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4400000026

第26章 冷血的杀手,温情的母亲

远行(十一月十五日)

记得多年前,也是初雪。我看到一只蝉,正从蝉蜕里出来,颤悠悠地伸展它的翅膀。

今天下了第一场雪。

起初,飘小小的雪花,渐渐变大、变厚,成为一团团的雪絮。

这叫“湿雪”。因为气温刚好在冰点,雪冻得不很结实,像是湿湿的刨冰,随时会融解。但是这种雪也特别黏,一团团地挂在窗玻璃、树梢和朽叶之间。

霜叶还没落尽,原本高高的树梢,挂上雪花,因为沉重,而一一垂向地面。有红、有黄、有白,加上湿雪使叶片亮亮的、树干黑黑的,真是美极了!

我特别把派蒂的罐子带到外面,放在厚厚的雪地上。对她说:“你是第一只能见到雪的螳螂。”想想,又改口说,“你是第一只能遇到风雪,还活得好好的螳螂。”说完,为她拍了张照片,赶紧抱进屋内。

不知外面有多少虫子,原本还撑着最后一口气,这一下雪,就全死了。

记得多年前,也是初雪。我看到一只蝉,正从蝉蜕里出来,颤悠悠地伸展它的翅膀。

雪一片片下,落在它身上。没多久,它就掉下来,死了。

我园中的无花果也一样,地面上的枝子,年年冬天被冻死,春天又重新由地下发出新芽,长成近两米高的长枝,伸出三十厘米宽的大叶子,并在每个叶间长出果实。只怪春天发得晚,没成熟几个,就又进入了冬天。

人有“生不逢时”,其他生物也有;人有“壮志未酬身先死”,其他生物也一样。天地间没什么遗憾,生在北极,可能就待在冰天雪地一辈子;种子掉在贫瘠的土壤上,就注定在那里生根。除非像派蒂这样,被带入另一个世界,不再跟着世代祖先的“生命时间表”过日子。

你看,派蒂站在罐子里,举着双钳,看着外面的雪花,多么勇猛!她说不定还以为天上飞下许多白色的蝴蝶呢!

昨天台北来了电话,催我赶快上路。我已经比预定出发的日子迟了一个星期,也为此改动了几个原来的约会。

但是过去的这一个礼拜可没白过。我不但找到买蟋蟀的地方,而且抓到公螳螂,让派蒂成了婚。就一个负责的家长而言,这也真是可以“放手”的时候了。

人要远行,如同人将死。亲人变得特别亲,家也变得特别美。那“亲”与“美”,是因为你“即将失去”,是因为你“舍不得”。

今年的秋天,我过得很满足,从来不曾这样丰富,也难得和小女儿有这么多“共事”的机会。

派蒂使我们有了共同的焦点。过去我教她写字、画画,都是规律平淡的。但是照顾派蒂不一样,那是一种情感、责任和负担。

我对走后的事情,也都有了安排。

太太同意按时为派蒂买虫,女儿愿意帮我观察派蒂的生活。

从抓到派蒂的那天,我就开始做记录,并且前前后后拍了几百张照片。这是我的兴趣,拿着望远镜看鸟,用放大镜看虫,切开花看组织,到树林里捡鸟毛,到海边捞小鱼。

做这些事,使我能由小见大,悟出许多自然界的“理”,也使我能用这种时间冥想,增加自己的灵感。女儿显然继承了我的个性,每天用她仅有的几个英文单词,写下她对派蒂的感觉。

“爹地不能看她生蛋了。”我对女儿说,“由你代替爹地看,要写下来哪一天,生下什么样的蛋哟!”

女儿不断点头。老婆则说她会把女儿的日记传真到台北。

过去我在台北,打电话回家,总要问问家里的花草长得如何,现在又多了一件关心的事。

人很妙,在这里会挂念着那里;真到了那里,又会想着这里。人活着会操心死了之后去何处;不知死了之后,是操心今生的亲人,还是操心自己下一世将会怎样。

不知派蒂会不会担心她的孩子,大概没有一只螳螂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孵化,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如同一个冷冻的“受精卵”,在双亲死去多年,被“代母”生下来。

记得到佛罗里达州迪斯尼的未来世界(EPCOTCenter),曾经在“土地馆”看过一棵巨大无比的番茄树。据说在特别的照顾下,能不断结果,而且已经结了好几年。

我当时就想,我园子里的番茄一入秋,就黄了叶子,原以为那是它的生命到头了;现在才知道,好的照顾、好的营养,能延长几倍的生命。

自从养了派蒂,我也有个想法——

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何不以螳螂做实验,如果我给她特别的照顾,甚至特别的训练,由我再造一个自然的环境给她生活,她会不会活得长许多?

这两个半月来,我也曾和女儿一起,带派蒂到海边看海鸟、看海上的落日。有一次还带她去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MuseumofNaturalHistory),看橱窗里的各种昆虫标本。今天,她则看到生平第一场雪,相信未来还能看到更多。

她的未来有多久,我不知道。只知她产完卵,就会死了。

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我养“蚕宝宝”,每天放学,不做功课,先四处找桑叶,洗一洗,再擦干了喂蚕。当蚕宝宝蜕皮前,它不吃,我会守在旁边操心,以为它生了病。在它长得最大最胖、最令我高兴的时候,却又开始泛黄、变得透明。

然后,它吐了丝、结了茧。

当我耐心地等它破茧而出,变成蛾子,却又得面对它的死亡。

养“一年生”的小昆虫,比养其他小动物,更能领悟生命更替的道理。

我想这次我走,恐怕没几天,就会接到消息——“派蒂生了蛋。”接着是——“派蒂死掉了。”

我想当我回来,面对的将是她的罐子,和里面的卵。

我想我的女儿也会像我小时候一样,从派蒂的身上学到许多道理。

生命是圆的,但从不圆满!

天杀(十二月十五日)

我发现这宇宙间最大的杀戮者,竟然是“生我、育我、覆我、载我”的“天”!

一转眼,回到台北已经一个月了。每隔几天,老婆就会传来女儿的日记。以前在纽约看她的日记没什么意思,一方面因为才小学一年级,写不出几个字,一方面由于事情都在眼前发生,她写的当然不如见到的真实。

但是现在,身处地球的另一边,小丫头的片纸只字,突然变得多彩多姿。有时候只是一句话,还带几个拼错的单词,半读半猜,反而像看诗,有许多想象的空间。

也有时不太看得懂,或看懂了却不敢相信,于是打电话问女儿,更能发现许多过去没注意的事。

譬如十二月七日,她写她喂派蒂喝水。我吓一跳,没想到她那么大胆。当我在纽约时,小丫头虽然号称派蒂是她的宠物,却不太敢碰,有一次派蒂爬出来,她还吓得哇哇大叫。

不知从何时起,她居然敢拉开罐子上的纱布,再用鸭嘴笔蘸水,伸到派蒂的嘴边,耐心地看着派蒂喝。

她不再怕派蒂了。不怕的原因,是由于我走了,她必须承担照顾的责任,于是由硬着头皮干,到与派蒂熟稔。她不再嫌派蒂脏,如同有些人能跟自己的狗亲吻,在外人看来恶心又肮脏的事,对宠物的主人而言,却是理所当然。

只有去接触,才会同情;只有去奉献,才会爱恋。而当你付出爱之后,与对方的距离就会愈缩愈短,甚至使对方成为你的一部分。

宠物跟人也是一种“缘”。我有一个朋友,向来讨厌猫,也天生对猫敏感,甚至有猫的人家她都不去。可是有一天,不知怎么回事,一只没睁眼的小乳猫趴在她家的台阶上喵喵叫。天冷,她的同情心使她不得不把小猫抱进家,放在车房一角的纸盒里,又丢点食物给小猫吃。

小猫不会吃,一动也不动。她实在看不过去,只好弄了些牛奶,用勺子喂,由每天下班喂,到出门前也喂。小猫愈长愈大,渐渐走出盒子,走出车房,走进客厅,走进她的卧室。

这个讨厌猫的女人,后来天天红着鼻子上班,每周去打过敏针,因为——她的猫天天跟她睡一个被窝。

缘,真是太妙了。只因为“见面”,就有了“三分情”;只因为一个弃婴放在门口,就可能在生命中多了一个孩子;只因为我碰上你,照顾你,就爱你,爱一辈子。

我相信女儿已经一点都不怕派蒂,派蒂已真正成为她的宠物。

果然,十二月十三日,小丫头写道:

“我的螳螂起初不认识我,但是现在我想她已经认识我了。”

她也不再怕蟋蟀,而开始自己去瓶里抓来喂派蒂。十二月十一日,她在日记里写:

“上个星期六,我喂宠物派蒂吃那些蟋蟀。当我弹琴的时候,那些蟋蟀很高兴地唱歌。”

她的这段日记让我十分疑惑。她是先把蟋蟀丢下去,派蒂没立刻吃,于是蟋蟀听她弹琴,高兴地唱歌?还是那些爱听她弹琴唱歌的蟋蟀,被她拿去喂了派蒂?

在小孩的心中,是不是也有“爱的排行榜”?

当他们的宠物猫咪,吃掉了宠物小白鼠,他们会不会伤心?抑或因为比较爱猫,也就能在“权衡”之后,比较释怀?

大人何尝不如此?每个人就算不承认,心里也都有那么一个天平。母亲在一个儿子杀死另一个儿子之后,会护着凶手,因为那样才免得失去两个儿子。父母在逃难的紧要关头,一群孩子只能带一个时,可能选那最小的,因为最小的孩子最没有谋生的能力,又最容易抱着跑。他们也可能选儿子,因为在古老的观念里,儿子是传宗接代的香火。

从小到大,我们由选食物,挑大的、甜的,到选玩具,挑好的、贵的,到选伴侣,挑合得来的、有才貌的,到选房子、选孩子……

本来天生一百零六比一百的男女比例,在这选择下,可能翻了过来。

为什么绒毛膜取样、羊水穿刺那么普遍?为什么做“天使”接生的人,也要做“魔鬼”杀生?同样一张妇产科的手术台,可能是报喜,也可能是报丧的地方。

因为选!因为未婚妈妈要选自己的前途,已婚妈妈要选自己的自由,或让其他孩子活得更好。

“选”的反面是“不选”;不选的同义词是“放弃”。所幸那些被前一位顾客放弃的水果,常被下一位顾客选去。那被我女儿选择放弃,而丢下去的蟋蟀,总被派蒂选择,抓起来吃掉。甚至那些被堕胎的胚胎,都会被人买去,用来治帕金森症,或制成美容的面霜。

每一个“不道德”,都可以穿上“道德”的外衣。每个“杀”,都可以有神圣的借口。

只是我想,这世上是不是有两全其美的事?最起码,应该想办法,将悲剧降到最低。最少的悲剧,就是最大的喜剧。

女儿在十二月五日的日记里写:“我的虫(螳螂)很凶。我给她五只虫,她吃了两只,她同时咬掉(另外)三只的头。”

这段日记也使我很惊讶。我过去只认为螳螂是因为体内有某种荷尔蒙,使它不知饱,而不断地吃。当派蒂杀死外来的母螳螂,而没吃下去的时候,我则想“那杀,是因为战斗的结果”。

而今由这篇日记却发现,派蒂不一定是为吃而杀。蟋蟀不会飞,从来不像马蜂那样干扰派蒂,它们躲在罐底的尸堆里,一点都不造成威胁,派蒂为什么要杀它们呢?

为吃而杀的杀,还情有可原;不为吃,也不为保护物种,或平衡生态而杀,则是一种罪恶。

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为了救丈夫的帕金森症,而设法怀胎,再堕胎,用胎儿的脑组织为丈夫治病,在我认为,更与“预谋杀人”没什么差异!

当然,你骂她是“为杀而生”的同时,她也可以辩说“这是为生而杀”——为了她丈夫的生而杀!

每个战争和每次屠宰,都是“为生而杀”。

每个繁殖的牧场,都是“为杀而生”。

甚至可以说,每个生物都在为生而杀,为杀而生。他们要活下去,所以杀;他们要与“总有一天会杀他们的上天”对抗,既然打不过,必须死,只好不断地生。

想到后来,我发现这宇宙间最大的杀戮者,竟然是“生我、育我、覆我、载我”的“天”!

分娩(十二月二十日)

似乎用这恶心的螳螂卵,磨粉煎汤,喝下去,能够“补阴虚、通小便、治梦遗”,也治“咽喉肿痛”和“小儿夜尿”。

派蒂生产了!没生在我为她摆设的树枝上,却生在罐口的纱布上。

早晨老婆打电话来,说派蒂这阵子一直扭动她的屁股,大概因为找不到好的“产房”,而没生。昨天实在憋不住了,终于爬到纱布上,生了一大团褐色的东西。

她也传真了女儿的日记,上面写着:

“我的螳螂昨天下了一个蛋,我不知道她会不会死。那蛋看来好恶心。”

她的老师搜勃太太(ShellySobel)则加了一行评语,说:

“她如果下了一个蛋,那蛋说不定会孵化。”

女儿和她的老师都错了。我虽然没看到蛋,但由各种书里,早知道螳螂的蛋不是“一个”,而是一大团的“卵囊”。干了之后,像是一块橡胶,即使经历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也不会死。

那卵囊里可以容纳多达两百颗蛋,外面虽然看起来像是一块密封的东西,里面其实有一条条的空隙,以备将来小螳螂孵化的时候,能够顺着“通道”往外爬。

对于螳螂卵的观察,我不能不佩服前人,古书上说:“(螳螂)深秋乳子,做房粘着枝上,即‘螵蛸’也。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重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

他所说的“有隔房”,就是讲那“通道”。至于“螵蛸”,则是指“螳螂的卵块”。我相信古人有那么细的观察,是因为他们总能接触。至于接触的原因,则是因为螵蛸是一种中药。

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螳螂卵说得真玄,甚至称为“肝肾命门药也”。各种其他的中国医药书籍,也十分推崇,似乎用这恶心的螳螂卵,磨粉煎汤,喝下去,能够“补阴虚、通小便、治梦遗”,也治“咽喉肿痛”和“小儿夜尿”。说得更玄一点,则是“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补心气”,看起来简直像是肾亏专科的广告词。

于是我想,会不会平常我们去看中医,喝下的汤药里,常有这螳螂蛋呢?幸亏古人聪明,不称它“螳螂蛋”,而说是“螵蛸”。买药的人,只以为那是一味药材,不去想原来是什么东西,也就心安理得地吃下去。否则,只怕还没吃,已经造成“心神不安”了。

其实这世间许多东西,如果问出处,都能吓人一跳。甚至女人的化妆品,也可能是用昆虫制成。

红色的颜料,常是用产自阿拉伯的一种胭脂虫磨成的。

那些闪闪发亮的眼影,常是用蝴蝶翅膀上的粉末制成。

愈是从自然生物取材的东西,愈恶心,也愈不伤人。如同用牛粪浇灌的蔬菜,而今成了“宝贝”;在山野里跑来跑去,吃蚯蚓、蜈蚣的“放山鸡”,更是桌上的珍馐;河沟里可怕的血吸虫,成为医疗上最佳的“去瘀、通血愈合器”。

宇宙非常奇妙。人参上火,人参头降火;莲子上火、莲心降火;椰子肉上火,椰子水去火。一种植物的本身,就能造成平衡。

此外,生在热带的椰子,应该“性热”,它的水反而最寒;生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应该“性燥”,它的花反而清凉。植物又因为要与环境平衡,而有了不同的属性。

于是我想,古人是不是用这个道理,认为螳螂“嗜杀”,所以它的蛋能“安神、定心”?螳螂有钳子,可以钩、可以斩,于是它的蛋能“化瘀、消肿”?

这就好比传说毒蛇可以去火,犀牛角可以退烧,雪莲可以壮阳,癞蛤蟆可以治癌。所谓用“大毒”对“大解”,以“大燥”对“大寒”,用“大阴”对“大阳”,以“肃杀”对“肿胀”,用“大恐惧”对“大安心”。

这宇宙就是个天平。虚而后盈,死而后生。乐极生悲,悲极生喜。

我在电话里叮嘱老婆:

“把派蒂的蛋收好,这特别狠毒的螳螂,生出的螵蛸,必有神效。”

同类推荐
  • 指点江山

    指点江山

    本书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马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展示了马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 高高的白杨

    高高的白杨

    本书是小小说,作者用自己平实的笔触为读者勾描了一幅社会百态图。内容涉及校园、职场、情感等多个领域,共九十余篇,读后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可以开阔视野,认识社会,给自己的写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帮助,是本值得一读的课外读物。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是学者丁东近年忆及其身边文化人物的结集,周有光、杨天石、钱理群、朱正等都在其笔下,是一本人文情怀相当高的写人小品集。
  •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本书所选名言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做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大多数还具有劝世的功能。有的饱含人生哲理,读之能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的循循善诱,借物言志,读之令人顿悟;有的文字优美,意境雅致,读之如沛春风……
  •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从中医角度综述了食补的益处与遵循原则,介绍了食补对不同病症,例如五官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男性病等的食疗之道,为广大群众进行食补养生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古代医着《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 你刚走,梦刚醒

    你刚走,梦刚醒

    『短片小说』(其中主要一章的简介)浅沫看着顾寒离去的背影,她不太敢去相信,她自己整得把那句话说出了口,话语中虽说有诸多的不舍,但是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一般,是收不回来的……而然此时此刻的顾寒想着浅沫说的话,心隐隐的痛了……‘顾寒,或许我们不适合,我们……分手吧’顾寒怎么也想不出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他小心翼翼维护的爱情,最后还是……知道这句话的出现‘顾寒,你放不下你的高冷,我也放不下我的自尊,我们之间是有冲突的’如此冷淡的一句话,足够让一个人伤心透吧……他们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呢……
  • 少年颠峰

    少年颠峰

    是为了情?为了义?还是为了权势?为了金钱?为了金钱?让李文峰这个神一样的男子走上了黑道的颠峰!
  • 快穿灵魂治疗师

    快穿灵魂治疗师

    被迫成了灵魂治疗师的简宁很无奈,上有重度人格分裂的‘吸血鬼’医师要调教,下有面瘫小童要照顾。说好的完成了契约就可以离开呢,为毛转眼契约任务变成了无期??任务路漫漫,生活惨兮兮,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 霸道帝少的最美宠儿

    霸道帝少的最美宠儿

    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在酒吧重逢,一个是著名大学的纯洁校花,一个是深爱她的霸道总裁,他们会在一起吗?
  • 世界诡密录

    世界诡密录

    本书包罗万象,我已整装待发带你揭秘95年成都僵尸案件,以及神秘召灵术碟仙,诡异的镜仙……你准备好了吗?来看《世界诡异录》吧,我们一起分享那诡异惊悚的世界!
  • 狠辣狂妃:温润王爷拐回家

    狠辣狂妃:温润王爷拐回家

    一部能逆天改命的奇书;一次被人预谋好的穿越。秦苏苏疑惑自己在哪儿?是古代?还是去向未来?又或者说这是平行时空?
  • 酷女孩

    酷女孩

    孤独冷傲的公主与N个帅哥的邂逅,爱在他们之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公主,又该何去何从?公主即是王子,王子又即是公主。以男生的身份生活多年的她又会如何?她的面具又将会为谁而摘下?冷漠的心,为谁而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