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0400000007

第7章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同学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

有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4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

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在西方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西西弗斯被宙斯判为永罚,必须每天将一块巨石推到山顶,等巨石由山的另一边滚下,然后重复劳动,继续推上,永无停息。俞敏洪以这个故事自比,他认为,人的一生是学会坚持的一生,有的人可以一生过得很辉煌,而有的人则过得很琐碎,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在一个目标上坚持下去。

进入北大以后,俞敏洪发现,北大西语系很多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这对于口语和听力都很差的俞敏洪而言,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如同听外星人说话,就算熟悉的单词发出来的也是他听不懂的声音,他完全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

最让他郁闷的是,每次上课老师都让他发言。等他说完后,老师总是无奈地说:“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我恐怕什么也听不懂了。”这样的情况让俞敏洪感到极大的羞愧。而且,俞敏洪发现自己也没有能力参加班上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不管怎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倒数。于是,俞敏洪开始在自己的专业——英语上花费更多的心血。

俞敏洪一直崇尚的是“笨鸟先飞”的学习理念,既然在学习上天资比不上别人,那就用笨方法多努力。那么,他是怎么学习的呢?俞敏洪这样说道:“方法很简单,简直称得上笨,但是这种办法其实很有效,那就是每天比别人多背多记。”

在那段拼命学习的时光里,俞敏洪杜绝了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人情往来,一天十几个小时地狂听狂背。他找到一片安静的小树林,每天带着一台收音机、一本资料钻进去,到了午饭时间出来吃饭,之后又钻进去。晚上到了熄灯时间,他跑到走廊尽头,继续沉浸在英语的世界里。与他住一个寝室的同学们都有点怕他,因为俞敏洪的状态太疯狂了,“听外语听得两眼发直,像饿狼一样”。

这样的“树林生涯”过了两个半月以后,俞敏洪发现,他变得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文,他终于成了会听英文、会说英文的人。在练习的过程中,他慢慢发现他在对于词义的衍生记忆方面相比其他同学有优势。

比方说,很多次老师讲课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生僻单词,一般同学都被难倒,他却能将其词性、词义以及延伸意思娓娓道来,令老师和其他同学刮目相看。名声传出后,他成为系里的“单词大王”、“超级英文词典”,任何生僻的词都可以问他。俞敏洪背单词到了如此的地步: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他能用的单词书了,因为他全背完了。而且,俞敏洪通过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渐渐也可以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发音,并摆脱了班上倒数第一名的称号。

俞敏洪用勤奋的“锄头”,终于在词汇量方面超过了其他同学。他就像是一只不停前进的蜗牛,靠持之以恒的努力,爬向他的目标——金字塔的顶端。

到1985年,俞敏洪留校任教期间,他的英语词汇量达到了巅峰——7万多个,比一本六七厘米厚的《朗文英汉双解词典》还要多一倍。他为了备课,曾经背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现在俞敏洪仍然没有停止勤奋的脚步,他的词汇量一直在上升。

“我比较有耐力,有目标,认定了就坚持去做,并且愿意没有时间限制地去做。”俞敏洪在很多场合都重复过这句话。他还经常拿鼓励自己的话,鼓励自己的学生:“一天比别人多背十个单词,十天多背一百个,一百天多背一千个,一年以后就没有人超过你的词汇量了。每天比别人多走一步,十天比别人多走十步,一百天多走一百步,别人就没法跟你比。”

俞敏洪认为,自己没有鹰的天赋,但是有蜗牛精神,只有自己实实在在、勤勤恳恳地向前“爬”,才能有站在金字塔顶上的机会。因此,哪怕是后来在为学生上课期间,俞敏洪也每天都要坚持备课。就像学琴者每天上千次地重复一个动作,俞敏洪自己也无数次地重复着同样的单词、句子、词汇。即使现在身为新东方的CEO,他也同样做着这些事:随着新东方的发展,俞敏洪每年都要坚持到全国各地做两三百场的演讲,几乎每天一场。

就如同俞敏洪所说: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现在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如果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拓展透析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寂寂无声,却恒心不变,只是默默辛劳地努力着,坚持到底,从不轻言放弃。耐性与恒心是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恒心与追求结合之后,便形成了百折不挠的巨大力量。事业如此,德业亦如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漫长而坚毅的过程。

学者王国维曾总结了人生的三个境界。其一为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其二为持之以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成功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荀子也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话都说明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一位青年问著名的小提琴家格拉迪尼:“你用了多长时间学琴?”格拉迪尼回答:“20年,每天12小时。”也有人问基督教长老会著名牧师利曼·比彻,他为那篇关于“神的政府”的著名布道词,准备了多长时间?牧师回答:“大约40年。”

李安是中国著名的导演,2013年2月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以及最佳导演奖。在此之前,2006年他已经凭借电影《断背山》荣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截至现在李安仍然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李安自小就对电影感兴趣,高一时李安插班,父亲拿了一张测兴趣的表让他填,和大陆的文理分科类似,上面几百个科目,李安没一个喜欢的。父亲问:“你喜欢做什么?”李安说:“我想做电影导演。”所有人都笑,没人以为这是可能的事。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填的是戏剧学院,可是两年他都落榜了。但是,他仍然不放弃,他就是想念戏剧。在第三年的时候,他终于考上了台湾大学艺术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又去美国留学接着读戏剧专业。

硕士毕业后,李安却没能找到一份跟电影有关的工作。为此他在家整整待了6年,这6年里他每天在家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因为他没有工作,所有的支出都靠他的妻子一个人,家里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他的二儿子出生的时候,他的卡里只有43美元。为了帮助妻子分担,他在家也做菜、做饭、带孩子,变成了一个家庭主男。日后回忆起这段难熬的生活,李安仍然十分痛苦:“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

物质贫乏、精神痛苦,别的同学都无法忍受这样的日子,纷纷转了行。可是他没有转,记者曾经问他,难道从来就没想过改行吗?他说:“不能,改变不了,改变不了可能是心理上不愿意改。因为我知道,我做电影是很有天分的,我自己晓得,不做电影什么东西也不是。所以如果我要选择的话,我当然是做电影,如果我不去做电影,真的是改行,我想一辈子都会悔恨。其实就那么简单,我就耗耗耗,等等等。”

就这样,李安在拍第一部电影之前,在家整整待了6年。6年的等待与煎熬换来了他的一鸣惊人,所谓十年磨一剑,李安的第一部电影《推手》获优秀剧作奖,台湾金马奖8个奖项的提名,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从此之后,李安就再也没有停过拍摄电影,终于凭借一部部为大众所喜爱的电影,成为闻名世界的导演。

李安之所以能在电影界取得如此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于一定要从事电影行业的坚定和执着,即便为了这一目标,要付出十几年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往前爬,也坚决不放弃。正是这样的毅力和坚持的信念,让李安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航道上,走出了今天的辉煌。

其实,每一个渴求成功的人都应该意识到: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有“铁杵磨成针”的耐性,一种自始至终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俞敏洪所说的“蜗牛精神”,也是荀子所说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带着这种精神去追求事业,哪怕不是天资聪颖,也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同类推荐
  • 人生要找到踏实的感觉

    人生要找到踏实的感觉

    本书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工作生活中如何施以包容的心态,获得快乐与幸福感,将各种故事与现实生活紧密衔接,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 改变一生的计划

    改变一生的计划

    本书对怎样培养超常思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崭新的观念,以及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希望对每一位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起到一种启发性的作用。
  • 说话的艺术全集

    说话的艺术全集

    本书讲述了最简单最有效的说话方法,包括“如何与陌生人说话”、“如何与领导说话”、“如何与同事说话”、“如何与朋友说话”...
  • 中庸做人的艺术

    中庸做人的艺术

    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何况人生。要想经受人生的种种磨难和时代的考验,中庸之道能让你胜不骄,败不馁,能屈能伸。本书从周全、忍耐、和谐、不偏不倚、变通、中正平和等方面入手,解释了做人为什么要中庸,重点阐述了做人保持中庸的方武方法。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实用性强,相信你能从中受益。
  •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既是一本女性生理科普小书,也是一本幸福生活指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其中有很多桂质良教授亲身经历的临床案例,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一应俱全。本书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女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孕育、生产、婚姻、绝经期、衰老等内容一一作了解答与探讨。这本小书就如同你的闺蜜一般悄悄絮语,作者用知识分子的严谨、准确和女性的优雅、温润,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些临床私房话,告诉你那些作为女人应该知道的事儿,提醒女性朋友如何认识自身,如何适应生理变化,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以及如何破解生活中绕不开的难题,从而做出正确抉择,以便最佳地实现自我。
热门推荐
  • 凤鸣九天:废柴五小姐

    凤鸣九天:废柴五小姐

    这是一个坑,她,现代的顶尖杀手,一场爆破让她魂穿异世;她,玄灵大陆九幽王朝四大家族之首落家的废柴五小姐,受尽凌辱,没爹没娘,当顶尖杀手变成绝世废材,沉封了多年的天赋猛的觉醒,废材?老子灵力,召唤术双修,丹药?不好意思,本小姐随手一炼,药渣都够你舔一辈子,神兽?某女一脸无辜的坐在上古火凤凰上,“你说什么?”男人?什么,太子来推婚?切,我男人一个眼神抛过去,你家男人就吓得尿裤子了!“小雪儿,该回家睡觉了”这个男人为毛对外人那么冷,回家就啃她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残天至尊

    残天至尊

    独臂一挥,天地震抖;魔剑祭出,万魔听令;妖令既出,群妖听令!
  • 花错田:相府千金

    花错田:相府千金

    剪一片秋的叶/落霞飞天/剪一个冬的雪/白雾茫茫/剪一棵草的籽/绿郁葱葱/秋啊/那离别的秋天/带走漫天的绿叶/随秋风起舞/落下一片夏的花瓣/于地/于是/脚踩在秋叶/与花瓣雨之下/沐浴漫天的飞花/梦想/升起的地方/有太阳在高歌/亲爱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轻轻盈盈走过/这思念的秋/剪一颗秋的眼泪/迷茫前方的路/拾起相思的红豆/寄在你的书签里/飘走我的心/我的情
  • 楚汉离歌

    楚汉离歌

    鸿门宴后,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涌不断。大周遗宝,得之可得天下。西楚霸王,神农令主,鬼谷传人纷纷入戏。
  • 元逆苍天

    元逆苍天

    一位现代人在一次意外之中,竟意外穿越到元气大陆。在这里,实力才是一切……他天品元脉觉醒,踏上征途,逆乱苍天……
  • 甘肃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甘肃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本书以甘肃为主要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意义、内涵、特征、首要任务、动力机制、发展战略、主要模式以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并设计了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南宫宴

    南宫宴

    [雄伟的大殿中传出阵阵乐声。殿外,一女子若有所思地望着这所大殿,继而将目光移往远处,抬手对一旁的宫女说道:“我们回去罢。”大起大落,不过九年]
  • 即墨予雪

    即墨予雪

    寻不到人间温暖,找不到一世诉求。不停追问的温柔,
  • 神魂道天

    神魂道天

    混沌之灾,轮回者说。千年预言,天穹之祸。一个在末世里出生的平凡少年,在面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何在这个世界艰苦求生?走出自己的路,走向巅峰。将过去的债与血,一点一点的偿还。这是一部史诗。一个人的史诗。世界规则:万物至少有三主魂:本魂,属魂,器魂。辅魂在四个范围内不确定,如:潜魂,副魂,异魂,族魂等等。偏法:御,驱,封,印,符,灵,阵,分,言,体,咒,狂,傀,魔,附,尸,血,魂,法,幻,潜,算,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