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100000018

第18章 国家社会的族体形态过程和民族结构(4)

b.早期国家的边界大多模糊、统治力薄弱,因而它的民族构成也是时常变动的。除少数情况外,国家边界的形成都是近代历史的产物,在此之前国家之问只有边境或边疆,而没有清晰的边界。同时,国家统治力量也是薄弱的,这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尤其如此。猪口孝谈到这种国家时说:“虽说是国家,但它的规模和能力却大为逊色……在许多情况下,首领居住的首都本身也就是国家,它对地方统治的渗透极其微弱,尽管首领的命令具有绝对性,但却未必存在机构去落实这一命令。派遣到地方的官员未能深入基层,征税也只停留在表层,只有在非常时期,人们才能感受到首领的权威。”③国界的模糊、统治力的薄弱,使得边远地区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也必然是若即若离的。我国夏商两朝普遍被认为是早期国家,但商族与夏国,周族与商国的关系在早期就是不确定的。当夏朝统治着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商族臣服于夏,但商人又有自己的政治系统,并“前八后五”地迁“都”,这说明它对夏的统治有着极大的游离性。商朝统治期间,周族至晚在武丁时期即已接受了商的封号,成为商的臣民,但周人同样在西陲拥有自己的政治系统,以致独立发展成为推翻商朝的中坚力量。商族在夏国,周族在商国的活动应该说是早期国家民族构成变幻不定的深刻反映。

c.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普遍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因而统治民族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平等性;而早期国家又带有相当的原始性,因而统治民族对被统治民族的奴役又带有极端的野蛮性。早期国家政治系统直接秉承于前国家社会的氏族系统,因而氏族组织天然具有的原始民主制度也不能不为早期国家所承袭。这种民主表现在政治体制上,也表现在民族关系上,但民族关系上的民主仅表现在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之间。与此相反,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民族受的压迫和奴役却是极端残酷的。他们被认为是与统治民族不同的“非类”。这又是由前国家社会的原始性加之新生剥削阶级的贪婪性共同决定的。这两种具有强烈反差的民族关系在希腊早期国家时代很具代表性。韦尔斯讲到:“当时的民主就是平民(Demos)的政府;这是全体公民的政府,……让现代读者注意‘公民’这个词。奴隶不在内,被释放的奴隶和异邦人不在内。”很清楚,政府是全体“公民”的,而不是奴隶和异邦人的。这里的公民和奴隶与异邦人的关系也是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的关系。在一些希腊城邦,如克里特岛诸邦和斯巴达,公民就是奴隶主,他们从不从事生产劳动,而是专门从事统治和镇压奴隶的武士集团。他们的统治和镇压对象就是被他们征服的外族奴隶。奴隶制是历史上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奴隶所受压迫和奴役之残酷已是无须多言的了。

2.帝国。“帝国”的常见定义有两种:一、“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制国家。”二、“一种将外国的领土置于自己统治之下的主权国家。”应该说,这两种定义反映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帝国的政体多为君主专制型的,而帝国的规模又总是超越宗主国本土的。罗马帝国的形成说明了这两者的关系。罗马自公元前6世纪末开始经历了5个多世纪的共和国时代。其间它由一个城邦小国,经过不断扩张于公元初年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国家。其后继续对外征服,将其版图扩展到了包括埃及、不列颠、小亚西亚等地在内的更大地区,与此同时,它的政体也逐步由民主共和转向君主专制,成为大帝国。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因为大规模的扩张带来的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尖锐化,统治集团内部利益竞争的激烈化需要国家权力向君主专制倾斜和转化。因此,君主专制必然要取代共和。在很多情况下,君主专制都是和帝国共生的。

国家产生始初天然具有扩张性使得早期国家向奴隶制帝国的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此后的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受经济规律、政治或宗教等因素的支配也多有向帝国发展的事例。因此.历史上不但可以有奴隶制的亚述帝国、罗马帝国,也可以有封建制的阿拉伯帝国和资本主义的西方殖民帝国。帝国是一个历史跨度极大的国家类型,它有着与其他国家极为不同的国家特征,因而也有着不同的民族结构特征。

a.帝国都是经过军事征服建立的国家,因而这种国家的建立过程也即是民族结构激烈调整的过程。迪韦尔热曾对帝国的特征作过分析,他认为帝国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建立在对外征服之上,“它依靠军队执政”。这是完全正确的,任何帝国的建立离开血与火的征服都是不可能的。由于征服改变了国家的空间领域,也改变了帝国范围内的民族结构。征服首先强制改变了被征服国家或地区民族的政治领属,使这些民族被迫纳入由征服者所掌握的国家之中。其次,由于征服战争带来的残酷杀戮和迫害使得许多被征服民族的人口减少,规模萎缩,甚至族体消失。我们在前面谈到的西方殖民帝国对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的屠杀和迫害已足以说明这一点。帝国的征服对民族结构的改造不仅发生于被征服民族,同样也发生于征服民族。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分化了征服民族自身。因统治的需要对被征服地区的驻军和移民是导致征服民族族体分化的主要原因。罗马在征服意大利过程中,武力扩张到哪里,罗马公民也便随之移居到哪里。罗马本土的民族成员就是随着征服和扩张散布到意大利全地区的。罗马帝国的扩张带来的民族分化是有代表性的。历史上帝国的扩张带来的民族分化直至今天也还有清晰的痕迹。我国东乡族和保安族在其形成过程中,蒙古族成分占有相当比例,而这些蒙古人就是13世纪甘、青地区驻扎留守的蒙古军队的后裔。此外,现在我国的云南、四川、河南等地也都有少量的蒙古族成员聚集,这也都是当年蒙古帝国征服过程中驻军和移民的结果。

b.帝国的统治首先是对被征服民族的统治,因而为了维持这种统治,帝国内的民族之间常有着鲜明的地位分层。列宁讲帝国主义把全世界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这是强调了近代帝国对被征服民族的压迫。但很明显,只要存在征服和被征服,只要这种关系延续到一个国家之内,这样的国家也便自然存在着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帝国的建立都经历了激烈的民族征服,因而帝国内民族压迫的存在也便是一种必然现象。民族压迫的政治基础是各民族的不同社会地位,这些社会地位往往是在征服过程中形成的。根据征服战争中各民族对待宗主国的不同态度,征服者可以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随从他们,并在战争中出了力的,可以得到较高等级,反之则只能得到较低等级;而对之作了殊死抵抗的,往往处在最低等级。如在我国元代,就把国内人口划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西域以及留守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人和原来金国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各族人民。这种划分就是基本根据这些民族对待蒙古统治者征服的态度确定的。而这种划分又是出于蒙古统治者“分而治之”的目的。

c.帝国是领土和人口规模最大的一种国家类型。因而这里的民族结构也具有最大的多样性。有学者曾对帝国和“大的国家统一体”作了区别,认为其中首先的一点即是“帝国的疆城远为广袤,而不限于某一个即使是最大的地区——其各部分由于密切的经济、地理和部族关系而自然互相靠拢的地区。与此相反,帝国必然是把经济和经济需要不同,地理条件不同,居民种族成分和文化传统不同的各地区结合在一起的。”的确,地域广阔,经济形式多样、地理条件和民族成分庞杂是帝国的显著特征,而正是这个特征,使得帝国内的民族结构也呈现出了最复杂的状况。首先是民族的数量很大。我们无法统计出任何一个帝国内的确切民族数字,这种统计会因资料记载的限制和民族划分的标准不同而无法实现。但任何一个帝国内的民族数量总是会大大超过同时代的非帝国国家的。这是由帝国的性质和规模所决定的。其次,民族的性质构成和相互关系更为复杂。帝国疆域的广袤,使得境内各个民族的发展阶段,族体形态以及经济形式等必然是参差不齐、繁杂多样的。游牧帝国控制的民族不会仅是游牧民族,它的臣民或许更多是农业民族,正如匈奴、突厥和蒙古等帝国对中原和对欧、亚其他国家的统治;封建和资本帝国控制的民族不会仅是封建或资本主义的民族,而更多的则可能是发展程度较低的民族,正如西方殖民帝国对美洲和亚、非国家的统治。同样,任何一个帝国内的族体形态也都是血缘民族和地缘民族,大民族和小民族的相互混杂。再次,帝国疆域内的民族关系也最为复杂,这是由帝国民族数量的庞大,民族性质的多样以及民族地位的等级化等因素所共同决定的;而正是民族关系的复杂,才使得帝国的统治从来就是不稳固的。

同类推荐
  •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各类大专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然则不少学校教学混乱、各执其词、鱼龙混杂、莫衷一是。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即使一些老牌院校亦显青黄不济之象。有感于此,遂执拙笨之笔,集散乱之思,拾荧光之火,尽绵薄之力。斗胆放异响之厥词,虚心集八方之斥讨,微心可鉴!
  •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为了帮助所有女性始终做出真实的选择,”艾德丽安·里奇写道,“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父权文化中母性所表现出的力量和无力。”在这本具有里程碑影响力的书中,里奇的研究对象涉及体验与成规。体验是她自己的――作为女性、诗人、女权主义者以及母亲――但这是受制于成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以不同形式加诸于不同地域的女性。里奇以个人的材料、经历、研究成果和文献为素材,创作了这本具有普遍重要性的著作。
  •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城市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忧患意识淡薄,安全话题、危机意识、自救常识对于他们就显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契机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增长自然灾害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亲历亲为,他们的忧患意识得到增强,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优秀道德品质得到了完善;面对危机,镇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质已经形成。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墓吏

    墓吏

    为死人守墓,从中获取不菲的酬劳,这个职业,叫做墓吏。他们结交社会名流,他们与牛鬼蛇神并肩而行。他们收获荣誉,他们独守孤独。而当他们了解到自己那富可敌国的财产的来源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监守自盗,成了最为成功的盗墓贼。
  • 幽灵古堡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幽灵古堡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次元杰西索

    次元杰西索

    外表呆萌萝莉内心非常中二,网络火热二次元无良心小说写手——关白鹿,期盼着一天次元壁的打破,能在两界自由穿梭,可不想,有一天,次元壁真的被打破,关白鹿不幸被带入另一个奇妙的二次元世界——杰西索大陆,魂兽,祭祀,巫师,爵位……在这里,古老的魔法已成为过去式,是属于这个拥有爵位者与言灵的……
  • 邪王宠妻:废材逆天下

    邪王宠妻:废材逆天下

    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暗夜女王,却一朝穿越重生到异世大陆极品草包废材之身。人人欺她,辱她,厌她,骂她,恨不得杀了她,那她倒也不介意动动手让那些人再也说不出话来。听说她天生废材体质无法修炼,某大爷嗤之以鼻,她的惊才绝艳毋需让这些人知道,听说她身后满是桃花,某大爷一声冷笑,那就全部杀光。当她现身于世人面前,人言丹师难求,可她身后整个天下的丹药师顶礼膜拜求指导;人言魔兽难得,可她一出手就是整个魔兽军团。那这个半路杀出来对她死乞白赖的男人又是怎么回事?那要把她宠上天的节奏是怎么回事?人情待她薄凉,她亦从未慷慨,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只为护身后众人周全,一步步走上那巅峰之位!
  • exo之时空恋人

    exo之时空恋人

    她看着那副画不禁自言自语起来:我就要回来了。那副画中的十二位少年露着阳光灿烂的笑容,她的手情不自禁的轻轻抚上画,看着那个令她日思夜想的他还有带给她温暖的他们,“你真的愿意为了他而放弃一切吗?”目光一直留在画是毫不在乎旁边男子的话,眼神坚定的说:“那些我不在乎”。。。。。。。
  • 光暗炽天使

    光暗炽天使

    金系变种之晶,木系延伸之生命,水系变种之冰,土系变种之沙,火系稀少的奇火,上古九大元素精灵留下的九源珠,十二套最强的成长神器,因为上界天使无法成神,格雷被迫前往下界,寻找伙伴,变强,收集宝物,只等到成神飞升那一天,推翻神族统治。
  • 东方幽重录

    东方幽重录

    主角名,幽重(chong)。“幽香,你知道吗?”“嗯?”并排一起走的幽香停下来看向身侧的幽重。“无论我重生多少次,忘记多少事,爱你这件事,是已经刻在我的灵魂上的。”“尽是些花言巧语,难道你爱上一个人就那么简单吗?”“你的身姿映入眼帘的须臾间,还有比这更简单的吗?”
  •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现实生活中,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对待父母和师友的态度,面临困难和挫折的表现,应付意外情况的能力被整个社会所关注。不能否认,遇到困难缺乏自信,遇到挫折消极悲观,遇到意外惊慌失措,不重行为规范,不善人际交往,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本书的内容介绍了遇到意外情况的方法,能够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 不同的青春

    不同的青春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喜欢不一定会在一起,不一定会有结果。
  • 中国平安保险

    中国平安保险

    为了更好的探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找出其成功秘笈,本套丛书主要从平安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规划、企业文化与团队管理、营销模式与品牌管理三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