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400000051

第51章 横扫东南(1)

严法度,挥泪囚侄儿;封吴王,元璋初受挫。引而不发,张士诚末路计穷;恃功骄淫,朱文正自毁前程。衣锦还乡,吴王濠州祭祖宗;探望野老,孝子不忘旧乡情。徐达重兵攻湖州,文忠不战收杭州。困旧馆,五太子成战俘;杀俘虏,朱元璋易旧辙。平江城破,妻缢妾焚,张士诚求死不得;应天受审,破口痛骂,阶下囚从容赴死。

了败陈友谅,并将他的地盘先后收归己有,朱元璋向九五之尊的帝王宝座,又迈进了一大步。打了大胜仗,获得提拔重赏的武将们,个个欢欣若狂,纷纷进言,劝朱元璋早日登基做皇帝。理由是,登基后,威压天下,声震九州,元朝以及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望而生畏,征讨起来更加容易。

朱元璋何尝不想让蠢动于心已经数载的皇帝梦,早日变成现实。那冕旒龙袍、俯视众臣的威严和尊贵;殿阁摩天,佳丽如云的气魄与享受,对于三十八岁的粗汉子来说,无疑是翘首遥望的大旱云霓。可是,他仍然牢记着当年占领徽州时,老儒朱升的警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身边的儒士似乎也没有武将们那么急切踊跃。尤其是他最为信任的刘伯温,对此事一直保持沉默。看来,要想顺利登基,还得摸准那些饱读古今经史的谋士们的脉搏。这些读书人舌尖喷泉,笔底生花。只要得到他们的支持,舌尖一摇动,笔底一描绘,奉天承运、治国抚民呀,金陵降龙、钟山毓秀呀……一派天花坠地,顷刻传遍天下,堆满史册——谁人还敢动摇狐疑,私底下说半个不字?

是的,必须跟刘伯温单独谈谈。暖阁密室,本来是谈体己话的好所在。但朱元璋不想把登基当皇帝,被人看成是自己的向往。而到风光幽雅的长湖上,面对波光鹭影,吃酒闲谈,对方的真心话,更会流露在有意无意之间。

今年冬暖。冬至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枕山傍城的玄武湖上,依然是水鸟声声,微波粼粼。落光了叶子的环湖垂柳,在微风中悠然荡漾,仿佛在告诉游人,春天已经不远了。

玄武湖六朝以前称“桑泊”,晋代称“北湖%刘宋时改名“昆明池”,亦称“饮马涧”;到南宋,据说有人看到有黑龙出没,遂改成“玄武湖”。“玄”乃黑也,“武”是龟蛇鳞甲之象。这里有河道与长江相通,是训练水军的场所。朱元璋之所以选择来此处游览,大概与这里蛰伏着黑龙的传说不无关系。

一只画舫自櫻周岛边悄然驶出,抚着清波绿水,缓缓滑向辽阔的湖中央。朱元璋和刘伯温坐在画舫中,啜着香茗,相对而坐。两人谁也不说话,仿佛聚精会神地在观赏湖上风光。

东南望去,苍茫钟山,宵郁苍翠,巍然屹立。几簇浅绛色点布其间,仿佛有紫气氤氲升腾,煞是壮观。西南方,古刹鸡鸣寺的七级宝塔,触天摩云,高踞于宵冈之上,将绰约玲珑倩影,倒插入清波之中,不由使人想起在温泉暖水中,刚刚洗过“凝脂”的杨贵妃。一阵微风吹来,塔影悠然摇曳,倏然又幻成了碎片,使人联想到变幻莫测的人间万事……

鄱阳湖大胜,吃掉了锻为悬心的对手,将士踊跃,民众欢呼。从军十多年来,朱元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心情如此欢畅。江山壮丽,景色如画。他不由高声吟哦起来:

龙盘虎踩帝王州,帝子金陝访古丘。东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玆鹊楱。

“主公,为何独独喜欢李太白这首诗?”刘伯温问道。

“老先生,你不觉得,李谪仙将金陵的山川形胜,写得十分惹人喜爱吗?”

“不但惹人喜欢,而且气魄非凡。”

过了不一会儿,刘伯温又听到朱元璋在低声吟哦,扭头问道:“主公在吟诗?”

“咱哪里会吟什么诗呀——随便瞎哼罢了。”朱元璋摇头否认,“我这粗汉子在你们大学问家面前吟诗,岂不是班门弄斧?”

“咦,诗言志。诗好诗坏不在言辞,而在是否出自性情。只要有真情实感在,就是好诗。”

“就算有真情实感,净是些直来直往的大实话,说出来,不过是贻笑大方而已。”粗汉子,已经是满口文词。

“不然,不然。”刘伯温摆手道,“许多文人的雕琢之作,雅则雅矣,可是,味同嚼蜡,有什么用处?而有的诗,虽然直白,可是流传千古。像:‘赤如炎炎似火烧,田野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通篇直白,却是好诗。”

“那,咱就献丑了。”朱元璋鼓起了勇气,“刚才看到湖上风光不错,随口胡诌了一首七绝。”说罢,他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柳丝轻扬尽纤纤,扑面西风不觉寒。玉塔弄影何缈螵,虎踞龙盘看钟山!”

刘伯温低声复诵一遍,点头说道:“杨柳,西风,玉塔,钟山——写尽眼前之录,又透露出心底之愿——好诗呀,好诗。”

“老先生不愧是解家。”被道着心底的秘密,朱元璋狭长的麻脸上,掠过一丝红晕。

“听说主公早年就经常写诗。今日闲睱,何不念几首让属下见识见识?”

朱元璋来了兴致:“老先生不怕污耳,咱就念几首旧作给你听。他轻咳一声念道:

一色山河两国争,是谁有福是谁倾?我来觅迹现音阁,惟有苍弩迭化宏。

见刘伯温在微微颔首,朱元璋继续说道:还有一首,是写于西下潇湘路上:‘马渡沙头苜蓿青,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好!英雄抱负,气冲筲汉!”刘伯温捋须称赞,“听说主公托钵云游时,也时有吟诵,让《下再见识几首如何?”

“游方乞食时的吟诵,多是愤懣不平之作。我记得有这样一首:‘腰间宝剑血星星,杀尽南蛮百万兵山僧不识英雄汉,只顾叨叨问姓名。’还有一首是:‘东边日出红光吐,逐尽残星并残月:蓦然一转丽中天,万里山河都照着。’”

“好一个‘万里山河都照着’!主公,此乃是帝王气魄呀!”

“怎么?”朱元璋狡黠地眨眨眼,故作惊讶地问道,“区区一首小诗,竟有帝王气魄?”

“不但有,而且溢于言表。主公离帝王之尊,已经不远了。”刘伯温指指漾着涟漪的湖面,“也许黑龙的传说,就应在主公身上。”

“军师也这么看?”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呀。”

“这么说,他们劝我登基,还是蛮有道理的呀!”朱元璋把将领们不断劝进的情况,向刘伯温说了之后,问道:“军师,你的高见呢?”刘伯温反问道:“大元帅,你也觉得他们的进言有道理?”

“我正是拿不定主意,才向军师求教呢。”朱元璋听出了话外音,急忙改口。

“大元帅忘了?眼下,小明王还被你安置在滁州。主公一旦登基,置他于何地?”

“是的。当初没有听从老先生之言,今天果然……”

“主公,依属下之见,登基的事,眼下还急不得。”

“为什么?”

“避开敌人的锋芒,于大业有助呀。”

“说得是。”朱元璋涩涩地答道,“我本来就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

“不妨改‘吴国公’为‘吴王’。等到江南平定之后,那时登基为好。”刘基尽量不使朱元璋扫兴。

“就依军师。”朱元璋只得点头答应。

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初一,朱元璋借刘伯温的口气,官升一级,自封为吴王。而在此之前,张士诚与元朝决裂后,将姑苏改为平江府,建立吴国,也是自封吴王。

两位枭雄,为什么都喜欢自封“吴王”?一方面,他们控制的地盘,都是古代吴国之地,更重要的是,都是迷信心理作怪。当时流行著一首童遥:

“富汉莫起楼,穷汉莫盖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

既然“吴家国”应着天意民心,他们争先恐后地自封“吴王”,就不难理解。不过,张士诚的吴王”,是老子天下第一。朱元璋却把个有名无实的小明王放到头上——他仍然承认在滁州的韩林儿是名正言顺的大宋皇帝。布告、公文、手令等,均署上“皇帝圣旨,吴王令旨”,足见甘居皇帝之下。后来,人们把张士诚称作“东吴”,而把朱元璋称作“西吴”。

封了王,自然要有王爷的规模气魄。朱元璋立即动手,对军政机构、文武百官,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调整。将行中书省改为中书省,置中书省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此时右为上,朱元璋登基之后才改左为上),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汤和为左丞,邓愈、杨環为参政,汪广洋为右司都事,张昶为左司都事。将负责军事的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各翼元帅府改为卫。取消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等杂乱无序的武官名,一律以所统兵员的多少编制序列:有兵五千者称指挥,一千者称千户,一百者称百户,五十者称总旗,十人者为小旗。谏议官设起居注、给事中。监察官设按察司。官吏的品级和朝参礼仪,也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个封建******的官僚体制,初具规模。

朱元璋重新加封了这么多的显要官吏,军功卓著的刘基为什么没有一席之地呢?其实,他何尝不想重重封赏这位功勋卓著、倚之如干城的军师,但刘基坚辞不受。他义正辞严地说道:“主公,官阶俸禄,刘基早已视为身外之物。我之所以挂剑出山,一则是主公的竭诚敦促,二则是想助主公一臂之力,早日成就大业,岂有他哉?如主公执意勉强,刘基只好挂冠归山,老死园圃。”

人各有志,朱元璋不便勉强。从此以虛衔“军师”称之,私下交谈,常常亲切地以“老先生”相称。

随着官僚制度的逐步健全,机构的大批增加,官吏出现了大量缺额。朱元璋命令中书省广泛搜罗人才,并特地下达了一道谕旨,申明选拔人才的必要和诚意:

自古圣帝明王建邦设都,必得贤士大夫相助,。以成至治。今土宇日广,文武皆缺。卓荦奇伟之才,世岂无之?或隐于山林,或藏于士伍,非在上者开导引拔之,则在下者无以自见。自今日起,能有上书陈言、敷宣治道、武略出众者,参军及都甘府必须具实上奏。倘若该人虽不能文幸,而识见可取,允许诣阙面陈其事,吾将面试之。所有郡县官,年五十以上者,虽练达政事,而精力既衷。令有司选民间俊秀、年二十五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选拔至中书省,与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以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吏得人。尔中书省其下有司一体遵照办理。

从此之后,对官吏的选聘征拔,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朱元璋所规定的青老年并用、取长补短,以保证政事连续性的设想,今天看来仍然颇具见地。

刘基等幕僚提醒朱元璋,官吏的晋封,机构的增置,都是容易的事。而在“正人心”,即建立适应新制度的纲常礼法方面,却是更大的难题。纲纪不立,则君臣无序。无序则无威,做不到令行禁止。朱元璋谨记谋士们的教诲,大抓纲纪礼法。他锻为担心的是一起浴血奋战的那帮淮西旧人,平时见了面,开口你我,称兄道弟,常常连“大元帅”都忘了称呼,实在是不成体统。于是,他先从最高将领人手。

这大,朱元璋把徐达、常遇春、汤和等淮西旧人召来,娓娓训教:“为了天下百姓,你们力劝我封王。你们可知,立国之初,首先要建立的是什么?”见部下沉默不语,他进一步开导道,“是纲纪、礼法。元朝纲纪不振,礼法不立,以致主荒臣肆,威福下移,号令不行,人心涣散,以致天下大乱。你们既然拥戴了我,就要像将相大臣那样辅佐于我,个个以元朝的失误为镜子,戮力同心,以成功业。”

常遇春大咧咧地答道:“嘿!大哥,你尽管放心好啦:为了让你当好大元帅,我等甘愿抛头颅、洒鲜血!”

“常平章,”朱元璋不快地喊着常遇春的官衔,“刚说到礼法,你就违了礼法。大元帅是从前的称谓,以后奏事要称吴王!懂吗?”

常遇春一愣,急忙答道:“是。以后有事,对大哥只称大……不,只称吴王。”

“嘿嘿,‘大哥’也不能再叫,慷吗?”朱元璋被逗笑了。旋即正色说道:“礼法,就是国家的纪纲。礼法立,人心定,上下安。立国之初,难免有些疏忽,以后可得时刻着意呦!”

这就意味着,往后处处要按礼法办事,不能以为大家是一块从刀丛箭雨中滚爬过来的患难兄弟,就可以拍着肩膀,扯着袖子,呼兄喊弟,乱套近乎!要牢牢记住上下尊卑、君臣名分。

朱元璋不但时时刻刻以礼法、尊卑,在治国安民中的重要作用,谆谆教训部下,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连坐立的姿势、捋须的神态,谈吐的语气,也像变成了另一个人。

、料,正了上,忘记正下。刚过去了没几天,朱元璋就听说大功臣徐达、常遇春的亲戚奴仆中,有人恣肆骄横,逾礼越法欺凌百姓。他立刻把徐达、常遇春叫去训示。

“有人告发,你们两家的亲戚、家奴,有的欺凌妇女,有的仗势欺人。可有这事?”两人一坐定,朱元璋便声色俱厉地质问。

徐达战战兢兢地答道:“末将常年征战在外,家里的事,疏于过问,也许是有的。”

“吴王,等末将回去查明了真相,一定严惩不贷!”常遇春也慌忙保证。

“唔,这便才是。”朱元璋怒气稍减,“往后,你们不仅要带好手下的将士,更要管严自己的亲戚和家奴。小人无忌惮,必须及早惩治。就像治病去根一样,若是隐瞒姑息,也要跟着吃亏受害。等到我来替你们管,可就晚了。”

接着,朱元璋讲了一通以礼法治人,并严以律己的道理。然后话锋一转,讲起了一个古人的故事:

据《三国志》上记载,孙权有个臣子名叫诸葛恪,其父诸葛子瑜面部狭长。有一天,孙权同臣下在一起吃酒闲聊,忽然命人牵来一头毛驴。驴脸上竟然题着“诸葛子瑜”四个大字。众人正在惊讶,诸葛恪立刻提笔上前,缀上了“之驴”两个字。这样,便成了“诸葛子瑜之驴”。众人拊掌大笑,齐声夸赞诸葛恪“天资聪敏”。但诸葛恪却心下怏怏不快。

讲完这个故事,朱元璋严肃地说道:“君臣之间,理应以敬为主。敬是礼之本。故,礼立,而上下名分定名分定,而后名正名正,方能天下治。那孙权,乃堂堂一国之君,竟然不知自重,不仅轻易与臣下戏耍谈笑,而且污辱臣子父亲的尊严,大失君臣之道。诸葛恪虽然有才辩,当场化骂为笑,但不能据礼法力争,为其父雪辱,有失孝敬之礼。你们看,君臣父子之道,都遭到践踏!故而,君臣之间,一言一行,都要十分谨慎守礼。”

“末将知道了。”徐达、常遇春同声作答。

朱元璋之所以喋喋不休地对大将们发出警告,这显示出他的一块心病:朱元璋最不放心的,就是那些一起渡江,特别是一起种过田、放过牛的童年朋友如今他们个个成了赫赫功臣,如果仍然把他看成“老伙计”、“小重八”,忽略了君臣礼数,他堂堂吴王的威严怎么维护?

朱元璋的苦心没有白费。公开场合谆谆训示,私底下娓娓教诲,部下们的礼教意识大为提高。再也没有人敢于在他面前,嘴里喊葙“吴王”,却拍肩膀,扯袖子,挤眉弄眼,嘻嘻哈哈。纲纪一派肃然,上下气氛大变。如今,不论是谁;到了他的面前,总是垂手站立,毕恭毕敬,除了回答“启奏”、“不敢”、“是是”、“遵命”,再也听不到别的措辞。

朱元璋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荣耀和尊贵。

内部整顿得有了头绪,朱元璋再次把目光移到了与自己抗衡的敌人身上。他开导将士们说:

“如今,天下用兵者,河北有孛罗帖木儿,河南有扩廓帖木儿,关中有李思齐、张良弼。孛罗帖木儿兵多而无纪律,扩廓帖木儿有纪律而兵不振。而且,两人你撕我咬,忙于权力之争。李思齐、张良弼远处关中,道路不通,粮饷不继,抑且鞭长莫及,与我无害。陈友谅已灭,割据江南,胆敢与我抗衡者,只剩下一个张士诚。那厮奸诈多谋,善用间谍。但部属虽众,却散漫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之众,严礼法,修军政,消灭张士诚指日可待。”

朱元璋说的是实情。北方的敌人,目前都不可怕,江西、湖广剿灭陈友谅残部的战斗,捷报频传,已接近尾声。在念念不忘张士诚的同时,朱元璋首先想到了老仇人左君弼。

同类推荐
  • 半生流离半生爱

    半生流离半生爱

    雒尘编著的《半生流离半生爱》用最深情、最动人的讲述,为您婉约呈现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诗词与爱情之美。与您于历史遗章里,轻诉那一幕幕的远景旧事。浅尝那一些字节间埋藏的,被珍惜或辜负的心事情意。讲述易安在那些错落动乱的华年岁月里,拥有与失去的全部经过。越过所有冰凉的时光,那个住在久远时光尽头的女子,她安静地端坐于古雅的木窗下,为遥远时空的探访者留落下一路婉约含蓄的封藏,一路内蕴深远的欢喜与悲凉。
  •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本书作者收集各方资料,并亲访审判林彪、江青集团的特别法庭“首席审判员”王文正法官,通过“红色公主”孙维世的一生,重现了那段特殊的岁月。
  •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最神秘、最诡谲的人物之一,就如同乱世中藏而不露的毒箭,令人们至今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不寒而栗。对于他的种种记载,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那么,他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将寻着历史的脉络,去发现一个真实的戴笠,同时,揭示军统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间谍组织”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本书从财富产生、膨胀的角度,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民族实业家如何从一无所有、普普通通,凭借个人的才智,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生奋斗历程;展示了一幅幅挑战自我、走向灿烂的动人传奇,是当代人追逐财富持续增长的指南。每个故事都记述了主人翁的辛酸、痛苦和遭受打击的情节,同时也贯穿着成功者自豪和振奋人心的喜悦。换句话,每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能让我们与成功者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激励我们向困难挑战,迈向成功之路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李远哲(Yuan 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 R. 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 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李远哲》由朱丹、孟繁玲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远哲》记述了李远哲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互联网时代

    重生之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实现了人与信息的连接,成就了百度;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成就了腾讯;实现了人与商品的连接,成就了阿里。一个程序员重生到1994年这个互联网蛮荒时代,把社交、搜索、电商合为一体,缔造属于他的互联网帝国……(PS:已A签,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
  • 好习惯造福你一生

    好习惯造福你一生

    本书从影响人一生的习惯入手,探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戒除不良习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立意高远、内容深刻。不但对习惯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科学的分类,还与生活中的案例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借鉴性。
  • 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

    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

    陈老师在书中向广大父母介绍了如何信任孩子的许多心灵感悟和实用的新方法,新技巧。其中包含:如何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们的信任;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以爱;如何把握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怎样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怎样像朋友一样平等地对待他们;怎样不让孩子觉得父母讨厌等丰富和切实的内容。
  • 帝皇圣典

    帝皇圣典

    帝皇圣典,万古成帝成皇的唯一。叶不凡被逼上绝路,愤而自绝,可上苍却给了他又一次机会,这一次他势必要强势崛起,一血不甘。
  • 我心微凉

    我心微凉

    一个在英国被爱情伤透了心的平凡女孩为了忘记过去选择回到故乡,却遇到了那个一直默默呵护着她的他,可正当他们渐渐沉沦爱河时,前男友前来纠缠,看她怎样活出属于自己的青春!!!
  • 当下的修行 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 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从八个方面对宽容进行全面的阐述,行文流畅优美,语言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全书精心挑选诸多案例,既汇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智慧,又延伸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事例说理,条分缕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学会宽容,以理动人。相信该书会让读者在尘世的喧嚣中蓦然聆听到生命的真谛,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释放,用心体会到人世间最美的乐章。
  • 云飞灵界

    云飞灵界

    命运在不经意间转折开启不再平凡的人生成为神灵的机会也许就在身边河边的一块石头也许就是命运的折点创造或者毁灭只在主角的一念之间云飞灵界成就东方云飞的世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王妃会魔法

    王妃会魔法

    21世纪女孩张灵儿一枚神奇的戒指历史之外的国都(鹤轩国)她…竟然穿越了,妈呀!她还回的去吗?看来她只能如小说穿越前辈们一样,既来之则安之了……本想好好在这陌生的古人时代先游玩一番,没想到穿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嫁人……好吧!嫁人也就算了,可要嫁的人竟是已经娶了八个老婆的绝美王爷,什么…七个老婆已经被他虐待而死…天啊!怎么这么倒霉,不嫁还不行,不嫁这身体主人的全家就得灭门啊!借了人家的身体,总不能不管人家的全家性命啊!嫁吧嫁吧…这王爷结婚排场一定大吧,皇亲国戚应该也不少吧!可…这…不如人愿啊,人家王爷是根本没当回事儿,排场呢,皇亲国戚呢?就连这做新郎的王爷本尊都没个影儿……………未完待续………亲们可不要以为这王爷就一定是男主哦!想知道后续,请看宝儿的书吧!
  • 骑士传承

    骑士传承

    唐·莱恩,本是光明教廷新生代最出色的圣骑士之一,他拥有无比坚定的信仰,宣誓誓死捍卫光明和正义。可是当他拔起圣剑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变了。和来自异时空‘剑灵’相遇会带给他怎样的变化?当发现圣光不再纯洁时,应该做些什么?诡异的圣剑、离奇的身世、迷茫的信仰、破碎的爱情……年轻的圣骑士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没有魔法的西幻世界,这是一个属于英雄和传奇的时代,骑士的天堂。骑士传承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关于骑士信仰之路的故事,一个传奇骑士的史诗。最近建了一个QQ群:534824892,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方外期待和你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