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600000007

第7章 蓄谋已久的侵略(7)

同月,一位要人从挪威来到柏林访问。此人名维德孔·吉斯林,为挪威前因伤部长,是一个十足亲德的纳粹式小党的头子。他一到便会见雷德尔将军,晓之以英国即将占领挪威的危险。他要求对他的计划给予经济援助和秘密支持,以便组织一次政变,颠覆挪威现政府。他说,有若干重要挪威军官准备支持他,扬言其中包括纳尔维克司令森德洛上校。他一旦夺得政权,便将邀请德军来保护挪威,从而堵住英国的进入。

雷德尔劝说希特勒亲自接见吉斯林。两人在12月16日和18日会面。他们的谈话记录载明,希特勒说“他宁可挑威完全保持中立,斯堪的纳维亚其他地区也是如此”,因为他不愿“扩大战场”。但是,“如果敌人准备扩大战争,他就要采取自卫行动,以对付这一威胁”。同时,他答应吉斯林给予一笔津贴,并向吉斯林保证研究给予军事援助的问题。

即使如此,德国海军参谋部的战事日志还是表明,过了一个月,在1月13日,他们仍然认为“保持挪威中立是上策”,不过他们已经开始担心“英国打算在挪威政府的默契下占领挪威”。

山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呢?1月15日,法国总司令甘末林将军向达拉第总理上书,谈及在斯堪的纳维亚开辟新战场至关紧要。他还提出一项计划,规定派遣同盟军在芬兰以北的贝萨谋登陆,并为防万一而“占领挪威西岸的各港口和各机场”。这项计划还进一步设想,他们有可能“进军瑞典,并占领耶利瓦勒铁矿”。

丘吉尔在一次广播讲话中,对所有中立国说明他们有义务一起打希特勒。这当然引起德国担心。同盟国即将行动的公开暗示多得不胜枚举。

27日,希特勒明确指示军事顾问,为必要时入侵挪威准备一项全面计划。为此而成立的专门参谋部,于2月5日举行第一次会议。

那天,同盟国最高军事会议在巴黎开会,张伯伦带了丘吉尔一同前往。会上批准了这样几项计划:动用两个英国师和一个较小的法国分遭队组成二支“援芬”军——要他们“伪装成志愿军”,以图减少同俄国公开作战的机会。但在派遣这支部队的路线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英国首相强调,在贝萨谋登陆如何困难,在纳尔维克登陆——特别是为了“控制耶利瓦勒矿区”,又是如何有利。这将是主要的目标,只要一部分部队趋援芬兰。英国的论据获胜,这支部队也安排好在3月初后航。

2月16日发生了一场灾祸。从南大西洋载回英国战俘的一条德国船“阿尔特马克号”,受到英国驱逐舰追

逐,逃入一个挪威峡湾避难。丘吉尔向英国军舰“哥萨克号”舰长维安海军上校直接下令,命他驶入挪威水域,登上“阿尔特马克号”,救回战俘。当时有两条挪威炮艇在场,但都吓得不敢动弹;事后挪威政府为侵犯其水域提出抗议,可是这一抗议却遭到拒绝。

希特勒认为,这个抗议无非是为了欺骗他而故作姿态。他深信挪威政府甘当英国帮凶。由于那两艘炮艇不予抵抗,再则吉斯林报告说“哥萨克号”的行动是“事先拟定”的计划,希特勒就更加深信不疑了。据德国海军将领说,正是由于“阿尔特马克号”事件,希特勒才转而赞成侵犯挪威。这是点燃炸药引线的星星之火。

希特勒认为他不能等待吉斯林的一套计划落实,特别是因为在挪威的德国观察员都报告说,吉斯林的党很少进展,而从英国来的报告却表明,同盟国拟在挪威地区采取某种行动,包括集结部队和运输船。

20日,希特勒召见法尔肯霍斯特将军,委派他指挥并配备一支远征军进攻挪威。他说,“据报告说,英国打算在那里登陆,我要赶在他们前面到达。英国占领挪威会成为一个战略上的转折点;他们会乘机进入波罗的海,而我们在那里既五军队,又无沿海防御工事……敌人会向柏林进军,打断我们两条战线的脊梁骨。”

3月1日,希特勒发出指示,命令作好入侵的全面准备。丹麦也要占领,作为必要的战略跳板和运输线的保障。

但即使在当时,这也不是出兵的断然决定。雷德尔同希特勒的历次会晤记录表明,当时希特勒仍然摇摆不定:他一面确信,对于德国来说,“维持挪威中立是上策”,一面又担心,英国即将在那里登陆。在3月9日提出海军作战计划时,他一边细述进行一场“违反一切海战原则”的军事行动势必遭致种种危险,一边又说这是“当务之急”。

在其后一个星期里,德国方面更是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13日,据报告说,英国潜艇在挪威南海岸外集结;14日,德国截获一份命令同盟国运输船准备出发的无线电报;15日,不少法国军官到达卑尔根。德国认为他们肯定要落在后面,因为他们的远征军还没有准备就绪。

同盟国方面的实际情况如何呢?2月21日,达拉第主张说:应借口“阿尔特马克号”事件,以“突袭”方式“立即夺取”挪威港口。达拉第争辩说:“这个作战计划执行得越快,我们越能利用最近挪威牵连进”阿尔特马克号“这一记忆犹新的事件大肆宣传,在世界舆论看来,这次行动就越容易成为理所当然的事。”——这一说法同希特勒的口吻异常相似。伦敦对于法国政府的建议是有所怀疑的,因为一则远征军还没有准备就绪,再则张伯伦仍然希望挪威和瑞典两国政府同意同盟军开入。

然而,在3月8日的战时内阁会议上,丘吉尔摊出一个计划:大军直抵纳尔维克沿海,并立即派出一支分遣队登陆——其原则是“显示兵力,以免使用兵力”。在12日的另一次会议上,内阁“决定重新采用原来计划”:非但在纳尔维克上岸,而且也在特隆赫姆、斯塔万格和卑尔根等三地分别登陆。

在纳尔维克登陆的部队要迅速向内地推进,越过瑞典国境,开到耶利瓦勒铁矿。必须万事齐备,以便在3月20日将计划付诸实施。

可是,3月13日,芬兰全线崩溃,向俄国投降打乱了这套计划——同盟国就此失去开进挪威的主要借口。这盆冷水一泼下,首先就是将原来派去远征挪威的两个师送往法国,但仍留下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另一个余波是达拉第倒台,由保罗·雷诺接替法国总理——他是在要求采取更加咄咄逼人的政策和更加迅速行动的高潮中上台的。3月28日,雷诺到伦敦参加同盟国最高军事会议召开的会议,他决心催促同盟国立即将丘吉尔主张已久的挪威计划付诸实施。

不过,这样的催促,现在丝毫也不需要了,因为,正如丘吉尔所述,张伯伦已经“大有意思在这阶段采取某种侵略性行动”。一如1939年春季,他一下决心,便全力以赴。他在最高军事会议致开会辞时,不但力争在挪威采取行动,而且还主张采纳丘吉尔喜爱的另一个计划——向来因河和其他德国河流连续空投水雷。雷诺对后一行动计划多少表示怀疑,他说他非要征得法国军事委员会同意不可。但是,他急于拥护挪威作战方案。

最后决定,要在4月5日实现挪威水域的布雷行动,并以部队在纳尔维克、特隆赫姆、卑尔根和斯塔万格登陆作为后盾。第一支分遣队要在4月8日驶向纳尔维克。但后来又推迟了。法国军事委员会不同意在来因河空投水雷,唯恐引起“将落到法国头上”的德国报复。至于因为另一作战方案而将落到挪威头上的报复,他们并不如此关心——甘末林甚至强调,这项作战方案的目的之一,正是要“刺激敌人在挪威登陆,引入陷阱”。但是,张伯伦却想坚持两项作战方案都要付诸实施,并同丘吉尔商定,由丘吉尔于4日去巴黎,再次尽力说服法国采纳他的来因河计划,但是没有成功。

这就是说,挪威计划暂时推迟。奇怪的是,丘吉尔竟然同意,因为在上一天的战时内阁会议中,陆军部和外交部都送来报告,说明大批德国舰艇集结在最靠近挪威的一些港口,船上载有部队。有人居然荒乎其唐地认为这批部队正枕戈以待,一旦英军侵入挪威,就进行反击;说来不信,竟然有人对此信以为真。

挪威作战方案推迟了三天,直到8日才付诸实施。这再一次延期,确使这项作战方案的成功希望化成泡影。德国这才能比同盟国刚好早一步进入挪威。

4月1日,希特勒终于拿定主意,并下令9日晨5时15分开始入侵挪威和丹麦。他作出决定之前,得到一个令人不安的报告,说已获准,不必等待上级命令,挪威高射炮和沿海炮台就可以开火——言外之意,挪威军已在准备行动;希特勒如果再等下去,就没有机会发动突然袭击,更没有机会取得成功。

4月9日,在天色未明前,德军先遣部队大半乘着军舰,来到挪威各主要港口,南起奥斯陆,北至纳尔维克——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就一一占领。德军司令官向各地方当局宣布,德国是来保护挪威以对付迫在眉睫的同盟国入侵的。对此声明,同盟国发言人立即予以否认,并连续不断否认。

正如当时战时内阁阁员汉基勋爵所述:

……从开始部署到德国入侵为止,英德两国在规划和准备的时间先后方面相差无几。实际上英国部署得略早一点。……双方的计划几乎是同时付诸实现的,如果所谓侵略行动这词对双方确实都适用的话,英国是先发动了二十四小时。

但是,德国的最后冲刺比较迅速有力。仅仅以毫发之差取胜——几乎只是“险胜”而已。

纽伦堡审判最成问题的一点,是将侵略挪威的部署和行动列为德国的主要罪状之一。英法两国政府竟然有脸批准列入这条罪状,或者说,检察官竟能据此坚决要求定罪,其中道理实在难以理解。这种做法是历史上最明显的虚伪事例之一。

现在回过头来再谈战役的经过。其中有件意想不到的奇事,原来发动袭击时,德军占领挪威首都和主要港口的兵力不大。只有两艘战斗巡洋舰,一艘袖珍战列舰,七艘巡洋舰,十四艘驱逐舰,二十八艘潜艇,若干辅助舰艇,大约还有一万名士兵,即用于这次入侵的三个师的先遣部队。没有一处首批登陆部队有超过两千人的。也用了一个伞兵营——为了占领奥斯陆和斯塔方格两地的飞机场。这是战争中第一次使用伞兵部队,事实证明伞兵部队极有价值。不过,德国取胜的最大决定因素是空军;这次战役中动用的实际兵力约有八百架作战机和二百五十架运输机。这先是吓住了挪威人民,后又使同盟军的反击陷于瘫痪。

为什么英国海军部队没有截住并击沉弱小得多的载运入侵部队的德国海军部队呢?宽阔的海面、挪威海岸的特点、阴霾的天气,都是重大障碍。但还有其他原因,也是较易避免的障碍。据甘末林记述,4月2日,他催促帝国总参谋长艾恩赛德赶紧派出远征军。艾恩赛德回答说:“在我们英国,海军部是无所不能的;它喜欢把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它深信能阻止德国在挪威西岸任何地方登陆。”

7日下午1时25分,英国飞机确已发现“强大的德国海军部队正迅速向北移动”,穿越斯卡格拉克海峡,向挪威海岸进发。丘吉尔说:“我们发现海军部简直不信这支部队是去纳尔维克的。”——虽则“从哥本哈根来的报告说,希特勒意图占领那一港口”。下午7时30分,英国本土舰队从斯卡帕湾启航,但是,看来海军部和海上将领都一心想要俘获德国战列巡洋舰。在力求与德国战列巡洋舰作战时,往往看不到敌人大有可能企图登陆,因而失去机会拦截较小的运兵军舰。

既然一支远征军已经上船,准备启航,那末为什么不赶快登陆,趁德国分遣队还没有来得及控制挪威港口,就把他们赶出去呢?主要原因正如上文所述。海军部一听说发现德国战列巡洋舰,就命令停泊在罗赛斯的巡洋舰中队“一边派遣士兵上岸,甚至命令他们不带装备,一边去同海上舰队会合”。对停泊在克莱德湾那些满载部队的舰艇,也发出同样的命令。

为什么挪威对这样小的一支入侵军不作坚决抵抗呢?首先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动员部队。尽管他们驻柏林的公使多次警告,他们的总参谋长多次催促,但是,直到4月8-9日夜间,入侵前几小时,他们才发出******。可惜为时已晚,行动迅速的入侵军打乱了这一步骤。

此外,正如丘吉尔所说,当时挪威政府“主要关心的是英国动态”。在德军登陆前二十四小时这一紧要关头,挪威竟为英国的布雷行动吸引了注意力,也分散了注意力,这真是不幸,也令人啼笑皆非。

挪威一开头受到打击,本来是有机会重整旗鼓的,但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再加军队编制陈旧,就不大可能有这种机会了。他们无法应付现代化的闪电战,即使对付他们的只是小型闪电战,也应付不了。入侵军沿着深谷摧枯拉朽地横扫整个国家,其速度之快足见抵抗之弱。如果抵抗比较顽强的话,妨碍迂回包抄的山谷两旁融雪,就大有可能使德军的胜利前景变得较为渺茫。

在开头的一系列突击中,对纳尔维克的一次最为惊人,因为这个遥远的北方港口离开德国海军基地大约有一千二百英里。两艘挪威海防舰艇毫不示弱地迎击进犯的德国驱逐舰,但是很快就被击沉。岸上守军并没有打算抵抗——三分是出于背叛,七分是由于无能。第二天,一支英国驱逐舰小舰队驶进峡湾,同德军打得互有伤亡。13日,以“战仇号”战列舰为后盾的一支更强大的小舰队开入,将德国驱逐舰解决了。但是,这时德军已经在纳尔维克周围一带立定脚跟。

再往南面;德国舰艇冲过控制峡湾的炮火夹击,一举攻占特隆赫姆——如此冒险行动,使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同盟国专家都惊得目瞪口呆。德军拿下特隆赫姆,就掌握了通往挪威中部的战略咽喉,只是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他们这小撮部队能否从南方得到增援。

在卑尔根,德军在挪威战舰和炮台的打击下,多少受到一点损失,但一登陆,就没有碰到什么麻烦。

可是,入侵军的主力在逼近奥斯陆时,却遭到严重挫折。因为乘着许多军官的巡洋舰“布吕歇尔号”被奥斯卡堡要塞发出的鱼雷击沉,于是,不再试行强渡,直到下午这一要塞遭到猛烈空袭,停火投降为止。这样,占领挪威首都的任务就由降落在福内布机场的伞兵部队接手。下午,这支象征性部队列队游行,开入城内,如此虚张声势,倒也奏效。但是,这一耽搁,至少使国王和政府及时北逃,以期他日重整旗鼓,反击抵抗。

德国预定在到达奥斯陆的同时占领哥本哈根。丹麦首都不难从海上进入,临近清晨5时,三艘小运输船在飞机的掩护下开进港口。德军登陆时没有遇到抵抗,一营士兵长驱直入,出其不意占领丹麦兵营。与此同时,丹麦在日德兰的陆上国境线也遭到侵犯,但是,经过短短一阵交火,丹麦就放弃抵抗。德军占领了丹麦,终于从本国港口到挪威南部控制了一条有掩蔽的海上走廊,而且还夺得了前进机场,可由此支援在当地的部队。虽则丹麦军有可能再多打一阵,但是他们国家经不起一打,简直抵御不了一场现代化武器的猛攻。

同类推荐
  • 兵王之双重身份

    兵王之双重身份

    兵王,将军手中的利刃,兵锋所指,利剑出鞘。特工,国家手中的暗刀,收敛锋芒,一击见血。……
  • 子弹上膛之龙牙

    子弹上膛之龙牙

    刀锋入骨不得不战背水争雄不胜则亡侵我山河一步者虽远必诛!!
  • 金钱猪

    金钱猪

    恰好碰上百万大裁军,除了楷和马力留在部队外,水生、龙山和李桦响应总部的号召,脱下深爱的绿军装,水生和龙山刚回到张家寨,水生却失踪了……作品将给大家带来野山坡里阴山的玄幻;侗家抢花炮民俗活动的豪放和笑声;楷初从战场上下来的好斗;还有起数、化水、问同和苗王之城等等湘西的神秘文化。在保持第一部精致唯美风格的基础上,作者期望通过虚实结合、想象现实相统一,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 重返战场

    重返战场

    战争的来临没有任何的预兆,丁炎等人也没有想过战争会真的来临,也未想过自己还能重回部队。但这一次不一样,他们经历的不再是日复一日的晨跑,也不是年复一年的和平演习,而是战争,血肉横飞、火光四溅、硝烟弥漫的……战争!只是他们都老了,幸亏有基因改造技术,让他们得以回到青春,于是,为国家为民族再来一次无悔青春那又何妨!
  • 谁敢犯我强华

    谁敢犯我强华

    当华夏古国的附庸民族倭人化身恶魔一样的侵略者,腐朽统治下国人潜藏的热血渐渐苏醒,直到燎原。啥?你说剪辫子是革命党?你丫妥妥一保守复辟封建辫子党,小的们,速速把他剃光头。啥?你说小米加步枪顶不过法东斯的大炮?得,您老人家赶紧搁边儿站,小心我步枪走火崩了你的牙花子。我管你法个东西南北斯,在俺大华夏的地盘上,俺都让你吃不了。也兜不走!因为这是俺们人民自己的地盘儿!!
热门推荐
  • 巅峰冰颜:绝色太子妃

    巅峰冰颜:绝色太子妃

    新婚之夜,新娘寒辰洛被送往青楼…绝望中的她,在路途中死亡…次日,林若昭睁开眼,她竟被一男子压在身下?她呵呵一笑,就当被狗啃了…了解寒辰洛遭遇的她呵呵一笑,相府逼她?手轻轻一抬,灭了吧;陌王爷要重娶她?不顺眼,废了吧。谁知妖孽太子爷拉着她的袖子纯真地说,嫁给我好吗?额…这…废不了那就跑路吧…
  • 迷镜

    迷镜

    当你不看镜子的时候,是否知道镜中的你正在干什么······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镜子里还是镜子外面······九把钥匙,九个出入口,通往一个谜一样的世界,那个世界是否就是镜子里面的世界······里面的人出来过吗,会有两个相同的人吗·······
  • 史上最牛山神

    史上最牛山神

    你见过哪个山神后台是佛的?你见过哪个山神在家里地位最低的?你见过哪个山神不好好捉妖,就知道研究怎么做菜好的?你见过哪个山神可以召唤鬼打架的?没见过,就进来看看吧……
  • 黄金人脉

    黄金人脉

    职场修炼丛书之一,本书应用一个生动的案例,讲述一个“三无”人员如何通过打造黄金人脉来获取人生成功的事迹。该书运用故事的手法,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总结出职场人士成功的法则,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迷茫的人士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犹如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你的前程。
  •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又称《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德国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加工德国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完成出版的一部著名童话集。他们的童话一方面保持了民间文学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同时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色,赋予它们以简朴、明快、风趣的形式。第一卷于1812年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共收录童话200余则,自问世以来,《格林童话》在全球影响十分广泛。
  • 烟花

    烟花

    一只假狐狸,一株伪葡萄,一朵以为自己是火的花。一只被乌龟拉扯大的穿山甲。还有一缕缭绕千年冤魂不散的青烟。这样奇怪的组合,要走出一个怎样奇怪的故事?快快迎接吧女王大人到!
  • 诛仙之玩家文集

    诛仙之玩家文集

    每个章节都是一个小故事,有个很文青的名字叫做文集,这部书呢,估计也没人看吧,随意吧,反正是写着赚取一些游戏的兑换物品的。发觉没上传有些浪费,于是诛仙之玩家文集在此诞生,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吃软饭阶段。恶心吧,想看的人注意了!
  • 蹦腾年代

    蹦腾年代

    丛林法则的星元大陆,表面的虚无永远也无法使人得到需要追求的最强力量。人们在痛苦中煎熬,等待着救世主的到来,他终将出现。出现不意味着什么,无非是可能。只有勇着,也只有勇者,能突破桎梏的枷锁,走向无尽的远方。勇者无敌。
  • 大汉忠魂

    大汉忠魂

    这是一篇中国古代版的拯救大兵耿恭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影视剧。
  • 解读王朝 帝王卷

    解读王朝 帝王卷

    当皇帝的对他统治下的臣民动不动就“开刀问斩”。杀人者人恒杀之,反过来被杀的皇帝也特别多。 从西周武王到清朝溥仪,共882个在位帝王,有288个不得善终(被杀死、缢死、饿死、毒死),占在位帝王的32.6%;84个王朝,在位帝王被杀50%以上的,有27个;6个王朝的在位帝王100%;死于非命;未成年即毙命的帝王有16个;有的帝王登基当天即被杀死。 为了那张天下至尊的龙椅,他们对别人狠,对自己人更狠。 阎德荣创作的《解读王朝(帝王卷)》讲述了帝王们的故事。 《解读王朝(帝王卷)》包括了死前尝尽了死的滋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三次逃离京城的皇帝——唐昭宗李哗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