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7600000025

第25章 文事篇(8)

图书要看发行量,报纸要看读者的反馈,网络看点击率;评奖要改变了过去的一种只看社会效益,有了硬性规定的指标。影视片要看观众反映,要记有场次、观众人数的记录。

3.人文精神讨论

上世纪自九十年代中,就有人文精神缺失与坚守的讨论。延续持久为一个漫长的文化大事件。主要缘起是因为市场化的发展,在文化产品,文艺作品中,道德精神、学理精神、人文传统等等,有不少的缺失。比如,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有了一些痞子文学,有了一些软绵绵的甜品式的,缺少中国式的黄钟大吕式的作品。戏说历史,杯水风波感情,否定传统,以至没有了思想的深刻性、传统的深重感、形象的典型化等等。影视、文学、戏剧都有反映。从九十年代开始的这场讨论为何坚持下来,主要在于文艺作品中,戏谑化,回避崇高,反英雄主义,网络文化的搞笑与噱头等等,不断考验着文化坚守责任。所以,一方面,坚持的文化传统精神,仍然主导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政策;另一方面,文化庸俗意识、文化的非理性,也不时出现。这就可能引发了较大层面的讨论。而且,也还将延续下去。中国的文化,载道传统、入世精神、家国意识、理性思维、典型性格等等,永远是文化的头顶上的一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4.流行文化、消费主义与主流文化

流行文化的兴起,主要的是受外来的影视、文学的影响,形成了多年来文化的多元化、丰富多彩的局面。曾几何时,为大逆不道者流,后来,慢慢接受。流行也是时尚,是快餐,是大众化,但是,也是审美的浅表化,思想的单向性、表层化。因此受到严肃文化的排拒和批评。但也有不同的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流行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有益的改造和冲击,形成了文化的多样化活跃局面;而批评者认为,流行的东西,是浅薄的,是不入流的,快餐的,没有营养的。

但是,流行的东西,说明有市场,流行不陈腐。快捷鲜活,有极大的传播性。比如,流行音乐,比如,引进的影视。韩剧、港台的影视。但流行多是有阶段性的。有人称为快餐文化。但是单一的、浅显的东西,容易审美疲劳。

另外,流行的东西,常常是消费主义的产物。为市场而生,为消费而生,就远离了其文化精神产品的审美本质和审美功能。

主流文化,多是主旋律,在艺术方面,表现历史、政治,表现现代化的生活,这在一些政治题材领域内较为突出。

二.文学现象

1.长篇小说

文学的主要影响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按文学的不同门类划分排队,一是长篇小说,二是报告文学回忆录类的纪实作品,三是散文随笔,其他的像诗歌,儿童文学等,没有这几类影响大。

长篇创作是文学的重镇,世界上的优秀大家都是以长篇赢得荣誉,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是以长篇作品成为国际性的人物。

长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众多作家们想成名的一个方面。但在当前,中国文坛的另一现象是长篇可以成为电视、电影的文本,成为市场风光无限的卖点,实际就是成为收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题材来看长篇,其特点为:

一是写现实生活,描绘民族、民生问题,大众的生活状态;把视角对准普通人,也就是近距离地写时代生活,比如,城市白领、都市生活,另外是官场小说、政治小说,也称为“反腐小说”。这些同现实人们高调的社会情绪有一定关联。

二是反映历史文化的,追寻远古的人文精神。有的稍远一些的历史、人物。有影响的是,写明清之际的皇宫生活,写清代的几位帝王,少年天子、雍正大帝,以人物为主的最集中的是,明清两际,以及民国以后的历史人物。历史小说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影响大的人物都翻了一遍,据说,长篇小说年产过千,而绝大多数是历史小说。比起现实的,近距离地写作,稍为久远一些的生活,创作容易,所谓画人难,画鬼易。也是借历史问题的关注,探索一些现实问题。有几位好手,如二月河、凌力、唐浩明。新历史小说作者,心理历史小说,多为一帮年青作家。

再者,从作者角度看,几代同室,性别各异。小说的作者已四代同堂,五十年代参加工作,受到波折,在八十年代出名的,也宝刀不老。像王蒙、张洁、李国文、从维熙。再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成为文坛中坚。可以历数的十多人,有莫言、韩少功、张承志、王安忆、张炜、刘震云、刘恒、徐小斌,再稍小一些的,就是余华、苏童、徐坤等。

还有,作品对于世道人心的观照。受到关注的,一是写现实人生的情感,上升为对普通人类情感的揭示,对超越民族的人类情神性的东西的关注;再是对现实的社会改革,对官场政治生活的深刻表现,有深刻的哲学的思考。

当然,文学创作中对一些敏感的问题,比如“文革”题材,反腐的官场小说,宗教意识的表现等等,都引起一些争议。

(近期一些长篇小说新作,如王蒙的《青狐》、林白的《万物花开》、阎连科的《受活》、周大新的《战争传说》、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及一些历史小说等。)

2.其他的文学样式

散文、随笔:九十年代初,都市文化的发展,都市报刊的蜂起,散文随笔兴盛。南方的小女人散文提出。北方大散文的提出,散文的空泛化;文化散文与掉书袋;余秋雨、周涛等专事散文的与众多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老年文体:陈年旧事与怀念性的散文等等。

3.理论讨论。

体制内创作与个人的自由选择,引发了文学与生活的讨论;文学日益边缘化,还是文学本来就是寂寞之事,引发了文学的何去何从的讨论;流行文化,特别是影视艺术的可视性,对语言艺术的文学的影响,实际上是市场对文学的影响,引发了作家“触电”,文学是否边缘化的讨论等等。

文化事件

一.文学的“80后”,少年作家现象。

一些出生于八十年代后的中学生,写出长篇小说,也能畅销热卖,如韩寒等。因一些小作者退学而写作,声明不上大学也可成才等等事件,成为所谓的“少年作家写作”新现象。焦点在于,未成年人的作品成人化、雷同化的倾向,人生的经历也是粗浅的。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的负面影响。

二.红色经典被改写。

有些小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兴盛时期,有过“三红一创”、《林海雪原》,后来的革命现代戏,又有了几部现代经典的革命作品之说,其中多是表现现代史的革命进程,褒扬红色历史,如《林海雪原》的抗日历史、抗联英雄,如“沙家浜”的新四军英雄,这类小说和电视,以旧的历史文本为背景,改写旧作,加入了人性化戏说的东西,甚至于搞笑低俗的内容,就有了各种评议。

比如,一部小说《沙家浜》是某青年作者发表的中篇小说,作为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在小说里人物关系完全变成了另一样子。小说中阿庆嫂风流成性,与胡、郭都是公开的情人,胡等成了江湖豪杰。这对人们熟知的故事几乎是全盘地翻案,引起了轩然大波。

也引起了不同的争议。批评者认为,有严重的政治错误,与近年来的流行的戏说风有关,随意伤害了人物形象在大众情感中所积淀的价值取向,认为,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创作,什么都可以想象。文学创作要张扬英雄,但不能将英雄鄙俗化。故事发生地沙家浜政府也认为要诉之法律。

而小说的责编则认为,它从生活中人的真实情感出发,从一个合理的心理角度剖析了阿庆嫂这个主要人物;也有人认为,作者是从人性化的角度,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创作,这与戏说没有关系。

与此相关的,另有“林海雪原”的电视剧改编,把英雄的杨子荣写成土匪,是座山雕之私生子,更是荒谬。

促发我们的思索的是,经典的东西已沉淀为一种传统、记忆,为大众所接受,有人去试图颠覆,就有了不满和斥责。有些典型,在人们心中已成了勇敢和正义的化身,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把绝大多数人心理认同的民族精神,践踏,有违于公序良俗之原则。

三.一些低俗图书出版后受到强烈的批评,

引发图书审美的严肃性之争。

诸如,网上的“木子美现象”。图书出版中的“天亮系列”。前者以公开地写自己性体验的日记。后者是描绘一夜情的图书。

这种以绝对隐私为实录的图书,也有不少。体现了时下追名逐利之风的泛滥,而对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或名,或利,是一些文化事件的幕后推手。

四.网络文学:技术乎,艺术乎的争议。

网络文学,如何界定,是网络时代的文学,也是网上的文学。因它技术的因素,有人说,只见网络没有文学,有人说,容易在文学观念应有的审美方面,宽容乃至助长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以技术审美替代艺术审美,导致文学的非艺术化、非审美化。表现为:

1.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最早从事网络文学写作的人大多不是搞文学专业的,甚至不是从文的。学理工出身,文学的边缘人或业余者较多。网络高手如痞子蔡是学水利,邢育森学通讯,安妮宝贝、宁财神最初是学金融的,李寻欢学理工的(这些名字也是戏谑化)。黑可可曾在外企工作。他们大多是率先上网者,休闲中的无所事事,游戏冲动是他们文学的动因。

2.以技术智慧代替艺术规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首先是技术载体的分野引起的。以机换笔,无纸传播,等等。网络技术不等于艺术,技术优势不等于文学强势。有作家曾质疑,网络会改变文学的载体和传播方式,会改变读者的阅读的习惯,会改变作者的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

3.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奉技术主义为目标的价值观,着眼于器和物,价值理性则瞩目于“人”和“道”。这种比拼和对峙,决定了其创作的成败短长。

结语

中国文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自身的优势与国际眼光的整合;中国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大势下,以热闹而高昂的姿态奋进。只是,发展中的曲折和前进中的不平衡,产生了被叫做“热”的风景。

尽管各领风骚不几天,尽管文化不应是热点。但是,文化的这热那热,恐一时不会消停。一是,人们的心理,趋“热”逐“秀”的本能;再是,在眼球经济,利益博弈之下,发热的东西,与效益利益的挂钩,就会持续下去,有些时日。

(此为2004年秋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文化讲座上的提纲)

同类推荐
  • 无限相思无限恨

    无限相思无限恨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莫言作品解读

    莫言作品解读

    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
  • 高天厚土

    高天厚土

    本书是庆祝盐池解放70周年献礼图书,收集了60多位作家讴歌介绍盐池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
  • 一个守望者的幸福

    一个守望者的幸福

    这里的文字就像水,那么静静地流淌着,把前尘往事都叫到跟前,与你促膝谈心。她给你备好了月亮,备好了星光,甚至备好了手帕,让你疲惫的时候得到依靠,让你困惑的时候得到指引,让你哭泣的时候得到慰藉。
  • 闲聊江湖

    闲聊江湖

    本书作者采用了随笔、散论的文体,展现了千年武侠文化,给大众了解武侠文学打开一个清新的窗口,并借机表达笔者自己对武侠创作问题的一些拙见。
热门推荐
  • 憋着气———别吻我

    憋着气———别吻我

    怎么定娃娃亲?不,没有定,那只是他说的一个谎言,为了骗失忆的她,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谎言……
  • 浪子父

    浪子父

    一个生活在小县城十六年,高中没读完就缀学在家的愤青,可望有着一日飞黄腾达,于是他不顾父母反对,偷偷地踏上开往大城市的列车。疏不知现实是残酷的,愤青被人骗光了所有家当,沦落到了流串街头的地步。在饥不择食的日子里愤青遇到了一个带着他走上了人生歧途的男人。
  • 龙血武神

    龙血武神

    苍宇无尽,万族林立,沉默的武神世界如同一个蛰伏万古的神兽,最终将开启它的愤怒。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世界中,终将成为不平凡的强者。武者的世界,武者来制定规则,强者的征途由强者来掌管一切。少年风云,带着神秘的生命武魂,以血染衣,以骨铺路,走向无限巅峰!
  • 天晴了,爱在何处

    天晴了,爱在何处

    A国两个家族,一个掌握军权,一个掌握政权。两个家族明争暗斗,可两个天才继承者却情愫暗生。家族的阻挠反对,让他们产生了隔阂。他们将如何走到一起?
  • 小狂热

    小狂热

    一个学校的学生,到底能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怎样混迹
  • 小李飞刀之真龙劫

    小李飞刀之真龙劫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新的元素,新的故事看看再说
  • 秘密勋章

    秘密勋章

    很多秘密,说出来就不成为秘密很多秘密,已经摆在眼前了,很多人却不知道里边秘密或许很多的事你已经习以为常但却不知低头抬手之间这世界已变幻万千几分玄幻、几分江湖、几分甜蜜、几分惊险……不要以为这是他、她、它的传奇其实你我都曾经历过只是我,依然不愿意忘记……那个,众位亲,本文走帅哥云集的魔幻现实主义,不管男主女主,大聪还是小白,都会越来越精彩!有空收藏一把,投一票喔!
  • 月色夜影

    月色夜影

    身为吸血鬼的主角在被教廷展开的一次围剿灭杀之下机缘巧合的穿越到异世开启一段月色传说...
  • 繁华落尽,优雅长存

    繁华落尽,优雅长存

    来自异世界伊卡行星的王【浅落雅】来到地球寻找小哥【浅落枫】,落雅来到这个看似平静的学院后,又遇见了【黎夏】,【黎昊宇】,之后又结识了”小哥“【许亦烊】。小哥究竟被谁绑架?世上唯一的神又是谁?古老的预言是否成真?午夜图书馆传来琴声?谁又将死去?”它“的目标究竟是谁?在这个充满神秘的未知世界里究竟会发生什么?
  • 微风轻拂三日夏

    微风轻拂三日夏

    花开我不知,思久倾歌,再待花开时。再见你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