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6900000007

第7章 太湖夜话录——与陈骏涛先生谈“三种理论批评型态的交叉与互补”(1)

1988年金秋时节,《文学评论》和《钟山》编辑部联袂在太湖鼋头渚举行了“现实主义和先锋派文学研讨会”,或许是山好、水好、季节好,与会诸君似乎都在一夜之间从纷乱驳杂的商品经济世界重新沉浸到明净辽远的艺术天地,其讨论的认真与激烈气氛为年来同类会议所罕见。不少思想火花击打得我们难以安宁,茶余饭后,月下灯前,我们不期而然地谈起了如下的共同话题——

一、三种理论批评型态的形成与区划;

二、三种理论批评型态的特点及短长;

三、三种理论批评型态正常有序发展推想;

四、与当前理论批评相关的其它问题。

陈:最近我给几个青年评论家写过几篇序,其中一篇是给郭小东的评论集《诸神的合唱》写的:《感情的投注和理性的张扬》。这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青年批评家的两种批评型态,一是感悟型的,二是学科型的。后者也就是美国韦勒克提出的和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并列的,作为一种严格意义的学科型态的批评。这是二十世纪以后形成的。这跟本世纪科学的发展,各种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相继进入文学批评领域有关。逐渐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历史批评之外,产生了阐释学批评、原型批评、接受批评、形式本文批评等等。所以韦勒克说二十世纪方称得起是一个真正的批评的时代,确立了批评的自觉意识和自主地位。不过,中国在这方面晚了几十年。中国比较早的介绍比较批评是二三十年代,钱钟书先生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之一,朱光潜先生则是文艺心理批评的先祖。除此之外的其他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基本还没介绍过。一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大量介绍。所以,我觉得尽管作家、读者、批评界都对这些介绍的微辞很多,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介绍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文学批评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引进和借鉴。另外一种就是感悟型的,这我在几篇序中都有所涉及。

朱:你这种宏观的追溯很有意思。我想再简单描述一下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基本轨迹。最早和“伤痕”文学一同出来的批评,差不多还是一种拨乱反正的社会学批评,这方面老一代和中年一代评论家作过很大努力,如冯牧,荒煤、唐达成、唐因、刘锡诚、阎纲、张炯等等。到了八十年代初,使这一种批评继续深化,在社会政治学的内容中注入历史、美学和人文内容并能跟上急速发展的创作步伐的则是你们这一代中年批评家,象谢冕,刘再复、雷达,你呀……

陈:我还不够格,我不过是“吹鼓手”……

朱:你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是承先启后,尤其是诱导了此后一代青年批评家的崛起。青年批评家群体大致是1984年形成势头,1985年6月《文艺报》在北京召开的“青年理论工作者会议”是一次盛举,标志着文坛对青年批评家群体的认可。而且会上有的年轻人对冯牧等老一代批评家提出了挑战。

陈:其实还更早一点,1985年3月,《文学评论》、《上海文学》、《当代文艺探索》等五个单位发起在厦门召开的文学评论方法论会议上,青年人就占了压倒多数,新方法批评成了热门话题。

朱:我记得“十年文学学术讨论会”上有一个细节,就是请了黄子平、吴亮、许子东、南帆四个人上主席台,和朱寨、许觉民、刘再复等坐在一起,这不仅表现了老中青三代理论工作者的济济一堂,而且还标志着继创作界和读者界的认可之后,国内最权威的文学学术研究机构和这些专家、学者们对青年批评家所表示出来的一种热情欢迎与扶植的积极姿态。我觉得这个细节富于象征意味。再接下来是近来陆续出现的一部分青年学者,主要是一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如靳大成、陈燕谷、张首映、孙津、陈晓明等等。他们严格的说,不好划入批评行列,更多的是在作一种理论建设。而且目前似乎也还说不上是真正意义的建设,因为他们主要从事的是介绍和引进工作。虽然近一二年来,他们不少人开始撰写自己的专著,建构自己的体系,但我总觉得还过于匆忙。他们一方面对国内的创作实践缺少研究,缺少审美的积淀,另一方面对西方的文艺理论还消化不透,表现出某些生吞活剥。所以我有1刻薄的比喻叫“跑马占地”,什么“主题学”呀,“语言学”呀、“叙述学”呀,先划进来再说。他们这种企图构建体系的努力和热情是很可嘉的,但究竟能达到一种什么深度,还需要拭目以待。比较审慎地来评价他们这种努力,说是建设理论的准备工作恐怕比较适宜。

陈:如果把这批人也划归进来,那就是第三种型态了。或日理论型批评。它是悬浮于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之上的“形而上”的理论研究。

朱:你提出的两种批评型态,依照我的理解,一种是学术色彩比较浓的,这主要是一批在学术研究机构和大学从事研究和执教的青年批评家,如黄子平、季红真、陈思和、王晓明、许子东等等。另一种则是偏重直觉与感悟,像你所评论的郭小东以及吴亮、李庆西。

陈:你也算是这种路数的。你刚才对新时期以来批评界的嬗变和演进的勾勒大致是对的,对三类批评型态的理解也基本准确。但还要做一些更细致的分析。

朱:作这种朦胧和模糊的把握,主要是研究与讨论的需要。

陈:青年理论批评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类是偏重研究性和学术性的基本进入了学科形态。比如陈思和,主要是从史的角度来观照,而像南帆和宋耀良、陈晋,则偏重从论;的角度,宋耀良好从哲学角度切入,南帆好从美学角度切入,黄子平二者兼而有之,既有史的眼光,又有论的分析,但更偏重于史。季红真更偏重于哲学,近年来对形式本体批评感兴趣,和黄子乎一样对语言本体研究下的功夫较大。许予东自以为是“印象式”批评,重视印象,重视批评中的那么一种活的、生气贯注的感受。但也不尽如此,他的不少文章还是学术性的。还有一种像吴亮、郭小东、李庆西和你。你们都是既搞批评,也搞创作。这一类批评,我认为有几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在批评中灌注自己的人生体验,这在郭小东的批评中很突出,如他评知青文学,因为他自己当过知青,就很自然地把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为参照来进行批评分析,他甚至把这种人生体验运用到对一些非知青文学的批评中。第二个特点是运用良好的艺术感觉,像你和吴亮,但吴亮更偏于自由联想。你和郭小东更近似,都有过创作实践,有比较好的艺术感觉,文章写得比较好读。第三个特点是投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像赵玫、王绯、郭小东等,尤其是赵玫的作家印象,都是她心目中的作家、批评家,主体意识、感情色彩都很强烈。这跟你们搞创作的实践很有关系。你们这种感悟式、感觉式、体验式、情感式、印象式的批评,也不能说完全是感觉与印象,像你的文章也还是有学术性和研究性的,但与黄子平、陈思和、南帆等比起来就有区别。高下是很难区分的,只能说是各有优劣。我在给郭小东写的序中谈到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他的批评还带有理性思辩的色彩,所以我用了一个。理性的张扬,国外有一种说法,也是韦勒克讲的,文学批评就是对批评对象的一种理性思考。理性思考对文学批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艺术感觉得到升华。这在你们这一批人中不同程度的都有,像李庆西、吴亮就很突出。我觉得正是在理性思考这一点上,使你们的批评与作家的创作谈区别开来了。当然,有的作家也具有很强烈的理性思辩色彩,像王蒙等人。但更多的主要谈感悟,像汪曾祺、贾平凹、阿城等人,基本上还是创作谈。

朱:对,这点很主要。其实你给郭小东的序的题目已经抓住这种批评型态的基本特点:“感性的投注和理性的张扬。”就是说,理性的思辩和升华使他们和作家式的随意性的创作谈区别开来了;而感性的顿悟又使他们和纯学术纯思辩的研究区别开来了。他们就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陈:这种细致的区分还是很有意思的。

朱:二者的结合是他们的特点,是他们的长处同时又是短处,就是说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平分秋色,单独拿出来比较,使得他们的感性可能不如作家谈,而使得他们的理性又可能不如学科型态批评。

陈:他们的理性还没有进入深层次的学术境界。

朱:但反过来,正好看出一种互补的必要。区别虽然有,甚至很微小,但却很必要,谁也不能代替谁。

陈:还有一种就是你刚才说到的靳大成这一类,基本上是搞“形而上”的理论思维的,这批人严格地说,是不能纳入文学批评的,因为他们不是面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但是由于这批人与前面所说的一批人不一样,而年龄又很相近,也十分引入注目,所以也可以纳入这个范畴来讨论。社会上对他们议论较多,认为他们所建构的是虚悬于空中的楼阁,对文学实际无所助益。当然他们是有缺陷的,对文学实际关注不多,了解不多。读他们的文章,总使人有一种隔膜感。但我觉得,应该公正地评价他们的理论思维活动。我们民族是一个悟性的民族,理性思辩比较弱。我们缺少黑格尔这样的哲学家。有这么一批着重进行抽象思维的人,尽管有弱点,应该承认他们的地位和价值,对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建设是有重大意义的。所以,这样几种型态的理论批评家应该是共存共荣,不要互相排斥。

同类推荐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眼帘。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
  •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本套书选收我国当代人文社科领域著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中的重要章节,旨在总结和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研究之精华、学术繁荣之盛况,使优良的学术传统、严整的学术规范得以承传光大,使一代学人的优秀学术成果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以至更远的时代。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闻天语:神之使

    闻天语:神之使

    神之语,涩难晓。神之使,听天语。她,明明是这样一个懦弱的中学生,却被卷入家族背后无休止的肮脏乱斗中。上一辈的恩恩怨怨,通通压在这个弱小的孩子肩上,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种浸满鲜血的生活,这些疼痛的领悟,是她心中午夜梦回的梦魇。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真的还有神存在吗?……“嘘……这不是人类该触及的……”在这最后的牢笼里,肆意编织只属我们的狂欢乐园……一步步坠入黑暗,一步步在恐惧中成长,一步步沦为长辈的复仇工具……【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叶族本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力量而不择手段的肮脏世家,你诞生的意义,便是成为我们野心家的工具,窥天语的工具……】【因为橙子是中学生,学习紧,暂更一段时间。】
  • 西风孤剑满城秋

    西风孤剑满城秋

    南宋末年烽烟四起,哀鸿遍野。江南旧宅,一个破碎的屏风,牵出一桩陈年旧案;一封写在梅花绣帕上的血书;3个离奇消失的贵胄家族;是什么让几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要去寻找可能并不存在的幽夜山庄!!!
  • 娇子X玫瑰

    娇子X玫瑰

    孤僻少女陆离缺少父母关爱,只有在学校寻求慰藉,在同学们纯真的友谊下,陆离渐渐变得开朗,但是他的出现却让陆离逐渐步入正轨的生活再次脱轨,甚至越来越远
  • 四个人的异地恋

    四个人的异地恋

    李千羽,谭松雪,两人会发生什么故事?张宇帆与林傲霜,两人经历风风雨雨之后,是否可以在一起?顾泽瑞邀你一起观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

    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凯旋归来,我们还爱

    凯旋归来,我们还爱

    王俊凯与童凌雪经过重重困难,终于幸福的在一起,多少年,他们默默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彼此的不信任。年少时,懵懵懂懂,那时的天真,造就了两人无忧无虑的生活,可现实就是那么的残忍,又让两人不舍的分开,身隔异地,他们究竟能不能守护住爱情?
  • 至尊修炼系统

    至尊修炼系统

    穿越异世,成为万年难得一见的废物,丹田还被人废了。这都不是事,他拥有至尊修炼系统。系统在手,天下我有。杀怪升级?杀人也能升级。完成系统任务,还能够抽奖。抽到战技灵宝自然实力大增。万一要是抽中人物,绝对能够分分钟踏上人生的巅峰。
  • 玄霜厉鬼

    玄霜厉鬼

    九天神风席卷正片大陆,玄霜万年之后重现大陆,让世间生灵颤抖的厉鬼相继出世,两把惊世之剑的出世让大陆掀起了一场恶战。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为了守护一份爱情,不惜走遍是整个大陆,破碎魔教的阴谋。到底他能否守护这份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