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1500000005

第5章 故乡的消息(5)

城区的田园生活,承接着过去的岁月,像一个人的清谈,说着说着,转换了地点。这种闲散、缓慢的生活,反而催生了我的劳动激情。“那些日子里,闲散是最迷人的产业,产量也最多”(梭罗《瓦尔登湖》),所谓的城市节奏没有俘获我的内心,内收,自控,我如同一只静水里的蚌,内里洁净温润,却不自闭,一翕一张,吞吐扩张着周遭的水域。菜蔬种得用心繁盛。我和从老家带来的种子,很默契地达成从根系走到果实的路程。

是一个寻常早晨。听着小雨在小院里“沙沙”地走着,心里觉得异样的安静。很文学地说,点点滴滴的小雨,直落在我的心里。我竖起耳朵,像一棵菜蔬张开所有的叶子,迎接这来自天上的滋润。隔着玻璃窗,我能看见那种天与地的接纳和孕育。洁净的小雨,安静的菜蔬,它们之间的路径是遥远而又迅捷的。小雨有着植物的属性,它不是高谈阔论,不由分说,亟不可待。沉着镇静,内心温润,小雨是植物的,从容,笃定,在植物的叶脉里走动,悄然无声。叶子青翠。空气清新。我的心就像土地,是在那样的一个时刻,一点一点地变软的,身体里的水分让一个人干净,通透,如同静默的植物,有着寻常的绿色,宽厚的接纳。

庭院深秋

我对小屋的描述,要从一些树开始,一些像乡下老家的一样繁茂的树。夏秋时节,绿云萦绕,小屋成了一座绿岛。

说起树,如果你对故乡还有残留的影像,你一定会想起蝉鸣,浓荫,冗长的午睡,一种让人舒适的场景。我想,不管一只鸟迁徙到了哪里,它总要选择一棵树来筑巢的。

庭院的深秋有一种宏阔的美丽。白杨树漫生的枝条留下的阴影,遮蔽着门口,仿佛小屋向前跨了一步。蔓生的牵牛,绿出一片好听的童谣,银白,碧蓝,深红,频频更换花朵的华裳,她们是这个盛大季节的女主持。如果是雨天,空旷的空间变得紧凑,小屋缩成一片梧桐的叶子,雨落在屋瓦的响亮和撒在白杨的细碎是不同的声部,就像一对年轻的夫妻在散步。

小屋只有十来平米,容纳的却是两个人的世界。新生活的开始,往往通过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内心世界的刷新呈现出来。妻子在一所乡镇卫生院上班,我记得,她最喜欢一种叫“小护士”的护肤品,她枕头上贮存的馥郁的芳香,常常加剧着我在夜晚的头晕。因为上夜班,妻子一般两天来一次。这,使得我们的新婚生活有了一种别人难以享受的等待、焦灼、新鲜的况味。告别的清晨,露浓花重,鸟声清冷,几片树叶在风中赶路,空气中悬浮着粘滞的、湿润的、腥甜的气息。我憎恨这样的时刻,可季候给我的敏感和对明天的期许,使我最终陷溺于这种场景里,不求自拔。

我的小屋是一个隐匿的所在。在浓荫的遮蔽下,它坚硬地保管着内里的芳香,像一枚时间遗失的核桃。这里的建筑都是平房,一律的红墙青瓦,外墙的砖缝用石灰抹平,坚硬滑腻,是房屋外观唯一素朴简单的装饰。房屋用这些清晰简短的线条,向我们陈述它与时间的谐和。和房屋平静温和的表情不同,那些花花树树拥挤吵闹,它们被时光恩宠着,遮天蔽日的叶子,像盛夏冗长的午睡一样,热烈而沉静;花朵至今不知道凋落的酸楚,她们眼里没有世事,恣意的笑声里包含着的疯狂,让人只能艳羡她们的巨大欢乐。

小屋所在的庭院,原先是一个校园,阳光与浓荫间出没的是县城企业的一些职工,那样一种很有质感的过往,现在看来,似乎是树影把稚嫩的鸟鸣收集起来,给他们绿阴,给他们清脆,然后在树冠上,放飞。可以想见,昔日那些来自车间的学生,一定千紫百态异彩纷呈吧。他们当中有目光温和的妇女,有亭亭玉立的少女,柔细纤弱的花茎上,舒张的是一些俊美俏丽的脸。也有喉结突出的青年,他们的声音和气息被树的年轮收藏,在枝干上延伸:白杨的声音低而沙哑,花草的腔调细而轻柔。

庭院的南面西边是村庄、庄稼和流动的风,北边东面是呆板凝滞的建筑物。北边原先是一个服装厂,停产之前,我们的院落里总飞翔着一些轻柔纤细的绒毛,那些楼房看起来更像是我们庭院的北墙。自东而西,庭院像是一个阻隔或者堤岸,西边的庄稼金黄流淌。庭院东南角探出一条100米的土路,以此维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小路像根粗糙的绳子拴在柏油路上,在绳子纠缠盘结的边上,是一家车辆维修部,修摩托车,也修自行车,店铺的窗玻璃上还贴着“加工服装”的字样,字红,屋暗,灰灰菜一样,不打眼。那是一家夫妻店,店主小亓是郊区的农民,他妻子下岗了,依然用剪刀缝纫机裁剪缝补着他们的日子。忘记了她的模样,只记得个子很高(高出小亓一头),就像田野里一株秀颀的玉米,挺着饱满圆润的果实,散发着比生活本身更平实、安适的气息。

我女儿出生以后,我调离了原先的学校,搬到县城的东南居住,后来去过那个庭院几次,它获得了命名,成了一所高考补习学校,水泥坚硬的意志统治了路面和墙壁,大树置换成趾高气扬的办公楼教学楼公寓楼。小亓的店铺上爬着瓦楞草。那样一个清爽、明净、内含风韵的女人我再也没有遇见过。

外婆的澎湖湾

我从故乡调到小城教书的那一年,全市进行了学制改革:由“五四”改为“六三”,还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由北师大的版本,换成了人教版。洁白的书页,像涂了一层薄锡,很是晃眼。多年以来,我对新鲜的明亮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一些莫名的茫然和惶惑。新教材保留了一些传统篇目。“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当我在课堂上读到这个好句子时,我的下巴微微上扬,脸侧向右前方,好像成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满含着委屈和酸楚,乞求着这样的一场抚摸。

我的父母是我结婚以后出现在我的新居的。那时,通讯工具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的父母,他们来得是那样突然和沉重。

他们租了一辆农用车,拉着妹妹和妹夫,装上馒头,干面条,咸菜疙瘩,结婚待客没有吃完的猪肉(母亲把它煮熟了),还有三条几近胀裂的大蛇皮袋,一条塞满了萝卜白菜,另外两条是生炭炉用的玉米芯。可以想见,这辆农用车在故乡发动时,多么像一匹满载收成的马,它高高扬起的蹄声,覆盖了四围的犬吠和乡亲的艳羡;进了城市,它变得笨拙迟钝,红灯停绿灯行都是鞭子,不停地抽在它的身上。

接到父母到来的消息时,我正在三十里以外的一所乡镇卫生院。那是我们新婚的延续:在妻子的单位大摆宴席。已是中午,我刚要把打好腹稿的感谢辞端出来,卫生院值班人员来了:两位老人在家门口等着,让你抓紧回去。我知道父亲用的是哪家公用电话,可是我却不知道号码,即使知道了,人家也未必肯跑过去给父亲送信。整个中午,我陷入了巨大的空洞之中,仿佛我的身体只是一个通道,酒肉穿肠而过,行色匆匆。强撑的笑颜和无法遮蔽的不安,成了我以后婚姻生活坚硬的表情。

回忆常常是虚无飘渺的,像风一样游移飘忽,它是一种虚构,只有和母亲连接起来,它才显得那么真实,仿佛浮雕,聚敛多年的风声凝固成了清晰的线条,伸手即可触摸。

现在想来,那竟是成年以后我和母亲挨得最近的一个夜晚。下午,我赶了回去,只看见母亲一个人被鼓鼓囊囊的包袱、方便兜、大蛇皮袋们围困着,她孤苦无助的样子,让我闪电般想起客运站门口台阶上那些坐着的老人,而车站阳光灿灿市声喧喧。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执意要睡在床的外侧(里面是妻子的被窝),我知道母亲的心思,她担心自己一身的土味会弄脏新媳妇的被褥。拗不过,我只好像儿时睡在炕头一样,蜷缩成一个孩子。鼻翼吹拂着妻子淡淡的体香,耳边轻拂着母亲平匀的呼吸。这个夜晚,我睡得多么踏实。类似的场景被我复制了多次。每每和女同事一起骑车上班,我总是不自觉走在外面,惹得女同事感慨系之:难得男人如此心细。

我的母亲隐忍,沉默,不事张扬,父亲则性情外露,率性而为,颇有魏晋风度。譬如母亲病了,就一声不响的,竭力把自己隐藏起来;父亲不然,要么半夜围着石磨转圈(父亲大半生一直牙疼,这几年牙齿脱落,只剩下了牙床),要么趴在炕上,运用一两个单调的叹词和丰富的语调陈述他对疼痛的理解。惟独有一次,父亲吃了变质的烧肉,肚子剧烈疼痛,他把自己隐藏到了我住处南面的玉米地里,像驴卸了磨打滚一样,浑身是土。晚饭的时候,妻子说,从老家带来的烧肉不能吃了,扔掉吧。父亲觉得花钱买的,吃了不疼瞎了疼,他自己悄悄地吃了,谁知不多久,急剧的疼痛就像老猫的爪子在撕扯着他的肠胃。他以为是给儿子丢了面子,怕我妻子瞧不起,他果断地决定:挨,挨过去就好了。我对父亲的病痛毫无知觉。过了一些日子,听着母亲的叙述,我无法想象,一个儿子,还不如几棵青草,一些泥土,它们尚能缓解一位老人的痛苦。而青草泥土们腥甜的气息,依然一波一波地,像风,在吹拂着我的内心。

母亲2006年夏天走了,7岁的女儿依然怀念着她的奶奶,对她的胞衣之地自然没有丝毫的记忆。我有时想喊叫,大声地喊叫,就跑到KTV歌厅里去折磨音乐,我唱《北国之春》,也唱《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我的外婆很早就去世了(当时母亲只有十多岁),就像我的爷爷,在父亲不满周岁那年就离开了尘世。他们似乎只有一个任务:生下我的父亲和母亲(父亲母亲创造了我)。“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踏着薄暮走向余辉/暖暖的澎湖湾”,一屋的朋友都在嬉笑打闹,没有人知道我唱的什么,而我————已是泪流满面。

一个人的河山

慈母山

打开我家的后窗,就是慈母山:我不过去,山就过来。这是我生命里绕不过去的一座山。

我在慈埠搬了四次家,越搬离慈母山越近了,像是一种宿命。慈埠,原先就叫慈山公社,改成慈埠乡、慈埠镇,后来乡镇合并,慈埠就还原为一个纯粹的地名。我理解慈埠,我觉得,它更愿意自己像山上的一棵树那样活着,本色,淳朴。

妻子在慈埠卫生院上班。我们没有亲戚,朋友也不多。慈母山就成了我家的后花园。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山都被故事保护起来。慈母山也有故事。三国时期,青州别驾王修不从曹操为官,回家侍母,死后母子二人埋骨“桃花山”。后人感念子孝母慈,改“桃花山”为“慈母山”。山上已是墓碑林立,高低错落,成了一个新的村庄。

我要看的是桃花。山上到处是桃树。铁褐色的枝条,是寒冷凝聚的骨骼,一眼看去,让人肃静,也让人有着隐隐的疑虑:苍老的容颜,会绽放饱满的微笑吗?缤纷抢了眼,馨香夺了魄,是桃花的节日。我很幸运,在这样的一座山上,看着丑陋的枝条,我看到了通往春天的道路。

都说小别胜新婚。我和妻子在不断的别离中越来越陌生。母亲看在眼里,手上的活计却更勤快了。看孩子,做饭,打扫庭院,后来母亲还赶集买菜了,在老家,都是父亲出头露面。

父亲农闲了,也两腿泥巴地赶来,背上驮着一根尼龙袋子,像一个外出打工的,驮回一年的忙活。进了门,就大口地喘气,咕咚咕咚喝水,忽然一指袋子:快把干粮拾掇出来,面条刚压的,要晾开。

一座山,像是一个敦实的粮仓,让我们心里特别踏实。父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早上出去溜达,像顺手搂把青草给牲口,他拉回一些桃树杨树的枝条。山上很多,冬天生炉子吧。冬天过去了,房前还堆着大捆大捆的柴草。父亲买了一个烧水炉,它的造型像一口锅,大腹便便的,一面探出一个圆柱形的进口,往里填木柴,另一面是出口,父亲竖了一根废弃的烟囱管。后来,母亲看出了门道,她把铝锅放上去,蒸馒头。面是老家带来的,母亲做了馒头,父亲就坐在烧水炉前生火,填柴,咳嗽。这种生存方式,很原始,却也实惠,自给自足。

我的父母,用低到泥土里的姿势,换取了妻子的认可和舒心。医院宿舍区多用抽烟机,我家的烟囱低低地竖着,炊烟便顺着这根藤蔓,开出了袅袅的花束。就像节日的盛典。

父亲的目光终于有了着落。

他看好了山上的一块荒地,想开垦,母亲不同意:铁锨锄头水泵不全都靠借?家里还有地呢。

父亲是一只候鸟。秋凉了,大雁向南去,父亲往北飞。第二年开春,他带来一些蔬菜的种子,有大葱、辣椒、丝瓜。大葱种在院墙的外面,炒菜的时候,信手掐一个葱叶切细了,炼锅,满锅都是热烈的油星。辣椒站在西墙根,是对粗糙墙壁的一次艺术修补。最是丝瓜得意,几根木条导上去,厨房的屋顶是天然的架子,有吃不了的丝瓜任其风干,掏出里面的丝瓤刷碗刷锅,干净,卫生,很原生态的洗刷工具。宿舍区正对路的地方,不建住房,垃圾成堆,父亲忙活了一天,运垃圾,松土,调畦,跑集市买茄苗,栽种。茄子开花时节,翩然飞着一群紫色的蝴蝶。

农闲变农忙。父亲在慈母山下寻了一个加工活。每天接送女儿上幼儿园外,父亲还用自行车带着母亲去,一起上路,回家,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母亲生命里的最后六年,有四年在慈母山下度过。一辈子能有几个四年呢?

我长久地凝视着一棵桃树,回忆远去的花朵。桃树是转世的母亲。

同类推荐
  • 徜徉书海

    徜徉书海

    无论是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穿着我们的编辑理念——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中外兼容,情理为上。精选文章,精编内容,与同学们共鸣经典、分享精品、同述感动。《徜徉书海/中学生必读经典美文》力求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终身能力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真正地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培植。编者们从浩瀚的书海中“淘”出这些经典美文,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趣味盎然的阅读世界,使同学们受到智慧启迪、情感陶冶以及价值的切实提升。愿亲爱的读者朋友徜徉在美的阅读享受中!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本书讲述了《红楼梦》的一些故事。全书忠实于原著,在保持原著故事连续性的同时,保持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全书语言简洁易懂、生动形象,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 让我糊涂一回

    让我糊涂一回

    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山水诗前史

    山水诗前史

    本书旨在考察朝向山水诗演进中诗类审美经验的变迁。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诗歌文本所呈现的创作者应对外在世界的感性体验方式,从《古诗十九首》到玄言诗审美经验的变迁作为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都生动而细致地演绎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艺术观乃至行为选择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厌离、反动与超越。
热门推荐
  • 指染一世倾城

    指染一世倾城

    “墨倾城,此生唯你一人,至死不渝。”“慕楚楚,你若弃我,便杀遍天下人。愿为你弃天下,只愿你永不离我。“
  • 青春的悬崖

    青春的悬崖

    青春由浪漫和现实勾画,这个年纪的我们有过天真,拼搏,失意,但最终还是让我们今天继续前行。
  • 末世英豪传

    末世英豪传

    公元2216年,全球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核武,高等化学,纳米技术的多样化综合智能型武器的无情摧毁之下。地球变的满目疮痍,人类文明到了灭绝的边缘。21世纪一平凡的进城务工青年黄东强,在看望家住四川甘孜的工友母亲时,被国家正在进行的秘密核武实验所击伤,随后被雪山掩埋。在200年后当黄东强苏醒之时,也开启了他争霸世界拯救人类文明的征程。
  • 重生之倾月轩情

    重生之倾月轩情

    一朝赌约,错过一生,是输了还是错过~~~~
  • 职业玩家守则

    职业玩家守则

    任何一款网络游戏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才算上的一款成熟的,能够进入电子竞技联盟的游戏:一娱乐性:游戏失去了娱乐,就失去了本质,设计再好的游戏,没有好的娱乐性,如同没有灵魂的木偶,不会成功。二平衡性:失去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如同没有木浆的船,只会偏离固定的航线,触礁沉没。三竞技性:好斗是人类的天性,没有竞争哪里来的进步。摘自《职业玩家守则》总纲。
  • 最后的曙光之混沌时刻

    最后的曙光之混沌时刻

    当战争随着世界统一而结束,当所以人都觉得终于不再为了一口面包而拼死挣扎,不再为了生存而苟延残喘。人们尽力恢复因战争而变的残垣断壁的世界。但谁都不会想到几百年后,正当人们满怀信心的以为战争已经彻底消失时,灾难已经悄然袭来。一场彻底的毁灭!
  • 青狐语传

    青狐语传

    片段一:“?鄀,你当真要如此?”“君玉,我们虽然是夫妻,可我同样身兼青狐一族的守护神,我有义务护他们周全。”片段二:“竹钰,等你长大修炼成人我便乘那白鸟齐冠娶你可好”“赵哥哥,娶是什么意思,公主说女生不可以轻易答应男生要求的”赵缊之但笑不语,只是摸了摸竹钰的头,遥望巍峨的天宫沉默。片段三:“你为何这般残忍,那可是我最亲的人啊。”“不知你在说什么。”
  • 以快吃慢26招

    以快吃慢26招

    本书介绍了跟踪机遇与市场环境,吃透对手,准确定位,刷新理论,全盘考虑与准备,网络营销等26招,分别从不同方面诠释在竞争中击败对手的方案。
  • 金碗记

    金碗记

    一个出生寒门的金老三金豹一个野狼养大的孩子金龙一个流浪他乡的孤儿金虎一个官家女上官麒麟一个女山大王孙桂英一个皇家女如意公主四个小道姑无情无缘无义无心十个人的江湖英雄梦儿女情江湖事
  • 绝宠神魔妃:公子请从贼

    绝宠神魔妃:公子请从贼

    你可知,我做的比你看到的更多,我爱的比你想到的更执着。一场背叛,一场交易,一场意外,新时代的她被推入一个局,一个因她而起却又不止为她的扑朔迷离的局。似乎冥冥里有谁的手握住了命运的轮盘,在幕后推波助澜。可她只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说好冰冷一世的心,却在那个人一次次刻意的接近下慢慢温暖的,可是这一切是否太过不真实,将她推向谜底也让她万劫不复?“千竹墨,你究竟有什么目的?”注定相冲的身份和使命,注定龙虎相争的千年赌局,注定一切都不可追溯的神秘。谁会心软?谁会退让?谁会不追究?原来,起点亦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