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7600000021

第21章 文事篇(4)

散文创作,曾被认为是最随意最大众化的一种,曾有论者认为,日记书信、说话报告、论文等等都是散文,人们对它的认识,始终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因此,在文体分类中,散文在叙事文学的几大样式中,其特色是最不明显,也难以确定的。何为散文,从什么时候起有了散文,中式的和西式的又有何不同,而散文又可分为几种类型等等,这些曾争执有年也未得结果,对它的分类和界说,是人言言殊,相对而泛泛的。对于今天的散文现状来说,歧义性和相对性,也许滋长了它泛滥般繁盛。没有了边界,没有了高不可攀的神圣,也许就有了更多数量上的收获。但也应该看到,对于一个读者广泛、写作者众的文学样式,各类散文的定义,各种对散文的要求和负载,种种宽泛的界说,也影响了它的质量上的提高。年成的丰收,不仅是以量的积累为前提,而在数的扩大的同时还要有质的增强。所以,我以为,在我们各种文学样式都明细分类的情况下,散文应当轻装才是,为散文卸下包袱,当是我们今天对它的一个急迫而现实的要求。

时下的散文负载有些沉重,有时候,被文化压得透不过气,有时候,一些史料和文献的东西,剥蚀着散文的灵动;有时,哲理的深沉让它犹如高头讲章似的,令人敬而远之;有时,史料的庞杂和典故的引证,让它多是沧桑世故的老气,掉着重重的书袋。在散文的创作中,有人强调抒情性和叙事性,有人张扬它的灵动和性灵,有人看好它的率性真诚,有人认同它的博识,等等,这些从内涵上的要求,我以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可以从我们以上所选的文章中得到印证。散文的特色,我们应当有个相对的规范,说千道万,应当是:纪事写人的真诚率性,描绘情感叙述事理的人文情怀的真切;少抒发哲理和一些史实故事的引证,多一些人间烟火味,这或许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轻盈灵动的文学样式,成为有别于说理的杂文、写史的报告文学、微言大义式的随笔,而成为大众读者心中独特的“这一个”。明白点说,散文的特色是轻松而随意的文笔,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一些哲理的情怀抒发,或者说是好看又好读,令人喜爱,当为其主要。

循着这个思路,在这个选本中,我们注重既要有特色,又要读来轻松而益人心智的文章,这些是从写人、述怀、游记三类编排组合的。从个人的感觉出发,这些文章代表了当今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也体现了本年度散文创作的基本实绩。因了数十位作家们(有新锐才俊有老将名家)的精心之作,使我们从这些篇什中约略管窥当今散文创作全豹,有所获得,应当衷心感谢他们。

2003年10月2004:绚烂之后是平淡

盘点文学如同农人收获庄稼,有丰收歉收之分,有大年小年之说,若以此来看2004年的散文,不好说是丰年还是歉年,但可以约略感到,散文从过去的受宠而热闹,变成现在的平实、沉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为正常的状态。

曾几何时,散文是报界书市的宠儿,在各种媒体上,在不少的出版社,有如走俏当红的歌星,受人追捧,也如赶场的戏子,忙不迭地亮相和出彩,几近泛滥之势,但凡舞文弄墨者也无不染指,也有了所谓的大散文、文化散文、试验散文、性别散文等种种归类和界说。一时间,散文如同北京冬藏大白菜,成了满大街都是促销货,在大小刊物,大小报纸,以至广播电视里,都有所谓的散文在那里显身留影、招摇过市、充斥门面,成为某些栏目和时段的主角。在文学界人士看来,散文虽是繁花似锦,看似人丁兴旺,但多是量的扩张和繁盛,其质则难以与之成正比,而多为人诟病。说散文是一种甜点,或是白开水者有之;说散文沉迷于浅唱低吟,作优雅状,在倚老卖老的冬烘或高头讲章似的空泛中作秀者也有之;说散文是小资读物或报屁股填充物者也有之。另一方面,与热闹的作者和出版社的鼓噪相比,读者的热情也提不起来,除了一些名家或被看好的新秀作品之外,大多数散文是在热闹的鼓噪中,沉寂而被尘封,所谓的走红也多是某些作者和编者的一厢情愿。

凡事过犹不及,多了俗了,让人生烦,以至于有人说散文麻木着读者的口味,也有人说这种滥俗,无疑是慢性的自杀。

这种风景,在最近的两年里,似有些改观,特别是本年度里有不小的变化。既少了过去的大散文似的呼号,也少了小女人散文似的轻吟,没有了过分的“唯大”和“求轻”,是一种理性的常态,是归于平实和沉静的自在。花团锦簇,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臻于成熟。也许这才是应有的景象,才是散文创作的正道和常态。

散文的文体始自何日,众说不一,如何界定,也人言言殊。但是,以真切的感受,叙写生活的真实情状,特别是表现对生活的敏锐,抒写变动不居的生活现实,记录一个时代的生活面貌,我想大致是它作为一种有众多读者的文学样式所应有的品性。散文写实纪事,描摹人生,不求其大,但求其真;不求其全,但求其亲(亲和力)。过去,有人把散文分为抒情性的、说理性的和叙事性的几类,这种分法沿用了多年,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我以为,区别散文的优劣,辨别散文的良莠,不在于这种文体形式,而在于它多大程度上表现了对生活的真实抒写,对文人精神的敏锐关注,以及作者在何种程度上把心与读者进行交流,有如巴金老人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与读者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受到震撼和感动。

散文是最有人文传统的文体,它继承着《史记》以来的写人纪事的精神传统。它的题材也有很大的包容性,无所限制也无所谓大小。它的人文精神传统,我以为应当是最有人情味的。当代散文承继了写人纪事的传统,多以传的形式写人,文以人传,事以人记;以记的形式描绘事实,在记事写人中,描绘生活,记录历史;在读和思之中,阐发感受,即使是游历文字,骋目驰怀,也以真实的感情为系缆,以世俗情怀为铺垫。当许多虚构类的文学回避了现实的严厉,少了当代精神的贯注;当一些新闻报道的文字缺少人文精神的张扬,或者过于倚重和拘泥于事实,而散文则以真实为基石、以史实为支撑,以敏锐快捷、深刻厚重的文字为涵蕴,较大程度上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成为记录历史、抒写生活面貌、描绘社会情状,这样较为灵活多变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翻检一年一度的散文收成,从总体面貌上,应当注重的是一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对生活的情感表达和理性记录。让读者能够从人文精神的层面上去享受一个年度的文体收获,去阅览一个年度的文体面貌。作为编者这是最为快意的。

从这个方面要求,我们把今年的散文随笔按怀思故人、抒写生活、游历观光、生发感怀,以及读书问学、寻求心得等等进行分类。这种写人于寄怀、状物于寓情、游历见闻于生发联想,成为眼下散文的几大门类。在这本散文年选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以“传”的形式写故人故事,还是以“记”的方式写生活感受,抑或是以“思”的方式写游历见闻,或者谈读书心得写书人书事,都是在平实的笔调中注重史实,注重生活的质感,也强化主体感受,力求真切而自然。怀想故人,叙写既往,游历观光,读思相谐,唯有真切的感觉,沉实而切近的思索,浓浓的尘世风情和人间情味的作品,才进入我们的视野。从作者的心灵感受、精神追问和理性的求索中,我们看到了本年度散文的总体面貌和别样风景。

不必细说那些散文高手们的大作,既有精于此道的执著者,也有客串的小说家和批评家们,这些大家手笔,让选本增色不少;也不必说那每年都冒出来的散文新手们以独有的风貌为散文界展示了新的气象,显示了散文界的新锐可畏,后继有人;还不必说那些致力于经营散文创作、培养散文作者队伍的重点刊物的老编们,潜心于散文编发的《散文》、《美文》、《随笔》、《中华散文》、《十月》、《当代》、《钟山》、《天涯》、《山花》、《海燕》等等,还有一些报纸,是他们和它们的默默奉献,和集体的力量,才构筑了今天散文山花烂漫的基础。每当在年选中看这些作家作品,翻读这些重量级的散文刊物时,犹如赶赴一顿文学大宴,令人大快朵颐。为文学而幸福,是没有任何杂念的。当然,也总在心中暖意无限——为散文,为文学,也为读者们,向这些可敬的作家和老编们送上深深的谢意——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合作。

2004年11月

2005:文学何为,散文担当

时下的文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人们的共识是,文学在总的态势上平淡,没有多大的反响,过去那种轰动效应,主角似的风光不再,那种国人争相宠爱、盛宴式的文学时光不再。不过,文坛总少不了热闹,有人爱兴风作浪,搞些动静,有些媒体也爱玩点噱头。这也难怪,侍弄文学的人说起来为数不少,还有那么多的单位支撑着,国家级的地方的,形成了庞大的阵势,如果不发出点声音,这碗饭大概没了滋味,所以,虽多非议,也还在那里热闹着,时常弄点声响。

文学日益边缘化,日益在市场化的角逐中被冷落是不争的事实。就此,有人抱怨,有人忧虑,有人平和以待、视为正常……但是,无论如何,热闹或喧哗都不是正常状态。文学,不是超女选秀,也不是杂耍。她应当是精神世界里的高蹈者,不屑于与影视、服饰、旅游等等时尚文化的新宠们争锋的。她抚慰人心,揭示灵魂,本质上是内敛的,是寂寞者事业。与其让文学成为前台的勇士,风风火火地有如街市上的盛装游行,不如当做围炉团聚时夜话,静闲暇时的咖啡,仨俩友朋聚会时的一杯龙井。

问题是,在这个流行文化、大众文化与商品文化,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宠幸之时,在众多浅薄的通俗文化,特别是所谓的视觉文化、网络文化、拇指文化,打着大众情感的旗号,对严肃的文化精神进行嘲讽之时,那么,文学唯一要做的是,坚守精神,耐得寂静,守住自己。

不好说文学面对这种冲击,业已避让和自闭,但是,有不少作者和作品,成为这种流俗文化的俘虏。文学的软骨、文学的失贞,与现实的疏离,与商品经济的合谋等等,都能从现时的文学中找到例证。文学的担当,文学的不能承受之轻,在严酷的文学现状面前,可能流于一个谈资,或仅是一个期待。因此,在本来意义上,文学何为,文学的精神担当何在,是眼下文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统计出某种文学的畅销热卖,统计出某种文学样式的年度成果,统计出某位作家的高产与丰产,还可以统计出某些文学活动的频繁与热闹,某些作家们的出镜率等等,但是,文学整体上的精神力度和品位高度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却为人们忽略与轻视。我以为,时下的文学最能体现这种与流俗文化抗争,与快餐文学相持的,是散文创作中的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弘扬。文学与现实的联系,文学精神高地的守护,散文功不可没。在流行的大众文化借助影视、网络、甚至于小说等,通过媒介渠道,高唱着享乐至上、欲望人生,消解现实的严酷性与人文的理想主义精神之时,难得在散文创作中还有执著的坚守者。所以,我也固执地认为,在文学中,最能快速而有效地抵制大众文化的浮躁和浅薄,消解流俗文化的低俗和快餐化,提升普罗文化的精神层次,描绘时代文化的精神走向,当是那些谈天说地、不拘一格、追古抚今的散文随笔,是那些阐释生命的意义和理想,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文字;即使是怀人,纪事,写史,品书,游历等等,看似平常随手拈来的文字,也能从精神层面上对时代文化,有或隐或现,或多或少地反映和描画。或者说,这些散文创作中涵蕴的文化内蕴,折射了时代文化最为重要的内容,描述了时代精神的荦荦大端、万千气象。再大一点说,如果我们希冀文学能够参与这个时代文化精神重构的话,那就是,我们需要真诚地直面人生,深刻地反思历史,描绘出人生况味。让文学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成为思想文化的精神守望者,在诸多文学品种黯然失声的时候,散文创作首当其冲。即使是一些轻松的游记文字,一些人物怀念之作,一些阅读辨析历史的篇什,或侧面地切入,或感悟鉴赏,诸如写文化人物的精神追求,写人生危难中的生命情怀,写旅途者的文化乡愁,写阅读历史后的现实启迪……都能从中认知时代的文化精神、社会情怀,体味自然与生命的意义。所以,把影视文化、传媒文化、消闲文化,当做一个时期文化的多样丰富的话,而文学特别是那些描绘历史,展示理想,直面现实,开掘人文精神的散文,体现了内涵的质量与分量。换句话说,当流俗和平庸的文化泡沫,汹涌而至向文学示威抗衡的时候,当精神传统成为稀薄的短缺货品时,我们提倡张扬精神性和提升文化品性的作品,孜孜地寻找和推举文学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能不看好散文随笔的创作。

曾经有过散文随笔是抒性灵,写花鸟虫鱼小感觉、小情调的文字之说,这或许不错,也不重要,但是,现如今,文学的重镇如长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者,隐退和陷缩到某种窘境和困境之时,散文担当了关注现实,揭示生活,摹写人生的重任,而且多有所获。君不见,那些气象万千的文化散文,那些文质厚重的历史散文,那些游历自然的生命文字,那些直抒胸臆的慷慨文字,一时层出不穷,也为当今众多读者和选家所厚爱,也令那些软绵甜腻的文字汗颜。

面对读者和时代的呼应,文学何为,文学何在,文学如何担当,不能不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话题。作为体味人生、涵纳文化、执著理想、抒写生命感悟,寓说理与写实、抒怀与阐述交融,这样一种便捷而灵动的文学样式,散文是大有可为的。

2005年10月2006:散文夜话

秋风起,天渐凉,草木衰,季节移。窗外风起尘动,喧嚣乱耳,不宜阅读。但邀一二书友,茶楼品茗,远避市声,谈书说文,不亦快哉。这就有了散文夜话一席谈。关于选本的话题,权作一序。

甲:年年编年选,岁岁景不同。虽然,编书不如编辞典,有如人所说的“为人间最繁难的事”,但编书至少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计。

乙:也是。从大量的阅读中挑出这五六十篇,披沙拣金,不只是一件智性劳作,也是一个力气活呀!仅从所涉范围,就包括了三十多家刊物和报纸。现在,这样的工作南北都有人做,虽有些读者,但总体上还是不太理想。

甲:可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不可否认,有些年了,散文创作铺天盖地,成为文学殿堂中的一枝繁茂植物,在众多作者和读者的宠爱中,悠悠然生长着。作为选家也心怀忐忑,唯恐有眼不识泰山,铸成遗珠之憾。也唯恐眼神走偏,有碍视听。还有一点是,文学图书本不景气,唯恐这不随流的编辑思路,给出版社带来经济压力。

同类推荐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欲望的语言实践

    欲望的语言实践

    本书系文学评论集。全书共分为三辑18篇,对当前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十几位知名作家的小说、诗词进行了文学批评与评价。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青海长云:一个高原铁道兵战士的青春记忆

    青海长云:一个高原铁道兵战士的青春记忆

    本书以作者(萧根胜)自己的经历为叙述线索,就如同用一个穿透时间和现象的望远镜在回望着曾经的经历。从如何放弃已经是代课老师职位毅然报名参军,到被懵懂地运到青藏高原加入铁路建设的工地,到自己从事炊事员、给养员工作观察感受战友们艰难的奋战和自己的不断进步,直到隧道打通铁路铺成自己退出部队总共十章三十多万字。
热门推荐
  • 灵斗师

    灵斗师

    灵衍大陆一片由灵力衍生出来的大陆。千年百族争斗之后,人族与妖族凭借种群优势存活下来。尔后妖族欲与人族争出大陆之主。又开始了的战斗,但战斗始终无果,反而将双方实力拉扯到了一个平衡点,双方都很有默契的停战了,但这紧绷的局势依然不容放松,战斗一触即发……本是孤儿的延羽无意在山中无意间救下被蓝星城三皇子追杀的天斗学院学生宁静,却被遭到三皇子手下无情重伤,本来必死无疑,却意外醒来,却得知更加骇人听闻的事实…………“我将用拳头,击碎这可笑的命运!”——天星域主岚羽
  • 镇狱君王

    镇狱君王

    一将功成万骨枯,帝王座下亡魂路。轮回之命剑指天,八荒俯首我戮仙!-----------------------------书评等着大家来盖楼!!!!!!
  • 星空迷幻

    星空迷幻

    一支玉簪使他们相遇,也让分离千年的他们重逢......水系女王步步高,桃花漫上半山腰
  • 青春与未知

    青春与未知

    我叫黎沐妍,是一名学生,也是一名小侦探。嗯哼,你别看我年纪小,我破起案来可厉害了。警察局里的局长经常带着我去犯罪现场找证据呢!不过,警局里的小侦探还不止我一个,加上我,一共有6个人呢!我们可是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案子哦!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北使纪略

    北使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剑指

    绝世剑指

    你有修为,你有利器,我有剑指足矣!剑指之威无人能敌,剑指之处唯我独尊!
  • 三国之五龙降世

    三国之五龙降世

    身为特种兵部队的王牌,卫峰精通医术,古武术,现代科学技术和古今中外的武器。如此完美的他却遭受到卫讯的设计陷害,退出部队。服用了特殊药剂,与孙智孙晓一同穿越回了三国,获得了乌龙的传承,成为北灵仙人的关门弟子。逆天改命的机会就在今朝,且看天才卫峰如何一步步成为巅峰的帝王。
  • 恶魔校草殿下:萌萌哒女神!

    恶魔校草殿下:萌萌哒女神!

    f.w.s组合回国后,转入重庆南开中学与叶燃,冷陌轩,夜洛昊的相遇,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曾经的组合,如今却支离破碎,经过了这一切的一切,也使苏小熙认清了一些人,一些事……
  • 真者天下

    真者天下

    李少凌,一个新时代的特种兵,在一次任务中进入天山顶峰的一个冰洞里。在洞里,他无意中得到一本上古天阶秘籍,他在这本秘籍中得知这本秘籍是修炼真气的,他修炼之后,没过三年,就成为了现代最厉害的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