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灭吴,徙扬州治秣陵。东晋以丞相、会稽文孝王道子,代领扬州刺史,在南京设最高政府机构,并置东府城开府办公,号为东府,而称府廨为西州。
东府城,作为东晋军政中心机构的所在,扬州州治和丹阳郡治亦各自筑砖城,东府城和后来成为扬州州治和丹阳郡治亦各自筑砖城,东府城和后来成为扬州州治的西州城,以及丹阳郡城,在都城之外为宫城构成了东南和西北的拱卫之势。且各引车骑辐凑、交通相连。
东府城坐落在宫城之东南、西依青溪,南临淮水。城周三里九十步,开东、南、西三座城门。东府城与丹阳郡城隔淮水相望,大道直通三吴的水陆马头方山埭和朱雀航外,还有骠骑航、丹阳航、长乐渡、东城航、青溪航、五城渡等水陆交通非常便利。
东府城不但地势选得好,其城内的布局形貌也是比较考究的。据《晋书?会稽王道子传》载:”嬖人赵牙,为道子开东第、筑山穿池、列树竹木,功用钜万。道子使宫人为酒肆,沽卖于山侧……府内有山,因得游瞻,甚善也,然修饰太过……。”而”桓玄接管驻此,更修筑山馆山池。大筑城府,莫不壮丽。”彭城王义康亦更加开拓于此建”司徒府”,成为宰相府第。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7年)肖颐(后为齐武帝)生于此。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年又以此为”未央宫”。后肖颐守此,并又建”朝堂”。《梁书》称候景攻东府城时,即曾”设百尽楼车,构城堞”,可见该城之高耸。候景作乱隔东府城后,”长城内两千余人”,并驱数万人筑城内之东西二土山,”昼夜不息,乱加殴棰,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动天地。”时,候景扶植的肖见理(正德子)随卢晖略驻此阵时,东府城即改成扬州廨。阵亡,东府城即被毁荡。
东府城的历史至东晋到南朝共二百七十多年,这里就曾设扬州治所或府廨一百八十多年。由此可见,它的存在与否,对都城、皇城都有举足轻重之势。
东府城的建立至今已达一千六百多年,这一遗迹在政治方面尤其是在军事作战地理方面,对南京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