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5200000029

第29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河西教育(6)

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筹建武威教育学院,1987年开设二年制中文、数学、英语3个专科,1989年第一届毕业生98人,年底在校学生322人,教职工78人,其中教师42人。

1983年,酒泉教师进修学院成立,从1984年开始,采取选调、招聘、进修的办法,充实教师队伍。到1989年,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职教师54人,副教授8人,讲师22人。到1989年省地共投资192万元,完成各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

河西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还先后创办金昌市电大分校、武威地区电大分校、张掖地区电大分校、酒泉地区电大分校、嘉峪关市电大分校。

广播电视大学是一种远距离教育的新形式,它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电视大学组成了一个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整体系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全国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中心和管理中心,给全国地方电视大学提供教学服务,而地方电视大学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组织管理工作。在教学管理上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听课、统一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实行多种学制的专业结构。三年制专科,以在职职工和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通过三年的脱产学习,修满总学分,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三年制专科毕业生的水平;二年制学制以在职职工为招生对象,通过两年或更长一些的业余学习,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二年制专科毕业生的水平。1985年开始举办中专学历教育,学制三年,以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生水平的在职职工为招生对象,通过三年脱产学习,达到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三年制毕业生水平。

1987年以后,河西各电大学校陆续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一年、半年、3个月不等的各类培训班,培训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990年开始,河西各电大分校依托已有系统网络,开展农村中初级技术培训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1999年秋,开始试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五、民族教育走上了一条适宜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河西地区有天祝、肃南、阿克塞、肃北四个民族自治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不断清除“左”的影响,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民族教育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一)调整民族中小学,使布局合理,结构适中

根据民族地区中小学存在的布局结构不合理、水平低、效益差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按照以公办为主、以集中为主、以寄宿制为主、全日制为主的方针,调整了部分布局不合理的学校,.逐步将一些民办小学转为公办,并从师资和经费上给予充分加强和倾斜,压缩了不具备条件的小学附设初中班,恢复了一些村学;新建了一批独立初中,部分普通中小学改设为民族中小学;调回了原来上调到初中的部分教师,把一些素质较好的教师调到重点学校和中心小学任教,加强了民族学校的教师力量和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民族地区的中等教育结构单调,严重脱离牧、林、农、工的生产实际,很不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根据各县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统一进行规划,适当控制普通高中的发展,积极兴办中等专业学校,对办职业学校一时有困难的地方,就在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或开设职业技术课。1983年7月,肃南县政府决定将肃南二中改为牧业中学,肃南一中附设职业班,开设财会、畜牧、文秘等专业。

(二)有计划地培训师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族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因此,河西地区各民族县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一是“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外地的特级教师、专家来县讲学,传经送宝,组织部分中小学教师、校长外出参观访问观摩教学,使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开扩眼界,吸收新的先进经验。二是选送部分年轻教师到省内外高校离职进修,提高学历。三是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在职进修。四是为教师办实事,解除后顾之忧,稳定教师队伍,如为教龄二十年以上的教师家属解决农转非问题,解决部分教师夫妻长期分居问题,筹集专款为教师修建住宅等。

(三)开办民族班,为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创造条件

从1980年开始,在张掖中学、酒泉中学等重点中学开办民族班,为肃南、肃北、阿克塞等少数民族县培养学生。张掖中学从1980年起,每年招收肃南初中毕业生15名,至1995年共培养高中生15届225名,已毕业13届195名,其中107名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1982年,张掖中学、酒泉中学被评为“甘肃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

(四)实行优惠政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为了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步伐,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河西各民族县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逐年提高教育经费,为牧区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免费供应课本,免收学费,给贫困牧民家庭子女发助学金,高校降低分数录取少数民族考生进入大学学习等。肃南县规定:凡在民族中学集体灶起伙(含亲朋家借宿)的少数民族学生,一年按10个月计,每人每月领取15元的助学金。在祁丰、明花、大河、康乐等学校寄宿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在本地10年以上的汉族学生,一年按10个月计,每月每人领取8元的助学金。助学金由县教委预算,县财政列为专项经费支出。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1995年,大专院校录取张掖地区少数民族考生133名,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少数民族考生118名。

(五)建立适合民族特点的双语教育体制

藏族、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有本民族传统语言文字。根据民族区域政策,坚持“双语”教学形式,即用汉语文和民族语文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从1979年起,肃南县在祁丰区学校、马蹄寺小学、皇城铧尖小学和映翔小学,从一年级起每周加授藏语2—3节。到1989年,张掖地区开设藏语文的小学4所,学习藏文的学生630名;开设藏语文的中学l所,学生33名,占藏族中学生的3.34%;开设蒙古文的小学2所,学生24名。

阿克塞自治县经过在群众中调查研究,认为过去以哈语文教学为主的形式,不利于人才培养,也不适合于本县经济建设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于是对过去民族语文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在民族中小学,以汉语文教学为主,单科开设民族语文课。有条件的小学逐步开设外语和计算机课。

(六)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调动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少数民族群众,广开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1985—1995年,省政府向张掖地区拨专项资金100万元,地方自筹80万元,在肃南县建成20所寄宿小学。张掖市政府先后向民族小学捐资37万元,学校自筹、社会捐助23万元,新建校舍2759平方米。向平山湖蒙古族自治乡投资12万元,新建校舍889平方米,建起平山湖、井井河2所寄宿小学。1990年,张掖地区民族小学全部实现了“一无两有”、“六配套”。

由于各级政府精心规划,精心组织,各少数民族群众热心支持,战斗在民族教育战线上的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河西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20世纪末,河西各民族自治县中,肃南、肃北和阿克塞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天祝普及了初等教育。肃南县1993年基本普及初级义务教育,1997年提前两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标准达到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标准,裕固族成为全国第三个整体实现“两基”的少数民族。2000年,肃南全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学成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7.9%、100%、98.5%、99.5%,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学成率、巩固率分别为97.8%、96.9%、97.2%、99%。

§§§第四节教育基本建设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落实,政府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各界也为此积极努力,改善教育设备,创造教育事业发展的条件,成效显著。

一、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一)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科教兴国是全社会的责任,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河西各级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事关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教育质量的提高,事关整个民族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发展教育事业,不增加教育投资是不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西地区各级政府在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逐年增加对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

张掖地区1978年教育事业费支出数为667.7万元,是当年全区财政收入总额的25.11%,是当年全区财政支出总额的10.74%。到1989年,全区教育费支出数为2588.2万元,比1978年增长2.5倍,是当年财政收入总额的30.88%,比1978年上升了5.77个百分点,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13.9%,比1978年上升了3.16个百分点。1994年底,地委、行署明确规定,全区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1993年2.2%的基础上每年递增0.25个百分点,到1997年达到3.2%,20世纪末达到4%。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占教育事业费的比例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1997年达到25%,20世纪末达到30%,从1994年起地区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地区职教中心建设的专项资金。

武威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区教育经费保持了持续稳定上升的趋势,教育经费1987年支出为2653.3万元,1989年支出为3782万元,1989年比1987年增加1128.72万元,增长42.53%。人均教育费1987年16.7元,1989年为23.14元,1989年比1987年增加6.42元。生均教育经费1987年小学为56.7元,中学为111.2元,中师为800.6元;1989年小学为87.5元,中学为162.1元,中师为1219元。1989年与1987年相比,小学生均增加30.8元,增长54.3%;中学生均增加50.9元,增长了45.8%;中师生均增加418.4元,增长45.8%。1995年全区教育事业经费支出数为9467.6万元,比1987年增加6814.3万元,增长2倍多。生均经费分别为小学192.8元,中学574.1元,同1987年相比,小学增加136.1元,中学增加562.9元。

金昌市、嘉峪关市、酒泉三地区对教育事业经营的投人也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为改善办学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措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财源,增加了支持力量。河西地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采取六种渠道:一是征收教育附加费。2000年酒泉地区征收教育附加费1990.3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8.83%。二是根据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鼓励企业出资办学,为企业培养人才,增加教育经费总量。三是鼓励捐款集资办学。群众集资办学,捐资助学是多渠道筹资,改善办学条件的一大特点,是穷省穷县办教育的新路子。河西各地群众主动集资办学蔚然成风,成效显著。1989年武威、酒泉两地区集资款额突破千万元大关,名列全省前茅,嘉峪关、金昌两市人均集资分别达到12.18元和15.28元,也名列全省前茅。张掖地区1990年底群众集资也突破千万元,1995年群众集资款达到2494万元,是1990年的两倍多。四是收缴学杂费。2000年酒泉地区收缴学杂费2234.9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9%。收取的学杂费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五是勤工俭学补助教育经费。1999年武威地区勤工俭学纯收人889万元,酒泉地区勤工俭学收入1085.2万元。2000年张掖地区勤工俭学纯收入1050万元,嘉峪关市勤工俭学纯收入174万元,有效弥补了教育经费不足。六是积极争取使用外资和港、澳、台友好人士捐资。

(三)加大教育投入,效益显著

河西地区各级领导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从而使河西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河西地区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的目标,危房量降低到l%以下。2001年酒泉地区、张掖地区、嘉峪关市实现“校园六配套”的学校达到100%,武威市达到84.5%,金昌市达到95.29%,均高于全省77.52%的平均水平。实现办学标准化的学校,酒泉地区达到93.08%,张掖地区82.15%,武威市73.21%,均高于全省33.215%的水平。

2.现代化教学设备发展迅速。2000年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市中小学基本上普及了电化教育,微机总量达12110台。其中,武威地区已有"265所学校配备了微机,微机总数达6000多台,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584座。张掖地区中小学配备微机室205个,微机总量达5032台,卫星地面接受站216座。酒泉地区中小学配备微机室31个,微机达1078台。2000年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河西地区5所中小学榜上有名(玉门市三台小学、嘉峪关市逸夫小学、张掖市第四中学、高台县解放街小学、民勤县东关小学),教育部正式发证授牌,占全省挂牌学校的50%。

3.新建、扩建校舍。2000年河西五地市新建校舍223473平方米。在中学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生均校舍面积仍不断增加。武威地区生均4.12平方米,张掖地区生均6.34平方米,酒泉地区生均6.4平方米,金昌市生均4.5平方米,嘉峪关市生均7.7平方米。

4.教职工住房条件大为改善。由于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安民工程”,河西地区教职工住房有了较大改善,广大教师安居乐教。2000年,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酒泉地区为12.17平方,张掖地区为14.67平方米,武威地区为12.19平方米,嘉峪关市为8。03平方米,均高于全省教职工家庭人均7.62平方米的水平。

二、培训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同类推荐
  • 让课堂充满幽默

    让课堂充满幽默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从幽默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各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机智应变,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直接引用的幽默素材撷英。本书案例丰富、幽默风趣,可悦读,可操作,可模仿,可会心一笑,可掩卷深思,是新教师自我提升的案头书、教学艺术培训的参考书。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热门推荐
  • 强嫁

    强嫁

    所有事件皆始于天水镇一霸——乔家三姐妹中的两个妹妹为了自己有过不良记录的大姐能够嫁出去,便道德沦丧的替她抢了个夫君。结果抢来的人看似美型,实乃攻的身子受的心,不过这只是看上去而已。
  • 爱的真心话大冒险

    爱的真心话大冒险

    一场爱的邂逸.......高冷校草爱上单纯可爱的灰姑娘,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友情?爱情?灰姑娘如何抉择?又何从何去?搭档?男朋友?如何选择?
  • 绝情总裁:女人乖乖让我宠

    绝情总裁:女人乖乖让我宠

    继母逼死了她的亲生母亲,成为安家大夫人。继姐诬陷她偷东西,害她被父亲赶去国外整整十年。继母想要安氏集团?她会把继母赶出安家,让继母一无所有。继姐想害她在宴会上出丑?一脚踹她下泳池,让她也尝尝被人耻笑的滋味。“我和你假结婚,你帮我拿到安氏集团掌权人的位置,我可以帮你在外界打掩护。”据说言礼不近女色是因为喜欢一个男人。言礼邪魅的勾起唇角,“好。”婚后,她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唔唔,今天真的不行,我腰酸。”“没事,我可以帮你。”然后又是一夜春风。到底是哪个混蛋说他不近女色的!
  • 狐狸家的小西瓜

    狐狸家的小西瓜

    西瓜家的小狐狸开文啦!美好的遇见,美好的结局,女主不作不装,敢爱敢恨,悄悄告诉你,女主有暴力倾向,当然男主面前还是个可爱的小妹纸的。男主不高冷,和女主相亲相爱。美好的宠文开始了
  • 左手职场,右手青春

    左手职场,右手青春

    你好,我叫林衍。一个职场新人,是的,刚从上海经济大学毕业的我完全抛开专业,毅然决然选择了这家公司,甘愿做个小会计,你也许难以置信,不过这没关系,因为在你对我指责不休的时候,故事已经开始了。就发生在这样的上海,这样的一幢公寓里,发生在林衍居住的166房。伙计们!打起精神,跟我一起看职场,聊人生,听爱情,浪青春!
  • 始于错择

    始于错择

    脑洞太大,突然就想写个小说,无视掉我就好,
  • 怒啸苍天

    怒啸苍天

    2012年的12月22日,一个人影跌跌撞撞地穿梭在世界各地,看着一个个著名的地方变成废墟,火山在远处咆哮,大海在狠狠地冲击着陆地,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看着城门渐渐被海水淹没,叶飞怒吼:“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我了”。。。叶飞站在喜马拉雅山之巅,看着石碑:“这个星球上的最后一名幸存者,你好”。。。看着这张纸上触目惊心的字迹,叶飞喃喃自语道:“天尊鬼尊以星河为盘,星球作子。。。”站在几万丈的山峰上,看着这片荒凉的大地,叶飞怒啸苍天:“我命由我不由天,既然你们以星河为盘,星球作子,那我就道鬼两修,以吾之力,逆世轮回。”
  • TFBOYS—携我白头

    TFBOYS—携我白头

    这是一个虐心又青春的校园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回忆的名字

    回忆的名字

    灵魂互穿,彼此羁绊的故事.纯爱+拒绝不开心.
  • 佑守于欣

    佑守于欣

    李佑硕:“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诉说爱你这件事,我们的身份太特殊,只恨来世我不做模特,你也别做演员,我们都不要太过于沉陷于这个圈子中······对于你,我更愿意细水长流。”作者致谢:本小说封面由墨星小说封面网免费制作,还没有封面的赶快去免费申请啦!百度搜索“墨星”即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