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69300000052

第52章 从画里看现代人生

樊笼

站在雕像前,我热泪盈眶,怀中原来缤纷的郁金香花束也在霎时失去了所有的颜色。

好怀念刚来台湾时那些竹篱编成的围墙。

那个时候,我们与所有的邻居之间,都只隔了一道稀疏的竹篱,在院子里的一切活动,大家都能看得到,孩子的粉红衣裙,笑声或者哭声也都变得非常的亲切熟悉。

可是,今天的我们,因为大家都如此,都要住在厚厚的砖墙里,都要在玻璃窗外加上了粗糙的铁窗;所以,在城市里的居民,也不得不把自己紧紧地锁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面,“邻居”已经跟着变成了一种冷硬的名词,不再能给我们以任何与阳光、花香、孩子的笑声有关联的印象了。

不少的现代人就是这样地把自己封锁起来,无论是无可奈何或者心甘情愿,有形或无形的樊笼永远存在在我们周遭。在生活里,人类还不断地用各式各样的条件来划分界限,条件相关得越多,那界限便划得越深,无形的墙也筑得越厚。终于形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艺术家敏锐的心灵首先对这种现象起了反应,在很多现代绘画与雕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种人与樊笼之间的挣扎。

沙金(ZADKINE)在1943年作成一件题名为“女囚”的雕塑。女囚们的双手伸出在坚硬冰冷的铁槛之外,脚也正尝试着迈出来;但是,这个雕像给人的最初的感觉,却好像女囚的身体与铁槛已经合而为一了。两个女囚的面部各异,但是都充盈着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只是,樊笼与赤裸的身体互相纠缠,暗示着这是一种自我的禁锢。

在沙金的作品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挣扎与渴望的痕迹,而在玻维赫里(PEVERELLI)的“自闭的人”里,人与铁槛完全溶合,在这张画里,给人一种静止、退缩的感觉,樊笼已经不是从身外加入,而是从内部向外筑成的了。

这张画使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一个美丽安静的爱尔兰女孩,在夏日阿尔卑斯山仍有积雪的山谷里,向我说的那一段话:“你知道,我有时候真想把自己封闭起来,能够离人多远就多远,能够藏入多深就多深。

不思不想,只求外人能够把我忘记。”

但是,在平常的生活里,她是一个好像很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女子,功课很好,能力很强,在大学里一面做助教,一面修数学博士的学分,除了稍嫌安静之外,并没有任何异常的现象。

事实上也是,放眼我们周遭,很难看得出来哪些人是真正适合这个社会,而哪些人并不是。或者,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都在努力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努力扮演着社会分配给他的角色,有时候是自觉的,有时候却是不自觉的。

在我们的周遭,有着无数的樊笼、无数的规则像森林一般竖立着,无数的界限像无数的门,人生永远在等待与渴望之中,可是,开启了一扇门之后,另外一扇门又呈现了出来。廖修平在他的版画里,曾有过一段时间,反复表现“门”这一个主题,想必是有他的深意吧。

这个世界对廿世纪的人来说,似乎充满了门与樊笼,艺术家因此也无法不反映出这一种苦闷。

呐喊?不安

再安静的湖水,也有汹涌不安的时候;再安静的丛林,也有呼啸怒吼的时刻。

安静而绝望的人类,在遇到外来的强烈刺激,或内心情绪达到饱和时,也会忍受不住而发出来自心深处的呐喊。

在孟克(MUNCH)的作品里,常常利用一些战栗不安的线条,来加强画面的不稳定与狂热的气氛。在他那张“呐喊”里,这种线条特别强烈,身后跟随着两个魅影似的陌生人,在桥上夕照的光晖中,画中的主角双手高举,不得不大声呼叫起来。画家将他安排在右下角,面对着他再无空隙,再无去路,而暮霭沉沉,他将何以自处?

在培根(BACON)的作品里,也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的人像虽然是一种故意的安排,人脸总在动态之中,模糊不清,使人觉得画面上的主角总是在向各个不同的方向窥视,不停的动,停不住的不安。

培根酷爱在黑色背景上刷下青灰色的铁槛,在槛内的人张着嘴,似乎在发出无声的呐喊。

叔本华在他的生存空虚说中这样表示:“我们的生存,除了‘现在’渐渐消失外,再也没有可供立脚的任何基础;所以,生存的本质是以不断的运动作为其形式。我们经常追求的‘安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生存,像走下陡坡的人一样,一停下来就非倒下不可,只有继续前进,以维持不坠。它又像放在指头上取得均衡的木棒一般,也如同运行不绝的游星,游星如停止运行,便立刻坠落在太空之中。——所以生存的形式是‘不安’。”

每次看到一些西方现代绘画,我就常常很庆幸,我幸好是个东方人。

真的,在东方的思想体系里,“安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就算是在运转的宇宙里,人类也应该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我们中国的先哲给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成功的试探,不是东方人是不容易领会其中精髓的。

可惜的是,中国的现代画家却无法很成功地把这种安静的感觉表达出来。

我们只好耐心地等待了。

孤独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内心的活动,常与出于想象的作品,有不谋而合之处。”也就是说,在本质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和艺术家。在观赏艺术作品时,能感动我们的,通常也就是早已埋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些感情,我们所观赏的,并不是艺术家个人的作品,而是艺术家把我们内心的活动重新在画面上安排出来,再等待我们去认同罢了。

其实,人心原是相通的,我们本来可以和他人坦诚相见,一起分享欢乐与悲哀,生活会容易得多。但是,这种理想并不容易达到,人类天性多疑,一般人都以透露私己的感情为耻,一旦失常透露了一点,也会马上感到悔恨,会千方百计想法子去弥补。童年的天真逐渐被冷酷的人世所污染,赤子之心逐渐消失,日甚一日,终于使我们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个体。

在德尔浮(DELVAUX)的画中,便常有这种感觉出现,在他1942年画成的油画“美人鱼的村落”里,描绘出一条长巷,8个面目相似,衣着相似的长发女郎,面对面坐在门前。阳光普照,远处海滩上美人鱼群正在戏水,近处这些女子却安静地端坐,双眼空茫地向前瞪视,不向任何人显露出友谊的表示。整张画面虽然安排得很拥挤,但是中间的一条空巷却因而有了一种极度的孤寂。

好几年前我也画过一张题名为“晨愁”的油画,整个画面是一种灰蓝与灰黑,只有中间人物透明的身影上有一块晴朗的天空,天空下有一棵孤独的树。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处不敢向别人展示的园林,而对艺术家来说,这处园林就有如一块未经琢磨的璞玉,一个亟待挖掘的无尽宝藏。

孤独的人总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有这种思想,却不知在每个角落和每个时间里,都有其他的人也和他抱着一样的想法,和他同样的孤单。有一天,终于有一个艺术家唱出了一首寂寞的悲歌,这一首歌在开始时也许带点犹疑,声音很轻,但是唱到中途,就会有了新的声音加入,有了新的朋友,歌声越来越大,终于四谷回响,变成了一首热情的咏歌。

就这样,透过一个艺术家的彩笔,使人类发现,自己一直隐瞒着的,并且还曾引以为病的思想,竟然有了同伴,竟然有了一种新的面貌和新的解释;因此,在艺术品之前,孤独者找到了心灵上的契友,世界也就会比较美丽了。

乡愁

我们一般人解释乡愁,总是把它固定为对故乡的思念,我却比较喜欢法文里对乡愁的另外几种解释——一种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眷恋,或者,一种远古的乡愁。

我喜欢问我的学生:

“每当夕阳西沉,大地昏暗的时候,如果你正在路上,还没有回到家里,纵然周围有人群、有房屋、有灯光,你的心里是不是还会有一种惶惶然不安的感觉呢?”

每次,大约总有一半的学生和我有同感,那是一种很恍惚的感觉:夕阳将落未落,暮霭苍茫,心中会有一种不安与疼痛的感觉。走在路上,只觉得故国河山如云雾般从脑海中升起,而对母亲的渴念,对童年的追忆,也如丝如缕般来到心中,平日梦中求之不来,今日眼前挥之不去,乡愁与夕阳之间竟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吗?

有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心中有一些情绪源自古远的遗传,就是所谓集体的潜意识,是由遗传的力量所形成的心灵倾向。也就是说,我们既然可以承认尾椎骨是一种早期演化中还留在我们身上的一些遗迹,那么,在心灵的深处,应该也同样还保留了一些线索,是我们还不大能确定的一些感情与思想,来自古远的初民。

而乡愁,一定也是这样发生的吧。现代人的心灵之中,一定还有些和古远的先民相通的东西,于是,在日暮昏黄时,和古老穴居时代的人一样,我们对家的眷恋与对黑暗的恐惧同时出现,想到家,因为它是个安全的象征,而母亲怀抱,就是我们所有哺乳类生物最原始的一种安慰了。

因此,尽管我们是处身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或者是在笑语喧哗的室内,仍然会有夕暮时袭来一股乡愁,那份忧郁的感觉渊源于上古时代,却因文明的发展、世局的动荡而显得更加尖锐,更加突出了。

每个时代都像一个人,都有他特殊的偏见和心中的弱点,在马格里特(MAGRITTE)一张题名为“日日”的油画里,有一种很清新的意味,在一层又一层深蓝浅蓝的山峦前面,是一片长着荒草的坡地。假如没有那一张透明的面孔出现的话,整张画面也不过只是一幅安静美丽而又单纯的风景画而已;但是,画家一添上了那一张没有外轮廓的面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一种追忆的感觉,山峦与烟云都因此有了更丰富的生命,变成了每一个现代人都失落了的梦中家园。

又像夏卡儿(CHAGALL)的作品,在特别甜蜜的色彩里,描绘出他对老俄罗斯的怀念。几十年的流浪生涯虽然使他的笔触带有一种淡淡的酸楚,但是透过画笔,童年真纯美丽的时光仍能倒流,带给爱好他作品的观众以无限的低徊与欢喜。

又好像抗战时的那一首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尽管很多人的故乡并不在长城之外,但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使得歌曲里的乡愁变成了众人的乡愁;于是,歌声就成了一种象征,歌声一起时,那梦里的故乡就让每个人都热泪盈眶了。

战争

1940年的夏末,在法国一个叫做拉斯格(LASCAUX)的小地方,四个从11岁到17岁的男孩子奔驰在丘陵起伏的田野上,到处搜寻他们走失了的小狗。其中有个小男孩忽发奇想,要钻到岩石中的一个隙洞里去看看。他们滑下一个深有六七公尺的狭窄通道,进入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洞里,果然,小狗在里面,又叫又跳地迎接它的主人,孩子们都很高兴,其中有一个,一面笑、一面划火柴准备找出路。

他划的火柴带我们所有的现代人回到15000年以前的世界!

火柴的微光闪起时,15000年以前初民的艺术作品就在岩洞的四壁甚至洞顶上俯视着他们,在火光的照耀下,色彩鲜艳,所画的兽类栩栩如生。

其实,在那样原始的世界里,就已经满布着战争的阴影了。人要与天争,要与兽争,最后,也要与人争。墙上的绘画,有人说是狩猎之前他们总要聚在一起祈祷,然后由祭司把预定猎物画在墙上,初民深信这样能控制野兽,在猎人与猎物相峙之时,能产生出勇气,加强了征服对方的可能性。

这些壁画给我们一种证明,远自穴居时代,纭画就能带给人类以安慰和希望。

不是吗?15000年以来,在这地球上何时没有战争呢?不管用的是极简单的或者极复杂的武器,不管是因为任何的藉口,这么多年来,战争何尝有一日止息过?人类何曾度过一天绝对平静的日子呢?

对现代人来说,面对死亡的威胁,也许不会像初民那样频繁和直接,文化也因此才能逐渐变得繁富与精致。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是两次浩劫,浩劫过后,人类才忽然发现,原来生命可以变得这样荒谬与脆弱,20世纪的人因此而失掉了对人类价值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曾是19世纪的人类所引以为荣的一切的基础。

在这个时候,不甘心的,仍然是那一群心灵特别敏锐的艺术家们,他们在战火的废墟里翻寻着,渴望能找出一种让人类重新生活下去的安慰与希望,渴望能重新找回人类的尊严,重新找回对生命的信仰。

这样的一种努力有时候在外表并不容易被别人察觉,甚至常常会因为夸张和非理性的举动使大众产生了误解,就像那些从一开始就以叛徒姿态出现的达达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达达派,就像一群走在绝路上的青年,面对着传统的高墙,奋不顾身地撞了上去,虽然撞不出一条生路,但是,却让后来的人认识了那面墙,看清了那面墙的阻碍,从而设法走出另外一条新的路来。所以,达达派的嘲讽,以及他们的荒唐行径,也有内在严肃的一面,足可发人深思。

但是,艺术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现代人的生活从艺术作品里的反映到底有几分真确性?这些都是需要有几十年的时间距离才能仔细观察出来的,我们此刻正处在一个漩涡里,所有的答案,所有的流派,都混合纠缠在一起,一时之间是无法理出一条脉络来的。

战争给人类的影响既深且远,除了那如恶梦般的几年使你无法喘息之外,等到战争过去了,在你心里,在你周遭,那些不能看见,不能捉摸的阴影还不知道有多少!

在达利(DALI)的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阴影,粘湿,不快的东西,紧紧贴在你的肌肤上,面向着沙漠的背影总是残缺的,支撑着拐杖。而荒漠无人的广大空间里,有无邪的少女正揭起一块如水般透明的帘幕。

另外,沙金(ZADKINE)1954年的作品:“一个被摧毁的城市的纪念碑”,也给战争下了一个诠释。有一年春天,刚从姹紫嫣红的郁金香花展里畅游出来,来到鹿特丹的港区里,我看到了这一座深色的雕塑。一个高举双手仰天呼号的巨人,从心到腹却是被劈开的分裂着,她挣扎着的躯体好像在抗拒这残忍无情的浩劫,衬着后面的蓝天白云,给人一种庄严而悲哀的感觉。

站在雕像前,我热泪盈眶,怀中原来缤纷的郁金香花束也在霎时失去了所有的颜色。

战争原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

同类推荐
  • 把爱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把爱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人,存于天地间,就是为了既美又好地活着。我们努力做美好的事情,留给这个美丽的世界一个美丽的背影。世间美好的事情太多,一个人所能展现其最为美好的地方,我以为永远是在爱情里。关于爱情,想起的总是太多太多,多到让我这样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无法用一两个词汇形容。爱情里的悸动、热烈、暧昧、痴缠、忧伤……每一种滋味在回忆里不免有无可奈何的惘然,正是这一点惘然构成了爱情里一个永恒的词汇:美好。在美好的时光里,遇见一个美好的人,谈一场美好的恋爱,然后用岁月的酒浆将记忆灌醉,留待老了的时候,每开封就微醺,还没品尝已经沉醉其中。
  •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郁达夫散文》你怎能错过!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林徽因全集之译作诗歌戏剧(1)

    林徽因全集之译作诗歌戏剧(1)

    本部中《翻译卷》为林徽因翻译作品《夜莺与玫瑰》,《诗歌卷》收录《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等52首诗歌,《戏剧卷》为梅真同他们(四幕剧)。
  • 穿过灵魂抚摸你

    穿过灵魂抚摸你

    南太行是一个新的地理名词,泛指山西东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太行山南麓山地。南太行又是一个人文存在,其中的村庄和代代更替的人群,在一方地域承继和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品性与风俗人情。《最悦读“榜中榜”书系·中国名家原生态美文精选:穿过灵魂抚摸你》以土著与亲亲历者的身份,对乡土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观察与发现,具有强烈的实证精神与悲悯气质,是当下乡村书写中最有时代个性与真实色彩的一部乡野画卷。
热门推荐
  • 狂妃嫁到:爷给妞笑一个

    狂妃嫁到:爷给妞笑一个

    若要说起这遗失大陆最是狂妄纨绔的人,那当要数北冥国大名鼎鼎的澈王妃夏安玖是也。她干过的所谓荒唐事可是数不胜数,比如她曾经因为北冥国五皇子的挑衅而将他打的满地找牙,以至于以后见着她都是绕道走。又比如她还把宰相大人的宝贝千金骂的怀疑人生,从此断却红尘步入寺庙专心念经...偏生她有一个好夫君,从来都是在她闯祸之后帮她收拾烂摊子。啊哈没错这是一个关于来自21世纪的实力派女演员和古代遗失大陆的澈王爷相爱相杀的故事。
  • 重生于万历年间

    重生于万历年间

    重生在万历年间,且看主角的叱咤风云
  • 魔谷桂花开

    魔谷桂花开

    小米一觉醒来,也是三百年。桂花飘香如初,只是不见了他的情郎,也不见她的父王,还有从前的古夜郎。小米废除地宫,纵身跃上绝谷,却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妖。
  • 风华绝代:妖女非妖

    风华绝代:妖女非妖

    以德报怨?我不会!我只知道在乎的人,我得用命去保护。说我妖女?那有何妨,我虽是无拘无束,却从不滥杀无辜。那些曾伤害过我爱的人的人,这些仇恨我会一点一点讨回来。何为善?何为恶?就让我来告诉大家。没错,我就是要逆天,我要让这天,这地完全的认同我,并且臣服于我。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孤山侠客传

    孤山侠客传

    受尽生离死别,看破人间冷暖,身怀绝世武功,维护江湖正义,杀尽负心之辈!
  • 凰谋:摄政王妃

    凰谋:摄政王妃

    她一朝穿越,女扮男装,有亲闺女,有假媳妇,有眉清目秀的相貌,有狠辣无常的手段,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他生于阴谋,长于前朝,有皇帝父亲,有一张魅惑众生的脸,有与生俱来的富贵与荣华,有说一不二的亲王地位。一次林峰山之行,本不应有交集的两人遭了算计。一月之约,她带着女儿走进了皇权集中的京都,住入了他的王府。(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倾国倾城之特工丑妃

    倾国倾城之特工丑妃

    她:夏迎雪,不仅才貌双全,拥有美国哈弗大学商学院和麻省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的双学位,还是位身手不凡的优秀特工。她:端木傲曦,南玥国户部尚书府嫡长孙女。不仅又傻又丑,还是个死了亲娘,奶奶不亲、爷爷不爱、亲爹不疼,继母和弟妹随时可以欺辱,被未婚夫退了婚,堂堂一个嫡女变成庶女的杯具人物。让夏迎雪变成了端木傲曦,夏迎雪发飙了。开玩笑!凭老娘的本事,能活的如此憋屈?不搅得你天翻地覆,不让你后悔当初,不让你永生难忘,显不出老娘的能耐!傻子可以变得绝顶聪明吗?无盐女可以变成绝世美女吗?当曾经被未婚夫抛弃的、又呆又傻的端木傲曦,第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答案揭晓了。。。情节一:人妖吴泽(武林盟主):“这脑袋里装的是什么?咋想一出是一出?”夏迎雪(端木傲曦):“哈哈。。。智慧、智慧。”情节二:呴犁湖(北夷国大单于)看着夏迎雪,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哈哈大笑,“小姐你输了,跟爷走吧。”夏迎雪摇摇头,轻启红唇说了句:“是吗??那可不见得。”情节三:夏迎雪朝他伸出藕簪一样的右食指勾了勾,吐气如兰地低声问道:“你能不告诉别人吗?”曹瑾瑜(东汝国太子)点头如捣蒜,“我能、我能。”情节四:三皇子一把抓住夏迎雪的手,满含期待地问道:“曦儿,我带你离开皇宫、离开京城好不好?夏迎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能到哪去?我不能陷你不忠不孝。”情节五:夏迎雪:“我是为你考虑,我离经叛道,实在不是你的良。唔。。。配。”萧腾熙(西汖国贤亲王,后来的开国皇帝):“你离经叛道,我大逆不道,我们俩正好是绝配。”本文家斗、宫斗,竞技,报仇,女主魅惑、聪明、强势,男主深情、冷峻,沉稳。结局一对一。这是小冰奉献给亲们的第二篇文文,渴望亲们的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什么都求~~推荐小冰的完结文《弃妾
  • 独霸天下:冷艳杀手王妃

    独霸天下:冷艳杀手王妃

    她剑指天下,只愿做他背后的一个女人!默默无名,纵然世人诽我,谤我,只要他明白此生无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师唐

    师唐

    他天赋异禀,不到三十就已是京华大学工科院院长,在一次探访老朋友的路上遭遇事故,意外地穿越到了唐朝,变成了一个年仅十二的风华少年。凭借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他在东都洛阳建立了大唐第一所真正的大学。这里教天文地理,教物理化学,还教算术农学,唯独不教诗词歌赋!火药不只用来做鞭炮,还用来做火枪大炮;指南针也不再用来看风水,而用来征服海洋;造纸术和印刷术更是被用来延续中华文明!前世的耻辱这一世要用鲜血来洗刷,我要到北海牧羊,到帕米尔高原看星星,到澳洲掘金,到檀香山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