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6200000041

第41章 飞花尘泥

写仲则写到袁枚,是必然的。仲则到随园去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过年,却是偶然的。

乾隆三十九年秋,仲则在南京参加乡试,袁枚招其赴宴,仲则因病未至。同年冬,仲则在常熟拜祭过恩师之后,至江宁拜谒袁枚,在随园度岁,直至乾隆四十年春。

世间珍奇,随园应有尽有。仲则身无长物,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诗文了。既是寄寓随园,总须有点表示,遂有了这四首《呈袁简斋太史》——一代才豪仰大贤,天公位置却天然。

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暂借玉堂留姓氏,便依勾漏作神仙。

由来名士如名将,谁似汾阳福命全。

——《呈袁简斋太史》(其一)

雄谈壮翰振乾坤,唤起文人六代魂。

浙水词源钟巨手,秣陵秋色酿名园。

几人国士曾邀盼,此地苍生尚感恩。

我喜童时识司马,不须拥彗扫公门。

——《呈袁简斋太史》(其二)

燠室风亭翠霭间,药栏花径互周环。

半篙后主迎凉水,一桁前朝戏马山。

似海繁华归彩笔,极天花月养苍颜。

谁知泉石皆经济,此意先生讵等闲。

——《呈袁简斋太史》(其三)

偶逢佳日径开三,丝竹声搀笑语酣。

帐内金钗分左右,宴前竹剑尽东南。

张灯高会星千树,荡桨清歌镜一潭。

不与西园冠盖末,可知才具本难堪。

——《呈袁简斋太史》(其四)

仲则写给袁枚的这四首诗常被论者提及,几种诗歌选本都选了第一首。本来这种交游之作,意在称赞对方,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历来是将自己放得很低,无可厚非。可我读这诗还是莫名地不适。不管怎么表达对袁枚的敬意,是客气也好,恭维也罢,但“文章草草皆千古”这样的话,也还是过了。

以诗而论,即使是这样随手写就的奉承之作,水准亦比袁枚的诗作高出许多。他却说,袁公的文章,即使是草草写就的,也必将不朽。真是让我一读三叹,叹气的叹,叹息的叹。

在仲则一生交游中,大名鼎鼎的袁枚是个避不开的人。要说相识,是由来已久。早在乾隆三十三年,袁枚过常州龙城书院去拜会邵齐焘,二十岁的仲则由此得见袁枚。然则二人虽号称忘年交,要说有多深入的交往也谈不上。仲则只是恰好入了袁先生的眼罢了,兴之所至招来,谈诗论文,小住一段,所费不多,还博了个奖掖后进的贤名。

如果非要以清四家的诗论来归类评断,仲则的诗歌,稍近于袁枚的“性灵说”,仲则的存在,正好证明袁先生的诗歌理论之高明正确。

我不知,仲则步入随园时,有什么真实的感受。这是他在诗中不会提及的。随园生活之奢靡精致,堪比晋之石崇,而风流雅趣过之。这种生活是仲则不曾体验,亦无法想象的。出于礼貌,他除了称颂袁枚之外,当然也会铺陈文字,随喜赞叹一番随园。

后面这三首诗,写得着实乏善可陈,读着很有些元妃省亲时那几位文采一般的姑娘题颂大观园的别扭感觉。

自然,随园作为体现康乾盛世南方士大夫生活品质的园林典范,委实有太多值得赞叹的地方。这不光得有万人不可及的资产,还得有万人不可及的品位。我觉得仲则初到此地,肯定有误入仙境的感觉。但这里再完美,毕竟不是他久待的地方。

那些歌楼舞榭,撩人声色,笙歌醉后的裙带生香,于他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不知他提笔写下“几人国士曾邀盼,此地苍生尚感恩”时可会手抖心颤——反正我此刻是手抖心颤的。

虽然知道他此时是寄人篱下,此等谄媚乃情非得已之举,干谒于人,说几句好听话,实乃交际时的必要手段,虽然我一直提醒自己,这是不能免俗之举,虽然我一直在感慨仲则太狷介,不会为人处世,然而,看一个清高孤耿之人写下这样逢迎的文字,作此妾婢之态,我还是本能地觉得不舒服。

诚然袁枚是当时文坛宗主;诚然他作《随园诗话》,论诗文见地独到。随着《随园诗话》的盛行,当世之人莫不以能上诗话被袁先生点评为荣,既然广受追捧,袁先生就再接再厉,再来一本。他是个性格随和的人,不坚持什么原则,不介意续写的《续随园诗话》变成一本出钱就可以发表文章的杂志,自己由主创变成了主编,变身杂志出版人,还不用担心销量,顿时轻松多了。

有一句话叫“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传统知识分子的内在人格缺乏超越政治功名和人世情怀的文化独立,相互之间为争夺世俗资源,很容易出现文人相轻、宗派林立的局面,无法形成互相包容的知识分子共同体。

好吧,我知道我强求了!

说起来,袁先生是个活得很有激情、很有态度的人,我们不妨称他为“生活家”。作为乾隆盛世第一文化偶像,在当时,他就已经足够有精英意识,会引领风潮,吸引眼球了——秀文化、秀态度、秀生活,样样不落。

评诗文,彰显文化品位;写散文,谈谈哲思感悟。再来点杂项,写本《随园食单》,分享一下名士的私享发明。平时不算太招摇,也就收一些他看得上的女弟子和美男子(男女通吃),再比照红楼十二钗的规模和水准,选十二个绝色侍妾,随身伺候而已。三不五时在随园开一开类似“海天盛筵”的私密派对,邀请当朝及当地的权贵,亲切而热烈地交流一下人生的各种体悟。总的来说,很克制、很低调,不强横、不霸道。

他还广开善门,上下兼顾,左右逢源,喜欢在随园举办一些主题活动,提供酒水点心,派美貌的姬妾做导游兼模特,与民同乐。除了他自己的核心居住区,其他地方可以随便参观。随园不设防,不排斥盗匪,开门揖盗,当然也没有哪个不开眼的盗匪敢来砸场子。且不说袁先生有那么多过硬的关系,万一随园被盗,袁先生伤了心,闭门谢客,少了这么个免费豪华游乐场,文化娱乐得不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也不同意啊!

总有人习惯把仲则的不如意归咎于世道,好像是这世道辜负了才子。袁枚也是才子,也是同时代的人,他和仲则的际遇和生活却是天壤之别。

袁枚也是落魄书生之子,开蒙比仲则还晚。九岁时黄仲则已经吟出好句,九岁的时候袁枚还不知道诗长什么样子。他十五岁才开始学诗,而后就自倡“性灵说”,写出《随园诗话》,居然也海内共许,风头无两,颇有北宋欧阳文忠公臧否天下士人的风范。

袁先生的文坛和仕途之路都顺畅得令人发指,望尘莫及。“文章憎命达”这种倒霉寒士用以自我安慰的话,对他来说,半点参考性都没有。二十三岁乡试中举,隔年就参加会试,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之语,主考官认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意思是语涉宫禁,惹人遐想不好,实际上我也觉得有那么一点点惹人遐想。眼见得要落榜,关键时刻却有贵人相助,尹继善认为无碍,力保之,袁先生免予落榜,有惊无险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年),袁先生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时,以父亡辞官养母,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隋氏废园(先为江宁织造园,曹雪芹家产业),改名“随园”。一番大刀阔斧的精心改造之后,在此悠悠然过了五十年俗世神仙的日子,八十二岁才满怀不舍地离开这个让他无限欢喜的人世。

多说一句,袁先生讲究了一辈子,临死之前,安排丧事,也要求各种细节完美,务必体面地谢幕,优雅地离世。

看看袁枚,再想想仲则,早负才名,屡考屡败,仕途困顿,好不容易谋到个微不足道的官位,还没捱到上任,就被债主所逼,抱病出京,殁于解州,英年早逝,叫人说什么好?我只有选择相信“同人不同命”这句话。

相比他低眉顺眼献给袁枚的诗,我其实更相信罗隐这首《秋夜寄进士顾荣》,更接近他的真实心意:“秋河耿耿夜沈沈,往事三更尽到心。多病谩劳窥圣代,薄才终是费知音。家山梦后帆千尺,尘土搔来发一簪。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

这首诗,掩去名字,真可以冒充是仲则写的。经历、心事、感受一般无二,看别人富贵,如鱼得水,想自己寒苦,四处碰壁。“多病谩劳窥圣代,薄才终是费知音”,连牢骚的意旨都如同出自一人之口。

仲则和袁枚作为乾隆盛世的两种极端代表,袁枚之所以能活到自然死亡,没有被半途干掉的原因,我分析是,袁枚炫富满足了统治者的虚荣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富强,能够给士大夫和民众信心:我们生活在多么富足、和谐的时代啊,有这么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尔等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对于这个道理,聪明如袁先生是早早就看穿,心领神会的。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看看,多么识情知趣的人;听听,多么顺耳的话。

仲则哭穷。虽然嗟穷叹苦,牢骚不断,到底也只是个年轻文弱的书生,出身寒微,没什么势力,就算在诗里发破天的牢骚,也不会在社会上造成煽动性的影响。何况,他还坚持不懈地参加科举,托身官门为人幕僚,积极主动,努力向主流靠拢,半点谋逆之心也没有。留着他,正好证明我们是很宽容的,文字狱只针对极个别不听话的人,一点也不恐怖哦!

不得不说,袁先生虽然喜欢声色犬马,私生活糜烂得一塌糊涂,但还是有识人之才的。他在得知黄仲则死讯时,写下一首悼诗《哭黄仲则》:“叹息清才一代空,信来江夏丧黄童。多情真个损年少,好色有谁如《国风》。半树佛花香易散,九年仙曲韵难终。伤心珠玉三千首,留与人间唱《恼公》。”

许多人爱引“叹息清才一代空”这句话来证明仲则的可贵、可惜。我不否认这是一种认可,可是我想,袁先生这样的感伤又能维持多久呢!仲则像随园的飞花一样落入他眼中,还来不及留下颜色,就化作尘泥。在他看到美貌的姬妾、娈童之后,在他开始另一场盛宴之后,这清浅忧伤就被抛诸脑后,迅速地消散了。

对某些人而言,惨淡无常的人生,是别人的;活色生香的生活,是他自己的。这种自私,是真实的人性。

同类推荐
  •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中国作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十几年中作品被收入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以及试卷,受到广大读者喜爱。本套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活在珍贵的人间》为励志卷,由爱与会爱、财富品质、眼睛里探望他的祖国、活在珍贵的人间等等,篇篇角度不同,视觉独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关励志的散文选。
  • 中华对联(第七卷)

    中华对联(第七卷)

    本书是一套中国关于对联的 作品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普及读物。
  • 慕尼黑之恋

    慕尼黑之恋

    走出弗雷德里克街,能听到隐隐的涛声,这是绕城的因河在夜色中奔流。河畔灯光幽暗看不到人影,河面范动着白色的波光,河对岸山影绰约,一派寂寥神秘的景象,与弗雷德里克街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人间的繁华和冷寂,在一个小城里,就展现得如此鲜明。
  • 北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北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我国家庭德育状况及改进研究报告、事件视野下家庭德育的基本走向、加强横向衔接,提升家庭德育功能、家庭德育环境及其建设、公德教育与家庭责任、家庭劳动教育及改进策略、亲子阅读与儿童德育成长、网络:现代家庭德育的新挑战、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孩子的道德养成、家庭德育认知误区及解决策略。《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3-2014)·回到家庭谈德育:我国家庭德育状况及改进研究报告》的特点是秉持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原则,突出问题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力求以最新的视角回答家庭德育的挑战。对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有启迪价值。
  •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新文化运动还没有火热展开的时候,林纾、苏曼殊已经为中国现代文学播撒下浪漫的种子。做普罗米修斯似的英雄,还是做维特似的多愁善感的才子,这样的情感始终纠结在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派身上,无论是郁达夫、徐志摩,还是郭沫若、蒋光慈、萧军都没有摆脱这种心结。李欧梵先生出文入史,在本书中既勾勒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化地图,同时轻松地出入翔实的文献之中,也呈现了几位作家个人生活的零珠碎玉。
热门推荐
  • 元始天

    元始天

    当这个残酷的世界面临毁灭之时,那世上幸存的人们,究竟是代表着正义?还是代表着邪恶?世代进行的征战,到底那一方才是正确的?少年突遭不幸,却因此探得生命的意义。在寻求生命意义的路途中,看少年如何绘出自己的轨迹?一切尽在本书!!!第一次写书,不足还请多多关照,谢谢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大神录

    大神录

    身为仙人,出身世家又如何?仙界里三六九等,十境四阶,出头之日渺渺无期!地仙少年人小志不小,眉清目秀,白衣似雪,身上自有一番高贵淡然之气。修真炼器,天赋不凡,渡劫除魔,心智坚韧!别人修仙,而我修神!且看一个仙界少年的成神之路!
  • 双福记

    双福记

    一对儿同卵双生姐妹一出生便被分开,有了不同的人生际遇,养成了迥然不同的个性:一个迷迷糊糊、一个冷静理智。她们有着几乎相同的面庞却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直到N年后,在有心人的策划下,一场商战让她们卷入了一个共同的漩涡……
  • 零之卡尔

    零之卡尔

    “为什么我没有魔魂体”“因为你的魔魂就是‘零’”“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你本就很特别,又为什么非要和别人一样。”DOTA中的英雄设定和网络小说传统模式的结合,东方模式的龙与地下城,英雄卡尔的人生重新安排。希望喜欢DOTA,喜欢魂体魔法系统的朋友们能支持本书,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
  • 吾道梦天

    吾道梦天

    欲成魔,屠尽诸仙,欲成天,掌握苍生……繁华世间,转眼间的虚无,血肉亲情,刹那间的消散,少年李浩,与仙争,与天斗,只为………
  • 逆江湖

    逆江湖

    他叫楚云天,十岁父亲被无故杀害,跟从十一岁的哥哥开始追查杀父仇人的江湖之旅。无奈还未真正踏入江湖,兄长就因江湖恩怨牵连而无辜葬身火海;从此一个人漂泊江湖。
  • 浮生市

    浮生市

    小小世界,大大的人生。
  • 圣血战神

    圣血战神

    神选者,一个特殊的身份:染血者、神选之子、伪神裔、神裔!他们灵魂中‘神脉之血’,是凝脉成神,铸就神话的必要条件!为了夺取神脉之血,众多强者开始屠杀神选者!而神选者,则要杀出重围,最终成就神话之路!一个独一无二的赤瞳少年,自大山走出,却背负着最强的血脉,从此踏上一条艰辛的矛盾之路。他将屠神成神,还是复兴神话?若神灵注定要隐于世间,总有一天,他会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 宫杀之美人心计

    宫杀之美人心计

    后宫美人如云,心计,城府深。。。会发生什么呢?会有真的感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