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5700000003

第3章 改变世界的发明

硅谷的崛起

提到电子计算机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美国的“硅谷”,这是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是近几十年为世人所瞩目的高科技发源地之一。

硅谷在哪里?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处于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50千米长、16千米宽的狭长地带。在1950年时,那里还只是美国著名的杏梨之乡,以生产罐头和食品加工为主。它后来能成为高科技开发区,是与晶体管发明人之一肖克莱在这里的开发、研究工作密切相关的。

自从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半导体工业以飞快的速度朝前发展,采用晶体管为元件的产品,包括计算机在内,层出不穷,而且它的体积越来越小巧,它的价格却由于可以批量生产而日益下降,半导体行业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而它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肖克莱作为晶体管的发明人之一,既十分了解晶体管的功能,又预见到它的发展前途未可限量,决定自己建立半导体公司。

1955年,肖克莱在自己的故乡加利福尼亚州的阿尔托建立起“肖克莱半导体公司”,公司聘用了一批精通半导体技术的科技人才,以便不断开发晶体管产品,改进晶体管的性能。当时肖克莱半导体公司在这里还是新出现的第一家半导体公司,可后来,聚集在肖克莱公司里的人才不断脱离肖克莱公司,在它的附近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半导体公司,下面我们将要介绍的集成电路发明者之一的诺伊斯,他也是从肖克莱公司脱离出来后创建了自己的“仙童半导体公司”。

进入70年代以来,这里已集中了数以千计的微电子工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信息社会的先驱和范例。而这些企业的产品几乎都是用硅制作的半导体器件,因此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硅谷”。而“硅谷”也以它发达的电子工业而驰名世界。

鉴于肖克莱在微电子学方面的贡献以及他率先开发硅谷的业绩,人们把他尊称为“硅谷之父”。

硅谷在发展中最有特色的,也是给它带来巨大财富的产品,当然首推集成电路。由于集成电路对微电子工业,特别是对人类信息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人们又把它称为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

相互独立的发明

集成电路的发明,是多项技术不断发展的综合结果。

最早提出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思想的,是从事雷达研究的英国科学家达默。他在1952年5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由于现在晶体管的出现和半导体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可能制造单块形状的电子器件而省去连接线。这种器件由多层绝缘材料、通导材料、整流材料和放大材料构成,在各层中去掉某一部分就能使器件具有某种电功能。”

达默的上述设想很有意义,可惜他本人未能使之付诸实施。进入50年代以后,军事工业和宇航工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功能更强、能实现更加复杂功能的半导体器件,而且还希望这种器件越小巧越好。

在社会需要的刺激下,那些早期来到硅谷开创电子工业的一批年轻的微电子工程师们,很自然地把研究方向瞄准到上述目标上。他们设想把一些晶体管及一些元件在新的形式下组合成一种更复杂的线路,而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这种线路称为集成电路。从外形来看,它们就是小小的硅片,因此人们也把它们称为芯片。至今,在各种计算机、计算器及各种电器设备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芯片。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就已设法把油墨状的电阻材料和镀银金属片印在陶瓷基片上,做成电阻和连接线的组合体;而印刷电路工艺的发展和晶体管的发明,都为集成电路的发明做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现在人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集成电路,是1958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基尔比和诺伊斯两人各自独立地研究发明的,为了认定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他们两人所属的公司之间曾为此引发了一场为时不短的争执,因此,回顾一下他们各自的发明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基尔比于1923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杰斐逊市,1947年毕业于伊利诺大学,1950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硕士学位。

1958年5月,基尔比进入得克萨斯仪器公司还只有3个月,他被安排去进行电子设备微型化的研究。当时电子设备应用了电子管,后来逐步使用晶体管,但体积庞大。

按照国防部的要求,基尔比的任务是研究如何通过采用较小的元件、更细密的接线,使电子设备体积缩小,更加紧凑灵巧。

在这一年夏天,当基尔比的同事都去度假时,他却在宁静的环境中,坐在办公桌前苦苦思索解决微型化问题的办法。他在想出新办法前,屡次碰壁,后来才想到,所需用的全部电路元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在内,可以用同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这些电路元件必须绝缘,因此能单独起作用,彼此没有干扰;而全部电路元件都焊接在半导体圆片的基片或附近,从而可以利用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手段使电路相互连接,不必担心元件在连接的地方会出现短路。当时基尔比把这种电路称为固体电路(现在有人称为微型电路)。1958年9月,基尔比的第一个安置在半导体锗片上的电路——“相移振荡器”取得了成功。

诺伊斯于1927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的一个小镇。他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十二三岁时就同二哥先后制造过一架硕大的滑翔机,装配出一辆汽车。他在大学同时学习物理、数学两个专业,对晶体管及其应用也很感兴趣,在晶体管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1949年考取博士研究生后,仍选修一些有助于晶体管基础研究的课程,而在学术活动中,又有机会见到晶体管领域著名的专家肖克莱等人。

诺伊斯在1953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宁愿到待遇低的小公司任职。他认为:“越是小地方,就越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有利于发挥作用。这样既便于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又能成为企业家。”

当1955年肖克莱在硅谷创建“肖克莱半导体公司”时,诺伊斯就是其中被聘请来的优秀科技人才之一。在肖克莱半导体实验室成立的第一年内,诺伊斯和他的同事们竭力鼓动肖克莱把研究重点转向硅晶体管,但肖克莱执意要搞四层二极管的研究。由于认识上的分歧,1957年,诺伊斯和公司的另外7名年轻人一起离开了肖克莱公司,自己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成为硅谷的第一家专门研制硅晶体管的公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诺伊斯早年想当企业家的愿望果真实现了。

当时,仙童公司在生产晶体管中首先使用一种“平面工艺”。主持技术工作的是赫尔尼,他是当时硅谷最有才干的科学家之一。他提出的平面工艺法,是通过各种措施把硅表面的氧化层尽量挤压,直到压成一张扁平的薄片为止,使器件的各电极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只要预先设计出晶体管的电极结构图,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把它精缩成掩模板,就可使立体形状的晶体管制作成平面形状的晶体管。于是,结构无论怎样复杂和精密的晶体管,都可以用这种平面工艺压缩在一片小小的半导体硅片上。

平面工艺法的提出,使仙童公司科学家的思路豁然开朗,他们一下子看到了令人振奋的应用前景,他们意识到,不只是几个晶体管可以放置在一块硅片上,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百万个晶体管都可以放到一块硅片上。

平面工艺后来很快就应用到集成电路的制造上。仙童公司的科学家发现,运用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可以在硅的表面上,把同样的晶体管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地排列,同时又使这些晶体管彼此相连。仙童公司的副经理诺伊斯与他人共同提出了制造集成电路的平面工艺法,并主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用半导体硅制成的集成电路。

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尔比当然也认识到平面工艺法的重大价值。在诺伊斯之前半年就在制造“相移振荡器”时成功地实现了把电子线路安放在锗片上的设想。但诺伊斯制成的硅集成电路比基尔比的锗集成电路更实用,更容易生产。

当后来回忆自己在32岁发明集成电路的情况时,诺伊斯风趣地说:“我发明集成电路,那是因为我是一个‘懒汉’。当时曾考虑,用导线连接电子元件太费事,我希望越简单越好。”

而基尔比在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发明了后来称为集成电路的“固体电路”后,立即得到该公司负责人的重视,他们意识到这种新电子器件的重要性,并预计它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大力推广。

1959年2月,基尔比为他本人的“固体电路”申请了专利。不久之后,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宣布,他们已生产出一种比火柴头还小的半导体固体电路。而仙童公司的诺伊斯,虽然在此之前已使用平面工艺制造出半导体硅片集成电路,但并没有及时申请专利,直到1959年7月,诺伊斯才想到要去办专利申请手续,但时间已比基尔比晚了半年。

此后上述两家公司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长期争执不休,就是因为基尔比比诺伊斯申请专利的时间要早一些。基尔比先取得专利,但他的设计思想未能实现;而诺伊斯的平面工艺技术后来成为微电子革命的基础,但他却是在基尔比之后才申请专利的,更何况这一项技术在仙童公司并不是由他一人独自发现并加以完善的。

最后经法庭裁决,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权属于基尔比,而关键的有关集成电路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权属于诺伊斯。从1961年起,两人的专利使各自所在的公司都得到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他们两人也都因此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发明家及微电子学的创始人,两人还一起获得美国科技人员最渴望得到的“巴伦坦奖章”。

发明家的感受

在集成电路发明20年后,基尔比回忆起他发明的这一段经历时说:“有时候,发明的念头就像灯泡亮起来一样,只是出现在一瞬间”,“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某一项发明会有哪些用处的,在我生活中所经历过的一切,都使我确信,事物的发展总是有阶段性的。当你在寻找例证和建立基本原理时,是处于很模糊的阶段。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在你的脑海中渗透,时间长短不一定,也许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然后形成概念,得到启发,开始进行创造发明。”

基尔比接着说:“但是,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你能不能创造出来’,而是在于你是否能够使创造出来的东西的价格被人们乐意接受,可以说,工程学中包含着经济学。”

基尔比认为发明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发明家也许开始时先设想满足某种需求,然后寻找技术和设计工艺,以实现预定目标;也许早先已有现成的技术和设计工艺可用,发明家只要利用它们来开发新的用途就行了。

基尔比说:“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出现一个重复交叉的过程,在需求、技术和设计之间,需要经过多次交替往复的考虑。直到你找到了自己认为是有用的东西,而且用现有的技术或经过开发的技术,把新发明的东西制造出来,最终以便宜的价格推销出去之后,你才能确定原先的设想是否真有价值。”

1966年,基尔比还研制出世界第一台袖珍计算器。

诺伊斯在谈到自己以往的经历时说:“我想,我只不过是在做我认为是最简单和最有趣的事。我推想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感兴趣的事容易做,容易做的事也容易使人感兴趣……正如老生常谈:‘你能做好你所喜欢做的事,你喜欢做的事就能做好。’”在展望集成电路的发展前景时,诺伊斯说:“集成电路的发展,如果可能达到极限的话,技术至少要比现在复杂上千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还有20年的饭可吃。然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不在于我们能不能做到,而是要看社会有没有这种需要。”

集成电路和后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各种设备实现了微型化,这对此后航空、通信、宇宙航行、家用电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60年代以后技术出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几乎都离不开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这一项发明确实使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把它称为改变世界的发明,是理所当然的。

在20世纪60年代的10年间,由于集成电路可以批量生产,产量增加了40倍,价格却不断下降,60年代初30美元一片的集成电路,到1970年就只值1美元了。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958年制成的第一个单块集成电路,只包括一个晶体管,两个电阻和一个“电阻—电容”网络。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日趋完善,集成电路所包含的元件数量以每一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部分电路元件都以集成电路的形式出现。至今,在指甲那样大(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可以集成上百万个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从外表看来它们只是一块小小的硅片,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芯片。

集成电路的发展还促使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它在电子时代举足轻重,就像金属加工业在过去工业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一样。

1964年4月,最早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系列IBM—360问世,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与晶体管相比,集成电路的体积更小,功率消耗更低,可靠性更高,成批生产的集成电路造价很低。集成电路的这些优点,使它在问世后迅速得到发展。1960年,第一块数字集成电路研制成功,1962年、1963年又先后研制出DTL(二极管—晶体管逻辑)集成电路和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集成电路……这些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问世创造了条件。

计算机由于采用集成电路,计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上千万次,内存容量达几百K(1K为1024位),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体积大大缩小,价格不断下降。机种多样化,各机种的相互兼容性强,结构实现了积木化,生产达到了系列化。磁芯存贮器被速度更快、价格更低、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的半导体存贮器(大规模集成电路)取代。

由于应用了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即计算机小型化。功能虽较少,但可靠、价低的小型机得到很大的发展。小型机的价格只及大型机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但功能却与低档通用计算机不相上下,而且维修简便,于是计算机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高速发展阶段,计算机开始普及到商业管理领域、自动控制行业和一般的科学单位等。

计算机事业出现上述兴旺的局面,都得益于集成电路的发明,而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印刷电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集成电路的问世作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同类推荐
  • 绿色未来与新思维(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与新思维(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与新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米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很火篇幅来阐述环保对生态、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生命健康等的影响,突出了主题,阐明立场。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与环保相关的环保组织的建立、结构、功能等问题,对主题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 绿色西藏

    绿色西藏

    这是一部关于西藏生态环境的纪实性作品。绿色是当代社会中流行甚广的文化名词,有“安全”“纯净”“和谐”等主要含义;绿色西藏概括了目前西藏环境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当代西藏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状态。作者在简述当代人生存环境质量状况和我国近年来消费形势基础上,梳理了西藏实施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指出了西藏环境的安全现状,讲述了环保中涌现出的凡人故事。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客观环境、科技成果的关系一再被讨论,穿插着现代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清洁生产、垃圾处理技术等知识。
  • 宝藏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宝藏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人类可以从海洋得到生存空间,以此解决由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而造成陆地上的许多资源缺乏的情形。通过海洋进行交往交流,可以从海洋得到维持生命和生产的水,还有各种矿产和燃料,海洋将营养丰富的食物和高效的药物提供给人类,将来还能供给清洁的能源。总之,海洋这个聚宝盆里几乎聚集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宝物。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信息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信息

    本书从信息的识别、收集、筛选、分类、整理等方面介绍信息的基础知识,进而使我们享受信息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 古代数学与算学

    古代数学与算学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数学持续繁荣时期最为长久,它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公元前后至14世纪,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数学与算学》生动的介绍了古代数学发展、古代算术名家、古代算书、古代记数制度和计算工具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我真的不是召唤兽

    我真的不是召唤兽

    我愿做你的召唤兽当做我秘密的相守不害怕有一天你要放开我当你越飞越高的时候我终究会看透求救是命运最美的错在召唤着我你召唤着我情愿献上我的自由
  • 逗逼小神偷,高冷王爷赖上我

    逗逼小神偷,高冷王爷赖上我

    她是一个外表冷艳其实内心逗逼的第一神偷,因“一不小心”而穿越到古代。他是高贵优雅从不进女色的异姓王爷。他和她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寻冥曲

    寻冥曲

    破烂木桶里憨笑的初婴,乌冥海脉被人嘲笑的皇姓。他无父无母无人照拂,他惫懒爱财贪嘴爱鱼,那又如何?丈夫立志,当如水淡而痕过。且看如此少年如何步踏绝巅,寻冥问道。他为谁?他名曰祈行,未及弱冠即经险遇,击沧浪之水行云洒之事,藏志于嬉笑百转之间,破云崖而动苍冥。他名曰祈行,却终不是你所知道的名字。他名曰……
  • 凯叔《西游记》

    凯叔《西游记》

    爆红微信账号“凯叔讲故事”主播凯叔重塑经典,只为孩子打造的亲子共读版《西游记》!戴军、罗振宇、阿丘、谢娜、徐峥、小陶虹、李亚鹏、许戈辉、赵忠祥……倾情力荐!很久很久以前呀,从花果山的石头缝里蹦出个猴子。这石猴可了不得,他能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就能翻十万八千里!他是谁呀?齐天大圣孙悟空呗!他大闹天空,好不嚣张!可惜飞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被压在了五行。这一压就是五百年。五百年后,可怜的孙大圣被唐僧救下,并收了他做徒弟。孙悟空感激不已,帮着师傅收了白龙马,一起踏上了取经之路。
  • 光年之外的传说

    光年之外的传说

    你们见过未来的倒斗么?什么破古墓古人的智慧有jb灭绝的外星文明强?我带你一领风骚。
  • 天地史记

    天地史记

    用在下烂到爆炸的文笔仿写天地的历史神话,就是练下文笔。
  • 剑试红尘

    剑试红尘

    杨非以为自己从21世纪穿到未来然后玩了一个全息网游,却总觉得那些个“NPC”们有哪里不对。最终,他恢复了记忆,明白了一切的缘由,知道了他曾景仰的传奇就是他自己。……曾经杨非自创了一部剑诀,总纲赫然写着:“此剑唯我,此生唯我,天欲灭我,我便诛之!”失忆后的杨非捡起了这部剑诀:虽然感觉很厉害,但是谁这么中二啊!恢复记忆后,杨非表示:我在自己膝盖上插了无数支箭。——是是是而非非非。
  • 渡世之不归使

    渡世之不归使

    洪荒之宙,万族林立,域界之争,血流成河。黄金盛世,势力盘根交错,天才层出不穷,万年的和平,即将打破。乱世之中,谁将暗淡陨落,谁将光芒万丈,层层白骨堆积的王者之路,又是谁在默默的操纵。当风雨欲来,这苍茫宇宙,谁主沉浮?一群神秘的人,一种不为人知的职业——渡命,渡魂,渡人,渡心。于乱世之中,渡天下。
  • 无心锁之倾世暗月

    无心锁之倾世暗月

    为了活下去,她双手沾满鲜血,小小年纪成为惊世杀手。当死亡的最后一刻,没有绝望,没有痛恨,有的是可笑--搭档的背叛,组织的追杀,这一生是为了什么,当冰冷的眸子再度张开,凌澜大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上古神器引发的接二连三的谜团,当重重迷雾揭开,前世今生,与君决。这一世,必再次走上世界巅峰!
  • 谁是谁的命中注定

    谁是谁的命中注定

    幸福的生活需要幸福的人只是那个人在哪里找的到吗?找到了他喜欢你吗?谁才是谁的命中注定?也许只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此文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