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昇是北宋中期时候的人,他常到家附近的书坊去学习印刷术,有一天,毕昇正在刻一部书稿,发现有很多字在文章中经常出现,就想:“如果刻出来的字可以拆开,再自由组合,不就方便多了吗?”
于是,毕昇立即动手,找出了3000个常见字,试着刻在小木板上。并按音把字归成十几类,每一类都按部首画排出顺序。但经过实验后,发现木活字质地软,容易吸水变形。印刷时墨水多了字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怎样才能找到一种既不吸水,又能雕刻成字的材料做字呢?毕昇为寻找新的材料绞尽脑汁。一天,毕昇见人用瓦罐烧水,猛然想到:如果用泥坯刻字,再进窖烧,不就可以制成不吸水的泥活字吗?
于是,他搭起了一座小窖,又用胶泥制成许多半寸见方的“小土坯”,刻成5000多个字块,然后用窖烧制,两天后,一套不吸水、笔画清晰、坚如牛角的泥活字终于制成了。毕昇把活字版拼好,试印了300多张,每一张都清清楚楚,大家看了不禁拍手叫绝。活字印刷终于试验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