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6900000005

第5章 作家队伍的分化与重构——1988年文学形势的一种判断

1987年以来文学的急剧分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然,对文学的分化和分化后的现象,我们完全可以作出多种评说。但在这里,我只想对一种与文学分化直接相关或者干脆说是文学的另一半——文学创造主体——作家队伍的分化进行若干探讨。因为在我看来,文学(包括读者)与作家的双重分化,无疑是文学与作家双向选择的结果,我们只有在敏锐地把握文学分化的同时,也及时地把握住作家的分化,才有可能对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和走向保持清醒的认识。

由于我国现行体制方面的问题,何谓作家并没有明确界定。我说的作家队伍,所指可能比较宽泛(其实也可以叫做文学创作队伍)——它既不仅仅指那些少量的专业创作人员,也不仅仅是那些作家协会会员,似乎还应包括大量的时有文学作品问世者一一这是一支阵容庞大几星“爆炸”趋势的队伍,这支队伍的渐变大体是和文学的分化与深化同步进行的。我们不妨分三个层次来考察。一个层次是人数极少但前几年俨然标领风骚响震文坛的一流名家,自从新潮迭出,他们既无法保持前锋而又不甘居中游,便在一夜之间激流勇退,声沉响绝,令人今天谈论起来已有昨日黄花之慨;一个层次是为数颇多的所谓二、三流作家,多年为诗作文驾轻就熟,发表亦不难,且时有小热闹,正欲奋力“突破”、“超越”,转瞬间却弄得举足无措,不仅力争上游无望,中游似乎也难保,不得不在惶惑中握笔观望;还一个层次是人数更为大量的业余作者,坚持十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文学寻觅,虽或偶有文字发表,但终难登堂入室,而纷纷改弦更张,昨日还熙熙攘攘,今日便风流云散。——总而言之,一向庞杂而喧闹且不断壮大的文学队伍突然沉静,大量减员。如果用惯常的以从事某项活动人数的多寡衡量其事业的衰荣之标准来验证,是不是说我国近一二年来的文学事业反倒倒退了呢?否。——依我之见,一个国家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数与整体的文学水平并不一定构成正比,有时候还可能恰恰相反——作家队伍的“爆炸”尽管给文学带来了许多生机与刺激,但未必就是一种正常现象。

当然,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合理性,作家队伍的“爆炸”与其说是一种文学现象,毋宁说是一种社会现象。上溯它的背景和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条:(1)、十年动乱,个人才华无从施展,人们便求诸笔墨,以此作为实现自我价值,争取社会承认,进而改换生存境况的重要渠道,另有一些人因为情趣和爱好,为寻求精神寄托与心理平衡,著诗作文,自我欣赏,但也多在文革之后脱颖而出,知青作家群落的崛起可看作这方面的力证;(2)、动乱刚剐结束,政治尚欠清明,人们或把文学当作渲泄情感的隐蔽渠道,委婉曲折地抒意写怀;或把文学视为匡世济时的手段大加弘扬,不少人因此一举成名,而一段时间内,社会政治需要又鼓励了这种文学的非文学化,使其倍受推崇,尤加神圣,诱惑了愈来愈多的文学青年;(3)、近年来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成几何数猛增,稿源一时供不应求,致使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人发表了几篇作品便以作家自居,加上某些评论人士的“捧杀”政策,更使其盲目地自我感觉良好,入迷途而不返。——究其实,“误”入文坛的人们之所以能获得短暂成功,其背后都还有着更为深远的隐因。这就是数十年来,我们一方面把文学“工具化”,在抬升文学的政治功用的同时,降低其艺术水准,乃至成为工农兵普及读物;另一方面又把文学“简单化”,漠视艺术创造规律,随意夸大主观意志作用,甚至像遍地高炉大炼钢铁一样地发动“万首诗运动”等等。——文学由此变得既神圣又简单,相比较别的行业,真正成了一门既可以名利双收而又可以随意加入的“自由职业”。无怪乎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果决地在此投入自己的才华与理想,终于导致了文坛上“人满为患”,也造成了刨作繁荣的某种假相。

面对这种景况,王蒙早在几年以前就好心而又郑重地提醒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不要拥挤在文学小道上”,可惜这种警世之言被一片“喧哗与骚动”所淹没。只有到了今天,当大家平心静气下来,才发现他们一直认为美妙的前景,实际上是一种窘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于是,分化和解构出现了。就像他们当初集合在文学大旗下自有其合理性一样,今天他们从文学小道上择路分散更有其合理性。首先,改革开放更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我选择的可能性,比如搞活经济的商品意识,就溶解了“君子不言钱”、“重义轻利”、“君子立功、立德、立言”等传统观念,经商致富同政治透明度不断提高,个人情感可以相对自由地渲泄,不必再绞尽脑汁地去依借于文学排遣。同时,政治压力的日益放松,也使以往那些勇于和善于蹚“政治雷区”的“文学瞠雷者”渐渐失去用武之地,陷入一种失却目标的困惑。文学在不断卸除自己沉重的(非文学的)负担时,也减弱了自己的重要性,而变得更加“文学”了。——如果说,今天的时代为一部分作家提供了重新选择自我的自由,那么,它同时又决定了一部分作家被文学选择的不自由。那就是随着整个社会大文化背景的动变(包括审美心理的转换、影视艺术的冲击和文学市场机制的调节等等),文学的竞争将愈趋激化,文学的筛选与淘汰将更加苛厉与残酷。要想做一个够格的作家,就必须拿出更加独特的高精尖产品。——文学,遽然把作家推到了真正来自艺术规律自身的挑战面前。

我认为,真正来自艺术规律自身的挑战才是每一个作家所面临的最严峻最深刻的挑战,谁无法回应它,谁实际上的艺术生命就趋向终结,所谓作家队伍的分化,归根到底是面临这种挑战而出现的“应激状态”。然而,一个作家能否不断地逼近并驾驭艺术规律,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主观意志是否顽强或写作劳动是否勤苦,还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进行艺术创造的某种天赋或素质(当然也还与知识结构、审美图式等创造机制有关)。我之所以特别推重“天赋”,是在于对我们多年来绝对否认“天才论”的反拨。——事实上,每一个人禀赋的不同、才华的差异和智商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也不全然由后天所决定,尤其从事艺术劳动,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往往显得特别重要。我觉得,成就一个作家的先天条件包括特殊的大脑系统和心理机制等(其实还包括特殊的生活际遇、情感历程等,但这都是不可选择的,因此也带有某种命定性)。特殊的大脑系统决定了形象思维、想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突发性、超常性与独创性;特殊的心理机制决定了情趣品类的多样性、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艺术感觉的敏锐性等等。具体来看,一个作家是否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又可分三个层次进行测试:①.能否对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持有独特感受;②.能否将这种感受精微地传达出来;③,能否将这种感受进行再生与发酵。这样一种艺术感觉能力虽然可以通过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审美实践得到诱发或“引爆”,得到挥扬与强化,但却不能完全创造出来。它不等同于某种技巧或匠艺,而是一种先天素质。我提倡重视这种素质,有点近乎于“天才论”,但起码不是唯心论,而似乎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虽然我们的现代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和大脑科学目前还不能对它作出全部的定性定量分析,但却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客观存在。我们在努力建设和发展作家学的同时,先行尊重和正视作家的天赋素质,至少可以惊醒一部分人的作家梦想并减少他们谋虚逐妄的文学努力,使他们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人人都可以参与歌咏活动,但最终成为歌唱家的却只是百万分之一乃至更少。

于此,我们看到,当今作家队伍的分化是建立在观念变革、社会进步和艺术回归三大前提之下的。它表明了中国作家日见成熟和中国文学渐趋正常。而且,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作家队伍会继续减员,尤其是搞纯文学的作家(包括其读者)将更会越来越少。如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有一年在美国也只卖出一本,这都很正常。一篇小说就轰动全国乃至街谈巷议的现象恐怕将越来越成为历史。但这丝毫不妨碍中国文学一步步走向世界,就像读者的孤寡并不影响福克纳获取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作家一样。还想说明的是,作家队伍分化的过程也就是重构的过程。一方面是作家们根据自己的素质进行自我调节,重新选择自我、确定自我、发展自我,或坚持探索文学、或注重纪实小说、或发掘历史题材、或尝试推理样式等等,真正形成一个渐趋明晰稳定的多元多层次的作家格局;另一方面,愈来愈多的作家介入通俗文学的创作,会极大地提高通俗文学的创作水准,改变通俗=庸俗的现状,以其对纯文学审美图式的不断侵占来完成自己的兴盛,并继续对纯文学作家进行驱赶,逼迫后者不断地开拓与缔结新的审美图式,从而以金字塔般的宽厚基座,把纯文学举高到一个崭新的品位。而纯文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为通俗文学的进步提供广阔前景,最终确定它们之间的互补同构关系;还一方面则是如同近年一样,不断地有一些真正富于文学创造素质的文学新人补充进作家队伍,全面地更新作家构成,保证我国的文学事业生生不息,后继有人。

最后我想,作家队伍的分化与重构,势必是一个复杂漫长的文学运动,它将可能伴随整个当代文学的进程,渐变在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

载《文艺报》1988年4月9日

同类推荐
  • 中国名家经典随笔集萃

    中国名家经典随笔集萃

    本书分为品味生活、放飞心灵、拥抱自然、人生随想、智慧人生五辑,收录作品有:《风筝》、《我的家在哪里?》、《秋天的况味》、《荷塘月色》、《朋友四型》等。
  • 云岳诗选

    云岳诗选

    本书是作者的韵体诗作品集,作品有:拐杖吟、读《史记》随感、赞玄奘大师、读散文杂感、惦念、长征颂、咏松、庆澳门回归等。
  • 古镇遗梦

    古镇遗梦

    本文对古镇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散落的明珠、河上的街市、拱桥的魅力、越人便于舟等内容,一本在碧水边掀开的古朴的书,它的文字并不深奥,阐述的却是耐人寻味的哲理,难怪每一个前往古镇的人们,都会因为拣拾到失落的梦而流连忘返。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既是两浙文化精神在20世纪激变动荡的社会形势下所孕育的文学成果,又与世界文学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密切相关。《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对王国维、夏丏尊、王任叔、冯雪峰、梁实秋以及王元骧这六位在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取得了较高理论成就的杰出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本书从中外比较诗学、比较美学的角度入手,尽可能地揭示了他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是如何在两浙文化精神的制约下,接受世界文学的影响,来推动浙江地域文学批评的发展的。
  • 中国农民思想家

    中国农民思想家

    这是一部介绍一位“农民思想家”破冰改革的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生动地描述了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袁勤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刚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以人未思先思,人未行先行的精神,冲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大刀阔斧对当时触动企业神经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天价老公强势来袭

    天价老公强势来袭

    “拿了我的初吻,你就没想过负责吗?”他的脸上挂着温柔的微笑,将她逼入墙角。郁小姐冷笑:“负责,你做梦!”温柔腹黑的总裁大人VS灭绝人性的复仇千金。在这场对决之中,她步步沦陷,却又为了复仇大计决然抽身。忍无可忍的他终于用一本红本本将她绑住,“乖乖呆在我身边吧,谁敢抢,我就灭了谁。”
  • 双蝶语

    双蝶语

    江湖,埋尽了多少英雄好汉。谁说女子不如男,双胞胎姐妹以绝世之资,斩尽邪魔外道,最终傲视江湖各派。
  • 火影之血瞳守护

    火影之血瞳守护

    意外死亡的孤儿君卓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火影世界,本以为可以凭借前世记忆事事领先的君卓却悲催地发现自己不仅丢失了一部分记忆,而且这个火影世界竟然不是完全和漫画一样。忍者五大国变成了六大国,自己的父亲竟然成了原著从没出现过的知名强者……
  • 七柱传说

    七柱传说

    王涛是一名年轻的考古学家,在某个洞穴的意外探索中,发现了七根由水晶制成的水晶柱阵,而这水晶柱阵却将他传送到了一个充满魔法、危险的未知世界中。而王涛在这个魔幻的世界中游历、冒险时,发现原来这一切不单单只是一件意外,而是一场阴谋。
  • 秋卷风云

    秋卷风云

    在另一个时空世界,主角时秋,因奇迹再造的横扫天下之人,演绎出了让人赞叹、称绝、精彩、无与伦比的辉煌一生,他的成长经历请阅读观看......
  • 死神来啦

    死神来啦

    我变成了一具骷髅。有人认为这是邪恶的东西,但是我这具骷髅不是。第一次写,可能有很多地方不足,请见谅。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世界通史(第十卷)

    世界通史(第十卷)

    《世界通史》分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21世纪初。本书全景式再现世纪历史,兼收并蓄国内外史学研究新成果,将世界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介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百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 万万没想到之蜀山传奇

    万万没想到之蜀山传奇

    我叫王大锤,只是个公司小职员,每天被老板辱骂,被同事欺负,直到我遇到一个作者……万万没想到!我穿越到了蜀山,我以为我可以像其他小说主角那样,被掌门发现我灵力极高,通过拜师学艺成为后继大神,最终拯救世界被万人敬仰,迎娶小师妹,走向人生的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然而万万没想到……
  • 佛说咒齿经

    佛说咒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