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500000006

第6章 北大任教(1)

1917年初,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下半年经教育总长范源廉介绍,梁漱溟带着《究元决疑论》文章,到南菜园上街蔡宅拜访。蔡元培很高兴地接见了他,梁说明来意后,蔡说:“我过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随即请梁漱溟到北大任教,蔡说:“我是喜爱哲学的,我此次来北大重点要办好文科。文科中又以哲学系为重点,你就来哲学系讲印度哲学好了。”梁答: “先生之喜爱哲学我知道,早在中学时即读过先生翻译的《哲学要领》一书,至于我,实在不懂印度哲学。印度宗派是如此之多,而我只不过为解决自己在人生问题上的烦闷,钻研了一些佛典,领会了一点佛家思想而已。”蔡说:“你说你不懂,但又有谁懂呢?我寻不着人,就是你来吧!”又说:“我看你也是喜欢哲学的。我们把一些喜爱哲学的朋友聚拢在一起,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你怎么可以不来呢?来北大,你不要以为是来教别人的,你把到北大来当做共同学习好了。”蔡元培的话打动了梁漱溟,来北大的事就如此确定下来。

1916年梁漱溟虽然应聘,却因当时应尚在司法部任秘书,一时不得脱身,故暂推荐一位朋友许丹(季上)为他代课。至翌年许丹先生病辞,梁乃到北大任教,为哲学系三年级本科生讲授印度哲学概论。

当时,班上同学计有冯友兰、黄文弼、顾颉刚、谷锡五、朱自清、孙本文等,冯、黄、谷、孙均属哲学系,余者为他系,后来有陈政(德文系)、罗庸、罗常培、王昆仑等也来听课学习。

1917年10月,梁正式进入北京大学,据他在《唯识述义》序言里说:“从初到那天起,我就抱定一个宗旨,誓为孔子、释迦打抱不平。”那时,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发展初期,北京大学校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是这个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提倡白话文,批判封建礼教,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梁要为孔子、释迦打抱不平,这显然是把自己置于这个运动的对立面了。但他的努力还是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和拥护。起初,他在哲学系讲印度哲学,并出版了《印度哲学概论》一书。此书出版后,颇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蔡元培在其《五十年来中国哲学》一文中评论时指出:过去讲佛教是不用哲学的方法来研究的,但梁漱溟在北大开设印度哲学课程,并“印布所著的《印度哲学概论》,分印出各宗概略、本体论、认识论、世间论四编。立在哲学家地位,来研究佛法同佛法以前的印度学派,算是从此开端了”。由此可见,在中国学坛上,把佛家学说立于大雅之堂,作为一门哲学课来教学与研究,梁在这方面起了开路先锋作用,是有贡献的。

然而,形势的发展使梁漱溟的佛学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那时新文化运动正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前发展,到五四前后,梁所讲的印度哲学已远远脱离时代潮流,每周两小时的课程,选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少。而这时“新潮派”如胡适、陈独秀等人,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传统文化进行严厉的批判。形势逼人,梁漱溟经过一番慎重而严肃的考虑,或者说是思想斗争后,暂时放弃了佛家学术,转而站在儒家立场,为捍卫孔子学说与新潮派展开了斗争。他说:“现在并不是两文化对垒的激战,实实在在是东方文化存亡的问题,现在的世界东方文化不是已经临到绝地了么?形势如此,是不用讳言的。请放眼一看,世界上哪一块不是西方文化的领土?”又说:“东方文化的唯一根据地的中国数十年来为这种大潮流所冲动,一天比一天紧迫,到现在已经撞进门来……直向咽喉处着刀,逼问到东方文化的应存应废……我们真是无处闪避,要赶快谋应付之方。”

当时的北京大学,已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政治运动的发祥地,是新旧思想和东西方文化交锋的中心。此间的梁漱溟,既不是新派,亦不是旧派,而实属于蔡元培校长和北大的栽培者、受益者,使他不但能与新派领袖南陈(独秀)北李(大钊)等和西化派领袖胡适等以及旧派的一些代表人物自由研讨、争辩、交流学术问题,兼收并蓄,友好相处,共谋学术发展,而且有勇气坚持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他说:“我第一日到大学,就问蔡元培先生他们对于孔子持什么态度?蔡先生沉吟地答道:我们也不反对孔子。我说:我不仅不反对而已,我此来除去提释迦、孔子发挥外更不做旁的事!而我这种发挥是经过斟酌的,非盲目的;后来晤陈仲甫先生事,我也是如此说。”

1918年10月4日,梁漱溟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出启事,征求研究东方学道同志。

启事中说:此所谓东方学特指佛陀与孔子之学,由其发源地名之,东方之学不止此。然自余诸家之思致亦西方所恒有,独是二者不见盟于彼土,其一二毗近佛陀者原受之于此。孔子则殆无其类,且至今皆为西方人所未能领略。又东方文化之铸成要不外事,故不妨径以东方学为名也。是二者孔子出于中国,佛虽出印度,然其学亦在中国,而吾校则此仅有之国立大学,世之求东方学不出于中国而谁求,不于吾校而谁求,是吾校对于世界思想界之要求,负有供给东方学之责任。顾吾校自蔡元培先生并主讲诸先生皆深味乐欧化,而无味于东方之化,由是倡为东方学者尚未有闻。漱溟切志出世不欲为学问之研究,今愿留一二年为研究东方学者发其端,凡校内外好学君子有同心者极愿领教。

在这三百多字的启事里,梁漱溟说,西方思想中有少许近似佛家的东西,类于孔子思想的则没有。且佛学已在中国而不在它的本土,世界上要了解东方学的人只能来中国,来北京大学。“吾校对于世界思想界之要求负有供给东方学之责任。”

接下去的话就更有意思了,考虑到蔡校长和主要的教授们“皆深味乎欧化而无味于东方文化”,不曾有人倡议注意东方学。面对这种情形自己虽切志出世,无意研究学问,“今愿留一二年为研究东方学者发其端”,倡议组织学会并每月从月薪中捐出二十元,供会务之用。

启事登出去,有响应者,但不甚踊跃,而且响应者中“大都愿闻佛法”,这和梁漱溟此时的想法不相符。于是,10月31日又在《北大日刊》登出第二则启事:“溟举东方化与欧化为对,其意侧向孔子。”但是没有关系,每星期二、五早晨将在哲学系教员室等候, “如愿过谈,当竭所知奉告”。

启事说(原文无标点):又有误以溟为反对欧化者欧化实世界化东方所不能外然东方亦有其足为世界化而欧土将弗能外者。

几天后(11月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所的孔子哲学课开课,梁漱溟发表了谈话。《北大日刊》于11月9日、11日分两期连载了这篇谈话,梁提出六个问题:

在伦理问题上,孔子作如何主张;

孔子的形而上学;

政府与社会将如何实施其教化,孔子对这个问题的主张如何;

孔化与欧化如何冲突;

孔化与本土别家异地如何;

人生问题。此问题特欲问孔子不主出世思想,而彼住世思想究为如何之住世思想,对此世间将如何住之。

梁漱溟要求学生在研究时要依据历史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为,经过研究,“数千年之孔子将为吾辈一把揪出”。

对这六个问题,梁漱溟谈了自己的见解,并认为他改变了以往对儒家的看法:“漱溟初入于出世思想,盖甚薄视孔子,及后乃从此证出孔化之至足贵。住世思想之最圆满者无逾于孔子。其圆满抑至于不能有加。溟告白中所谓中西思想无有类者即是此物。所谓欧土将弗能外之东方化者亦是此物。六个问题溟既有答案,其答案罔非此物。尔后始一变从前态度,叹服之无穷。”

有论者认为,若据此认为梁漱溟从此即在思想上及人生态度上发生了根本转变,则为时尚早:梁漱溟向本土文化的复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在北京大学期间,第二阶段则始于《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到《乡村建设理论》发表的那一段时间。至于他本人生活态度由佛家转为儒家则是1921年下半年的事。当1918年他研究孔子学说时,仍未作出决定要出佛入儒。在这次孔子哲学课的讲谈中他也谈到这个问题,认为:“至于余之个人则切志出世,未能领孔子之化。好揽世间之务,抛出世修养。年来生活,既其不合世间生活正轨,又甚不合出世生活正轨,精神憔悴,自己不觉苦,而实难久支。一年后非专走一条路不可也。”

大约和梁漱溟这次讲演同时,他的父亲在北京积水潭投湖自尽。梁漱溟十分悲痛。他在讲课之余,认真编辑梁济的遗书(后编成《桂林梁先生遗书》),并作《思亲记》一文,文中说:

同类推荐
  •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探讨了萨特与波伏瓦这对情侣的情感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生命状态。作者以跨文体、思辨性的随笔形式,融写实、想象、故事、书信、日记、议论、抒情于一体,从萨特、波伏瓦两人的思想成就,两人之间奇崛的关系,及他们两人分别与别的异性的关系出发,深入人物的灵魂世界,对人类两性关系及这种关系的各种可能性作深入探溯及思考,同时也对当代人的情感婚姻中敏感的、深层的问题,有着得体、到位而富有启发性的探索。
  •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本书选定的名人,每一个人物,均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具体说有五条标准:其一,贡献大小;其二,口碑影响;其三,浩然正气;其四,创始影响;其五,警世取喻。在入选的这些名人中,严格按前述五条标准,再加一个分类遴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分为若干类,每类按时间顺序排列,用以勾勒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轨迹,比单纯的排序具有历史内涵与启发意义。他们或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巨擘,或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或是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坛泰斗,或是影响后世的科学巨人,或是撩亮人心的艺术巨匠,或是富甲天下的工商巨头,或是影响世人的传奇英雄,林林总总,横贯全世界、全人类。
  •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本书是“大唐才子诗传”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照时间的维度记述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但是他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用诗歌倾吐着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苦难的抗争,最终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诗名。
  • 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寿宁在挖掘传统文化遗存过程中,刘春民同志又带领一批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编纂《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一书,这是为研究冯梦龙知寿宁吏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横断面。书中作品对习总书记褒奖冯梦龙为官清廉积极响应,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冯梦龙其人、其事,让更多人认知、效学他写书为人民、做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操。愿更多的文学工作者能学习冯梦龙“作而行之”的人格魅力,唯有这样,其作品才能成为经典的传世佳作。
  • 环球艺术朝圣

    环球艺术朝圣

    《环球艺术朝圣:世界著名艺术家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简介: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闪耀着无数著名艺术家的名字他们留给人类一笔笔宝贵的艺术财富,而广大青少年读者应予以继承,而且将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热门推荐
  • 都市妖妻谈

    都市妖妻谈

    这是一个神君在人间追媳妇儿的故事,灵异,都市,玄幻,言情,悬疑……应有尽有紫丘:活儿我接下,钱她给,你走吧。鬼:……夏玄(瞪眼):没钱!紫丘(息事宁人):她不愿意付钱,你跟她商量商量。夏玄(后退)(哭):助人是快乐之本,交给我了!
  • 绯红色日记

    绯红色日记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有一天,一如往常的平静日子,被纱也加姐姐带回的重磅消息打破,咦?公主要来我们家寄宿,这不会是在做梦吧……
  • 病入鬼荒

    病入鬼荒

    一位从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的大学讲师,在一天晚上突然搭上了一辆开往乡下的市郊车,然后竟然被带到了一片坟墓之中,在他刚刚死去没有几天的奶奶主持下,这位大学讲师竟然跟他十年前就已经死了的表妹结了阴婚,第二天,当这位大学老师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怀里抱着一个布娃娃,从此之后,他的生活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 天后重生:一生一世一双人

    天后重生:一生一世一双人

    〔文章内容正在全面修改中,谢谢大家的支持〕第一影后顾未央,重生于顾家大小姐顾伊人。他,是A国风云人物,几乎人人皆知,有人说他温柔,也有人说他嗜血狂暴,拥有双重人格的他,碰到女主后,会不会有所改变。顾伊人“其实,我想要的幸福很简单,一生一世一双人就好。”帝少泽“其实,我能给你的幸福很简单,一生一世不相弃”(第一次写文章,谢谢大家支持)
  • 九天桃灵

    九天桃灵

    瑶池灵泉边的一株蟠桃树得天地滋养,化出仙灵,有一日,一时贪玩的蟠桃仙灵偷下人界,本来只想在人界撒欢半晌,而后悄悄返回瑶池,做一株安静的美桃树,可谁成想,木头脑袋木头心的小桃树下界前竟忘了三日后是自家主人西王母娘娘的寿诞,而……即日起,通往天界的各处通道便封锁了,待得蟠桃盛宴结束之时才会再度开启,而这三日乃是天历,放在人界便是……三年。回不去的小桃树在人界摸爬滚打,尝尽心酸,历尽艰险,这些都暂且不说,可旁边这位流着哈喇子,目光灼灼瞅着她的仙君大大是怎么回事啊喂!是对桃子有什么执念么……且看小桃子和怪仙君历尽人间百态,在嬉笑怒骂中看清本心,于风雨飘摇中化茧成蝶。
  • Locrine-Mucedorus

    Locrine-Mucedor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魔苍穹

    灵魔苍穹

    嘛,本作讲述的就是男主如何一点一点变成龙傲天的故事的。当然,我是不可能让他那么顺利的(偷笑)
  • 恒星坠落之琉璃

    恒星坠落之琉璃

    她是白黑两面,她能看见你们看不见的东西,她是救世者,也会是毁世者。她身上有着数不清的秘密,就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她会慢慢探寻。这是一本宠文,也有一些虐,不过会慢慢好的。
  • 替身宠妃

    替身宠妃

    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却不是皇家的血脉。虽然经常毛毛燥燥,可她是大家的开心果,皇宫里除了他,每一个人都喜欢她。但是,就因为这一个他,让她所有的开心和快乐都没有了意义,所以为了他,她决定改变自己。只是,她终究没能改变自己,不过她有一个好姐妹帮助她,所以她不担心。互换身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原本以为这样他就会喜欢她。可是,她怎么觉得,他好像也不喜欢这样改变的她。原来,一切都是他错了,他喜欢的是原来那个她。
  • 绝世废材:霸道储君天天宠

    绝世废材:霸道储君天天宠

    她,是21世纪杀手界的王牌,没有她做不到的事,却被一对自己最信任的人给背叛了,一朝穿越,遇到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神秘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