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9600000002

第2章 第一课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态度(2)

工资或收入是劳动的价格。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都取决于供求关系,因此,我们也必须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漂亮带来高收入的原因。漂亮的需求来自企业,这种需求的大小决定了漂亮的收入有多少,而需求大小又取决于漂亮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简言之,漂亮能得到多少收入取决于它给雇主企业带来的效益。应该说,漂亮的确能给企业带来高效益。有些高效益的行业,如演艺界、电视主持、模特,只有漂亮的人才能从事。脸蛋和身材在这些行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在其他行业中,漂亮对成功也相当重要,例如,服务员漂亮的饭店来的客人更多,漂亮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病人对漂亮医护人员的服务更满意,漂亮的记者更容易得到更多新闻,连领导开记者招待会,漂亮记者提问的机会也更多。在社会上漂亮是一张成功的通行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也就愿意为漂亮付费,这种付费就成为企业的效益。企业对漂亮的需求是大的。且漂亮的人毕竟是少数,供小于求,漂亮的价格高,俊男靓女收入高就正常了。

换个角度看,人的收入高低取决于他在经济中的贡献大小。贡献的大小取决于能力、努力程度和机遇。能力包括先天能力和后天能力,先天能力(即天生的能力)包括智力和长相。长相好是先天能力强的一个方面,当然会有高收入。而且,漂亮还影响人的机遇。漂亮的人让人喜爱,机遇就更多。这就是调查报告中所说的,提升的机会多。由此看来,漂亮有高收益不能算是社会歧视,是理性人经济行为的正常结果。

这样说来,长相普通的人也许会抱怨父母没有给一个好脸蛋和好身材,自暴自弃。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绝不仅仅是长相。你看看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以及政治家,有几个是俊男靓女?长相对成为名演员、名模也许更重要,但沈殿霞、潘长江、赵本山的成功并没靠长相。至于进入福布斯排行榜的富人,漂亮者并不多,即使长得很帅,也不是成功的原因。

在各种关于漂亮与收入的调查中没有讲清楚的一点是,衡量漂亮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有一些判断漂亮的常识,如身高、三围、脸蛋,等等,但更为重要的是,漂亮往往是主观的,每个人的判断标准并不完全相同。也许对梦露这样的美女,绝大多数人是认同的,但对茱莉亚.罗伯茨,看法就不同了。“大嘴美人”这个称号可以解释为“美得有特色”,也可以解释为“嘴大哪有美”。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片酬最高的女演员之一。

在各种调查中,漂亮其实是个综合指标,包括外在的美(身材、三围、脸蛋),也包括内在的美(气质与修养)。而且,内在的美往往比外在的美更重要。一个外在美的姑娘可能会由于缺乏文化修养,举止言语不得体,而不让人喜爱,这时她很难成为得到高收入的美人。相反,一个外在普通的姑娘也会由于内在文化修养高、举止行为得体大方而被称为美人。如今选美已从过去单纯评外形改变为内外兼顾,甚至更重视修养与气质。

现在漂亮收入高的道理越来越为人们接受,这就是“整容热”的经济基础。整容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别人无权干预。但千万别进入一个误区:整容是人成功的起点。美是天生的,不是人造的,整容可以局部改变容貌,但难以根本改变。无论如何增高,一个一米六的人也长不到一米七。整容不能把无盐女、嫫母(历史上有名的丑女)变为西施、玉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但是,一个长相普通,甚至有点丑的人,可以通过提高内在修养来改变自己的整体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外在的美会很快消失,但内在的美与年龄俱进。

让自己更漂亮是人的天性,也是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外在的美是父母给的,但内在的美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记住这一点,人人都会更漂亮。

经济学助人幸福一生

一些朋友在事业成功、财富增长的同时,身体却每况愈下。并没有什么器官性病变,只是感到浑身疲乏,对什么也提不起精神。医生称为“亚健康”状态。再高明的医生,除了告诉你注意休息、多运动之外,也没有什么良方。其实能治疗“亚健康”的,不是医学,而是经济学。

“亚健康”的直接原因是工作压力大或工作紧张,引起这种状态的根源在于对财富的认识。经济学以最大化为原则,似乎人就是追求无限财富的经济动物。这种对经济学的误解是“亚健康”真正的罪魁祸首。经济学讲的最大的不是无限,而是在资源既定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任何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追求无限财富。所追求的财富只能是适度的。这点道理谁都会明白,但什么时候达到“适度”,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判断出来的。那些拼命工作、搏击商场的人都不以无限财富为目的,只不过总认为还没有达到“适度”而已。

什么算“适度”?这就涉及经济学中另一个比“最大化”还重要的概念——均衡。就财富的追求而言,一方面是财富,另一方面是为财富而付出的代价。这两者均衡时,“适度”就实现了。我们知道,财富给我们带来的边际效用,即增加的财富给我们增加的满足或享受是递减的。为获得财富而付出的边际努力,即为增加财富所增加的努力程度是递增的。在这两者相等时,就实现了均衡,对财富的追求达到了“适度”。当然,什么时候财富的边际效用与边际努力相等,对不同的人而言并不一样,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条件和感觉,但每个人都存在这样一个均衡点。

“亚健康”的根源正在于没有找到均衡。当为财富而付出的边际努力大于财富带来的边际效用时,你会对财富失去兴趣,而感到工作的疲劳,这时“亚健康”就出现了。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治疗“亚健康”的第一个药方是走出财富这座“围城”。作为“围城”,财富与婚姻还有所不同。按照钱钟书先生的说法,婚姻这座“围城”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又想出去。但财富这座围城有时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不想出去。对财富的迷恋,只想到得,而忘却了失,只想向财富围城的中心走去,不想退出,正是“亚健康”的病因。只要下决心向财富围城的外面走去,懂得退出,生活乐趣又会回来,“亚健康”的“亚”字就会逐渐消失。

还有些“亚健康”患者是想走出财富这座围城的,但却苦于找不到走出的途径。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财富已经相当可观,也不想无休止地追求下去,但他们或者由于竞争所迫,或者出于对员工的责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无法从事业中退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为了财富,知道走出财富围城的重要性,也仍然身不由己,只有沿着财富这条路走下去。难道这些人一旦绑在企业这辆战车上,就只有“亚健康”下去吗?

经济学也为这些人开出了药方。这些人事业可以照样做下去,甚至越做越好,但并不必以“亚健康”为代价。这就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钱大家赚,有事大家做。

由于种种原因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关键问题是企业的大小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不放心让别人做。每天24小时都恨不得全用在工作上,这能不“亚健康”吗?当企业起步或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时,希望成功的人当然要付出异乎寻常的努力。但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知道放弃,自己集中抓大事,把更多具体工作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企业做大与企业家付出的努力并不一定同比例增加。有多少大企业的领导者把更多时间用于打高尔夫球、读书、品茶,或者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他们在做好事业的同时,又以不同的方式享受人生。这样的成功人士当然不会处于“亚健康”状态。

能不能放手让别人与自己一起做,取决于自己。如果总不相信别人,担心别人做效果不如自己,“放”就是一句空话。其实换个思路,你能力强,做一个项目可以赚100万元,如果别人做只能赚60万元。但你自己只能做一个项目,与别人一起可以做两个项目,赚120万元,有什么不合适的呢?

当然,与别人一起做,不能仅靠合作者之间的信任或友情,而是要靠一套制度。说的玄一点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这包括与合作者之间的权责利界定,也包括如何实现有钱大家赚,或者说如何与合作者分享收益。建立这套公司治理机制并不难,成功的例子多得很。从一个人做一个企业,到一些人在制度规范之下共同做一个企业,是一种质的飞跃。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不放弃事业的情况下,始终处于健康状态,精神饱满地迎接每一个朝阳。

我总觉得,“亚健康”不是一种生理上的病,而是一种心理上的病。这种病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理解经济学的思想。经济学不是教人如何赚钱,而是教人如何幸福地度过一生。

能力强才能上名校

每年一度的高考“黑六月”,为了上一个好大学,学生累、家长忙,甚至不惜上招生骗子的当。在所有的人看来,上好大学就等于有辉煌的前途,丰厚的收入,如花似锦的人生。毕业于名牌大学必定有高收入吗?

美国经济学家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阿兰.克鲁格与梅隆基金会的斯泰西.戴尔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他们调查不同大学1976年入学的学生在1995年的收入。结果是,进入耶鲁、斯瓦茨莫尔这类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年均收入为9.2万美元。进入丹尼逊、杜伦这类一般大学的毕业生年均收入为2.2万美元。收入差距在4倍以上,不可谓不大。好大学与成功之间的强烈正相关关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国外的许多精英都出自名牌大学,中国的两院院士中绝大部分也出自名牌大学。在人们都认为名牌大学是精英摇篮时,学生为上北大、清华而一年一年地复读,家长为孩子上名牌大学从胎教起步,就不难理解了。

难道名牌大学真有化庸才为精英的能力,无论什么人只要能从这里出来就有大事业、高收入吗?在克鲁格等人的研究中是把入学的难易程度作为大学好坏的标准的。只有能力强的人才能进入这类大学。换言之,不是名牌大学使这些学生能力变强,而是这些人本来能力就强。他们即使不上名牌大学也是成功者。克鲁格等人研究了同样能力的学生上不同学校的结果。他们发现,能力强的学生无论选择录取严格的名牌大学,还是录取宽松的一般大学,毕业10年后收入差别并不大。这就是说,高收入不是取决于是否上名牌大学,而是取决于个人能力。耶鲁等名校毕业生收入高,不是因为他们上了名校,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本来就高。不是上名校能力才强,而是能力强才能上名校。名校择优而取,这些学生本来素质就高,出的精英当然也多。

任何一种考试,包括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以及现在的高考,都是测试人的能力的。按考试成绩录取,能力强者自然进入了名校。不过考试能否真正测试出人的能力,还在于考试的内容与方式。美国的高校招生考试不仅包括统考成绩(SAT),而且还包括其他内容,如参与社会活动、科技发明、创新能力,等等。这样就可以把更具成功能力的学生录取进来。我们的高考“一张试卷定终身”,不少内容是死记硬背的,并不能全面反映人的能力,这才有高分低能之说。中学教育受高考指挥棒引导,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往往培养出了考试能手,而不是高能力者。这样的人进入名牌大学,综合素质不高,难怪不得不去卖肉或卖糖葫芦。

人的一生能否成就一番大事业,说得俗点是能否有高收入,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市场经济是按贡献分配的。贡献的大小取决于能力、努力程度和机遇。人的能力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先天的来自遗传,这是在人出生前就决定了,无法改变。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说过,“人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不过引用这句话的人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后面的一句话,“成功的关键还是那百分之一的天才”。应该承认,人的先天才能对人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先天才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上名校,绝不是上了名校才有这种先天的才能。

名校对人的影响在于后天才能的形成。应该承认,名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更好的设备和名师,以及学习气氛,对人的成才是有作用的。但这些条件仅仅是外因,要通过自身的内因才能起作用。上了名校的人能否成功还取决于自己的内因:先天的能力、努力程度,等等。许多名校毕业生终生一事无成,正在于缺乏这些内因,外因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名校绝不是人成才和有高收入的保险柜。

其实一个人只要有能力、肯努力,无论是否上名校,都可以成才。按通常的标准,是否名校毕业,关键看凭考试而进入的本科院校。按这个标准看,许多极有才华的成功者,并非名校毕业生。

我写这篇文章是有感而发的。许多学生和家长有一种名校崇拜风,甚至以北大、清华为“唯二”的目标。尽管高考成绩相当好,甚至可以进一本院校,也由于进不了北大、清华而去复读。这样的学生与家长就是进了名校崇拜的误区。其实许多学生无论在哪个大学,只要自己努力,同样会有骄人的成绩,高收入只是副产品。非要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一年又一年地复读,弄得学生心理都变态了。即使最后实现了名校梦,又会有多少成就?想进名校是正常的,如果非上名校不可就变态了。

向往名校不等于盲目推崇名校。把上名校等同于以后的高收入,更是一种天真的想法。把天真的想法变为行动,不惜一切上名校,甚至上当受骗高考移民,就会成为悲剧。人生在于一生的奋斗,而不是在一次考试中上了名校。

致富不能只靠勤劳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勤劳和节俭是财富的来源。勤劳和节俭的确可以维持一个人的小康生活,甚至使之成为一个小地主或小商人。但仅仅靠这两件“常规武器”绝对成不了晋商或徽商这样富可敌国的巨商大贾。对整个国家呢?就连没有来过中国的亚当.斯密也大为称赞中国人的勤劳和节俭,但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长期停滞而哀其不幸。勤劳和节俭从来没使我们的国家富裕过,也没有使经济起飞过。

把勤劳和节俭作为一种美德大体上并不错,一个懒惰的人当然让人看不起,一个民风懒散的国家也谈不上崛起。而且,无论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多富有,也应该倡导节约。但扩大了勤劳与节俭的作用,那就使得真理跨过一步变为谬误了。

同类推荐
  • 中国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制度分析

    中国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制度分析

    本书立足于中国经济结构转轨的实际,从制度视角分析所有制结构的演进,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定义、性质、划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辨证关系、制度构建等方面作了阐述。
  •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本书将在综述国内外经济区发展的理论及主要实践基础上,分章节深入研究成渝经济区的现状、发展环境、发展的目标与总体思路、成渝城市群的构建、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科学发展之路及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对策建议等。
  • 万科真相

    万科真相

    “空手套白狼”,一个原本下海的“小官员”,如何能在20年间打造出中国最大房企帝国…… “做空卖空”,一个本是作坊式的贸易公司,如何能在30年间成长为全球最大住宅企业…… “资本滚雪球”,一个曾经在菜市场兜售股票的企业,如何能在18年间滚出超过美国前四大房产公司之和的市值……
  • 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本书以斯密理论为逻辑基点,以三次革命为核心,以对三次革命理论的补充、完善、挑战或反对为脉络,以人物而不是学派为主线,对经济学说进行了介绍。
  •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的学术代表作,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经济非均衡理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本书围绕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特征,从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分析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和经济波动等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观和微观运行机制的特点,并探讨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通过改革调整走出困境,实现顺利发展的途径。本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列入“中国文库?新中国60周年特辑”,并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热门推荐
  • 神龙摆尾,神君哪里走

    神龙摆尾,神君哪里走

    某日,“夫君大人,听他们说……你是这个大陆上最有钱的人,是这样么?”某女星星眼状问某男。某男几乎不可闻的“嗯”了一声。某女立刻扑上他身,问到“夫君大人,你用这钱也没用,不去给我如何?再说了,咱们夫妻本是一体,你的不也就是我的么。”诱惑状中。某男翻身而上,邪魅一笑“这…就要看你的表现了。”某女羞涩状。女主无耻,男主高冷,欢迎大家入坑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绝世高手混都市

    绝世高手混都市

    外界很精彩,我要去看看。
  • 许你爱我三生三世

    许你爱我三生三世

    十年前,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里,会有一个她出现,并让自己乱了阵脚动了心。十年后,两人再次相遇,风风雨雨相依相伴,从此不知不觉中为她失了冷静与自持,才知早已倾情。
  • 一抹斜阳一段回忆

    一抹斜阳一段回忆

    人生总是会有很好的朋友,为了她,你可以放弃所有,包括爱情。
  • 魅歌雨城

    魅歌雨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在雨城的他们,梦想成为偶像歌星……欢迎来到雨城,聆听他们的歌声……【此文已弃】
  • 推销与商务谈判

    推销与商务谈判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育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根据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力图在推销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高职高专学生易于掌握、易于实践。
  • 幻卡的那些事

    幻卡的那些事

    关于幻卡的一系列事情,卡修,流派,等等等等。
  • 王妃,卖萌很可耻

    王妃,卖萌很可耻

    萧:“禀王爷,王妃她打了安夏郡主一巴掌”某男:“什么?那个狗屁郡主是想找死吗?王妃的手怎么样了,有没有受伤?”灵萧:(王爷,这样宠妻,真的好吗?)………………灵萧:“王爷,王妃带着小少爷出府了,还说,她永远也不回来了!”某男:“想离开我,痴心妄想,馨儿,看本王晚上怎么惩罚你”后面,追回来了………【这是甜文,甜的不要不要的那种,欢迎入坑,么么哒!!!!!!!我是花晓璃!】
  • 仙帝殇

    仙帝殇

    生与死,轮回不止,爱与恨,因果循环。成仙路上多寂寞,昔日红颜皆为尘。遥看万古长河中,多少天才终成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