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7600000002

第2章 人情篇(2)

方方自荐的散文以“都市闲笔”为总题,有“跳舞”、“看电影”、“看病”、“刍言”、“书病”五章。这组随笔中,她写平常生活世相,以明快并略带幽默的语言,对都市的现代生活现象,从自我的感觉和参与中,进行言说。跳舞曾为当时的全民运动,如何呢,尽管有种种好处,但她却并不坚持,从有兴趣到愿意为看客,因为,与其大汗涔涔,不如安静地一旁欣赏别人。同样,在电影场上的乱秩序,再好的影片也是一种作践;看病与生病,买书与读书,这诸多矛盾的统一体,其中况味,她是步步地解读,并让“闲笔”关乎心情、性格、人生的态度,当然,也有人间烟火味,闲而不枯。

方方的散文不多,但精致,她多是随笔类,在谈天说地中描绘生活世相,在关注现代人生的生活状态同时,注重人的精神需求。

如同方方的“随意说”,她在给我的信中也随意地写上:

王必胜:

你好。海南一别,不觉又去了半个多月,(所托告诉池莉寄散文事已对池莉讲过),听说你们在海南玩得很开心,惊险事不断出现,显示了资本主义笔会的诡谲。我们这边的“社会主义”笔会,实在是祥和、安定,形势一派大好,可见“资”和“社”的分野随处可见也。一笑。

寄上散文一组。约七千字。创作谈谈得随意,其实,随意最好,有话则说,无话则不说,这当是写散文的最佳境界(我这里是胡扯了)。

附作品。祝好。篇幅若长了可拿下《看电影》一文

方方3.16

信中,方方说的托池莉散文事,也是请她代约池莉自荐散文稿子。她是个认真的人,我顺便一说她还很当个事。她说的惊险事不断,就是叶兆言、格非在酒店里被不明不白地迷醉后遭劫之事。那个奇怪的惊魂之晨,一时传向四方,而方方前半程参加了在海口的笔会,好像她还去贵阳还是一个什么地方参加另外会议,提前离开,没有亲历那个惊险场面,所以,她在信中不忘逗一下我们。那一时候,思想界有所谓的“姓社”“姓资”的讨论,关乎大节,可于她只是随意一用,恰当而幽默,可见放松随意,不拘形迹的顽真,这是方方的性格。

与方方多有接触,是因为湖北老乡又是武汉大学校友,最早好像是1983年前后,在武汉参加一个作协的创作会议,就认识了。因湖北的好多朋友,像於可训、秦文仲,还有作协的一帮人,都与方方合得来。1994年秋,武汉举办了全国的书市,她那时已主政《今日名流》杂志,也是刊物热火朝天的时期。书市上,她们为宣传展示杂志的成绩和期待更多的读者,拉起了大展位,她事无巨细,跑前忙后。在当时办刊物,并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不像后来“办杂志向钱看”是各类杂志的目标。但她把杂志办得风生水起,影响一时。争睹名流,抓住了人们崇实的心理,一时报摊上争购脱销,成为那时特有的文化风景。作家办杂志,说来最早也始于海南的韩少功,他同蒋子丹办的《海南纪实》,大打人文选题牌、新闻政治类的延伸旗号,常有不少的文章引起轰动,杂志声誉不胫而走。或许从人物纪实的角度,方方看到了潜在空间,接手并改版了这份刊物。在武汉这个中部地带,办活一份人物杂志,并没有多大的人文优势,也不是真空的地带。后来,种种原因,杂志无疾而终。但方主编和她的杂志,其思路和创意,让人敬服,在出版界和文坛也留下了佳话。

为此,她在另一信中说:

王必胜:

你好!许久没联系,近来可忙?

我近年在办杂志,忙得什么也没写,现在总算告一段落,想继续我的“写作生涯”。办杂志一年,也还有趣,尤其见到杂志出来,众人称道,心里也十分高兴,辛苦一场,其实也就为这份高兴,并忍不住让诸朋友共分享之。特地寄上二册给你,请多提意见的同时,亦帮出点点子。北京地势高,视野辽远些,比之武汉,新思想新见识要多得多。

另外,若能介绍几个贵报笔头厉害的记者给我刊,那可是帮我们大忙了。就档次来说,在我刊发作品是不会辱没贵报记者的。一笑。祝摇摇春安。

方方3.12

我猜想这信是在1995年左右写的。几年里,她无不集中精力,尽可能地利用各方的信息。那时杂志发行量不断上升,而且,与《海南纪实》一南一北,互为竞争,有得一拼。杂志事务渐渐走向正常。作为主编,她向朋友们传递了这份喜悦。她也希望扩大作者面,以为我的同事中有这类写手和高人,可惜的是,我没能帮上什么,当时忘记了有没有向她推荐了谁,后来也没有再过问,直至杂志停办承蒙她仍惠寄,却一点也没有帮上什么,总有点不安。

方方的信,写来也是率性随意的,亲切还不时幽默一下。她的字,笔力硬朗劲道,不讲究,很率性。字如其人,文见性情,然也。

以后与方方也是断断续续联系,好像她不太参加文学的活动,哪怕是武汉或湖北的文学事情,很少见到她,不知是杂志之事,耽搁了她想补回所谓的“写作生涯”,也不知是否她的习性如此。有几年的全国作代会,似乎都看不到她。或者,她在这些会议上多是低调行事。

大概是四五年前,北京有个中外文学论坛之类的,好像是东亚诸国韩日什么女作家论坛吧,那天,得知有外地朋友来,大家说聚聚,在我们单位附近的一个小餐馆午餐,一拨文友,方方她们来了,起先也不知谁能来,放弃高级宴请,就吃点廉价的川菜,一杯薄酒,还跑这远的路,或许是为了友情,这味道我想是最醇绵的。

以后与她间或有电子邮件联系,出任湖北省作协主席后,方方并不成为文坛的忙人,去年她还在德国写作两个多月。在多年的隐伏之后,她以作品来说话,《水在时间之下》、《万箭穿心》等等,她的作品数量和锐气并没有减少,尤其是那根深蒂固的书卷气。最近与她相见是2009年秋天,她从德国回来,在《北京文学》颁她的一个授奖会上,匆匆交谈,还是那样子,不像有的人几年没见面无论是形体外貌还是做派,都沧桑许多,变味许多。方方好像没有。当时,我开了个玩笑说,你还是那样的没有见长大呀。不知她是否乐意我这个随意一说。我以为她是那个老样子,纯真而豁达,没有多少客套。可能是写作让一个人永远有自己的状态。但,那也是要有修炼的。

朱苏进:南京不曾忘你

必胜文兄:

信悉。彬彬老弟也谈到了你们海南行的佳趣,并带来了你的旨意。

我恰在编选自己的散文集(天知道何时才能出来),抽出两篇自以为可读之文,寄上呈阅。“散文感言”也可用篇末的“自语”代替,兄以为可否?

前嘱为副刊撰稿事,不敢有忘,待忙过了这几日,调整心绪,再用心写来。

南京不曾忘你,盼你也别忘了南京各位兄弟,闲时下来走走,大家欢聚。

握手

苏进3.17

这是南京军区的小说家朱苏进的信,在应邀作家的回信中,他是第三位。当时,我和潘凯雄分头联系,也各自收到作家们的回复。

苏进兄也是洒脱的就用一张白纸写来,他的字坦率地说,不太恭维,想来,多少名家高手写小说如风如火,可字吗也并不经意了。如果往好里说,他这有点朴拙的字,稍显男性雄劲却没有太多的体式。也就百十来字,他却写满两大张,着力于把这种潇洒的感觉抒发而出,率性而为,重气势,有如武士列阵,其气象可见一斑。

与苏进兄算也是早认识,部队的小说家好像与地方有着天然友情,一是因为部队的刊物、出版社,间或有一些文学会议,再是军区有创作室也常活动,所以,与部队活跃的作家们,多在这样的场合有联系。苏进的小说《凝眸》、《炮群》、《射天狼》、《醉太平》等等,他长枪短炮的,在文坛上动静很大,那时候,说军旅小说,说军人作家,他怎是了得。

于是,一些重要的文学活动有他。记得1988年,我们部门在苏州开一个文学笔会。与会人员有北京、南京、上海、武汉、四川的老中青各方名家,人数达三四十。北京小说家有王蒙先生,他好像还担任文化部长是以作家身份与会,有李国文、从维熙、张洁、谌容、张贤亮、蒋子龙、苏晓康诸先生,江苏的陆文夫、石言、朱苏进等等,评论家有高尔泰、吴泰昌、陈美兰、雷达、陈思和、王晓明,我们部门有蓝翎、范荣康、缪俊杰、高宁、张大农等。会议上大家相当放松,话题广泛。那一时期,说文学,人们多敞开着谈,也有得说。那时的会,也多是目标单一纯粹,尽管是在开放发达的苏南,也没有专门的采风,记得只是文夫先生带我们去了一次虎丘而已。会议很纯粹,也不请官员,没有什么仪式的。

会议时值中秋,吃了苏州的风味餐,去了陆文夫先生小巷深处的家,其他记得下来的也不多。会中,我们在苏州的商场上闲逛,难得有这样的雅兴。苏州的毛衣当时是领时装之风气的,特别是四平针毛衣。当时,男人的时髦可能就是这样子打扮。几位同行的都在为自己采购,可是,朱苏进却是在女装那边挑选,他买了一件我至今记得是天蓝色的女外套上装,让男人们都把欣赏投给他。想不到朱军人,还有这等细心,真是为他这样好丈夫的角色佩服,记得我也学他做了一回样子。不久后我们见面,还说及当时一同购物的事。他笔下多是描绘军人的英武和场面的粗犷,而那份心细真像一个新好男人。其实与他谈话,他表达慢条斯理,行事文雅,与他多年的军旅生涯,与他军人家庭出生有关。

后来,好像是1994年左右吧,在北京南口镇一个坦克基地,解放军文艺社的一个文学活动中,我们晚上打扑克,多是特熟悉的一帮人,打一种那时流行的拱猪,追逐逼赶,可粗野可狂放,打法灵活,一对众,或众对一,或分为两派。记得我们是六人二组,胜负输赢还有点小惩罚,而老被动挨打,脸面是挂不住的。牌风沉稳、精于计算的他,每有不俗表现。只是,我那次也手气不差,几番下来,有的人顶不住了,不免认真起来,而苏进兄好像总是文气和气的,总是那样子的笑笑,也不忘夸奖一下我等。

他在散文感言中写道:

散文确是于随心所欲中最见个性的文体,你有多大的心眼,必有多大的散文,把你所写的散文摞到一块,就会看到一个浸在某种气浪中的自己。有时不免吃惊,原来我也曾精彩过。

散文写的全是自己,以及自己的意识迸到外界反弹回来的自己,所以写散文的时候,感到自己在胀开了,感到自己比预料到的要丰富得多,多得不得不散失掉一些,就像依靠一声吟哦散失掉一些心气儿。

当一个人默然独立时,他已经是一个散文化的人了,掏出他此刻心境意念,块块皆散文。这对于别人也许不重要,也许不堪观诵,但对于他自己而言,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才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了。我相信,一个人如果长年没有黯然独立的机会,肯定会把自己搞丢的。一个作家如果不时常有些散文式的笔墨,那也会冷漠掉自己,苦忙于营造。散文是自语的,用自己的口说给自己的耳听的。所幸者,是万千人儿都爱听到别人的自语。我想,自语者可别失误于此,而将自语打扮得不是自语了,为诱惑众多的耳朵而说话。或者,还没说呢,先想着锲刻在石头上。

朱苏进认为,“一个作家如果不时常有些散文式的笔墨,那也会冷漠掉自己。”可见他把散文当作作家警醒的创作。也说“散文是自语的,用自己的口说给自己的耳听的。”他自荐的散文,一是《我就是酒》,一是《天圆地方》。他从酒和围棋中体会人生,多以谈论杂感式。“掏出他此刻心境意念,块块皆散文。”他这样说而行动也如此。

他信中说及的彬彬老弟,是指当时从博士毕业后到他麾下——军区创作室搞评论的王彬彬,文字犀利快捷,也好论辩,后来他一直在南京大学任教。在海口会上,我托他带话给朱苏进要散文。信中苏进特别说到“南京不曾忘你”,令人心生暖热,在这半是工作半是私人的信件中(如他信中说,我约他为我所负责的版面写文章,算是公事),他的这句客气话也算暖心之言。不曾忘记,抑或相忘于江湖,友情虽是君子之交,却超越时空,重于金钱功利的,因为我们有过虽不多却堪可回忆的聚会。

这之后,苏进的小说写得不多,散文创作也少了,后来,他索性在小说之外寻找了新天地。这些年,他创作了《鸦片战争》、《康熙王朝》、《朱元璋》等诸多主流大片和《我的兄弟叫顺溜》畅销电视剧,成果斐然,为小说家“弄电”的佼佼者。也许小说家们,尤其是功底深厚、独秉风格的小说家加盟,提升了影视文化的品位,而朱苏进的劳绩公认是数得上的。我祝愿他。

较真的何士光

何士光远在贵州,也算是较早的回信者。他的手书工整干净,如同文章的誊抄稿,一丝不苟,令人敬服他对文字的尊重。即便有两处笔误,他也改正如初,规范的好像当年手工拣字时送到排字车间发稿,必须要“齐、清、定”一样,这样清爽、洁净、秀气,现在恐怕得绝版了。这是他的个性还是行文习惯使然?他在信中写道:

必胜先生:

惠书收到。遵嘱寄上你们要的材料。近年来写了一些散文,但大抵都很长。像《收获》上的《黔灵留梦记》和《钟山》上的《夏天的途程》,都万字左右,太长了。《〈日子〉续篇》本是散文,连同《日子》,也都是散文。但发表出来的时候,被当做小说了。两篇都曾为《新华文摘》和《小说月报》等转载。最近我编《何士光散文集》时,又才改回来。寄上的这一篇有六千多字,所以就选这一篇吧,是最短的,供参考好了。问凯雄好。

何士光三月十七

其实说来,同他,是这十来位小说家中,除了几位老者外,最不熟悉的。但他的散文却很有味道,为我们所关注。他的小说名头大,是新时期早期写农村的几位高手之一。《乡场上》评为全国短篇小说奖,一时洛阳纸贵。他的小说虽不多,却精致、有味。他尝试着在小说与散文之间的联系,让散文的节奏进入小说,有散文化的小说实验。在这次信中,他说自己的散文发表时被当成小说,而初衷却是当散文写的。这样的被认同,或者说被误读,当时也不乏其例。记得是《上海文学》吧,曾也有类似的“拉郎配”,好像是朱苏进的,还是散文家周涛的什么散文,也当作小说发过,发表后被有些书当散文收入。所以,有所谓散文化生活流的小说,其实就是在散淡的生活场景和闲雅的文字书写中,人物事件并不集中,情感和笔调都浓郁黏稠,或因强烈的主观抒情气息,被认定为散文,也是未可知的。在《〈日子〉续篇》中,何士光的感情表达就是这样子的,氤氲着一股淡淡的情致,写他的母亲、家人、故乡、亲情、人伦,于社会人生的变化与不变中,承续而聚合。包括前此的有名的散文《日子》,发表时就成了小说,而作者在给我的信中是有所不愿的,这一点深得我意。于是,就以散文收入。

关于散文,他写道:

《金刚经》里说,世界非世界。这是说,世界是不停地变动着的,没有一刻停息;对于不断变动着的事物,你怎么能够描绘它呢?所以这个世界是无法描绘的;于是你描绘的世界又不是这个世界,仅仅是你描绘的世界而已。经里又继续说,众生无自性。这是说,你的存在,不过是一个不断变动着的身躯的存在。和着一串不断变动着的念头存在,这之中,哪一个又是你呢?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我,又会在哪里呢?所以不难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来写我的散文观其实是靠不住的。

同类推荐
  • 流逝的纪念

    流逝的纪念

    才你纤纤的手,摘下舞曳的飞机,凝视着叶上凌晨的记忆,但绝不是仅仅因为哭泣,我捧起晨风轻拭你的眼睛,却无法抹去那两颗黎明时分的星星,你盈盈的执着推开了我的手,我稍稍犹疑,却摘到了一朵凝固在你腮畔的歌声……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直上三楼

    直上三楼

    母亲和父亲早就认识他。当年--1938年,我父母在武汉刚入党,恰巧王震有事过武汉,他们见过面。解放初期,王震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共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母亲则参加中央访问团来到新疆。返回后在报刊写过不少文章,王震在新疆看了很高兴,还专门写信表示感谢。1955年,王震奉调进北京,担任新组建的国家农垦部部长;1957年,我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此后虽在同一个北京,但从父母这边讲,已经自惭形秽了。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冥冥之中思念你

    冥冥之中思念你

    她——叶诗蓝,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师“Queen”,叶氏集团大小姐。他——MS集团总裁,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前十的黄金单身贵族。青梅竹马,犹如天骄之子的俩人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这是芷柔的处女作,若有写得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包涵。^_^)
  • 好习惯从小培养

    好习惯从小培养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撒播一种思想,就能收获一种行为:撒播一种行为,就能收获一种习惯;撒播一种习惯,就能收获一种人格:撒播一种人格,就能收获一段光辉的人生旅程。《好习惯从小培养》通过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如何养成独立自主、乐观自信、自我约束、合作友善、诚实守信等好习惯。当然,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也同样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好习惯从小培养》里也为家长们提供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和建议。
  • 神印王冠

    神印王冠

    雾霾袭卷了整个世界,噩梦从此开始吃人的恶魔,神奇的异能神秘的印记......
  • 一品医女:医女升职记

    一品医女:医女升职记

    医女标配:暖心王爷、腹黑未婚夫、叨逼仵作、唠叨大叔....林子衿全都占齐了小人放箭有人帮忙挡箭?想得美,还得要自己亲自出马!大恶人使坏有人相救?想得更美,还是得自己出马!反正就是那么多人,每一个能排上用场的,全都围着自己瞎转悠就行了。累不累?!
  • 天罗芸启

    天罗芸启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苍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若人世间再无仁道,我便手持三尺青锋!战天!斩天!!
  • 飞得更高:直销风云20年

    飞得更高:直销风云20年

    首部全景呈现中国直销20年发展史、揭秘直销业内幕的长篇财经小说!小说以作者亲历直销的一线体验为蓝本,真实记录了含泪带笑的直销人创业与创富故事,塑造了可歌可叹的直销人群像,有助于全社会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直销业!
  • 假面恋人之爱重来

    假面恋人之爱重来

    简介:莫西是一名孤儿,却凭借着天赋异禀,一步一步登上人生的巅峰,一次回乡,遇上她心底里深藏的那抹阳光,她为他换上了十几年从未穿过的女儿装,为他不顾一切,低调的做起他身后的小女人。就在她以为这就是她这一生的幸福时,他却为了另外一个女人,将她打入人间地狱。她万念俱灰,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这时,那个他所谓的真爱女人出现在她面前,对她说,这一切都是要害他阴谋,而她只是这场阴谋的牺牲品。那一刻,她眼底的暴戾乍现,心底里仍存的那份爱的执着,让她有了生存的意念。她如同复活的恶魔,一人二狼,挑了他的分堂。当他闻讯赶到,他心爱的女人,已奄奄一息的在她的魔掌里挣扎,他在她身上留了五颗子弹,却也没能救出他心爱女人的性命。一切平息,她躲起来舔舐伤口,他也躲起来沉淀和她的记忆。再遇,她全副伪装,却依然逃不过他火热的眼睛,他对她穷追不舍,哪怕被gay了也不放弃。爱——再来一次,她不会只用心不用脑。爱——再来一次,她用尽狠招,胆小勿近!爱——再来一次,她二人无人敢扰!
  • 异能之一缘定情一双人

    异能之一缘定情一双人

    他和她只在他13岁,她12岁有过一面之缘。可他却许她一生,但未等她回答。便红着脸,跑开了。却不知这一别,便是多年后。他也变得冷酷,嗜血。她也变得无情,面对一切都是淡淡的。当再次见面,他便认出了她,可她还懵懵懂懂......
  • 时先生,进房请敲门

    时先生,进房请敲门

    订婚宴因打包饭菜被未婚夫嫌弃,陶夭气得退婚,半醉之下拉着陌生男人说:“要不我们闪婚吧?”时先生很认真地道:“我建议你现在出门右拐。”“右拐?是什么?民政局?”“精神病院。”陶夭爱过一个有未婚妻的人,为他身败名裂,为他筹天价的治病钱,也为他流干了眼泪。直到遇到时先生。他说:“我的女人,遇到难事不需要委曲求全,更不需要委屈掉眼泪,她只用做一件事——躲在我身后。”总裁身份曝光后,陶夭指着被男人暗搓搓把西装塞满的衣柜,怒不可遏,“你们家那么大房子,非讹我这小地方?”“嗯,你地方是小,但够我进去就行。”
  • 阴阳人之轮回逆转

    阴阳人之轮回逆转

    我叫林小林、24岁、在一个设计公司做一个二逼欢快的设计师,原本我以为我的人生可以完善终结,但是这一切从我手贱的捡起那个狂拽酷炫水果机的那一刹那就发生了偏离,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果的轮回逆转。捡到手机后不久,就有一个美丽异常的妹子勾搭我,我以为时来运转,然后就禽兽般的踏入扑倒妹子的进程,却不料我一步步的走入我给自己设定的生死结局之中!我不知道这一切该如何解释,也本不相信这个世界的灵异鬼怪,但自从我变成阴阳人的那一刻,其实我就知道这一切都无法避免。醒来之后,我以为这一切是个荒诞离奇的梦,但当这个纠缠我的大波妹子出现后,我就知道我整个人生都感觉不好了。她说她非人非鬼,是个女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