华人大佬司徒美堂麾下,利用“百科全书”茅杰成为了罗斯福总统的秘密经济顾问,联合美国黑手党家族甚至控制了美国地下经济的半壁江山!因此茅杰迅速成为华人移民的影子领袖,使华人移民群体,走向了美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舞台。本书群号496《808》918,欢迎广大书友前来讨论!
  • 稷下夫子

    稷下夫子

    战国中期,庄周于楚越探访古风而还,一尾小鱼于汉水悠游而上。
  • 三国之发明家

    三国之发明家

    战神家的记忆,从此改天换命,计吕布追文姬,我看行爱!“盼君凯!----文姬”
  • 结社

    结社

    在这个蒸汽与电力交替发展的世界上,生存着普通人与具备异能力的“异能士”。当过去与现实连接,使命和预言重合,当普通人与异能士相遇时,世界的混沌开始加速。
热门推荐
  • 魔神灵界

    魔神灵界

    一个游戏高手凌羽风,被穿越到了魔灵世界。一个重视灵力的世界里,凌羽风十三年一直不能使用灵力。直到一个高人指点,从凌羽风体内提出一个武艺高超的女将军-项龙雪。而这个女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凌羽风游戏里的角色。两人一起来到这个陌生世界会有怎样的经历?各路奇幻生物,怪物齐聚一堂,又会出现什么场景?
  • 长安异想:研花

    长安异想:研花

    因为一场约会穿越到了半虚半实的架空版唐朝,闺蜜,同窗,网友秒变豪门纨绔。正准备抱着美男舔,不经意便得知这场意外穿越背后蓄谋已久的真相,尘封十年的秘密被揭开,终迎百口莫辩的信任危机。总受女主太宅腐,分裂男主太心机。嘤嘤嘤不公平,为什么配角的结局都那么好!谁人年少轻狂,叹自风情万种,焚尽满城风云,研尽世间百花,只愿一世长安。嗷嗷嗷~“长安异想”第一弹,入秋八月,研花有你。
  • 甜宠蜜恋:青梅我爱你

    甜宠蜜恋:青梅我爱你

    “晨熙哥哥,帮帮我”甜甜快要哭了。“好吧,你个麻烦精”晨熙帮她把拉链拉了上去。“呜呜呜呜呜……干妈,晨熙哥哥欺负我,他说我麻烦精”甜甜狡黠的在干妈看不到的地方笑了一下,心想让你说我,嘿嘿……糖糖第一次写文,写的不好的地方请见谅(=^.^=)。
  • 易烊千玺之易笙玺爱

    易烊千玺之易笙玺爱

    拼死拼活为千玺考上北大却误会重重兜兜转转这么多年的爱彼此都埋藏在心底最后到底如何?
  • 迷失的记忆中找到你

    迷失的记忆中找到你

    从苏州打工归来的张云舒,回到家乡后,机缘巧合再一家婚纱店应聘做了修片师。随后店内又来了一位新同事,但她是来者不善,似敌似友,还不能确定.当然这只是开始...经过辞职,被杀,调包,到找到亲人,最后的幕后黑手的出现,渐渐地看到天放晴,一切都明白了…原来如此
  • 升仙记

    升仙记

    弃子废材,备受欺凌!手中戒指竟另有乾坤!修仙道,成仙体,灭妖邪,扬正义!通天桥,踏天路,我以我道我升仙!回味经典,追忆传统。一切尽在正统仙侠大作,升仙记!
  • 钟山小妖

    钟山小妖

    大王叫我来巡山呦,巡完北山巡南山,巡了东山抢路人,巡了西山看日头。啊呦咿儿呦。小心提防那过路仙人,叫我小妖身死魂也消,纵是阎王也不收不着,咿儿哟哦咿儿咿儿哟……我家大王三头六臂呦,爱吃生人爱放屁,见了仙人也不急,叫他有来无回座下骑,呀咿儿呦。……他日我做了山大王,也叫那小妖去巡山,抢个美人作夫人,抓了仙人来下酒,咿儿哟哦咿儿咿儿哟……
  • 寸芒心

    寸芒心

    宋扬,一个其貌不扬的名字,却打开了现代修真的终极世界,统一黑道,建立宋朝,唯我独尊。寸芒,一本旷世天下的功法,却塑造了都市修真的终极格局,中央无奈,魂族无情,无上霸世。一本《寸芒心》送给各位读者,热血的世界,都市的修真,还你一个全新、无毒的修真世界。
  • 王源之缘分与源份

    王源之缘分与源份

    徐楚馨身为一个转学生,在学校碰见一个逗比明星从此便结为铁哥们,改变了太多。
  • 芙蓉如面柳如眉

    芙蓉如面柳如眉

    夏芳然,一个美丽的被硫酸毁容的女人,经受着身体和内心的劫难,却依然自尊,骄傲,温润。她终于爱上了灾难来临后来到她身边的男孩,却意外地发现,男孩是因为内疚,是对这场残忍的灾难源自另一个女人无望的情感报复。与夏芳然的美丽形成映照的丁小洛,她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外表平庸,却和一个帅气的男生友谊深厚,因此,不断遭受到同伴的残忍打击,最美的年华最终演变成一场黑色残酷的“青春祭”……这是两组交叉的爱情故事:青年人如夏芳然与陆羽平;少年人如小洛与罗凯。它们相互依赖、缠绕。围绕着故事的核心情节,即案件的侦破步步逼近事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