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7100000024

第24章 忆君遥在潇湘月(1)

引言

共度笑声朗朗的欢乐一刻,相伴涕泪涟涟的悲伤时光,这些过往的苦与乐,因为有朋友的存在而记忆深刻,因为有朋友的陪伴而分外精彩。

朋友或许不总能相聚在一起,但深厚的情谊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友情就如一杯葡萄美酒,随着岁月的老去而越酿越香醇。想起故友就如同品尝着美酒,那种滋味是何等的美妙绝伦——友谊因为回味更显得弥足珍贵。

1.空中朋友

铁凝

铁凝女,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0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01988年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另著有散文集《女人的白夜》,小说《永远有多远》、《大浴女》、《笨花》等。

前些天,一位从石家庄来的友人告诉我,今年盛暑未到,那儿却经历了一次难以忍耐的高温天气。他半夜从凉席上被炙醒,喉咙似要着火,便杀了西瓜解渴,那瓜的温度早已升至异常。

石家庄的高温,引我忽然想起地处赤道、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加蓬共和国。这加蓬与我有什么关系?

我所以由石家庄的高温想起加蓬,想起它的首都利伯维尔,想起利伯维尔那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因为一位瘦弱的上海姑娘,她叫刘清华。

六月,我曾飞往北欧,途中,刘清华是我的邻座。最初,我猜她是出国进修,或者自费留学,要么便是考察团、代表团成员。但她神情十分忧郁。几次掏出手绢频频地擦眼睛。留学、考察、访问难道还会面带忧伤吗?况且机舱内也并无她的同伴。我留意着她的神色,做着其他设想,并试着跟她讲话。她毫无准备地再用手绢掸掸眼,将脸转向我,便和我交谈起来。

果然,留学、访问都与她无关,她是去国外定居的。

几年来中国门户开放,国人、洋人出出进进,目的、渠道繁多,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定居国外,还是能引起不少人的羡慕和重视。

但刘清华谈及这件事,并无优越、炫耀之色,说着,泪水充溢着眼眶。“我不高兴,我真的不高兴。”她对我重复着。

“去哪个国家?”我问。

“加蓬。”她说。

在飞机上,我听到了这个陌生国度的名字。当时我对它虽无更多的了解,但我知道那里是热的:热的太阳,热的大地,连瓜果也一定是热的。

刘清华,上海人,已过而立之年,干部,上海某区委人事科副科长,若无出国事不久还将被提拔。此行却是投奔在加蓬经商的舅舅。舅舅幼年便漂泊海外,后来由台湾去了加蓬,如今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开了儿家服装市场。因身边无亲人,才多次写信要刘清华去帮忙经营。后来频繁的书信终于说通了在上海熟悉人事工作的刘清华,她辞别了她所熟悉的一切。

对于这件事,我并没有替她权衡其中的得失。我只是劝她,既然加蓬有亲人,亲人又是那么需要她,就不要太伤心。再说,一切不是已经开始了吗?我们已经飞在空中。

刘清华苦笑了,苦笑着把话题转向舅舅的服装业务:“我去帮舅舅经营服装市场,可是你看我的服装,是不是很土?”

我早就注意了她的衣着。说实在的,刘清华在上海大约并不能算会打扮的人。衣裙的颜色虽属鲜艳,却缺乏必要的和谐。但此刻我愿意使她高兴,便不去品评她的穿扮。刘清华却并不掩饰这一切,又说:“我从来不知道打扮自己,连颜色也不会搭配,上海姑娘极少有我这样的。头发也是第一次烫,来北京之前,母亲逼我去烫的。”

刘清华新烫的头发乌黑蓬松,十分厚密,显得人更瘦弱。黄黄的脸色,苍白的嘴唇,像经历过大的灾难。然而就是她,要到那个陌生的、热的国度去了。我心中忽然升起对这年轻女性的莫名的担忧。

她忽然轻轻咳嗽起来,蓬松的头发也随之震颤着,仿佛是和我那莫名的担忧不谋而合。

“你上海家里还有谁呢?”我问。

“只剩母亲一人了,父亲早就死了。那些年,由于我们的海外关系,家境你可想而知,算得上家破人亡。我们在人前只知道不做声,时间长了竟像不会讲话似的。后来,总算给父亲平了反,退还了几万元工资,我也被调到区里……”刘清华叙述得很平静。

“那你为什么还要走呢?”我终于替她权衡起前途,冒失地问。

“我也说不清。”她对我的提问显出些慌乱,顿了顿才说,“也许是因为舅舅吧。他在那里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死掉,都是因为表妹。”

原来刘清华在国内的表妹和表妹夫前她一年也去了加蓬,也是被这位舅舅请去帮忙做生意的。他花钱将他们接去,又给他们做了无微不至的安排。谁知没过多久,二人受了另一个老板的诱惑,见利忘义,背叛了舅舅。竟投靠了那个正与舅舅竞争激烈的人。他们对他的背叛,使他蒙受了羞辱,之后便大病一场。从此,这个早年便在海外闯荡的服装商人更觉孤身无靠,才再三再四写信求刘清华前去。他深知刘清华的前往,不仅是生意的需要,也是自己精神和心灵的需求吧?一人举目无亲,纵然再有更多的服装市场,也会感到孤单。

“也许就因为舅舅这场大病,我才作了最后决定。我不知我说清了没有。”刘清华说。

“说清了。”我说。

“我不会背叛他。”她说。

她将脚下一只小纸箱指给我看,告诉我那是一箱茅台酒,说利伯维尔的商人都喜欢喝茅台,舅舅应酬一定用得着。途中划清华一直细心照看着那纸箱,似乎是对那背叛舅舅者的报复。

飞机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加机场加油,我们进候机大厅休息。沙加机场候机厅那乳黄色圆形拱顶,游移在厅内身着黑袍、白袍的阿拉伯男人、女人,给这儿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古怪的气氛。刘清华对机场商店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并不关注,倒是这实实在在的异邦气氛招引来她新的思绪。她坐在角落里一只沙发上突然问我:“你说同黑人结婚好不好?”显然,她将她的去处想得更具体了。

我却无法回答她,更意外以我们空中八个小时的交情,她能同我谈及这样的话题。

再次登机后,她还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她说,她原本有个男朋友,在她家境窘迫时就爱着她,可惜患肝癌死了。从此她再也没遇见能比得上他的人了。

“我很怕。”她说,“实在不行我就嫁个华人。”

我也很怕,一直不能回答她的问题。死于肝癌的男朋友、黑人、华人……

飞机义一次降落,是瑞士的苏黎世。我们在这里换机。刘清华将换乘法航班机飞利伯维尔,我们换北欧航空公司班机飞奥斯陆。

在机场盥洗间,她很不熟练地往唇上涂了点口红,对我说:“我们拍张照片留念吧,这样我在加蓬就会多一个可以想念的亲人。”

我赞同她的提议,拿出相机,在一间灯火绚烂的商店门前合影,并答应回国后一定将照片寄给她。

几小时后我又在空中旅行。我习惯地将头偏向邻座,邻座已换了新人;我将眼光转向那新人的脚下,装茅台酒的纸箱亦不见踪迹。

心中有着无尽的遗憾,遗憾我不能回答她的提问:黑人、华人,这关联着她半个人生的大事。再说,关联着她半个人生的仅仅是这些吗?

舱内暗下来,一部电影开始了。我只看见一个瘦弱的上海姑娘,正拎了一箱茅台蹒跚而去,将青春、将一生的喜怒哀乐都要交付于那个捉摸不定的热的异邦。

有多少人把出国定居、接受遗产假定为索取?却很少有人想到奉献。那个异邦也许不拒绝刘清华的索取,但更需要她的奉献,她的一切一切证明着,她原本为了奉献而去。

不知过了多久,舱内义大亮。我向窗外望去,看见了奇伟的阿尔卑斯山。皑皑白雪覆盖着苍茫的山脊,云海在峡谷里奔涌,也有成群单薄的云片结队轻飞,散落在山间的红房子宛若粒粒南国红豆。

一位瑞士女作家写过一个名叫海蒂的小姑娘,从富足、舒适的法兰克福跑回她爷爷所居住的阿尔卑斯山,在山上那座小木屋里同善良而倔强的爷爷生活下来。那故事使我久久难忘。那位爷爷的命运连着阿尔卑斯山,海蒂的命运连着爷爷。在阿尔卑斯山的小木屋,她感到了生命的充盈和踏实。故事虽已久远,但我仍旧觉得海蒂依然住在那里。

谁能言尽自己的命运?也许它常常令人难以把握。然而,主宰自己命运的那份意念总该醒着。纵然前程茫然,心中的念头醒着,便安然。

无尽的遗憾又却上心头:刘清华似乎没有携了那意念远去。是丢在了家庭以往的不幸里,还是泯灭在心灵无法愈合的创伤中?我茫然。

我飞着,明确自己的去处,也知道自己的归期,真正的喜悦是终能踏上我自己的国土;刘清华已经降落在那块“热土”,我却常常觉得她仍在空中。

中国的盛夏就要过去,加蓬的闷热一年难尽。从此,每一个夏天我都会想起那个地方,那里有一位我空中的朋友。

2.忆老友

季羡林

哭冯至先生

对我来说,真像是晴空一声霹雳:冯至先生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要说我一点都没有想到也不是的。他毕竟是已达到了米寿高龄的人了。但是,仅仅在一个多月以前,我去看他。我看他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心中暗暗欣慰。他告诉我说,他不大喜欢一些人去拜访他。但我是例外。他再三想把我留住,情真意切,见于辞色。可是我还有别的事,下了狠心辞别。我同他约好,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接他到燕园里住上几天,会一会老朋友,在园子里漫游一番,赏一赏他似曾相识的花草树木。我哪里会想到,这是我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的最后一次谈话。如果我当时意识到的话,就是天大的事,我也会推掉的,陪他谈上几个小时;可是我离开了他。如今一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晚了,晚了,悔之晚矣!我将抱恨终天了!

冯至先生长我六岁,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抒情诗,对那一些形神俱臻绝妙的诗句,我无限向往,无比喜爱。鲁迅先生赞誉他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我始终认为这是至理名言。因此,对抒情诗人的冯至先生,我真是心仪已久了。

一直到1946年,我们才见了面。这时,我从德国回来,在北京大学东语系任教,冯先生在西语系,两系的办公室紧挨着,见面的机会就多了。

很快就到了1948年冬天,解放军把北京团团围住。北大一些教授,其中也有冯先生,在沙滩孑民堂里庆祝校庆,城外炮声隆隆,大家不无幽默地说,这是庆祝的鞭炮。可见大家并没有身处危城中的恐慌感,反而有所期望,有所寄托。

跟着来的是长达40年的漫长的开会时期。记得50年代的一次会上,周扬同志笑着对我们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冯至先生也套李后主的词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他们两位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从他们的苦笑中也可以体会出一点苫味,难道不是这样吗?

幸乎?不乎?他们两位的话并没有错,在我同冯至先生长达40多年的友谊中,我对他的回忆,几乎都同开会联在一起。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解放这一个时势,不久就把冯至先生和我都造成了“英雄”。不知怎样·来,我们俩都成了“社会活动家”,甚至“国际活动家”,都成了奔走于国内外的开会的“英雄”。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最怕同别人打交道。我看,冯先生同我也是“伯仲之间见伊吕”,他根本不是一个交际家。如果他真正乐此不疲的话,他就不会套用李后主的词来说“怪话”。这一点是用不着怀疑的。

开会之所以多,就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集会结社,名目繁多。什么这学会,那协会;这理事会,那委员会;这人民代表大会,那政治协商会议,种种称号,不一而足。冯先生和我既然都是“社会活动家”,那就必须“活动”。又因为我们两个的行当有点接近,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又有点相似,因此就经常“活动”到一起来了。我有时候胡思乱想:冯先生和我如果不是“社会活动家”的话,我们见面的机会就会减少百分之八九十,我们的友谊就会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仅仅为了这一点,我也要感谢“会多”。

我们的友谊就贯串在这些五花八门的会巾,我的回忆也贯串在这些五花八门的会中。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中,我们虽为朋友,我心中始终把他当老师来看待。借用先师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诗,就是“风义平生师友间”。经过这样长时间的亲身感受,我发现冯先生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可亲近的人。他淳朴,诚恳,不会说谎,不会虚伪,不会吹牛,不会拍马屁,待人以诚,同他相处,使人如坐春风中。我从来没有见他发过脾气。前几天,我到医院去看他的时候,他女儿姚平告诉我说,有时候她爸爸在胸中郁积了一腔悲愤,一腔不悦,女儿说:“你发一发脾气嘛!一发不就舒服了吗?”他苦笑着说:“你叫我怎样学会发脾气呢?”

冯至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义奇特,这样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

占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生性内向,懒于应对进退,怯于待人接物。但是,在八十多年的生命中,也有几个知己。我个人认为,冯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在漫长的开会历程中,有多次我们住在一间屋中。我们几乎是无话不谈,对时事,对人物,对社会风气,对艺坛奇闻,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几乎没有丝毫分歧。我们谈话,从来用不着设防。我们直抒胸臆,尽兴而谈。自以为人生幸福,莫大于此。我们的友谊之所以历久不衰,而且与时俱增,原因当然就在这里。

两年前,我的朋友和学生一定要为我庆祝80诞辰。我提出来了一个条件:凡是年过于我的师友,一律不通知,不邀请。冯先生当然是在这范围以内的。然而,到了开会的那一天,大会就要开始时,冯先生却以耄耋之年,跋涉长途,从东郊来到两郊,来向我表示祝贺。我在主席台上,瞥见他由人搀扶着走进会场,我一时目瞪口呆,百感交集,我连忙跳下台阶,双手扶他上来,他讲了许多鼓励的话,优美得像一首抒情诗。全场四五百人掌声雷动,可见他的话拨动了听众的心弦。此情此景,我终生难忘。那一次会上,还来了许多年长于我或少幼于我的老朋友,比如吴组缃(他是坐着轮椅赶来的)、许国璋,等等,情谊深重,连同所有到会的友人,包括我家乡聊城和临清的旧戚新交,我都终生难忘。我是一个拙于表达但在内心深处极重感情的人。我所有的朋友对我这样情深义重的表示,在我这貌似花样繁多而实则单调、貌似顺畅而实则坎坷的生命上,涂上了一层富有生机,富于情谊的色彩,我哪里能够忘记呢?

近几年来,我运交华盖,连遭家属和好友的丧事。人到老年,旧戚老友,宛如三秋树叶,删繁就简,是自然的事。但是,就我个人来说,这几年内,连遭大故,造物主——如果真有的话——不也太残酷了吗?我哭过我们全家敬爱的老祖,我哭过我的亲生骨肉婉如,我哭过从清华大学就开始成为朋友的乔木。我哪里会想到,现在又轮到我来哭冯至先生!

“白发人哭黑发人”固然是人生之至痛,但“白发人哭白发人”不也是同样地惨痛吗?我觉得,人们的眼泪不可能像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几年下来,我的泪库已经干涸了,再没有眼泪供我提取了。

同类推荐
  • 要学会宽容

    要学会宽容

    本书从八个方面对宽容进行全面的阐述,行文流畅优美,语言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全书精心挑选诸多案例,既汇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智慧,又延伸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事例说理,条分缕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学会宽容,以理动人。相信该书会让读者在尘世的喧嚣中蓦然聆听到生命的真谛,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释放,用心体会到人世间最美的乐章。
  • 人生句典:青少年必读的人生指南

    人生句典:青少年必读的人生指南

    本书从修身、识人、品德、伦理、言行、处世、交友、人生、学习和励志等十个方面对古代先哲的精辟论述予以分类介绍,希望青少年朋友能够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并通过阅读本书提高道德修养和处世能力。
  • 靠策略生存:把事办好的技巧

    靠策略生存:把事办好的技巧

    本书内容包括:广交朋友好办事,求人办事有绝招,办事要有好心态,学会用脑办事,火候拿捏大学问,方法总比难题多等。
  • 男人的资本全集:改变男人一生命运的十大资本

    男人的资本全集:改变男人一生命运的十大资本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男人的生存和潜能,告诉读者什么样的男人将会拥有一切,什么样的男人最具生存优势。男人要珍视自己的一生酱,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成功男人。
  • 好心态成就女人的一生

    好心态成就女人的一生

    本书内容包括:积极的心态改变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你想改变自己的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请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冥妻逆天

    重生之冥妻逆天

    雪为肌肤玉为颜,星空为眸月为瞳。绝代风华、妖娆佳人,正是父神、母神嫡长女,冥王阿茶!死灵之国,九泉之坻,遭众神陷害魂散诸界!归来,她失去冥王记忆却身怀冥王心眼可见世间众鬼,随着一缕缕精魄融合,性格也恢复千万年前低调的嚣张!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要言不烦:开口说到点子上

    要言不烦:开口说到点子上

    本书从社交、职场、情场等种种人生重要场合出发,列举鲜活的事例和有效的方法,通过交际要交心、职场要赢心、谈判要攻心、销售要撩心、饭局要捕心、演讲要勾心、恋爱要猎心七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对合适的人,说出最在点子上的话。
  • 我的捉鬼人生之决战巅峰

    我的捉鬼人生之决战巅峰

    王海原本是一个普通而平庸的少年,家住农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一本古书上面记载的是各种关于捉鬼之术。从此,王海便开始了自己的捉鬼人生。。。
  • 血鹰迷踪

    血鹰迷踪

    大漠之中,孤城之内,几天内连发数次血案,一时间整座城市人心惶惶;深宅后院,暗流涌动,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又将挑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少年独闯孤城,是否能纠出幕后黑手,天理昭然,人间正义是否能够伸张……
  • 幽灵少女的爱恋

    幽灵少女的爱恋

    这是一个在未来的校园里的故事。这是一个人人都有特殊能力的未来。拥有着如同贞子一般的外貌,容易激动的阴暗少女,被众人忽视了17年后的今天,她恋爱了。随着恋爱而来是那谜一般对象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影响。身世被揭秘,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最后还卷入了权利之争。对,我们所要说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世界里的一个小小的学院里的普通的恋爱故事。
  • 仙道求真路

    仙道求真路

    魂武仙界排名第一的魂道性功修士悟道魂君进行第34次飞升,降临凡界地球,控制了地球上的外星人,用飞碟绑架了山村有志青年王斌带其游览星空并为其制作了一具分身。王斌回到地球后后某个雨夜清晨遇神龙真真得神龙族完整传承秘术。后王斌为减轻年迈父母的负担,决定自谋生路,与一家远洋渔业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在一次远赴索马里海峡作业时,遇到灾害天气,意外穿越星门到达魔武大世界。在魔武大世界再次遇到同样穿越时空虫洞而来的神龙真真和悟道魂君,三人结伴游历魔武大世界,在游历过程中不断成长,最终历尽灾劫后,功成名就,踏临宇宙巅峰。
  • 青梅竹马——王俊凯我爱你

    青梅竹马——王俊凯我爱你

    本小说我写的会比较搞笑。。。。。。。小说中王俊凯与林沐瑶从小学开始便是同桌,也算是青梅竹马了!小凯,王源还有千玺在这本小说里面是不认识的,都是豪门世家。好吧,就女主最穷,但不是有小凯的嘛!第一次写小说不好勿怪哈!
  • 警花的超级助手

    警花的超级助手

    余凡本是一位热血率真的普通青年,一块神奇的玉佩,让他拥有了超级听力。从此他的生活不再平凡,助警花破奇案,帮女强人渡难关,一个神奇的世界慢慢的向他展开。
  • 碳纪元

    碳纪元

    故事起源在一个只有有一颗行政星的主权国家。这个国家虽小,却具备战略价值,属于各方权衡的一个地方。混乱的地方才好摸钱,这不是庸俗,只是为了生存。要说为甚这枚没情调,不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吗,所以得问罗德的家长,因为罗德的监护人是个碳基机器人,机器人的脑袋里,生存之第一法则。机器人学三定律那只是近古时代科幻小说家对硅基机器人的假想,实际上现在也证明这种假想也只是个假想,已经被证伪。故事就是罗德这个在碳基三进制全智能机器人监护过的的家伙的混迹故事。
  •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所谓善良,绝不仅仅是指我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会丢给他一块钱,而是即便我“一无所有”,我还是愿意给他丢一块钱。我们时常说的“善良是一种美德”,究其根本是指一种心底里发出的善的意愿。张海君主编的《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收纳整理的诸多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就是通过不同的情境再现让我们感受善良的力量,进而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善的意愿。不谈因果循环,单单就从一个人的本性出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带给大家小小感动的同时,也能够唤醒大家心中那一股最原始的、小小的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