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执行不走样,接到任务之后,首先就要想一想,领导让我做这件事的意图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一思考过程,就很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会出现领导想东自己做西、执行出来的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情况。
小乔在一家培训机构当文秘,一天领导交给她一项任务,从一家著名的网上书店订150本书,并且特别叮嘱她就从那家网站订。
小乔知道,过几天公司要给一家企业做培训,这150本书要作为企业培训的教材一起带过去。
小乔打电话到了那家网上书城,结果对方说库存不够,要等一个星期才能发货。
小乔想,书都是一样的,从哪里买不是买啊?何必非得从那里买呢?于是,她另外找了一家网上书店把书买到了,不仅送书时间早,折扣还更优惠。
小乔还挺得意,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书送到时,领导发现书不是从那家网上书店买的,当场就严厉批评了她。
领导说:“我不是特意告诉你要从那家网站订吗?你为什么要自作主张?”
小乔一听很委屈,自己明明是好心,并且已经完成了任务,怎么反而挨了批评呢?
原来,领导要她在那家网上书店订书,是因为该网站的畅销图书排行榜,对整个图书发行有较大的示范效应。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要来该公司讲课的老师。
如果小乔从那家网上书店订购了150本图书,就能增加这本书进入排行榜的机会,给这位老师以一定的支持。小乔没有领会到这点,书是买了,但达不到领导希望的效果,难怪领导生气了。
要完成这个任务,明明还有很多种方法,何必非得按照领导交代的那个方法去做呢?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了,用不着太死板。
这种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错。很多时候,执行的确需要灵活性,但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灵活性必须建立在充分体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
很多时候,上级的安排肯定有他的用意,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千万要问一问,特别是改变领导决定的时候,千万不要自己“想当然”地自作主张,要懂得及时请示领导。否则就会像小乔一样,费力不讨好。
一名最好的执行者,不仅要把领导明确安排的事情充分理解、不折不扣地执行,就算是领导没有明确说出来的事情,也需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多想一想,自己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我们来看《军事文摘》上记载的陈毅元帅的一个小故事。
1949年9月的一天,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由于住房十分紧张,他主动从装修豪华的北京饭店搬出来,把房子让给了响应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主张,率部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将军傅作义,自己则住进了陈旧的小平房。后来,他还代表上海市,赠给傅作义两辆名牌小汽车。
这件事在上海的部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人心里不服,议论纷纷,说:“对这些大战犯,不杀就便宜他们了,凭什么还让房子、送汽车给他们?”
陈毅听到后,虽然十分生气,但还是很耐心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在一次会议上,他说:“同志们,我的老兄老弟们,你们的情绪我理解,但要我陈毅怎么讲你们才懂嘛!我陈毅住不住北京饭店,对我都没啥子影响,我照样正常开会,照样还是上海市长!但是,让给傅先生住,意义就不一样了。你们知道不知道,傅先生到电台讲了半小时话,长沙那边就起义两个军,为我军减少了多少伤亡?他的贡献恐怕不止几部小汽车喽!让傅先生住北京饭店,有了小汽车,他就会感受到我们党和政府的温暖,知道共产党是真心要交朋友的。”
一番话顿时让大家明白了陈毅的良苦用心,思想一下就通了。
当时,党中央的意图是尽可能团结人,尤其是对投诚起义的人,要格外重视。陈毅的做法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央意图的;而那些心里不服气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不懂得从全局出发,没有看到深层次的原因。如果不是陈毅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说不定还会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上级,不可能把每件事的意图都向下属解释得一清二楚。作为一名优秀的执行者,必须多想、多问,体会上级的意图越明确、越深,执行起来才越不会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