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7600000045

第45章 书品篇(12)

也许德理的诗多是抒写社会主题,其风格则是激昂、凝重。但,因题旨不一,也有变化。像爱情诗章,既有比类兴喻,委婉曲致,也有直白简明,如泣如诉,但篇幅上多是短制小章,灵动而好读,有些感觉细腻,如风行荷上的柔情。有些短章富有哲理韵味,有如歌词精致。像《心是一棵树》、《假如》等,可以填曲传唱。不过,他的诗作,让我感受最为强烈的是,那数篇大句式、长制作、繁复回折式的政治抒情诗,比如关于《关于会议的若干问题》、《对刑法修改的若干建议》、《某些人的官场经验》、《某些官场一把手》、《废墟边的悼念》、《给真理以自由》等等诗作。他热烈而激情,不拘成法,把一些政治性强的内容纳入诗题,以近于执拗的长篇句式,来抒写社会现象,批判丑恶,描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心态做派,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这类诗,有的近乎马雅可夫式的内涵意蕴,也有郭小川式的排比句式。黄钟鸣大吕,高歌唱大风。在现如今,很少见到这类政治抒情诗了,而德理也许是他以为表达强烈的感受,攻击所非,褒扬所是,只有这种长句式的叙事体,是最为恰当的了。当然,他的这种执著的写作姿态,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可爱,又一方面,多了(有时似乎在故意直白地宣示着什么)、重复了,就容易流于程式化。

如今,诗歌并不被看好。文学不再风光、不再受宠,而诗又将何为?一个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眼下,诗与文学不再是宠儿,也许并非坏事。但对于一个诗歌爱好者,一个业余诗人,这个文学的大环境,于他是生不逢时。但是,作为业余诗人,难得有这份执著的文学之心。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地体味作者那颗多情的诗心,这就是他的热烈地是其所爱,执著地非其所恨。他并非严整地按诗歌创作的成法,提炼诗的蕴涵,修饰诗的语言,描绘形象。这些都不重要。如果用一句话来为他的诗歌行为作注脚,那就是,德理所要表述的,是社会和人生的责任,尽管他自谦地以“樵言”为笔名。野夫村言,随意为之。也许他并非想要用诗歌来担当什么,但是,他要让诗成为自己人生的心灵记录,个人精神和情感的心理表达。因为,他看重文学,或者说看重诗的童心、良心与爱心的简便叙述方式。无论如何,在这个美好的世界和艰难的人世中,文学总可以使人精神得以慰藉,诗总该可以让人变得可爱和可敬。作为一个在生活中有过坎坷的追求、艰辛的奋斗,一个曾经爱过的人,更是如此。我想。

2005年末

邓拓生平与文学

在灾难性的“文革”初期,邓拓作为最早的受难者,离开我们已有十五年了。他生前兴趣广泛,博学强记,工诗擅文,“笔走龙蛇”近四十年。在史学、政论、文学和新闻诸多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不幸的十年动乱,一场政治“瘟疫”夺走了他手中的笔。他人当盛年,却匆匆含冤而去,还没有来得及收集整理自己的作品。

1979年邓拓平反后,他的作品出版的有:《邓拓诗词选》、《邓拓散文》、《邓拓书法选》、《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廖沫沙两合著),以及两本早年撰写的历史论著《中国救荒史》和《关于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他作为一个党报总编辑,为报纸宣传撰写的社论、短评等,有的因年月久远而散失,有的因署名不详尚待查清,还有的在“文革”中当做“黑材料”被收缴抄走,付之一炬。

这里,就我们现在收集到的邓拓有关文学方面的著作,并结合他的生平史略,作一些回顾。

“吾儿未冠即能诗”

1912年2月;邓拓出生在福州(原闽侯)市乌石山一个叫第一山房的地方。邓拓的父亲邓鸥予是清朝的最后一科举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即1903年)。民国成立后,他在师范学校当国文教员,生有五男三女。据邓拓的二姐邓淑彬回忆,邓拓出生时正值清晨时分,旭日刚刚升起;父亲很高兴,给儿子取乳名叫:旭初。后来进学堂改学名为子健。上大学时,他的名字是邓云特。邓拓是他进入了晋察冀边区后取的。

邓拓的童年生活很清苦,一大家人口,全靠父亲微薄的教薪来维持生计。他和哥哥们从小分担家务,到离家不远的山坡上打草拾柴火,有时跑到附近的河塘边,钓小鱼小蟹,捉蟛蜞,到屋前屋后的竹林里挖笋,给家里做菜吃。当教员的父亲对子女们管教严格,规定他们黎明即起,第一功是“晨课”,在这个时间里背诵古诗文。念完早书,还得练习写大字。父亲有时在一旁指点做示范。邓拓用心好学,写大宇时,常常用一枝自己捆扎成的“扫帚笔”蘸着清水在砖头上反复练习,悬肘而作,借以锻炼腕力。直到后来,他在写有关文章时还提到儿时“清水砖头”的悬肘练字法。在全国解放初期,他在给父亲的诗中,还写有“猛忆儿时课读虔”的诗句。

由于父亲的博学,教子有方,在书法上,他让儿子师承前人,训练有素,找来二王、颜、柳、欧、苏各家之体,楷书狂草,不拘一格,让邓拓临摹、鉴赏,还不断以古人“临池”精神激励他,使他学而不辍。这种扎实谨严的儿时训练,使邓拓在书法艺术上很见功底,并奠定了他日后在学业上谨严求实的作风。

上中学后,邓拓开始了大量地阅读文学书籍。高中时他就读的学校分科明细,他上的是文史地系,涉猎了各种文史书籍后,开阔了知识的视野,他除在学校学习之外,课外还进行大量的阅读。家中有个藏书柜,绝大部分是线装书,他下学回来就翻看。“四书”、“五经”、子部、诗集,古典小说,近代文人的作品,他都读,他喜欢屈原、杜甫、苏东坡、陆游等人的诗文,特别是闽籍文人的诗章,更是兴味盎然。后来他常去家附近的书摊上用钱换书看。当时,福州城里一些文人经常组织“诗会”,在一间大庙里摆上一排桌子,点上蜡烛或高香,备有文房四宝,人们吟诵自己即兴写好的诗句,雅兴极盛。因这个活动有时间限制,香尽钟响即交卷,所以又叫“做诗钟”,是延续了老辈传统的一项雅事。邓拓对此颇有兴趣。每逢假日得闲,相约几位学友来到家中,点上香烛,命题赋诗,香烛烧完,判定输赢。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把笔成趣,间或父亲鸥予先生也被吸引过来,参加评点。看到那带稚气童心的诗作,父亲欣然地笑道:“吾儿未冠即能诗”也。这样的锻炼,使邓拓很早就得到了良好的古诗文的修养。

福州城郊有风景秀丽的小西湖,城中的于山有明朝抗倭英雄威继光的古迹,乌石山东面建于唐代的七层乌塔,城西佛经古书的收藏地“西禅寺”,常常是邓拓和同学们游踪所至的地方。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丰富了他们课余假日的生活,培养了他们崇尚艺术和自然的情致,他们结伴游历于山水之间,写诗作画,从大自然天然妙成的艺术中,得到诗和画的启迪。

邓拓的家在古树森森乌石山,这是一个天然的博物馆,不少石刻,为历代文人所作,这些对邓拓的课外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他爱好临帖和写生,对青松和古柏最有兴趣。有一次,他在自制的折扇上,画了青松图并题上“抚孤松而盘桓”的诗句,寄托对艺术和人生的抱负;中学时一次作文课上,他曾以“咏蜂”为题,写诗抒发了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辛劳勤奋的崇敬之情,这是他较早的诗作,邓拓十分珍视它,后来写作《燕山夜话》时还引用过。最使他们流连忘返的是去城外鼓山观摩石刻。鼓山悬崖峭壁上布满了自宋至清各代题吟石刻二百多幅,有民族英雄李纲、文天祥等名人的题刻,汇集了篆、隶、真、草、楷各体书法,美不胜收,吸引着邓拓。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增长了知识,又把一颗艺术和历史的种子,播在年青的邓拓心中。

高中时期,邓拓所在的福州三牧坊福建中学,因北伐军入闽进行了调整,他进入福建省立第一高中。这一时期,社会革命的思潮在福州洪波涌起,随着大革命形势高涨,一些进步的书刊渐渐传入青年学生手中,《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上,宣传社会革命理论的文章是邓拓的思想启蒙老师。这时,他又读了鲁迅、郭沫若以及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等作品。高中的第二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大搞清党运动,搜捕革命者,围剿“赤色”刊物。一次福州军阀王永泉以发现《中国青年》为口实,派军警包围了福建一中,并逮捕了几个学生。这件事对关心时局的邓拓是个很大的震动。

面对着这严酷的现实,邓拓认真地思索一些问题。他和同学傅衣凌、李拓之等人组织了文艺社团,自刻自印过一期刊物《野草》。在这个园地上,他们作诗写文章,发表对时局的见解。动荡突变的社会情势,常常吸引着年青人对一些新的问题进行探索。二十年代后期,邓拓对当时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论战很有兴趣,他找来有关文章进行阅读,有时还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对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他十分留意,曾在福州《国民日报》上写文章发表对时局的看法。除了早年诗词唱和的随意文字外,这是他写作生涯的第一步。正因为他是带着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探索开始写作的,又是在攻读文史地系,这就影响着他思想发展,沿着一条深沉开阔的方向前进,表现出对史学和政论方面的兴趣浓厚来。

“西方有巨人,吾将往从之”

高中毕业后,邓拓考入了上海光华大学。时值1929年秋。由于蒋介石的叛卖革命和陈独秀右倾投降路线的破坏,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大地布满着肃杀郁闷的云霾。在一个秋风萧瑟的下午,父亲从城内雇来一辆人力车,停放在第一山房的路口上,一家人忙着给即将远行的邓拓收拾行装。在夕阳晚照里,家人目送着邓拓远去的车子,把牵挂和祝福,都付于这缓缓前行的车子中。

离开家园,告别亲人,举目前行的路是陌生的。面对着这种境况,邓拓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别家》诗,抒发了当时的心情:“空林方落照,残色染寒枝;血泪斑斑湿,杜鹃夜夜啼。家山何郁郁,白日亦凄凄;忽动壮游志,昂首天柱低。”第一次远行,从诗中看到他心情是复杂深沉的。既表达了种向往和追求,也有对故国家园的忧思。家山何在?天日凄凄,杜鹃啼血,不仅仅是别离家园故土的愁绪感怀,也是对当时肃杀严峻的政治氛围的真实描绘。诗句末尾,有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和无畏的气概。诗句工整,寄意深邈,崭露出作者早期古诗词的才华。

邓拓到上海后,入光华大学攻读社会经济学和英文。上海当时是中国现代文学界人才荟萃之地,1928年关于无产阶级文学的论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文入学者们思想改造的进程。同时,上海出版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这对于勤奋好学而在思想上勇于求索的邓拓,仿佛跨入了一个书海浩瀚的新天地,如同坐拥“书城”。写于1930年《书城》一诗,描绘了当时刻苦攻读的情景:“两间憔悴一儒生,长对青灯亦可惊;不卜文章流海内,莫教诗酒误虚名。得侔前辈追真意,便是今生入世诚;白眼何妨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诗是写给家人的自励:寒窗苦读,追寻前贤,轻薄世俗,不误功名,其时邓拓才十八岁,从诗中看出他的成熟的思想脉络。

1930年初,“左联”在上海成立。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团结联盟,壮大了队伍,开辟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新局面,影响着大批青年学生们。是年六月底,邓拓加入了“社会科学家联盟”,一同加入的还有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等人。同年冬天,十八岁的邓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化名丁丙根,参加了一些地下活动。1931年初,邓拓为参加转学考试回到福州。他利用这个机会,致力于古典诗章的阅读和研究工作。他经常到乌石山图书馆去看书,对闽籍诗人谢甸男进行了研究,准备写作有关评述文章。

1931年夏天,邓拓回到上海,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当时著名的教授李达、周新民等在该校任教,给邓拓的思想很大启发和教育。这时他在法南区委和南市工委负责党的宣传工作。他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在亭子间里写宣传标语,办壁报,并组织上街游行,开演讲会,造成强大的宣传声势。1932年冬,在纪念广州起义的游行活动中,他不幸被捕,先是押解到南京,后又转到苏州国民党反省院关押,他在狱中身体受到摧残,患了肺病。到1933年秋天,由父亲托人保释出狱。半年多的铁窗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在囚牢里,他以烈士的“题壁诗”(一种写在墙壁上的绝命诗)勉励自己,在碎纸片上写诗寄怀。出狱后他把这些诗手订成册,用明末反清诗人夏完淳著名狱中诗集《南冠草》为自己诗集冠名。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没能看到诗集的原貌,但从残留下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作者忧虑家国惨遭蹂躏:“血迹殷半壁,雷声动一阿”,“大地沉沉寂,人间莽莽迷”。怀念战友,向往战斗:“征侣应无恙,新猷倘可长”,“今朝穷插棘,来日矢披荆”。也有表达了他坚强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铁窗风雨急,引吭且狂歌”,“万众摧枯朽,神州定铲平”……出狱后不久,他立即投入了当时开展的思想文化界的关于科学观和批判叶青、张东荪的讨论。1933年10月,他在上海出版的《新中华》半月刊上,以云特的笔名发表了《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一文,对张东荪批判辩证法、攻击马克思的观点进行了有力地批驳,是他最早的论辩文字,时年邓拓才二十二岁,显露了年轻作者的思想朝气。

1933年冬,驻守福建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等爱国将领率领下,成立了人民政府,公开反蒋抗日。这时,邓拓已得释回到福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立即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参加了福建人民政府的文化委员会的工作,并改名为邓拓洲。第二年一月,由于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内外夹攻,福建人民政府终因寡不敌众,“闽变”失败,邓拓匿迹在家读书。他曾致力于把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张际亮(字亨甫)的诗作研究,整理收集了一些资料。与此同时,他对开始于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以及史学和经济问题的论争十分关注。这对于日后他撰写有关文章做了先期的资料准备工作。

1934年秋,邓拓从上海到了开封,大哥伯宇在开封为他找到了一个中学教书的职业。在上海,邓拓还没有念完大学,来到开封后,他一面在中学任教,一面去河南大学旁听。当时的开封,救亡活动已逐渐展开,邓拓积极参加了活动。这一时期,他结合一些实践,思考一些政治经济和国际问题,重新研读了中国历史书籍,并写文章参加了当时十分活跃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和“中国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他在《新世纪》《时代论坛》《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等刊物上,先后多次以邓云特的署名发表了历史论文。五十年代,这些论文结集为《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出版。参加这样的论争,促使邓拓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磨砺了他的思想,逐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研究学术问题,使他的写作和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类推荐
  •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
  •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3》就是以日记的形式细致而真实地描述了这样一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留学上高三直至顺利高中毕业前前后后的学习、生活经历。优美而朴实的文字中无不透露出美国的高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高中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作者和接待家庭一起快乐的生活等等。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本书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
  • 老骥琐谈

    老骥琐谈

    仲冬时节,良金同志送来他的书稿——《老骥琐谈》。书稿收集了作者四十篇散文随笔。其中有赞赏故乡的风土人情,有异地他乡的旅行札记,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读罢掩卷之后,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心田。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终究你娶的那个人不是我

    终究你娶的那个人不是我

    “如果可以请你换一个温暖的名字,这样至少会让人感觉你过得很好。“大学四年悠然在人生中遇到了遇到一个动心的男生,他的名字很好听“南山“。
  • 孤尊异世

    孤尊异世

    王天佑穿越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本性里居然也带着自己最爱的游戏人物“吕布”的一些小性格。重生之后的王天佑,却背负着“废柴”的命运,被家族遗弃,但是当机遇降临,王天佑又以他惊人的意志力克服了种种考验。龙魂大陆,万般皆下品,唯有武者尊!当他踏入修炼一途,却是又迎来了种种的磨难与险阻,是天灾还是人祸?当回首往事,苍天霸戟所指—孤尊异世之路!红颜殁手足残江河碎男儿英雄赤胆异世之巅何人与尽欢!
  •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颜如玉

    女主兰宁在国外旅游时,偶遇一个中国男人,并因迷路其发生争执。回国后,兰宁到新的杂志社工作,发现自己竟然成了自己一直喜爱的作家——幸心老师的编辑,而幸心老师,正是她在国外遇到的那个男人!
  • 腹黑狐师,兔兔你别跑

    腹黑狐师,兔兔你别跑

    谁告诉她,好端端的为什么会会变成兔子,本来想靠着美男师父保护自己,可是为毛线美人师父是只狐狸,还每天被他吃的死的。“师父,你不是修仙吃素吗?”“不,我改吃肉了,唯爱兔肉哦~”
  • 逆宠妖孽小小姐:四海纵横

    逆宠妖孽小小姐:四海纵横

    她是影门门主,被至亲所害至死,一朝穿越苏醒于黄沙漫天的大漠之中。从此,左手丹药,右手神器,纵横大陆,无人敢言,因为——“谁惹我就放神兽咬谁!”她和他相遇于时间乱流,由于相隔距离太远,相处时间太短,所以一团聚,就永不分离。众人皆说他将她宠上了天,没有节制;某帝黑脸:没看到后面还有一纵不要脸的男人吗!不宠点万一跑了怎么办!
  • 无依道人录

    无依道人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故事配角

    故事配角

    腹黑女进化论,看痴情男为爱疯狂痴情女为爱迷茫,来时随花开,走时随花败,怪就怪自己太愚蠢,竟以为执着就能换来你的心,来看看从小就被“抛弃”了的白薇如何进化,预支后事如何,请看正文咯,多支持。所以说人一旦有了感情就窝囊到不行。
  • 我的爱人是杀手

    我的爱人是杀手

    他是一个杀手,我是一个孤儿,他是个大叔,我是个孩子,他挟持了我,我爱上了他,但是一个意外,让我思绪混乱,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什么是爱情。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一切都是错的,更新中;更新中;更新中;重要的事说三遍!
  • 无极大脑

    无极大脑

    萧然,一个神秘少年,在12岁的一场车祸中,智力发育受阻,成了众人的笑柄,被称作智障儿。饱受多年的嘲讽冷艳,萧然突获神奇高科技产品,人生从此得到改写!他不再是智障,他拥有了超越爱因斯坦的超级大脑,成了绝无仅有的超级天才!从此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开始了牛逼闪闪的传奇人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