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7600000007

第7章 人情篇(7)

不知晓声是否如叶楠老说的那样什么都有办法,但是在文学创作上他是多面手。他的小说自八十年代初、新时期开始,以众多知青小说而文名远播,他在电影、电视,以及纪实文学创作中,也是多面出击,他的散文虽写过往生活,有亲情的如父爱母爱,以现实性和思想性见长。他的随笔杂感,直面现实触及时弊,有时对体制上的弊端,人文精神的缺失,都给以坚决针砭,而且,也为一些民生问题呐喊,为底层人的状态鼓呼。他对文人的虚假、沉湎自我自恋,有严厉而坚执的批评。为此,他的直率,也让有些人不快。他在《人生真相》《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和《梁晓声语录》等中,论及思想、爱情、友谊,对生活中假恶丑,以及人性的偏失,进行发言。有时不顾情面,好像一个文学愤青的激昂,而自己大快胸臆,活脱出一个坦率不做作的梁晓声。我想,他从《今夜有暴风雪》、《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到《泯灭》再到散文、随笔,他的文学轨迹由青春的祭奠,到现实的呼唤,再对于民生的关注,时有呼啸奋进。他是一个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激昂不失赤诚、本真的人。

不知是否因为他多在沉思和思考之故,晓声是一个不太爱说笑的人,有时,不苟言笑,矜持得有点木讷,这或可为保持着对社会人世一种有利的观察方式吧。

让我惊异的是,他二三年前,还不用手机,也不用电脑。在现代化技术汹汹之势下,他有老僧入定的淡然,保有原始状态的写作和交往,在文人中,特别是中青年小说家中不多见。可是,他却开了博客,我不知他是如何把文字传上博客的。即使我等用电脑多年,也不习惯这博客方式。以这样一个现代信息的平台与社会交往,这不是作家们都能做到的,无疑,可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他的手书,是较为规范的那种。新时期以来出道的小说家们,虽也有书写较为劲道有样的,但不客气地说,多半是没有太多手书练习而急速成名后,在写字方面先天不足,尤其是年轻一点的。当然,时间也许会助他们成功。梁晓声不是这样,他的字是有格有体的,硬朗而流丽也练达,自成体格,一张那个时期商店常见的信纸上,他写来是好看有样的。十多年前,文人们雅集,还不太时兴会前会后写字画画,可是,那么多的作家朋友,书法上也算精进有为,像梁兄这样子的,直接可以在书法上独当一面的,我想,经过这多少年的研习,其书艺会更为可观。

关于散文,梁晓声认为:

文如其人——于小说未必,于散文定然。散文是最近性情的一种文体。散文最是一面镜子,最能映出为文者的形状……于狭义言之,散文常能代表文学的一种“质”,于广义而言,散文常能代表文化的一种“魂”——一个时期刊发着怎样的散文,印证一个时代的糜朴之痕……

我个人喜欢魂清质朴的散文……可惜这样的散文如今不多……散文尤其需要为文者有文人的性情、心智和灵魂——目前,中国之文人普遍缺的是这个。结果我们在散文的海中却难觅散文了……

性情、心智和灵魂,这是个高标格的要求,梁兄言简意赅,直点穴位。

“三刘”再说

“三刘”,是三位刘姓小说家,即刘恒、刘震云、刘庆邦是也。

“三刘”之说,是十六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三刘”小说》(发表于《作家》1993年)中,对当时正走红的他们以此名之。“小说”者,稍稍说说之谓,或理解为说三人的小说。他们三位同在北京,在写实一路,小说风格有些相近,其出道时间也大致相同,我就此打包捆绑,好像还得到了认可。

其实,散文方面,“三刘”好像不着意经营,或者说不太突出。“三刘”的散文,一如他们的小说,在文气文风上,各不相同。刘恒的锐利,震云的俏皮,庆邦的温润。收入本书中的分别是,刘恒的《立誓做个严父》《火炕》;刘震云的《轮船》《童年读书》;刘庆邦的《儿子是什么》。

他们散文有相同的题旨,描写的是亲情和家事,也有过往的经历和记忆。这是散文的传统路子。不同的是,刘恒的语言实沉而锐利,有板有眼的,不乏小幽默;刘震云的简洁叙述,刘庆邦的温婉表达。他们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亲情,尤其是儿子的描述。有意思的是,刘恒的散文《火炕》开篇,说到约他作文的就是刘震云,他在任职的农民日报开了专栏,约请各个名家写稿。

我在当年的《“三刘”小说》中,已谈及了与他们的交往。几乎也是差不多的时间,也是在他们即将走红的当儿,与三人渐渐熟识起来。遗憾的是,当年“三刘”为编散文选给我的信,仅存刘震云的一封。

为了统一,我从刘恒和刘庆邦其他的信件中,找出两信,展示三位小说家的字迹书法,也说及到他们的文学或文学的往事。

刘恒的信是在1991年2月写的,早于这批作家的书信,这是一封控诉而愤怒的文字,起因是副刊转载某报一篇文章,不点名批判他的电影《菊豆》,获得国际提名奖,说“那里面有通奸,有谋害,有少年儿童的精神分裂,有中国形形色色的愚昧与落后,有放在任何年代都可以存在的时空……床上动作,谋夫通奸,把诸如女人小脚之类视为家珍,奉献到国际上任人玩味与品评,是对中华民族的丑化与污蔑”……虽未指明,也可看出是说刘恒由小说《伏羲》改编、张艺谋导演的《菊豆》。大帽子,上纲上线,这架势,刘恒兄如何承当得了。他当时就住在报社大院宿舍,常到我那儿,不由分说,刘兄激愤难平,写有三大张纸,连同剪报,趁我不在,留我办公室:“请向有关人士口头表达《伏》作者之不满,并同时表达他作为一个顺民的无奈”,刘恒说。当然,毕竟那是文艺高压期,阴云如磐,毕竟我也无能为力,“我也不想与该作者论短长,因我有更有意义的事需要做。”他也自嘲,“你我就当此事是个玩笑吧”。还在信尾“摘录影片俗语”——一句外国电影尽人知晓的口号,说是“与君同乐”,气愤之余也相当无奈。

实话说,多次看他这封信,我犹豫再三,这里还是隐其内容,不是为他讳,如今这位文坛大腕,贵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名家,这信的内容,极有保存意义,那就留着以后再找合适方式披露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狗血淋头”(刘恒信中的语句)的批判,随着政治清明,已成为荒唐的过往,而如今的他,成为好多主流电影,如《张思德》《云水谣》《集结号》《铁人》等,还有话剧歌剧的原创者,好评如潮,在主流评奖中屡有斩获。如果说,那个批判风波,对于他有什么影响的话,只是,激励了他,也有如司马大师的隐忍韧性,十年生聚,终有所获,是他自谓的“更有意义的事”的成就。

后来,我们见面也偶有提及,但却没有影响他的创作。两年后,他应我之约自荐了两文,于5月29日专写有千五百余字的《难见辣笔》一文,感叹散文的境遇,也是对文学现状的思考,这里摘录如下,可窥其刘氏风味:

……

不出老例,一样东西万一时髦,便勾得众人纷纷凑过去。几年来的文坛,先是虚构的文字发虚,让看客们读着倍感虚妄,索性弃之不顾。随后是纪实的文字不实,无论甜言蜜语,更无论慷慨陈词,都散发着可疑的铜臭气……曾经浩浩荡荡的文坛,遭了时代和大众的白眼,几乎溃不成军,横竖是打不起精神来了,文学的冬天除了冷,还是冷,却独独热了散文……

米饭上来先不吃,先要数米粒,研究它是怎么来的,哪儿来的,不弄得大家饿着肚子吵起来,绝不罢休!所谓散文,是摆定了的东西,因而也是熟透了的东西,吃就是了。一个人坐下来写散文且自我感觉不错的人,没有读过散文,我不信。既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喋喋不休地说些“形散神不散”之类的话,有什么用!真能救命的,只有笔,只有笔力,还有便是天数了——这是一切文章和一切文人永难逃脱的宿命。

散文热起来,是因为真切,能测出一星半点深藏腹底的念头,昏话和淡话听多了也说多了,谁都乏味……此外,这文体适合锻炼文字,使文人们易于彼此较量……

散文少见辣笔,常想是为什么?想不出。有人恨不见屈原,恨不见鲁迅以此归咎于当代文人无骨。殊不知,他们并非无骨,他们中太好面子……

有意思的是,五六年前吧,他的《张思德》影片走红,我们单位的政工部门力邀主创人员来大院为职工放映,开映前请他上台讲了话,陪他去会场的我,看他那镇定的目光,却不免心里琢磨: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他不会不记起那十多年前的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听他讲话看他电影的人中,有几人会知道眼前的这位作家,曾经被当做“罪人”遭到讨伐?世事如棋,今是昨非。我欣然,也惑然。

再看他的书写。刘恒是我见过的作家中,以最原始的工具写作的,一是他当年用的是人们不太用的蘸水笔,写一下,再点一下墨,这恐怕已绝迹的东西,是他当年的最爱;二是在一个普通的大32开的日记本上,简陋的书写工具,他驰骋纵横,笔走龙蛇,成为一代小说或影视的高手。多年后,他还是不用电脑。用这类墨水笔,他的字粗大圆实,多是没有笔锋断尾的笔,这不经意间也形成了风格。

现存的刘震云来信,是1993年5月4日的,他写道:

必胜兄:

遵嘱将三篇散文和一篇谈散文的文字寄上,不知合您的要求否,如不符,请扔掉就是。即祝安好。

震云5.4

与刘恒不同,刘震云的字写得较大众化,当然还算是流畅俊逸的。他早就以电脑写作,电脑用得十分熟练,算是“维新派”。他是较早有车的作家,汽车档次与时俱进,先吉普又轿车。那时,他好像还是开富康车,我们同去开一个会还是有个什么活动,他说顺路来接我,自愿当回司机。在我附近一个商店对面,他以惯用的客气来迎接你,真像是一个司机似的让你不知自己是何身份。这就是刘震云,会调动气氛,让谦恭变成客气,让客气成为正常。你反而觉得就这样子也好。他也是个“复古派”,爱好看起来像是唐装又不像是唐装的衣服,在我少见的几次见面中,他这身打扮也有点俏皮的。最近一次是2006年,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快开始前,大厅里见到铁凝和他先后走来,我抓拍了几张他们的合影,与刚当主席的铁凝优雅而鲜亮的衣着不同,他的一身黑衣,而且是老年对襟式的,活像一个五四青年装束,配上一头长发,稍土点却也很酷。这是我们最近的一次会面。想起来,他已经少有散文随笔的文字问世,在影视方面,他不时地会调动影视迷们的情绪,而文学的事,好像倒成了他的副业。所以,他多年前的这篇关于散文的感言《我对散文有点发怵》,就很珍贵的了。他说:

我不会写散文。我对散文有些发怵。因为相对其他文字来讲,散文与人最直接,人与散文最坦白、最真诚,要心甘情愿地给它献上一束红玫瑰。而这对于东方人,恰恰是最困难的。我也见过许多束玫瑰,这些玫瑰的枝叶大部分枯萎变形、养分不足,且下边一般不带泥土和滋养它的粪便。玫瑰与捧着玫瑰的人,都像影子,而不是实实在在可以触摸的东西。别人是这样,我想当我面对粪便和玫瑰时,我肯定不会比别人好到哪里去。所以,我对它敬而远之。

“三刘“中的刘庆邦,年岁稍长些,而字迹却秀气、清丽,年轻人的笔体。倒也是因了字如其人之说,他的温和派的书写,有如他的为人,不急火,不张狂。与他交往,包括读他小说的感受,我在那篇《“三刘”小说》一文中写有。这多年,与他还时有见面,一个深刻的印象是,刘庆邦温和中有坚毅,委婉中有执拗、坚持。每见他,无论是什么会上,即便庄重北京的大会堂里,还是出差到外地,发达的南方东莞,老工业地带的沈阳,他从来就是一个军用挎包走天下,随身跟,在大会上有人可能是电脑一摆,而他却多是绿军包上肩,很见个性的。大概从我认识二十多年始,这习惯依然,真不知他老兄这个坚持,是什么理由。有时我想,真是难为他啊。且不说,这个包现在还从哪里能找到,也不说这也装不了多少东西,还有长年如此,洗涤什么,多不容易。即是有好多条理由说它好用好带什么,但按常理常情,似乎不可思议。如此的不弃不离,像对待恋人,也就是他刘庆邦。有时看他这一细节,真想约他写一篇文章,那将是很有意思的。

他的性格是柔软的坚硬,比如,玩扑克,有两次会议后他召集大家,我不太爱这些,天性愚钝,被拉上架,可后来愚钝竟能小赢,他却很当真,虽不是输不起,也不是要面子,是他的执著,和对一件事的认真。这样子的性格,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改变自己的。

有了这韧性,他的创作日益精进成熟,九十年代以来,成为短篇小说的高手,似有共识。当年,我们约他的散文时,他说没有像样的,出于友情,出于他对文学的态度,专门赶写了两篇。这在书的后记中我有提及。对散文,他认为,是作者交出的心灵,所以,他说《逃不过的散文》:

作者写小说,可以写得云山雾罩,扑朔迷离。人们看完一篇小说,可能连作者的影子也抓不到。散文就不同了,作者交出一篇散文,同时把作者心灵的缰绳也交了出去。人们看罢一篇散文,等于顺便把作者也牵出来遛了一遭。换个比方,作者是一只兔子,各种文体是一道道网,兔子逃过了小说,逃过了报告文学,逃过了……可一到散文这道网前,就逃不脱了。

……

我不大写散文,是因为对散文这种文体太看重。不得不写一篇,也写得诚惶诚恐,生怕对这种重大的文体有半点不恭。

周到的铁凝

写下这小题,有点拿不准,现在,已任职近四年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我这样定义她的信函,合适吗?如不妥也算聊备一说吧!

周到,是周全而到位。从铁凝给我的信中,看出她的这种礼数。她在收到我的约稿信后,也算较早,大约半个多月就回信了,一笔流利而见棱见角的字,排列的齐整,尤其是她的签名,有点艺术讲究的。她写道:

王必胜同志:

春天好!几封来信均收到。前些时赵立山从北京回来,他转达了你的问候和约稿之事。

遵嘱,寄上两篇散文,“我的散文观”我选用了散文集的一篇自序,因为这自序实际谈的也就是我的散文观。三篇东西一并寄你,请收。

欢迎有机会来石家庄做客。

祝愉快

铁凝93.3.26

其实,我的这篇记忆文字,以时间为序,按当年来信早晚排列。而铁凝是个例外,我这里拿铁主席殿后,纯粹是一个写作技巧。

说她的周到,从信的抬头就可以看出,称我全名并同志,这称谓在这批写信的年轻人中,再无他人。像何士光先生也是不太熟没交往过的,他也以常见的先生之称。而铁凝有一两次的见面,为礼数起见,以此称谓,表示了必要的客气和尊重,甚至有点严肃的。在文坛圈内,作家们即使是贤士淑女,也多性情中人,这样客气和讲究,多是在不太熟悉的朋友间。而铁凝的注重礼数周全严谨,约略可见。

她在信中,提到的赵立山也是小说家,当时在《河北文学》当编辑,他们同事也较熟,常来北京公干。立山是个热情张扬的人,每到北京,抽空就来我这里,为了这本书,我请他几次带口信给铁凝,约稿问候。

同类推荐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是作者高维生的一本散文集,写作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声音和对世界的看法。当白纸上留下真实的、激情的文字,它是留给未来的,而不是过眼云烟,过去后就永远地消失了。《把心灵抓在手掌上》中多的是一些“想法”,对当下和历史的呈现和推理。历史是人创造的,没有了人,历史就不存在了。转身向时空的深处望去,疏散泛黄的浓雾,从一个人的心灵事件,作出判断。作者用木质的情感、朴素的语言,消除一切华丽的修饰,真诚地表达情感的世界。
  • 雪又白

    雪又白

    本书作者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协副主席,诗人生长于新疆伊犁,那里天山飘雪;工作于陕西西安,那里古城厚重。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多年的精品诗,分作十章,有亲情爱情的热烈忠贞,有历史名胜的独到感悟,有节日节气的回顾畅想,有古城生活的细腻感触,有原生作物的诗意升华,有故乡亲人的深刻思念,有佛家性情的顿然开悟,有大道众生的高度关怀,更有着对雪花飞白的终极诉说。雪花轻灵纯澈打开诗人的诗眼,北疆伟岸巍峨铸就诗人的诗魂。雪又白,飞白流韵,贯穿全集,诗意人生,人生诗意,本诗集实为现代诗之佳品,应共诗意人来品鉴。
  •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本书如实反映了“11·24”特大海难的整个救助过程。灾难是不幸的,但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和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所表现出的高度负责精神,我们的干部群众所表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是值得称道和弘扬的。本书客观分析发生“11·24”特大海难的深层次原因。这一事件有天灾,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也有人祸,管理上的漏洞和事故背后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漠视。如果我们能够像本书期盼的那样认真汲取教训,灾难也是一种财富,它警示我们不再忽视安全,不再淡漠生命,不再重蹈覆辙。
  • 中文系是治愈系

    中文系是治愈系

    作为70后的大学教授,遇到90后的学生,将会发生什么?这是一本关于70后作者在大学中文系教书的实际体验,谈及人文、青春、成长问题的方方面面,既“文艺”,又“普通”,在幽默欢乐中反思中国式大学教育,作者入乎学术,出乎文艺,游刃有余,操文艺的刀,割学术的瘤。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酸甜苦辣兼备的真实的治愈。在70后老师和90后学生的交锋碰撞中,中国大学教育未来的希望可能正在萌芽。
热门推荐
  • 樊冈主宰

    樊冈主宰

    临云大地,混沌之海,樊冈宇宙。广阔的时间长河之中,万族征战,宗门林立,天才骄子争斗…万古长存,究竟谁会成为那唯一的主宰?无尽的时间长河之中,大能层出不穷。法则意境,炼气炼体,广阔的天地下,谁又能真正不朽?三生世界,封印星球,种种疑问不断出现,再生一世的主角能否打破一切束缚、证得大道?
  • 就这样爱上你了

    就这样爱上你了

    “木学长,我功课太差,你能帮帮我吗?”白暮雪两眼冒金星的说。某北和某祺听到这话,立即将白暮雪拖走。白暮雪还不死心:“木学长,今晚上再聊。bye~”某北和某祺脸上的黑线又冒出了好几根......“白暮雪。你想怎样~”某祺邪恶的望着白暮雪。完了完了......
  • 邪原

    邪原

    很久很久以前,光明与黑暗出生了,光明的诺德雷塔,黑暗的维莫格拉……他们是兄弟,他们相爱相杀……黑暗一次次陨落,但他是不朽的,第七次死亡,第七次重生……梵涛抚摸着弟弟的脸颊,紧紧抱着弟弟冰冷的尸体,吻着弟弟的额头,喃喃着……“维莫格拉,很恨我吧……为什么死的又是你呢……为什么又是我杀死了你呢……什么时候才结束呢……”萨勒在黑暗的深渊中眺望着遍地的尸骨残骸……“诺德雷塔,我怎么……还是恨不了你呢……”一模一样的面容……哥哥的眼,左金右黑。弟弟的眼,右蓝左黑。一光一暗……纷乱难休……
  • 落日爬过白墙

    落日爬过白墙

    小时候亲眼目睹父亲去世情景的苏晓玫,给她的童年留下了阴影,从而变成了性格孤僻,外表阴郁的“阴暗女”。20岁的她从未交过男朋友,身边甚至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此,遭到了许多同学的嘲笑,却喜欢黑色幽默。品学兼优,为人低调,特立独行,爱憎分明。因为一场误会结识了赵天佑,并对她展开了追求攻势,在相处中逐渐被赵天佑所吸引从而开始交往……
  •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本书遵循“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真谛,将做人寓于做事之中,通过精彩的事例和精辟的说理来阐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成为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旨在带给读者说话办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从而帮助读者走向成功,成就完美人生。
  • 星凯

    星凯

    他天纵奇才,然心性不坚;他纵横大陆,然淡薄名利;他兼修各派之长,却仍可融会贯通。新人新书,望各位多多支持!
  • 黑箭

    黑箭

    即使再光明的地方,也会有阴暗的角落。当人类资源面临枯竭时,战争源源不断的到来,无数的人在战乱中忍受着痛苦,这时一只利箭划破天空,它的名字叫做黑箭。他们是战争的终结者,为了和平不惜付诸一切。但是,即使再光明的地方,也会有阴暗的角落。一场阴谋在黑箭内部慢慢展开。这不只是战争,更是一部史诗。每个人的故事,都会令人感动。
  • 火影之我妻木槿

    火影之我妻木槿

    【简介】木槿花,淡紫色之约,花开花落,无欲无求,只为馨香在人间。而木槿,月红色之约,情起情灭,无悲无痛,只留血腥在人间。为了生存,木槿的双手沾满鲜血。为了爱情,木槿的真心千疮百孔。胸前的红玉给予了她再生的机会,转身,便是火影所在的空间。这一次,她要做回木槿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女神大人我一直都在

    女神大人我一直都在

    “同学,你过线了。”“这明明是我的位子。”“切,我踩在地球这么久了,也没说世界是我的。你凭什么啊?''''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天生丽质,OK?‘’“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