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5200000015

第15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6)

河西地区从1956年开始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根据“结合实际,结合生产”的原则,改进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等科的教学工作,挖掘有关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因素,搜集利用生产建设的实际资料进行教学。从1956年秋季起,在城市小学开设了《手工劳动》课。1957年秋季起,初中三年级增设《工农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开展各种课外生产技术研究活动。酒泉中学建立植物实验园、地理园以及钳工、锻工、车工等实习工厂。张掖中学建立木工制作间、模型制作间、农业园、饲养园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小工厂”、“小作坊”进行劳动,增长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科学技术兴趣和劳动习惯。

五、工农业余文化教育

(一)农民业余文化教育

1953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河西地区的农民业余文化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中央“整顿巩固,重点推行,积累经验,稳步前进”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首先对农民业余文化教育进行了整顿,各县乡对原有冬学、民校学员进行测验编班,按照学员程度选定教材进行教学,并对原来未办冬学和民校的地区,继续按农民的生产、生活、居住和师资条件及自愿的原则建立冬学、民校识字班、识字组。在教学方面除有基础的冬学、民校重点试行速成识字法外,一般仍采用普通教学方法和单元识字教学法,并继续按照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与国家政治斗争相结合的原则,向农民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宣传党的统购统销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政策。农村扫盲工作经过整顿以后,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数量巩固,质量提高,密切配合了农村的中心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生产。1953年河西地区,有冬学、民校班308个,学员76064人,其中女学员32938人,脱盲1880人。

1954年,随着以农业合作化为中心农业增产运动的逐步开展,农民的业余文化学习也开始和新的生产组织逐渐结合起来,农业生产合作社办学的风气日益高涨,各地以农业合作社为单位建立起了冬学和民校。生产的集体组织成了吸引农民学习文化的中心。据河西地区15个县的统计,共40个农业合作社,以社为单元都办起了冬学和民校。武威专区所属各县的294个农业合作社新办的冬学、民校学员总数达21377人。

1955年春,各县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了转办常年民校工作。据武威、永昌、临泽、高台、酒泉、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10个县的统计,共有常年民校809处,学员31628人。由于坚持常年学习,农民群众学习风气日盛,群众读书看报已蔚然成风。据酒泉县银达乡统计,全乡订阅各种报纸共79份,杂志12份。

1955年冬开始的扫盲工作,到1956年春已形成一个新的高潮,规模壮阔,声势浩大,形式多样,情绪高涨。“到处找老师,遍地是课堂,土地变黑板,学习更经常,人人都识字,再不当文盲”,是当时农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歌。农村呈现出一片全家入学,亲邻包教,夫妻挑战,婆媳比赛,轰轰烈烈地学习文化的动人景象。由于农业合作社对生产和学习时间统一安排,使广大学员坚持做到了常年学习,即是在农忙季节入学人数也能达到80%以上。据河西地区18个县1956年下半年统计,共有扫盲班7946个,学员447811人,其中女学员171039人,高小班263个,学员6409人,其中女学员2502人,个别县还发展了初中班,仅扫盲班和高小班合计全区共有8209个,学员454220人,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农民业余文化教育发展最快的一年,也是这一时期的高峰。与恢复时期的最高数字比较,入学人数增长102%,其中武威县人学总人数达160286人,占全县文盲半文盲总数的79.3%。

1957年,扫盲工作猛烈下降,据1958年4月教育会议统计,参加学习的人仅达11万人,较之1956年减少33万。

这时期,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各地根据“不忙多学,小忙少学,大忙放学”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各种办学形式,主要有①班级教学形式:一般农历10月、11月、12月和正月农闲季节采用。②院子、地头识字小组:适用农历3月、4月、5月、9月等小忙季节。为在小忙季节做到生产学习两不误,永昌县水源乡和金塔县四头乡的合作社,结合生产小组做了小黑板,生产小组长兼任学习小组长,生产时带黑板下地,利用休息时间识字,干啥活学啥字,不耽误生产,学习效果也好。③送字上门,领字学习。动员小学生利用放学在家时间,将字写在小黑板和卡片上,供冬学、民校学员晚上在炕头,白天在地头学习。酒泉县有些乡采用卡片轮流识字法,即教师把生字写在卡片上,先教给部分学员,然后由这些学员轮流传授,卡片按期交换,换卡片相互教认生字。④包教保学,互教互学。如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亲邻等相互之间,识字多的教识字少的人,先包自家,后包邻居,保证每人、每天给不识字的人教会5个生字。民校教师每周检查一次,每月公布一次成绩。这种方法适于家务忙,孩子多的妇女。⑤见物识字。如植树时,在树苗上贴“树苗”二字,在面箱上贴“面箱”二字,这种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成年人学习效果良好。

扫盲工作由于继续贯彻了“以民教民”的方针,农民业余教师不断增加。据1956年统计,全区涌现出的8728名扫盲教师中,农民业余教师有8384人,占总数95%。随着数量增加,质量也在提高,每年要用10天左右的时间举办一次扫盲教师学习会,传达上级精神,互相交流经验,组织示范教学,提高农民业余教师的思想和文化业余水平。

(二)干部文化教育

为了使文化较低的干部提高文化水平,进而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河西地区在中央“加强干部文化教育”的方针指导下,开展了干部文化教育工作。

干部文化教育采用在职业余学习和离职学习两种形式。1953年原武威专署和酒泉专署分别设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各一处。之后,各县陆续开办。到1956年,全区各县都已建立起干部业余文化学校。1957年,各县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共设扫盲班56个,学员1861人,高小班148个,学员4721人,初中班79个,学员3027人,合计283个班,学员达9609人,共有专职教师94人,兼职教师229人。

干部离职文化学习由地委干校和部分县设立的扫盲班、文化班进行。1954年武威地委干校和酒泉地委干校同时开办离职干部文化学习班,两校共接受各县选送在职干部136人进行扫盲和初小课程的补习。1956年两专区合并后,干部学校同时合并。

干部文化教育采取“速成的、联系实际的但又是正规化的”教学方针。由于干部文化教育属于普通学校的性质,基本都是补习普通学校的课程。据1956年省教育厅关于干部业余学校学制和课程设置的暂行规定,扫盲班(即初小班)学制为l一2年,设识字、政治(时事政策)两科,高小班学制为2年,设语文、算术、政治(时事政策)三科,初中班学制为3年,设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5科。离职干部扫盲班学制为半年,设识字1科,文化班学制为1年,也主要设识字1科。干部业余文化学校,一年分为两学期,每学期授课考试时间为22周,每周学习文化课8小时,学习政治1小时。离职扫盲班、文化班每周学习27至30小时。

(三)职工业余文化教育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随着河西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职工队伍日益壮大,职工教育工作也有相当的发展,在恢复时期已开办的职工业余学校的基础上还有新的发展。1953年以后山丹煤矿、玉门旱峡煤矿、酒泉运输公司、玉门油矿运输处、中国石油公司酒泉供销站、张掖农具厂、张掖电面厂、张掖马拉机农场等厂矿单位,又陆续设立了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和文化班。此外,张掖、酒泉、武威、敦煌、高台等县也有县工会主办的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和文化班,吸收搬运工人、手工业工人、店员参加文化学习。到1957年,全区已有职工业余学校33所,参加业余文化学习的职工达18570人,其中扫盲班学员10749人,高小班学员5544人,初中班学员2138人,共有专职教师240人,兼职教师280人。

六、新型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建立

(一)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发展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河西地区除天祝、肃北两个自治县以外,1954年又新设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在党和上级政府的领导下,一方面各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日益昌盛和繁荣,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积极扶持、拨发教育事业补助款、放宽录取标准、优先吸取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的优惠政策和当地群众积极支持,踊跃送子女入学,各级学校和学生都有显著的增长,民族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1957年,河西地区已有少数民族专设中等学校3所,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6人,连同一般中等学校兼收的少数民族学生101人在内,少数民族中学生达到227人,与1952年比较,增长81%。共有专设的少数民族小学126所,其中完小16所,初小儿O所,少数民族学生达3898人,连同一般小学兼收的少数民族学生737人在内,少数民族小学生总数达4635人,与1952年比较,增长了13.1%,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89人,与1952年比较,增长了90%。

阿克塞自治县的哈萨克族群众,解放前长期被国民党政府视为匪徒,采用武装消灭的反动暴政,致使哈萨克人民东奔西跑,到处流浪漂泊,经济生活十分贫困,没有安居的机会,文化教育极其落后,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全县没有1所学校,除反动头人和封建毛拉能粗读几句可兰经,广大劳动人民没有一个识字的。1953年党和政府根据哈族人民的实际情况,先后以部落为单位建立起7所帐篷小学,学生118人,1954年自治县成立后为便于领导,将7所小学以乡为单位合并为4所,学生增至169人。1955年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又增设小学1所。1957年入学儿童共达152人。其余3个自治县的学校教育,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已进行了重点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农牧业合作组织的逐年发展,农牧民生活逐步改善,学校教育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又取得迅速的发展。其中天祝藏族自治县发展最快,其发展速度是河西教育史空前未有的。据1957年统计,天祝共有小学98所,较1952年的47所增长1倍多,学生达8182人,较1952年的4506人也增长了近1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自1954年建县后,学校、学生都不断增加。当年就创办完全小学1所,学生28人。1955年又新建完小1所,初小2所。1957年新建完小3所。3年间,该县小学发展15所,其中完小2所,初小13所,学生发展到1077人,较自治县创建时,学校增加6所,增长66%,学生增加638人,增长近2倍。其他各县的专设民族小学,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也有增加,酒泉祁明区增设藏族小学1所,武威华尖乡设藏族小学1所,张掖平山湖也增设蒙族小学1所。

随着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民族中等教育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也有突出的发展。1955年在天祝初师附设初中班,1957年新建天祝初级中学,将天祝师范附设的初中班学生并人天祝初级中学。这时天祝藏族自治县已有2所民族中等学校,学生达485人,其中初师197人,初中288人。同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也建立初级师范l所,招收新生50人。

自治县牧区教育不同于一般地区,有许多特点。由于牧区居住分散,流动性大,交通不便,因此,各自治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办学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阿克塞是纯牧区,概括牧区生产的特点,出现帐篷学校,这里的4所学校全是流动性的帐篷学校。肃北3所小学中有2所是帐篷学校,肃南也有1所帐篷学校。这些学校随牧而迁,牧民放牧到哪里,学校就迁到哪里,给牧业子女上学读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上学时间也因牧区的特点和牧民的风俗习惯而与一般地区不同。阿克塞自治县初建学校时,每年放假6个月,学生从农历8月入学到次年2月放假。从产羔、接羔工作开始,由于需要大批劳动力,学校也随之放假,使学生投入到畜牧业生产中去。肃北自治县根据气候和产羔季节,每学期学习100天左右。在教学内容上,也适当注意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政治思想教育除一般学校教学内容外,特别注重民族政策的教育,培养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和睦的感情,形成平等互助的兄弟关系,借以促进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照顾的新风尚。文体活动方面,根据民族的特点,提倡多种多样的民族形式的活动,如民族舞蹈、摔跤、爬山、抛石子等。在民族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方面,天祝自治县的小学,.加授了藏文课程。阿克塞自治县各小学完全用哈文进行教学,肃北党城湾小学以蒙文为主,加授汉语进行教学。还特别注重培养民族语文师资,五年内培养出民族语言师资10人。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政府继续拨出大量经费,支援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内省教育厅共拨付给河西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补助费24万元。这些补助款除扩建原有专设民族学校外,还修建了新的学校,购置了课桌、图书、仪器、风琴、留声机、火炉、黑板及体育用具等,同时还给流动性帐篷学校购置了帐篷、蒙古包、地毯等。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助学金的比例也有提高,中学生为50%,小学生为10%。政府继续给民族学生统一配发课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寒农牧民子弟入学难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也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除按地区标准发工资外,还给生活补助费。在牧区的教师还拨发装备费,购置皮大衣、毡筒、皮靴、皮褥、行军锅、行军床、行军水壶、风镜等。

(二)农牧民业余文化学习

同类推荐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螺子黛

    螺子黛

    她流落红尘,看遍世间冷暖,独独挂念着他。莫名其妙被大将军娶回家,受尽凌辱,他却及时出现,成了她最温暖的依靠。她为了他,机关算尽,背叛了自己的亲人与国家,可到头来却发现九年前他早已心有所属,她只是他复仇的工具。恨之深,爱之深,这场闹剧该如何收场?
  • 逍遥兵王混都市

    逍遥兵王混都市

    特工兵王降临都市,纵横花都,猎艳群芳!你要装逼?赶紧滚,不然打成猪头!扮猪吃老虎,什么赵日天,什么叶良辰,哥哥才是装逼大王!且看兵王,驰骋装逼界,叱咤风云!
  • 邪王独宠王牌悍妃

    邪王独宠王牌悍妃

    不知道哪个天杀的一脚将她踹下悬崖,再次醒来已经被五花大绑捆在了花轿中,外面的刺客嚷着要送她上西天,传闻是那个未谋面的相公要杀她。情况危急——她紫陌醉可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就看她如何玩转这异界战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愣头神

    愣头神

    天道往复,自有定数。为复仇而生,从天堂堕向地狱,从稚嫩变向成熟,阴谋酿造的人生,守不住善良,磨不尽恨意。成王的路上披荆斩棘,当鲜血漓遍六界,败尽天下亡命之徒,回首怆然,只为那最后一方净土。欢迎加入《愣头神》书友群,群号码:576503022
  • 重生之穿越异界

    重生之穿越异界

    一个叫王刑宇的。。。少年,在玩游戏时意外重生,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元素使,话说用了空间能力头发,眼睛会变色是什么鬼,。。,
  • 南音:风木含悲

    南音:风木含悲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边伯贤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吴世勋你给我一滴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朴灿烈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那一刻开始。————金钟仁华灯初上,谁许谁天荒地老。————张艺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影子四重

    影子四重

    四重,前世是一个街边的小乞儿,年龄不大,却看遍世态炎凉,在一次车祸中身死,魂魄来到暗影大陆......
  • 界中世界

    界中世界

    古有天机星辰图,传闻隐藏星空大秘,勘破者可逆天改命。封魔之地,平凡少年意外得到一角星图,在这动荡时代,看他如何袖里藏乾坤,掌中擎万界,踏遍星空,屹立万界之巅
  • 虐恋99天:总裁,你娶我吗

    虐恋99天:总裁,你娶我吗

    ”你身边是什么声音?“叶青青一脸的纳闷。“这是什么声音你听不出来?我正和女朋友在酒店呢,怎么,你也想来试试?”冷酷的声音没丝毫不妥的从电话里传了过来。叶青青放下电话,眼里闪现出更深的难过,“试就试,你以为我不敢……”都说兄弟妻不可妻,若是你是文中的男女主,你们会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