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8800000017

第17章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差。世以施耐庵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寒,只能经常借书看,向邻居请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今人一致认为他是《水浒传》的作者。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类别:长篇小说

经典欣赏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内容导读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根据历史材料和民间流传的故事创作的,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水浒传》也是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战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起义军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

《水浒传》反映农民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而最终全面展开的。英雄们的起义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小山头”到“大山头”,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战争巨流。

《水浒传》叙事简练,恰到好处,而又绘声绘色,鲜明生动。“武松打虎”是历来传诵的好文章,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制服,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稚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如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稍犹豫了一下,仍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窜出一只活老虎来。

《水浒传》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幻莫测。每一则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古今中外的名家对《水浒传》都有着高度的赞扬,它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文学常识概览

《水浒传》书名的由来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2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同类推荐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作为在基层耕耘了三十多年的文化体育工作者,与文化体育结缘半生,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对文化体育工作孜孜不倦的理论探讨与具体时间,在如何建设体系完善,覆盖有效,供给充足,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面,积累了一点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
热门推荐
  • 不败战圣

    不败战圣

    少年,就应该在阳光下挥洒汗水。因为汗水是不会骗人的啊!我一直天真的认为:无论天赋,一件事如果做百万遍,那我一定会比别人做的好!
  • 地狱看护人

    地狱看护人

    “老师,这道题我不会!”“老师要睡觉,你自己看书。”“老师,有个美女找你。”“什么?我马上过来。”“老师,那个美女是恶魔!”“没事,老师就喜欢恶魔。”
  • 恋千年

    恋千年

    他前世是仙,她前世是妖,他用充满仇恨的眼睛看世界,而她用乐观开朗的态度面对人生。他是不幸的,她也是不幸的,不幸的人奇迹般的走到了一起。然而命运老人无情的将她变成了另外一个她,以至于连她最亲近的人也不相信她就是她了。
  • 总裁专宠:灰姑娘升职记

    总裁专宠:灰姑娘升职记

    为了父亲公司的利益,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为了离开被排挤的“家”,嫁给了花心的冷氏集团少主冷少,婚前的约法三章让这段婚姻仅仅维系了半年就遭遇小三的破坏,成功的成为世上最悲催的离婚女人。夜店一夜缠绵之后的男人,像影子一样缠着她~恶魔总裁折磨她、专宠她~~爱笑的女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一个离婚后的女人与四个男人的情感纠缠,这段虐心的多角关系谁才是她的春天?她还能相信爱情吗?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古修行记

    古修行记

    一个凡人立于天地,是如何的渺小,时光飞逝的世界,万物轮回周而复始,脆弱的人类如何在高不可攀的神灵面前崛起,不甘于普通命运,谁说蝼蚁可被践踏?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杜修贤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职摄影记者。本书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政坛内外的伟岸形象,并提供了很多红墙内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邪魅恶魔的美男子

    邪魅恶魔的美男子

    第二天的下午,放学后,苏沐莹还要值日,只听见林熙夜对她说:“我帮你。”苏沐莹笑了笑,回答道:“好啊,那谢谢了。”
  • 恶魔殿下请独宠我

    恶魔殿下请独宠我

    一次偶然,兮不小心从一本古老的书籍穿过另外一个世界——吸血鬼的世界。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还有爱情。。。
  • 大翻戏

    大翻戏

    翻戏,不是说学逗唱的表演,不是柴米油盐的味道。不是斧钺钩叉的较量,不是生旦净丑的唱腔。小则偷鸡摸狗,骗人骗钱。大则翻云覆雨,只手遮天。正可救人水火之中,邪可拉人酒醉金迷。一切皆因五年前的爆炸案,让原本翻戏好手的他背井离乡。但也因五年前的爆炸案,让他步步为营,步步惊心。让他步步解开,这个世界背后,残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