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3400000021

第21章 那岂是乡愁

罗兰

我岂能不“谅之”?我岂能不感激涕零?我岂能忘记那年的风雪,那北方古老的家园!那凄凉中如爝火般的光与热,那属于中华古国传统的含敛不露而真实无比的亲情!

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

满街都裹着一层黄色的胶泥。马路上、车轮上、行人的鞋上、腿上、裤子上、雨伞上。

我屏住一口气,上了37路车。车上人不多,疏疏落落地坐了两排。所以,我可以看得见人们的脚下的泥泞——车里与车外一样的泥泞。

人们瑟缩地坐着,不只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湿。这里冬季“湿”的感觉,比冷更令人瑟缩,这种冷,像是浸在凉水里,那样沉默专注而又毫不放松地浸透着人的身体。

这冷,不像北方的那种冷。北方的冷,是呼啸着扑来,鞭打着、撕裂着、呼喊着的那么一种冷。冷得你不只是瑟缩,而且冷得你打战,冷得你连思想都无法集中,像那呼啸着席卷荒原的北风,那么疾迅迷离而捉不住踪影。

对面坐着几个乡下来的。他们穿着尼龙夹克,脚下放着篮子,手边竖着扁担。他们穿的是胶鞋。胶鞋在北方是不行的。在北方,要穿“毡窝”。尼龙夹克,即使那时候有,也不能阻挡那西北风。他们是非要穿大棉袄或老羊皮袍子不可的,头上不能不像一顶毡帽或棉风帽。旁边有一个人擤了一筒鼻涕在车板上,在北方,冬天里,人们是常常流鼻涕的,那是因为风太凛冽。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猛扑着的风,总是催出人们的鼻涕和眼泪。

车子一站一站地开行着。外面是灰濛濛的阴天,覆盖着黄澄澄的泥地。北方的冬天不是这样的。它要么就是一片金闪闪的明朗,要么就是一片白晃晃的冰雪。这里冷,其实是最容易捱过去的,在这里,人们即使贫苦一点,也不妨事的,不像北方……

车子在平交道前刹住,我突然意识到,我从一上了车子,就一直在想着北方。

那已经不是乡愁,我早已没有那种近于诗意的乡愁,那只是一种很动心的回忆。回忆的不是那金色年代的种种苦乐,而是那茫茫的雪、猎猎的风,和那穿老羊皮袍、戴旧毡帽、穿“老头乐毡窝”的乡下老人,躲着身子,对抗着呼啸猛扑的风雪,在“高处不胜寒”的小镇车站的天桥上。

那老人,我叫他“大爹”,他是父亲的堂兄。那年,他已经五十多了。晒黑的、风尘仆仆的脸,朴实的五官,光头上戴顶土黄色的老毡帽。在那五间的宅院里,他辛辛苦苦地支撑着那个老旧家庭的生计。对外,他要照管田庄;对内,他要照管四代同堂的三十多口家族的婚丧嫁娶和日常生活。而他,总是那么慢吞吞地,手揣在袖子里,微躬着背,迈着一定大小的方步。他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把声拖得长长的,仿佛字斟句酌,唯恐说走了嘴似的。其实,他只是习惯那么慢吞吞,好像任何重大的突发事件,都不会使他震惊似的。

我从小随父母在都市谋生,偶尔才回一趟老家。在老家的人们的眼里,我们已经是“化外之民”。而我对“大爹”的行动,也只觉得陌生而不惯。我不喜欢大爹,因为在他面前,使我拘谨不安,而且动辄得咎。所以,如无必要,我几乎不理他的。他似乎也不喜欢我们这几个在都市里学了新派的晚辈。我们有时无意中唱唱歌,或大笑几声、或说说从外面学来的国语,他都会一字一板地训我们几句,说我们粗野、忘本、没有一点书香人家的规矩。然后甩甩袖子,迈过门槛走开。

我每次回家,总是情愿枕在祖母房里。祖母是大爹的婶婶,大爹是长房里的。祖母似乎也不喜欢大爹。她总是责怪父亲,不该放下家当,赤手空拳地跑到外面去给工厂里做事。“这个家应该有你们一份的。”祖母叼着旱烟袋说:“你们倒慷慨!一家子到外面过去了。这家里的产业,可不就都给大房里占了去?看你大爹不声不响,老好人似的,岂不知庄上缴的、地里收的,都到了他手里。听他口口声声说穷,其实,谁有钱谁知道!只有我穷是真的。”祖母把旱烟袋里的烟灰磕掉,再去装烟,那烟叶是装在一个小小的蓝布口袋里的,发着呛人的气味。“我早就说,我们不在家里吃这几年,省下来的,也够买几亩地了。这还不都是入了你大爹的腰包?”祖母时常这样絮絮叨叨地说着。“将来分家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能马马虎虎的。你祖父弟兄三个,我们三一三十一,有钱分钱,有地分地。”

我不知道家里有多少可分的东西。除了我自幼在里面长大的这五间房子之外,我只听大爹跟父亲说过,有两个田庄,押给别人;有多少芦苇地,也当给别人了。只剩下一个“坯庄子”

,现在家里的进项,只是靠“靳庄”的收成。家里经常吃得很节省,我们每次回家,第一顿饭,大半是在外面叫饺子,只有我们这几个从外面回来的人吃。以后,我们就跟着全家一同吃大锅饭。那菜多半是咸鱼、虾酱、小干鱼炒白菜、虾酱炖豆腐、咸菜拌豆腐。夏天的时候,后园里有自己种的茄子、南瓜和豆角。粮食多半是高粱、小米和棒子面。只有过年才吃米饭、馒头和猪肉。打仗的时候,家里吃一种面条,硬硬滑滑的,人们说,那根本不是粮食,不知是用什么做的。吃多了,胃会胀痛。

家里自己养鸡,反正一切自给自足。好像人们从来也不花钱似的。据说,只有我们回家的时候,才从外面买一点东西来吃,那是拿我们当客人招待的。

“别以为他对你们好。”祖母说:“你们几年不吃家里,省下的钱,够他招待你们的了!”

大爹的太太,我们的伯母,我们叫她“大妈”。大妈是家里的“心脏”。她永远是天不亮就起床。起床之后,她自己打扮整齐,抱柴,烧水,把头天晚上浸好的秫米放在锅里煮粥。

高粱米最难煮。要费很长时间,才可以煮稠。等我们起来的时候,红红的秫米粥已经盛在乌亮的瓦盆里,炕桌上摆好自家腌的酱菜和咸鱼,等着我们吃早饭了。

大妈和大爹不同。她总是笑脸迎人的。冬天,早上起来,她总是先问我们“夜里冷不冷”,然后舀热水,让我们洗脸。我常常注意着她那鹅蛋形的紧脸,梳着光洁的发髻,她的眼睛很美,流溢着柔和的光。而她里里外外地张罗着全家的琐事,决定着每天膳食的分配,四季衣裳的添制,记着每一房大人孩子的生日,到了那天,一大早,就有烧饼油条和鸡蛋,表示庆祝。她把那一大堆煮熟的圆溜溜的鸡蛋放在过生日的孩子的炕上滚着,使人觉得那真是一种快活健朗的祝福。她说烧饼和油条是象征着腿的健康的。我很欣赏她这种祝福。她那明快、肯定而柔和的动作使我对她有无限好感。我还敬佩她每天早晚,必定按规矩到祖母房里来问问安,点烟倒茶,整理被褥,在门旁侍立一刻,闲谈几句,然后退出房门的那番礼法——那已经被我们这维新的一代弃之如遗的礼法。而祖母却说:“你大妈当这个家,只会苦我们;她自己房里是富裕的,我才不稀罕她装模作样地来讨好我们!”

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我也不喜欢去深究这些。我并不关心老家财产的多少。自幼,我就受了父亲的影响。他常说:“一个人靠祖产是没有出息的。我不在乎家里的财产,人人都该自立谋生。

那正是那样一个转变的时代,许多读“洋学堂”的青年都丢下那旧得霉腐的老家,去外面自立谋生。他们投入一种新的、工业化的生活里。他们用时钟代替了太阳。他们过着连吃一根葱也要去买的日子。他们按月领薪水,而薪水总是不够开支。但是,他们穿得一天比一天考究,妇女们慢慢地讲求时髦,而且学会了打牌。当我们隔几年回一次老家时,老家的人,都带着惊羡的眼光看我们,而我们也为自己能够自立谋生,和接触新的东西,学来新的“派头”而有点自豪。

但是,有一年,我们忽然不能自立谋生了!

那年,战争爆发,父亲忽然失业。小家庭的生活,怕的就是失业,我们没有积蓄,兄弟姊妹又多。正在彷徨无主,忽然接到大爹的信。我们拆开那旧式的印着红框的中国信封,看见大爹那朴拙的毛笔字。他写道:“……小难逃城,大难逃乡。如在外生活不易,可随时返家团聚。家中虽清苦,然粗茶淡饭,尚可无缺。……”

父亲一生好强,说:“如果我发财还乡,还有脸回去。如今落魄,情愿在外面流落,也不回去丢脸。”倒是母亲看出家里实在无法维持,暗中写了一封信回家。说决定先让我带着两个妹妹回家,可以减轻一点负担,母亲和父亲带着弟弟则暂时在外面看看情形。

不两日,大爹来了回信,信中详细说明火车开到的时刻,让我们务必搭某日某班的火车回去。

那天,天气奇寒,风雪交加。十八岁的我,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妹妹,上了火车。

火车在冰天雪地中奔驰。我们三人紧紧地挤在三等车厢里的一张椅子上坐着,茫然地望着外面的风雪。那平原真是荒凉,火车奔驰好几里,也看不到一户人家。只有冻僵的寒天、冻僵的河水、冻僵的平原、冻僵的枯树和抖颤的电线。那火车窗棂上积着高高的一层雪。车中的暖气驱不走那从四面八方袭来的严寒。我们的手和脚都冻得发痛。

那天,因为对面来的火车在路上出事误点,我们这班车在一个小站等着“错车”,等了好久,到达老家那小站时,已比平时晚了半小时余。冬天日短,车进站地,但见暮色苍茫。我们三个提着简单的行囊下了火车,那狂风吹得我们站不住脚。正在彷徨无主,却见大爹从那个写着站名的白色木牌后面跑过来。他脚下穿着大毡窝,身上穿着羊皮袍,头上戴着老毡帽。

他跑的时候,那毡窝就陷在深深的雪里,使他举步维艰。他跑得那样吃力,而又那样快,使我们几乎不相信那就是大爹,我们从来也未见大爹跑过,他总是四平八稳地踱着方步的。而这次,他吃力地跑到我们面前,嘴唇“哆嗦”地抖着,用他冻僵的手把两个妹妹搂在他怀里说:

“好孩子!好孩子!冻坏了吧?孩子?”

两个妹妹被西北风夹着鹅毛大雪灌得喘不过气,扑在大爹怀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在旁边把背对着风,满眼都是冰凉的泪,顾不得寒暄,只见大爹伸手接过我的箱子,说了一声:“走吧!还是过天桥。”

小站的天桥是露天的,很简陋。高处风欺雪虐,我们又是逆风,大爹走在最前面,吩咐两个妹妹说:“拉紧我的袍子!别抬头!我给你们挡着风!”两个妹妹紧紧抓住大爹的羊皮袍子后摆。我跟在最后,把围巾紧紧地裹住头和嘴。而那大片的雪和大股的风,“呼呼”地把我们一直往后推。我们连眼睛都睁不开,模模糊糊地只见大爹在前面躬着身子和寒风抵抗。走到天桥中间,忽然一阵疾风,把三妹的围巾吹飞,三妹被风吹得一个踉跄,险些从那稀疏简陋的栏杆里面掉下天桥去。大爹回身一把拉住了三妹,把他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给三妹系在头上。又返过手来紧紧地拉住她们,踩着天桥上冻硬溜滑的积雪,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这惊险的一段。当我们下了天桥,走出站台之后,我才看见大爹的脸上冻得发紫,他嘴上花白的短须,沾着白白亮亮的冰花。他的嘴里呵着白气,哆嗦地说:“来来!我已经雇好了‘刘把式’

的车。”“刘把式”的车在车站转角的地方等着,他是镇上一个熟识的马轿车夫,乡下称赶车的叫“车把式”。

上了那挂着棉篷的马轿车,我们并没有停止抖颤。车被棉篷紧紧地围住,里面黑洞洞的。风雪被阻挡在棉篷之外,而大爹却跨坐在外面的车辕上。旧时的规矩,妇女才盘膝坐在车里,男子是要“跨辕”的。

我们不知道大爹有多冷。从车站到家,还有三里路,又是逆风,当我们好容易到达时,已经掌灯了。

老家还是那样,天已全黑,只有煤油灯的地方是红红亮亮的。大爹把我们带到祖母房里,祖母房里升着炭火盆。大妈带着怜惜的笑容走过来,给我们打热水洗脸,给我们用开水冲茶汤喝了,我们渐渐暖过来。大妈让我们坐在烧热的炕头上,一面张罗给我端饭,一面抱过簇新的棉被和枕头,问祖母,是让我们睡祖母的套间,还是睡大妈的套间。“他二婶(指我母亲)

那东厢房太冷了,还是让孩子们和我们住在一起吧!”她建议着。祖母带着欣慰的心情答应着,一面向我们问长问短。而大爹早又恢复了他那慢吞吞地踱方步,和那慢吞吞地说话的腔调。当我们一面吃饭,一面激动地讨论着外面的风雪时,他只“嗯嗯”地答应着,仿佛那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而一直到后来,我们才想起,那天火车误点,他在风雪中更多等了我们半个钟头。老天!那样的风雪!

许多事都是这样的,在当时,觉得很平淡。也不知道究竟有多艰难,也不知道究竟有多温暖,也不知道究竟有多感激。我只记得从那以后,祖母没有再提大爹独享我们财产的事,也不再提分家的事。

过了几年,战争完了,苦日子也过去了,我们才听说,大爹那些年省吃俭用,把押给人家的庄子已经赎了回来。芦苇地也差不多都赎回来了。镇上以前一共有四个有名的大户,后来都破落了。我们是其中之一。我们也是唯一留住祖产房屋,而且赎回祖产田庄的一户。

我想,假如从那时候不再荒乱该多好!努力和节俭本来是最真实、最不会被否定的东西。亲情也是最真实、最不会被否定的东西。而我们这一代就缺少那种福分。

我到了台湾,要结婚的时候,收到大爹一封信。信里附着一个红包,里面是四千万元的汇票。信上大意说:“家中年景不好,我原为外侄女每人积存有一份妆奁,但不幸,币值贬降,这数目大约也只能给你买双丝袜了,伯伯不才,未能克尽家长之责,希或侄谅之。”

我岂能不“谅之”?我岂能不感激涕零?我岂能忘记那年的风雪,那北方古老的家园!那凄凉中如爝火般的光与热,那属于中华古国传统的含敛不露而真实无比的亲情!

同类推荐
  • 男+女之幽默

    男+女之幽默

    说男道女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婚后之爱女人的聪明是装傻锁住男人的“放蛊”假戏真演阿哥开始当绅士我不嫁人碍着谁啦夫妻相疑恋爱也需要技术手段爱情永远得折腾劝你真正地失恋一次逼着你谈隐私怕老婆是打不过老婆吗女人怒吼不当月亮“小兔崽子们”谈恋爱再谈“小兔崽子们”谈恋爱推敲一下脸蛋的美最消耗体力的工作是恋爱女人经常爱混蛋玩弄式的伤害大丈夫甘拜下风张口闭口说讨厌爱得恨不能咬一口没有度量的男人男女一样,活不到天亮妙在“男女有别”爱情多少钱一斤命运莫测死活就是不离婚时尚男女美之折腾妻子和情人哪个重要男人完美即完蛋第一眼就爱得要死家庭电视战漂亮热情的马达姆俄罗斯浪漫漂亮有时不是件好事……
  • 史·诗:邱新荣历史抒情诗精选

    史·诗:邱新荣历史抒情诗精选

    邱新荣的历史抒情诗,像是一座没有墙的博物馆,从古老的神话时代开始,逐一呈现着人们熟悉的各种器物、人物、历史事件和积累着时间性的地点。这些诗篇的呈现又不同于博物馆,因为这些器物和人物都被诗的书写再次唤醒。
  • 经典古诗文800句新解

    经典古诗文800句新解

    本书共收录中国历史上经典古诗、词、文800句,并将其分为生命真谛、修身养性、求知治学、感情世界、养生舰体五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小专题,每句均有译文和新颖的解析。书中还收录了温家宝总理自2003年起在不同场合的公开讲话、讲演引用的部分古诗词文名句,并加以详细说明。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一本良知、追求真理、充满非凡个人勇气之书《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因为严重污染,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作者指出,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滥用化学物质,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作者呼吁,希望人类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端正对环境的态度。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详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一上市就轰动美国,震惊了全世界。这本书带来了联动的环保效应,引发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自此,“保护环境”终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热门推荐
  •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3部)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3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殇逝:秋雨梧桐

    殇逝:秋雨梧桐

    那年,我们在一所高中。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喜欢上她,因为在我的眼里,爱情这两个字眼离我很远很远。我没有那种心情,更多的是考上大学,出人头地,然而世事无常,它会戏弄你,会惩罚你,也会奖励你。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生活给的奖励,只知道那应该是我最美好的时光。好友的辍学,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看法,它让我好奇,难以思索,更多的是恐惧。和她终久要分开了,不同的路是我们走的越来越远。多年后,异乡的城市,同样的人,却不同的结果。就像她所说的,结局就是这样,只是通往结局的路是我们能选择的。
  • 富霸万界

    富霸万界

    有钱就是这么的任性,或许你觉得我是蛇精病管你怎么看,只要我高兴,多得就是金和银有钱就是这么的任性,千金难买到我一片开心从不用工作,天生富贵命,条条大路任我行——钱本草哼着那首名叫有钱就是任性的神曲,身上穿的是金光闪烁,富贵逼人,后面跟着几只小兽,完全就是一个钱多人傻的败家少爷形象。
  • 夜蝶之恋

    夜蝶之恋

    我就是夜,孤独、寂寞,还带那么一点点的邪恶。而你是蝶,漂亮、快乐,只是还有一丝丝的冷漠。夜想用它那宽大、漆黑的外衣去把蝶盖住,把蝶隐藏,隐藏在黑暗里,不让其他人发现,从他身边抢走蝶,可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你还是要离开我,夜是配不上蝶的,因为蝶在夜里是那么耀眼、璀灿,所以你会离开我,这我早就明白...书群1:169116581书群2:169145621
  • 陵氏

    陵氏

    大郇元安三年,先皇后禤陵氏殁,谥贤淑纯禧皇后。当陵若澄在三年前悠悠转醒时,午夜梦回,三更泪尽,一盏清茶灭去了承载着“焚香之处,必有禤郎”的梨蕊香,从此不过是彰显他尊贵身份的一样奢侈品罢了。不该有的念头就随香灭去吧,从今再没有痴心慕你的禤陵氏...香烟袅袅散去,月色沉沉里她清冷朦胧的眼眸浮起算计......
  • 冠军前锋

    冠军前锋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钱锋的座右铭!梅罗时代开始渐渐落下帷幕,世界足坛的新格局呼之欲出。巴西的内马尔,法国的格里兹曼、博格巴,比利时的阿扎尔。所有人都在猜测谁将会成为后梅罗时代足坛主旋律时,来自东方的中国小将钱锋悄悄地进入人们的视线。维埃拉:钱锋未来在世界足坛必将占优一席之地!梅西:钱锋就是前锋的代名词!C罗:钱锋?我对他印象很深,他会成为一名巨星!穆里尼奥:如果你的阵中有一个钱锋,你会有种错觉,就是自带一比零进入比赛。....
  • 萌妻很甜:帝少宠上瘾

    萌妻很甜:帝少宠上瘾

    “老公,有人看上你,你出一千万,我把你让给她!”没过多久,她哭着求放过。“老公,班上男生跟我表白,我要跟你分手!”不一会儿,她扶着腰主动拒绝追求者。“老公,我失恋了,求安慰。”整个晚上,她没能合过眼,一夜虚脱。他一吃上瘾,食髓知味,怎奈他的小妻子成天招蜂引蝶不让他省心。“老公,我爱你,你也爱我一辈子好不好?”分明是她先说爱,下一秒就她投入他人怀抱。他怒火滔天,跟她表白者神秘失踪,跟她纠缠不清的人一夜破产。“浅笑!除了我,你看上谁,我就屠他满门!”
  • 逆天凌世之楠帝

    逆天凌世之楠帝

    都说废材,是扶不起的阿斗;都说废材,只有被欺负的份。且看异世大陆邵家庄,一番天赋,几路相帮,成龙成凤,終解天帝阴谋。卿本佳人,一代神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九天仙葬

    九天仙葬

    2012年12月21日玛雅预言成真世界末日来临猪脚被传说中的修道者带出地球踏上了修道者的古星“仙葬”“仙葬因我的到来颤抖吧”!“我要让这九天十地唯我独尊”
  • 健康启示录

    健康启示录

    医学可以治疗疾病,但无法创造健康。人生就是从“生、老、病、死 ”四大苦难中解脱出来,人体所具有的自我保护能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自身具有的自然生命力是最好的医生和医药 。本书从健康与疾病,生命也死亡的高度,以哲学、文化与医学的宽阔视野对健康的生理、心理和心灵进行深度的反思,尤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康复力的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有理有据、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给人以深深的启迪。本书从健康与疾病,生命也死亡的高度,以哲学、文化与医学的宽阔视野对健康的生理、心理和心灵进行深度的反思,尤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康复力的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有理有据、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给人以深深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