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2800000024

第24章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3)

统筹城乡发展,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现实课题,又是我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做出的历史性决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农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不平等,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农业产品交换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小城镇迅速发展,使城乡关系逐步改善。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仍比较突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城乡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人工业化中期阶段,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城乡就业结构,促进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城乡之间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重要前提和基础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在“三农”之外做文章,根本途径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并把广大农民纳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城镇化支持工业化深入发展,靠工业化致富农民,靠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靠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在推进工业化上,主要围绕做大做强化工支柱产业和一大批县域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引导、鼓励企业新增工业项目、国内外招商引资项目向开发区和园区集中,推进产业集群化,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以工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财政对农村的支持能力。在加快城镇化上,积极构建合理的城市发展布局,逐步建立以市区为核心、以县城为龙头、以小城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三级城镇体系。靠产业聚集支撑城镇发展,依托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打破国民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统筹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重点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增加农民可以直接收益的资金投入比例,改进政府对农业的投资管理体制,提高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对失地农民给予公平补偿、进行妥善安置,解决其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问题;进一步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切实逐步降低农业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得以休养生息;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彻底打破户籍限制,让农民充分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移的权利,并公正地对待农民工,民工市民一视同仁、平等竞争,让广大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使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弄清楚为谁建立政绩、建立什么样的政绩、依靠谁建立政绩。具体讲,既要为城镇居民又为广大农民建立政绩,既建立惠及城镇居民又惠及广大农民的政绩。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带着深厚感情关注农民、农村、农业,真正做到亲农、重农、惠农。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四个着眼”:着眼于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像关心城市建设一样关心农村建设,像研究城市建设一样研究农村建设,切实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投入力度;着眼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抓好农村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着眼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把对农村人口的教育培训作为大事来抓,尤其抓好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努力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创业能力的新时代农民;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增长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能否落实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目标,是对一级党委、政府,对一名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实际检验。要学会和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真正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学会和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通盘考虑城镇与农村的各项事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弹好“钢琴”,弹出城镇与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美乐章;学会和提高抓重点、攻难点、抓落实的能力,紧紧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大事要事,敢于和善于攻克各种难点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实里做,确保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使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腹地、资源和市场,城市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整体发展的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不可能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城乡矛盾。因此,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推动模式,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调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新机制。

第一,打通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融合的通道,提高经济社会资源的综合效益。要深化城乡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市场。首先建立对农民房产、种植、养殖物和其他财产产权界定、登记、抵押、拍卖、交易的规章制度,规范产权流动秩序,帮助农民进入产权市场。要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包括使用权、经营权、保障权等权力,这种经营功能和保障功能混为一体的制度,制约着农业的规模经营。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的撤并,农村信用社的不规范经营,以及商业性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规避行为,大大增加了农民融资的成本和难度。广大农村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入城镇,也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的保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目前应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原则,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体制创新,使其成为合作性或商业性区域银行。同时,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农村金融网络,降低农民的融资成本。在农业保险方面,改革现行的民政救济、救灾体制和办法,建立政策性的专门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保险公司,引导商业保险进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领域,为农业和农村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三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开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渠道。农村劳动力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转移渠道不畅,降低了资源价值,也限制了农村土地产权的流动和集中。要废止对农民在就业、户籍、教育、迁徙和纳税等方面的制度或政策性歧视。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制止向农民工乱收费以及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把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失业保障、防病治病和户口管理列入政府有关部门和社区的管理范围,提供良好的服务,解除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定居的后顾之优。四是建立统一的城乡技术市场,降低农民获取技术的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他们吸收、消化、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以“三下乡”活动为龙头,动员和引导城市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推广。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欺诈行为,规范技术市场秩序,帮助农民以低成本获取所需技术。

第二,提高城乡产业间的耦合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一是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利,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畜牧产品等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品,逐步压缩质量差、档次低的农产品,改进生产、加工、包装、保鲜、贮藏等技术,严格规范技术与质量标准,并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提高农业的自组织程度。要大力改善农村产业组织,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进而发展成不同类型的产业群,形成协调配套的产业结构,为城乡间产业对接创造条件。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鼓励农民建立各种技术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扶持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支持农产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应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通过资金、技术、服务支持,引导农民从事第三产业。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鼓励城镇各类主体投资农村第三产业,大力兴办农产品储藏、保鲜、运输业,发展建筑业、农村商业、旅游业、饮食服务业,培育科技服务、信息、咨询和社会化服务等新兴产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提高农村第三产业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四是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要破除现有的体制和政策框框,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工业管理体制,使乡镇工业在区位选择、行业准入、技术改造、劳动用工、进出口等方面享有与城市工业平等的权利,降低乡镇工业参与城市资本运营、产权重组的成本,促进跨城乡地区、跨产权的工业集团的发展,建立起城乡工业间合理分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要将乡镇工业作为农村城市化的龙头,超前规划城镇布局,按照“工业向城镇走,人随企业走”的原则,诱导乡镇工业向大城市边缘区和城镇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一系列乡镇工业聚集中心,发挥集聚效应。

第三,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一是加快城乡社会管理制度创新。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和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标准、目标各不相同,公共选择的过程和机制也大相径庭,导致城乡社会在各自封闭的路径上发育。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创新城乡社会管理制度,取消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制度和政策,废止一切不利于城乡共同发展的限制,实现由城乡分治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转换。打破许多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实际存在的体制性、技术性壁垒,使城乡公共产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实现产品供给同轨、出售同价,实行城乡社会一体化管理。应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列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纳入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范围,改变目前主要由农民投资投劳的机制。二是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路、电、水网建设力度,增大覆盖面和密度。在改善提高县乡公路等级的基础上,以集市、交易点所在地为结点,解决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交通问题。电网建设应以改造为重点,实现城乡供电并网,价格并轨,解决农民用不上电和用不起电的问题。将农村民用水资源纳入城乡水资源管理范围,对水源的保护、分配、使用进行统一协调。三是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应尽快调整财政资金分配模式,增加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总量,稳定政府投入渠道。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完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业科技推广、质量标准管理、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将在流通环节对农民的间接补贴变为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利用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保护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合理调整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的财权和事权,将农村社会事业的责任主体由农民转到县及县以上政府,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保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供给机制。增加中央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转移支付规模,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和社会协调进步。

(三)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早在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这就要求我们在“十一五”时期,正确认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形势,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步伐。

第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必然性。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是由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的。党中央强调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的时期。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把握得当,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就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两个趋势”,必须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立足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同类推荐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主要收编了庞波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省人社厅厅长以来,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人力资源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50万年前,一支名为“藏象生命体”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它们发现这里是茫茫宇宙中罕有的生命天堂;这个星球的陆地、海洋、天空,充满着美丽、丰富、不可思议的生命。它们决定留下来。时至今日,这些外星生命仍然寄生在我们的身体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它们是经络与灵魂的混合体,它们让人类对宇宙深处的秘密有着神秘的感知——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热门推荐
  • 独听荒鸡

    独听荒鸡

    金城三界魔头白先生是个白骨精,在阴阳两界都拥有巨大的势力,在人世是金城隍庙管委会副主任,他企图为自己修建一个真正的人的肉身,从妖邪变成真神,获得金城城隍之位,从而真正控制金城三界。从此一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生存与死亡、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在白先生与失学少年丑旦等人之间展开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穿越之王妃太冷淡

    穿越之王妃太冷淡

    一缕白纱欣起万丈红烟,一眸妖瞳真假难以辨。王凤陨落随缘尽人间,得应自来命难连。传说的草包皇妃,一舞倾城。她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乱世红颜。曾经的她,丑名远扬,却在宫宴上一舞倾城。她无心参与各种斗争,却事事与她牵连。传说的白痴王爷,绝色风华。他是史上最具话题的绝色王爷。白痴的称号,他骗尽天下人,却唯对她敞入心菲。他原本天姿聪慧,却被逼装傻卖痴,她和他的命运齿轮再次相遇,是否还能相濡与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战之代号小丑

    逆战之代号小丑

    生化实验室的新型病毒流出,城市陷入疯狂,比起丧尸,更可怕的是人心,活下去……我只想要活下去……
  • 怪物特工队之黑暗中的袭击者

    怪物特工队之黑暗中的袭击者

    这是我的小说怪物特工队,里面都是关于远古时代的故事.
  • 田不换

    田不换

    跳河自杀偏成英雄救美,风生水起又遭灭顶之灾:从一贫如洗到腰缠万贯,从高官厚禄到四面楚歌;从声名狼藉到大名鼎鼎,从美女如云到茕茕独行。三穷三富金不换,九死一生终成龙……
  • 巫山神女武罗

    巫山神女武罗

    如果那一年我没有贪玩,便不会遇见那个足以改变我一生的人……他曾对我说:“武罗,我只愿你一世无忧。”我曾以为,他会是那个陪我走到最后的人,但到头来,我却亲眼看着他死在我面前。他曾对我说:“小武,你说我若把你囚禁在我身边,你的心会属于我吗?”我曾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却不曾想,他真的将我“囚禁”了一个月,可惜我的心终究不属于他。他曾对我说:“罗儿,此生愿罗缠瑾,紧紧不落。”我曾以为,我们的“日久生情”足以敌过“一见钟情”,但到头来,一切都只是一场阴谋,只有欺骗,利用,报复……命运弄人,我与他的前世今生,该何去何从?
  • 爆笑女神经:校草还高冷

    爆笑女神经:校草还高冷

    她,是追寻自由的乐天女孩-----韩希沫她,是无父无母的清纯女孩-----林小兮她,是受人爱慕的文静女孩-----柠倩雪-----------------------她,是被爱冲昏头的单纯女孩-----胡晶晶她,是娇生惯养的心机女孩-----刘晓芒她,是不惜代价的率真女孩-----李敏娜----------------------ps:男主我是真的没词了,抱歉了
  • 禁忌游戏:与恶魔缠绵较量

    禁忌游戏:与恶魔缠绵较量

    灰姑娘被王子钦点入豪门,可新婚夜王子变身恶魔,她惨遭蹂躏。决心报复,却发现他眼里浓烈的爱。当梦中缠绵的美男子出现,爱情夹着疑雾,前世今生,天使恶魔,爱至残忍究竟谁是归宿?华丽妖娆的故事!放肆禁忌的深情!禁忌游戏,禁情,忌爱。
  • 忽然想起我未曾拥有过你

    忽然想起我未曾拥有过你

    单恋,辛苦而又甜蜜,他不知道她喜欢他,所以把她推给了王勋宪,她却在他和他之间犹豫不决。她说:“王勋宪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他却来不及告诉她:“我不懂什么是爱情,因为我未曾拥有过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