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8600000015

第15章 关于候补中年知识分子的报告(1)

当代中国现代化的主力——中年知识分子,正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是还有一层人,他们介于中年和青年之间,说是知识分子却没有相应的学历,说不是知识分子又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他们在应该攻读的时候,社会告诉他们知识愈多愈反动;如今已经工作了,时代向他们要学历,要知识。他们是在历史断层里成长起来的。但历史毕竟是割不断的。有人制造空白,就有人填补空白。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将补充中年知识分子的队伍。我们不妨称他们为准中年知识分子或者候补中年知识分子。

我向大家报告的杭州教师进修学院业余大学中文科的学生,就是一批候补中年知识分子。他们在寻觅,在追赶,在挣扎,在奋进!

历史的钟摆

近处的西湖水浑厚、凝重,像徐徐滑动的果子冻。远处的西湖水虚茫、发白,像咕咕泛起的啤酒沫。游人斜倚在电瓶船上,白色船篷的蓝色荷叶边随风飘舞,游人的心便也像吃着果子冻、喝着啤酒似的飘飘然了。

飘,是被动的;飞,是主动的。于立岳骑在自行车上飞驰着。他没有随风飘去的福分,只有脚底生风的功能。他脚下那两只风火轮天天在湖边驰过,但那也只是像打擦边球似的一擦而过。西湖对于他,依然是一只硕大美丽的飞碟似的,神秘而不可知。

问题就出在这个“知”字上。譬如此刻,他想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他不得不在一个三岔路口停了下来——他急于想知道儿子的四十度烧退了一些没有,回家?可是父亲的病怎样了呢?那么,上医院?可是夜大过一会儿就要响预备铃了,他到这个年纪才迈入夜大的课堂,他……他可怎么办呢?

他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似的慢慢地蹬动车轮,向着回家那个路口蹭去。

儿子!一个四岁,一个九岁。一般人都以为这么大小的儿子对大人是个束缚。可是在他家里,恰恰是他束缚儿子——他要上夜大了,就在小儿子的一只脚脖子上绑上一根带子,带子的另一头绑在床腿上。儿子只能以床腿为圆心,以带子为半径地走动。然后他在床上、方凳上、地板上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小人书、玩具、糖果、饼干,使这个家对这两个孩子有着足够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以维持到他在夜大上完学回家。不过他深感这种“琳琅满目”带有很大的自欺欺人的性质——物质上的给予并不能代替精神上的给予,何况连物质的给予也往往会中途变卦?那回他带了一点钱去买玩具,路过新华书店,憋不住走将进去,又憋不住用这点钱买了他心爱的书。那么,怎么向儿子交代呢?书真是个宝物,拿在手里就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是的,有办法了!他把一根竹子削成一把“宝剑”,递给了翘首以待的儿子。然后在良心得到平衡的瞬间闪出家门,踏起“风火轮”直奔夜校。等他回到家里,只见玻璃杯、玻璃瓶粉身碎骨地葬身地板上,大立柜的玻璃镜,还有三个柜的玻璃门,在宝剑的刺杀下,全部“玉碎”,木凳、木桌、木床架上,也被宝剑扎得伤痕累累。只有两个“劫后余生”的儿子还在瓦砾堆里嬉戏。啊,这就是宝剑的功能……

他怎么可以给这两个淘气儿子宝剑呢?他怎么老记不住那些育儿要领呢?算了,不就是玻璃门都没了吗?干脆,等儿子长大后再配玻璃,好,问题解决了……

唉,他给了儿子多少父爱呢?儿子今天高烧四十度啊!可是,他的父亲正在医院里危在旦夕!立岳啊,你怎么可以去看儿子,不看父亲呢?赶紧掉过车头!哦,刚才车才蹬出这么点路,就跟原地踏步似的。好!往医院骑!

于立岳十几岁的时候便远离了父亲。当他回到杭州的时候,看见某厂二百来个人个个拿了铁棍、刀子正要“誓死保卫红色江山”。他赤手空拳地闯入刀山:你们这样能解决什么问题?武斗的结果只能是国家受损失,你们自己受损失!“你走开!今天我们就是要拼个明白!”唉!你们明白个什么呀!突然,一记不明不白的闷棍打在他的头顶正中。他血流如注,晕死过去。等他出院后,被打过、缝过的头顶正中竟长出了像五分硬币那么大的一丛白发。

杭州这个文化名城里的无文化的人,给他当头一棒,倒是把他打醒了:醒来吧,同胞们,不能让历史的钟摆乱晃一气了。他像许多同代人一样,在毫不怀疑自己有扭转乾坤的力量以后,终于深感先天不足,勃发起对知识的渴求。1980年9月他考入杭州教师进修学院办的业余大学中文科(简称夜大)以后,写了六篇关于岳飞的论文。他感到一种燃烧,知识在燃烧,民族自豪感在燃烧,爱国之心在燃烧,求知之心在燃烧。他变得风风火火的,就连他的自行车也变得风风火火的。你看,这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医院门口了。唉,父亲今天好些吗?

父亲要是看见他来了,又该生气了。上次他一进病房,父亲就说:“你怎么又来了?你们夜大上课的日子,你怎么跑这儿来了?”“我就坐一会儿。”“你马上给我回夜大!”父亲气得脸都鼓起来了,虽然他的身子瘦得盖着厚厚的棉被还显得瘪塌塌的……

不,他不能进医院,进去无非惹父亲生气,尽管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听他讲话。好吧,不进去了。快,快奔夜校!唉,一个人为了读书竟连两代父子情都顾不上了。自私!可鄙!我这个人早晚会受到惩罚的!

原先走进几百人的夜校,就像走入无人之境——学生是来自各个单位的在职干部、工人,而且大都家里有老有小,下了班匆匆赶来读书,课前、课间那一点时间都得用来复习、预习,所以即使坐在邻桌,也只是礼节性地点一下头,似乎谁也无暇结识新友,又似乎早都认识了。是啊,大都是老三届的毕业生,然后按着大体相同的程序下乡,调回杭州,先找工作,再找爱人,再找知识的大门。晚婚、晚育、晚读,同是历尽坎坷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但是,今天是怎么了?学生们在操场上挥着胳臂愤愤然地说着什么,一个个像鼓起的气泡。什么?夜大停办了?!

于立岳只觉得遭到了当头一击,就如那年他被一棍打出一片白发来似的。

好像历史的钟摆突然停下了。

就在这个时候,杭州一家医院里的一个病人,他的生命的钟摆也戛然而止了。在他停止生命的最后的时刻里,他呼喊着:立岳!立岳!立岳啊,你要好好上夜大啊!

石缝里的草

夜大停办了?!

丁巧云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人家说年老的容易怀疑真的,年轻的容易相信假的。丁巧云现在不知道自己是在怀疑真的,还是在相信假的。

丁巧云爸爸是工人,一家六口靠他一人的工资维持。她上小学了,人家女同学都有橡皮筋,她没钱买。课间跳橡皮筋的时候,她对同学甲说:我也来跳好吗?甲说:你问她。丁巧云又问同学乙:我也来跳好吗?乙说:你问她。这些橡皮筋的主人叫着、跳着,充分地享受着橡皮筋给她们带来的欢乐,充分地显示着拥有橡皮筋的优越感。被橡皮筋阶层拒不接纳的丁巧云只好走到跷跷板那儿。同学们让她坐在一端,另一端坐上两人。等她翘起时,那两人腾的一下都跳开去,把丁巧云震了下来,疼得直哭。原来,一旦被橡皮筋“财团”排斥在外,那么跷跷板“共同体”也会欺负她。从此她痛恨压制别人更不想被人压制!不过,她要是和人家比橡皮筋、比吃穿,她是只能叫人看不起的。惟一的出路是比读书,发愤读书!

一、二年级学习还平平的丁巧云,从三年级开始便夺下了全班学习的皇冠,大家叫她“小皇后”,找她对答案,请她定夺各种小孩子的大事情。十来个女同学簇拥着她回家,一人拿一只饭碗,碗里倒上白开水,再放一点酱油,这就有了点颜色,可以当做美酒举杯邀明月了。明月当空,十个女生对天盟誓,团结学习,共同抵制顽皮男生的欺负。不几天后,一个男生用萝卜枪把一小块萝卜发射出来打中了丁巧云。“小皇后”哭了,那十来个“盟友”就齐声大哭,威震全班。从此男生再不敢向她们发射萝卜枪了。

丁巧云,这棵石缝里顶出来的小草很早就朦胧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她甚至觉得她有力量自己挣学费,减轻家庭的负担了。她初中毕业后就到一个工地去拉土。但是,她毕竟才十多岁,她毕竟那么瘦小!她突然觉得脚不知道该往哪儿踩了,不知道哪儿是地了,因为天旋地转了……车往下坡翻滚着,把丁巧云一路拖了下来。

组长扶起她来:哎呀,擦破这么多皮!跟你说你太小,干不了这活,你偏要干!从明天起你别来了。

“不!”丁巧云哭了,“我干得了的,我下次一定还多拉一点!”

“我们要的是力气大的。”

“我可以练,我今天回家就练!我的力气会练大的!”

一个生活贫困而思想不贫困的人,是可以焕发起最大的潜力的。

丁巧云回到家,把两只水桶放上共一百来斤的石块,然后用扁担挑起水桶在屋里来回转:练!我这个暑假白天黑夜拉土,可以赚到七十二元钱,那么,我高中三年的学费书费什么的就都有了。坚持,练!

她对生活并无奢望,只是不想听凭命运的摆布。七十二元钱赚到了。七十二元钱可以抵挡贫穷的干扰,但是七十二元钱不能阻挡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十年一觉读书梦!已经三十来岁的丁巧云啊,她从文化饥馑的时代走过来,又如饥似渴地走进了夜大课堂。她瘦小的身子里充满了逆境中练就的意志力,她决不幻想她的人生道路上会出现红地毯,但她毕竟希望着她从此少一些压力,少一些逆境啊。

可是,夜大要停办了。难道丁巧云的成长老得像石缝里顶出来的草那么艰难吗?

公民的使命

夜大要停办了。这天上课时,课堂里有一种悲凉、肃然的气氛,好似都德的《最后一课》。老师上课的时候局促不安地绞着双手,张守铮望着老师绞动着的手,只觉得她自己的心被绞得那么疼。难道,难道十四年前的一幕又要重演了吗?

十四年前,也是在这个教室里,张守铮上了业余大学。刚学了两年,“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开始了。十四年后,她已是五十岁的人了,头发是灰白的,脸色是蜡黄的,衣服是褪了色的。她整个人早已褪了色。但是教师进修学院招考夜大中文科时,她浑身汗淋淋地赶去报名。“同志,年龄大的收不收?”“什么?你到底是来给你孩子报名,还是你自己报名?”“我自己报,也给女儿报。”

报名的时候,她心急火燎地只有一个想法:千万能报上。但是,当她坐在教室里就要开始入学考试的时候,她忽地脸红了——周围都是像我的女儿那么大的年轻人,他们不会笑我吧?人们能理解我吗?报名前就有人说:“老张啊,你还读啥书?如果你要读书,他也要读书的,那怎么办?”哎呀,同志啊,如果业余时间你要读书他也要读书,那我们中国就好啦!

张守铮是搞群众文化工作的,排个戏、编个节目的,都需要文化!可是她的排练工作也往往要搞到晚上,何况她的腿瘸得厉害,上课就少不了要迟到。人家静静地在上课,你吱呀一下推门进去,打断人家的思路多不好意思!还是先站在门外听课,等这一课结束了再进教室。她悄悄地躲在门外,把耳朵贴在门缝上,像一个犯了错误给关在门外的小学生。可是,她赶来听课多难呢!她不由得推开教室的门走了进去,她拿她这两条腿真没办法——一瘸一瘸的多不严肃!那么上半身一定要笔挺着,脸部表情一定要倍加严肃。但是,同学们还是全都笑了——无声地、善意地、亲切地、理解地笑了。

老师看看头发灰白、表情严肃的她,不觉讲得倍加认真。下了课老师恭恭敬敬地走到她跟前:“您是前辈了,请您多提提意见。”“老师,我是夜大的学生啊!”“哦——,我以为你是省教育厅派来听课的呢。”

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有多少框框啊!好像年纪大的人当然就是上面派来听课的,好像年纪大的人就不必再读书了。可是,学习是当今中国赋予每一个公民的使命。任何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如果不获取新的信息,如果不进行知识更新,那么,他就跟不上趟了。有的变得可笑,有的变得可怜,有的变得可气,有的变得可恶。

张守铮的丈夫就反对她学习。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她是顾不上多少家务事了。丈夫一会儿好好的,一会儿就像放下蚊帐似的刷地把脸拉下了;家里一会儿像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一会儿又像个火山口。她从夜大回到家,总是悄悄地在楼下的厨房里做作业,然后才轻手轻脚地摸上楼去。但是火山依然频频爆发,她给震得走进了法院。法院办公室的同志望望她那褪了色的外形,望望她那一拐一拐的腿:“同志,你是外单位来联系工作的?”“不,我是来谈我离婚的事的。”

这么大的年龄说出“离婚”二字,她不觉脸一红,就如她突然发现自己这么大年龄还参加入学考试时脸也忽地一红。“这么大年龄”也是一种框框。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自己给自己设置那么多框框?她整天胆战心惊地生活在火山口上,精神负担那么重,生命都会缩短的!不过她已经“这么大年龄”了,这……这就好像有一个幽灵在束缚她捆绑她。幽灵!西湖边的灵隐寺一排排铁架上插着一排排蜡烛。一个个、一群群来烧香的人,三跪九叩,顶礼膜拜,把一扎扎燃着的香扔进香炉,香火旺盛!缭绕的香烟犹如幽灵似的向四处飘散开去……

唉,这么大年龄了!张守铮在离婚的路上又缩了回来。算了,家庭维持下去吧。好在知识已经给她带来了精神支柱,天地原来这么大。以前她要十天才能写成的文章,现在有个三天就行了,而且质量也不可同日而语。“老张,怪不得你要上夜大!”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要是她现在才二十几岁多好!

张守铮的子女也都在读业余大学,年轻人么,更有一种加紧学习的使命感。所以她支持女儿、媳妇都打胎了。否则子女们怎么读书?她又怎么读书?第三代出世了,她能不管?女儿流产后,医生说这是一对健康的双胞胎,已经成形了,眼睛、鼻子、手、脚都有了。这天晚上张守铮做了个梦,梦见一对双胞胎。这两个头上戴着大蝴蝶结、好像蝴蝶那样美丽的小姑娘,在给她这个外婆跳舞呢。“外婆”哭着醒了过来……

“外婆”上着“最后一课”,不觉又泪水汪汪的。像她这把年龄的人,还要为不能读书而伤心;在三中全会后的1982年秋天还要担心重演十四年前停学的一幕,这实在是一幅历史的幽默画。

近代史的启示

夜大学生岑小平正在他们工厂的政治学校讲中国近代史:“八国联军像屠杀牲口一样地杀我们中国人!甲午战争时,日军杀了旅顺的几十万人,只留下三十六个中国人,让他们掩埋尸体!”岑小平愤愤然地拍着讲台。“岑老师,我恨不得把腐败的旧制度撕个粉碎!”“岑老师,我们中国要富强啊!”学生们在课堂上嚷嚷起来了。岑小平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力量,他那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上泛起了红晕。说吧,一吐为快吧!产生耻辱感,才能产生振奋感,紧迫感!

同类推荐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 带露的草芥

    带露的草芥

    每当诗意来临,我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包围,我觉得这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我的最荣耀的恩典和眷顾;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这块淳朴土地给予我的最大程度的偏爱和关照;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命里最自由最浪漫的一件事。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分为一路的爱、最美天使、美丽城市、锋利的刀口、唢呐声声、旧时碎片六辑,主要收录了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光头美丽、受伤的白鹭、黄老师、董平柏老师等作品。《一块玻璃值多少钱》是作者的第四本小小说集,收录了作者最新的小小说作品和作者创作以来的最经典小小说篇目。
  • 唱出我们的沉默

    唱出我们的沉默

    成长的真理是—— 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热门推荐
  • 拾星人

    拾星人

    要说一开始就把此书当做练笔制作也不是真的。无论如何,本书难得有人看这是真的。和没有主线、没有大纲的关系很大。写一本书(虽然短到无边了)对我的启示很多,如今恰逢用时的时候,无力也无心坚持下去了。感谢所有曾近点击过此书的读者,谢谢你们。以后也会慢慢地写好书的。
  • 萌娃太强势,总裁莫贪欢

    萌娃太强势,总裁莫贪欢

    她借了他的种子,强烈的自尊要求她逃离他的身边,六年后,带着强势的萌娃回归,到底会碰撞出多大的火花呢?既然回来了,就不许走了……
  • 巴黎:维也纳

    巴黎:维也纳

    本书作者踏上欧洲火车之旅,循着两部经典爱情电影《爱在黎明破晓时》、《爱在日落余辉时》的场景跟景点,进行一段开始于火车,而主要场景发生在巴黎及维也纳的旅行。文章的呈现方式主要是以抒情旅游文学的方式撰写,适时的带出景点的介绍。希望带着属于《爱在黎明破晓时》的浪漫,去追寻属于自己生命的流动与爱。
  • 双生公主

    双生公主

    年幼的蓝依因家庭受到伤害被神秘黑衣人收养,十五年后,她改头换面,与俩个好友以全新的身份回国为母亲报仇。机厂意外遇见四个大帅哥,梁子就此结下。“第一次,哼,算了,第二次,呵呵,姐姐说什么也要把你们给整死!”于是,一触即发的校园大战狼烟四起。从相遇,相识到相恋;从结仇,过招到释怀最后到相爱,突如其来的一切入让他们的感情走入破灭,让我们一起看三位少女如何成长,如何重生,如何面对自身感情…….
  • 已执界的少年

    已执界的少年

    冷酷的少年大大影穿越时空,离开魔帝堡,来到现代世界,在一所高中,遇到高中美女,但是无意获得异能,然来自己是已经执过界的魔迪斯,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时光。
  • 穿越来爱你,公主殿下来嫁到

    穿越来爱你,公主殿下来嫁到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本文讲述夏子鱼告别单身狗的奇葩穿越之旅。前世缘浅,奈何情深!别怕,我等,我等你说爱我。那个既美丽又狠心的男子,他优雅地向子鱼摊开双手道,弥儿与我就如同树和树皮一样,缺谁都活不了。子鱼撇嘴,写静庭,谁和你一样是千年树妖呀!本公主明明是一条美人鱼。男子唇角微勾,语气柔软道,今晚就加道“水煮鱼”如何?子鱼打了个冷颤,男子顺势将她拽入怀中,一脸温和道,弥儿不是常比喻说鱼游在水里才能自由吗?从今以后,我便甘若善水。子鱼的脸“腾”的红了,娇羞道,可是鱼的记忆只有几秒,你看…男子听似春风拂柳笑,呵…那就换道做法,将那鱼“生煎”便就长记性了。子鱼脑补中,那人已慢条斯理地上下齐手...
  • 冬(小故事 大道理)

    冬(小故事 大道理)

    本书是一本寓言神话故事集,通过几百个经典的古今中外寓言神话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 僵尸不死心

    僵尸不死心

    当你不死不灭你会知道世界是多么孤独。。一个僵尸的征途在慢慢述说着
  • 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本书故事,很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 情困当年

    情困当年

    一个自恃有些才气与聪明的屌丝,本有着漂亮且对自己一心一意的女友,却不懂珍惜,还兀自喜欢到处沾花惹草,等到女友终于忍无可忍,离他远赴海外而去,这才发现已后悔莫及。。。主人公虽阅尽人间美色,艳福非浅,风月无边,本质却是至情至性,实乃性情中人,这本书既是他的心路历程,又是对自我的救赎。。。可怜的人儿,总是要历尽世事沧桑,看透人间百态才知何去何从,殊不知,早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却不知,他还有没有这个机会能够重拾旧爱,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