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2400000011

第11章 论90年代甘肃农业发展的思路(1)

甘肃农业在度过辉煌的80年代后,已步入了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极其重要的90年代。如何确定今后十年甘肃农业的发展战略,选择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直接关系到全省第二步战略目的能否顺利实现,对下个世纪甘肃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甘肃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甘肃是一个干旱贫困的农业省。由于深居内陆,受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侵袭的威胁,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很差。建国以后,为了彻底改变甘肃贫穷落后的面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但是,由于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建国后前三十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路子,农业生产长期囿于自然经济的狭小圈子之中,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进入80年代后,全省农村彻底改革旧的管理体制,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甘肃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本找到了一条科学的发展路子,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全面、持续、稳定发展。1990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56.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37.3亿斤,肉类总产量达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3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90.5%、40%、1.7倍和1.66倍;乡镇企业总产值达64亿元,比1982年增长15.8倍;全省贫困面由80年代初的65%下降到了10%;农业生产商品率由13%提高到了43.2%。回顾80年代甘肃农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经验是:

1.遵重客观规律,实行分类指导。在战略布局上实行“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抓两面,促全省。在区域经济指导上,把全省分为河西、中部、陇东、陇南和甘南牧区五个不同的经济类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方针和工作重点。在治穷致富的途径上,明确提出了“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三条路子。在粮食生产上,以建设河西、沿黄灌区和陇东“三大粮仓”来带动全省粮食的发展。在扶贫开发上,采取首先缓解中部地区,继而解决老困地区,接着在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的贫困地区打攻坚战。

2.端正思想路线,长期艰苦奋斗。过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上一直存在着或急躁冒进,或悲观失望两种倾向,进入80年代后,全省上下力戒急躁、悲观,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人一之,我十之”,“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精神,长期艰苦奋斗。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历史造成的植被破坏基本得到停止;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水的地方兴建和续建了一批大型电力提灌工程、小型调蓄工程和井灌工程,水地面积每年增加20万亩左右,无水的地方每年兴修“三田”70—80万亩;围绕防大旱、抗大灾,一年一年地安排部署防旱抗灾的各项措施,把农业丰收建立在防旱抗灾的基础之上。

3.稳定农村政策,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甘肃农村较早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的商品生产地位,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发展方向不变,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实现农村经济全方位发展。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推动改革。二是农村经济内部的关系。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重视了多种经营;在强化农业的同时,林、牧、副、渔都得到发展;在重视第一产业的同时,二、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三是区域之间发展的关系。对五大经济区进行分类指导的同时,实行“分层次,有重点”发展战略,通过狠抓两西建设和扶贫开发,实现兴西促东,以致富带脱贫,在动态中实现均衡发展。四是资金投入与科技投入的关系。一方面十分重视资金投入,开拓资金渠道,采取国家、地方、个人和社会一齐上的办法,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承包活动,大力推广普及优良品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间套复带、旱作技术等一大批先进的应用技术,增加化肥、农膜、农药等现代物质技术的投入。五是外延开发与内涵挖潜的关系。在外延开发上,以水土资源开发为主,兴建了一批大、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新增了一批农用耕地,扩大了农业生产能力。在内涵开发上,采取资金、技术、劳力等综合配套输入的办法,实行集约经营,改造了一大批中低产田,建成了20万亩“吨粮田”和一批高产稳产农田,提高了投入产出效益。

5.深化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农业的领导。省委、省政府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认识,始终把农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省、地、县三级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农业,地县领导以主要精力抓农业,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帮县扶贫制度、县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并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援农业、服务农业,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90年代甘肃农业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

在稳定地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实现全省粮食自给,分步骤地走向小康是90年代甘肃农业的中心任务。根据这个任务,《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确定了今后十年甘肃农业的奋斗目标:一是农业总产值,十年平均增长4.5%,1995年达到70亿元,2000年达到88亿元;二是粮食总产量,1995年达到780万吨,2000年达到900万吨;三是乡镇企业总产值,1995年达到116亿元,2000年达到186亿元;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1995年达到555元,2000年达到800元。

80年代甘肃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现90年代甘肃农业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甘肃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脆弱;现代物质技术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粮食均居于全国后列;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扶贫任务相当艰巨,返贫问题仍很突出;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改变,不稳定,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上述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我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高,远远不能为实现90年代的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保证。要实现90年代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农业的新增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把甘肃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定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资金、物资、劳力的投入水平,农用工业的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多种因素组合而成。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进行综合投入和综合开发,在农林牧副渔和乡镇企业等各业上都形成一定的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把全省农村商品经济推向一个新水平。

为此,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建设以商品生产为主的区域性规模支柱产业,大搞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富民富县。

三、大力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是90年代甘肃农业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商品率,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强农业发展活动,最终形成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甘肃农业由自给半自给向商品经济的转化。

建国40年来特别是80年代甘肃农业的开发实践,为今后农业的综合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0年代甘肃农业综合开发,要以商品经济为宗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水土资源开发为主,以优势产业(或产品)为重点,坚持开发与治理结合,外延与内涵并重的原则,围绕山水田林路,粮棉油肉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在开发战略上,采取先优(优势产业或产品)后劣,先长(长腿产品)后短,做到以优补劣,以长补短,内外结合,大小并进。

1.以水土资源开发为基础,搞好流域综合治理。要认真组织打好三大战役:一是建好“引大入秦”、“景电二期”两大骨干水利灌溉工程,力争在“八五”中后期基本完工,新增灌溉面积130万亩。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打好开发疏黑流域和渭河流域的第二战役。要争取尽早立项开工,渭河流域可新增水地15—20万亩,疏黑流域近期可开荒60万亩,远期开荒82万亩。三是“临定工程”建设力争早日立项。与此同时,要搞好关川河流域和白水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采取治水与治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垦荒与保护生态相结合,治川与治山相结合,单项开发与综合开发相结合的办法,根据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开发规划,努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与当地水土资源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结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林牧副渔生产网络。

2.以产业开发为目标,建立完善商品基地。粮、油、肉、糖、毛、瓜果、烤烟、药林、亚麻、蚕桑等,是甘肃的十大优势产业,省地县都要各有侧重地建立一批稳固的商品基地,使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已建立的基地,要在强化功能,提高效益上下功夫,逐步做到功能齐全,可吞可吐,转化吸收,加工增值。

3.以科技开发为先导,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和资源的再次利用。要以改革耕制为主,推广良种良法为重点,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工艺、实行综合配套输入的办法,开展模式化栽培,彻底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率。同时,通过发展立体农业和庭院经济,走综合经营的路子,搞好资源的再次利用和多次利用。

4.以政策为催化剂,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要明确开发权属,坚持谁开发,谁使用,谁受益;制定优惠和奖励政策,鼓励广大农民、科技人员、科研单位和开发性经济实体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发;广辟资金来源,多方筹集资金;引导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取得规模效益。

四、持之以衡地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同类推荐
  • 直接补贴政策有哪些

    直接补贴政策有哪些

    本书汇集各地强农惠农直接补贴政策,对生产性补贴(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化肥等农资综合补贴)和生活性补贴(如合作医疗补贴、义务教育补贴、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进行阐释,并就一些常见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给出相应的解答,力争让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朋友及时了解其应该享受的优惠,尽快富起来。
  •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甘肃是研究转型经济中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好样本。首先,计划经济时代的甘肃经济其现代部门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体制变迁中,这些部门都经历了内部的产权制度和外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它们的成长与起伏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其次,市场化进程中的甘肃传统部门已形成了一些新的经济成长模式,急待总结;最后,甘肃在西北经济中的区域地位、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地区差异等等,对于研究落后地区的经济转型问题具有代表性。
  • 甘肃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甘肃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本书以甘肃为主要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意义、内涵、特征、首要任务、动力机制、发展战略、主要模式以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并设计了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纳家户村志

    纳家户村志

    本志分环境、人口、社会、民族宗教、村政、村区建设、综合开发、农业、工商贸易、兵事、文化等16章,主要记述了纳家户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
  •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本书从企业产权制度的视角研究职工参与制度,通过对我国职工参与制度所依赖的产权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职工参与制度的必要条件。
热门推荐
  • 恶魔少爷:唯一守护着你

    恶魔少爷:唯一守护着你

    他身为贵族校草,却喜欢上了一个平凡的女生。两人的爱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半鬼天师

    半鬼天师

    命!你信么?有鬼!你信么?这里没有高大上的人生,没有飞檐走壁的绝学,当然更不会上天!本书将带您走进一个阳光青年无意间撞鬼后的悲催故事,平凡都市,平凡生活,略微不凡的酸爽......
  • 魔长于万物之上

    魔长于万物之上

    天使的职责不一定是拯救世界恶魔的天性不一定是堕落人间可我的天性不一定是平庸无奇我只想成为人间翘楚!大家加我的书友评价群,多多评价我的书,我才能更好的改进!QQ群:303161090
  • 蝼蚁记

    蝼蚁记

    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像蝼蚁一般,在这个平庸不能再平庸的时代,开启了一场未知的冒险之旅。
  • 白雪公主的翅膀

    白雪公主的翅膀

    文铭离开了曾经生活的地方来到了陌生而又熟悉的故乡,在这里他遇见了童时的玩伴,依旧那么美丽。回来后的他愿做白雪的翅膀,为了这位心目中的公主而奋斗,而努力,一起度过了痛苦并着乐的高二并相互爱慕,但命运弄人,导致两人分隔两地。六年后两人再次相聚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近十年的历经沧桑,他们终究换来什么样的结果,大家拭目以待。
  • 樱花树下的笨蛋女孩

    樱花树下的笨蛋女孩

    蓝诗凝一个人走在去悬崖的路上,她的泪不知道流了多少为这份爱情付出了多少换来的却是他和别的女人在一起的事实无法掩盖的事实。那一刻她绝望了,她累了她想要放手。不过她蓝诗凝一辈子都没有输过也绝对不可能输,她想到了一个最好的办法,从哪里相遇就从哪里结束,她独自向悬崖边走去……
  • 邪王放过我,废柴小姐要逆天

    邪王放过我,废柴小姐要逆天

    夜冰凌,一位21世纪的冷血杀手,在一次友情与爱情的背叛中无意穿越成了夜府的废材小姐。她夜冰凌说“若有来生,她宁愿孤独一生也不会相信世界上任何一人”。他,一个冷血无情的男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她。他说“我的女人,怎么可能孤独一生”男人死死纠缠不肯放过,女人连连败退;陷入温柔的怀抱……
  • 快穿之罪恶轮回

    快穿之罪恶轮回

    贪婪,欺诈,自私……人之初,性本恶。我们的存在不过是为了衬托无趣的正义。而我则将受到世人的唾骂……在此之前,我愿献上我的灵魂,享这一世贪欢。*快穿*男主无cp
  • 旋风少女之蓝莓之恋

    旋风少女之蓝莓之恋

    因为看了旋风少女,就深深地爱上了廷皓,觉得编剧对他太不公平了,就自己创了一个人物,和廷皓组cp,大家不喜表喷。
  • BTS之昔日曙光

    BTS之昔日曙光

    爱是酸酸甜甜的柠檬糖甜在嘴边,酸在心里。转瞬即逝,瞬间融化,融化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