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500000014

第14章 “以青年为友”从事乡村教育

时至1924年,梁漱溟到北大教书也有7个年头了。在这7年中,他深切体会到在旧的教育制度下,学校是办不好的。原因何在?在他看来,当时学校存在着“官样职务”的关系,上下等级森严;其次是教师在课堂上只讲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而不管学生的思想与生活。这样的学校是培养不出实用的人才来的。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改革教育制度一条路可走,于是他写了一篇《办学意见述略》的文章,全面地讲述了他的教育主张。他说他的办学方针是“以青年为友”。这个问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帮着他走路;二是注意到他的全生活。梁认为当时的一般学校只讲一点知识技能,而没有照顾到一个人的全生活(即生理、心理各方面)。因此,有必要改变这样的教育制度,而着眼于一个人的全生活,领着他去走人生大路。至于说到“自己求友”,那是彼此帮忙,共同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根据这一见解,他在该文里写道:“照我的意见,一学校的校长和教职员原应是一班同学似的,彼此互相取益地私交近友,而不应当只是一种官样职务的关系,凑在一起。所谓办教育就是把我们这一朋友团去扩大他的范围。--进来一个学生即是这一朋友团内又添得一个朋友。我们自己走路。同时又引着新进的朋友走路,一学校即是一伙人彼此扶持走路的团体。故而,我们办学实是感于亲师取友的必要,而想聚拢一班朋友同处共学,不仅独造就学生,还要自己造就自己。”最后他又说:“这样办去,究竟办好办不好不敢知,不过我们决意要试着做,想从这里替教育界打出一条路来。”

梁上述论教育的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山东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如王鸣一等人便约他到山东去办学。因此,1924年夏天,他和一些朋友到山东曹州办学,希望在那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办学主张。此行原定计划是想以曹州中学(初级中学)为基地创办高中,收新生100名,为将来办曲阜大学的预科做准备。其次,新生入学后,学费与膳宿费,可以自选择“纳费或不纳费,纳费或多或少,一视学生家境如何而自己乐输”。对于教师的要求,他说:要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自起居游息,以迄工作读书,常常都是大家同在一起的”,如果说只凑合几个东西方留学回国的先生便算教,殊嫌无聊。梁的上述计划,虽说是好,但由于当时曹州地方军阀(直系)内部纷争,一派支持冯玉祥国民军,一派支持曹锟、吴佩孚而起了战争。而此事又牵涉到梁的友人,因此不到半年的时间,学校停办,梁的这个美好梦想破灭了。

当年曹州六中学生王先进曾回忆:“在六中大礼堂北面有一棵老槐树,老槐树生在一个土坛上,老槐树前边放一张教桌,树上钉一块黑板,供梁先生写字之用,……讲到军阀混战,人民生活痛苦,七八十岁的老头在热天还啃黑窝窝头,他怒气冲天手拿小草(鞯)拍桌子,一方面大声演讲,一方面泪水从眼镜下像雨点似的流。这时全场寂穆,听不见一点声音。”

王还回忆:“梁漱溟离开曹州六中前,在礼堂给学生们讲“立志”,劝他们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现在这些军阀都如过眼云烟,不久消失。只有为人民造福利,才能与世长存。

对梁漱溟颇有研究的美国学者艾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梁漱溟在山东菏泽中学(即曹州六中)所实行的改革,是他正在寻求的整个社会改革方法的一个缩影。“讲学”是他这个改革的中心。它通过师生小组中的互相影响、促进和批评将道德和知识上的成长结合起来。这样,和西式学校中学生受到的机械的理智训练相反,梁漱溟的学校谋求的是对整个人的教育--感情和道德上的指导及知识上的丰富。甚至在它的知识训练方面,学校也将强调小组和个人的自习,尽可能多地减少对作为教授手段的形式上的学术讲演的依靠。梁漱溟特别意味深长地提到了他要在学校中当做典范的自学小组--这种存在于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非组织性的互相影响,应该取消他认为是僵化呆板的、只重修课成绩的那套制度。

1925年春,梁不得已又回到了北京,住在西郊清华园时,深有所悔,于是作三年不出之计,谢绝各方来聘,在家闭门读书并整理其父遗稿。后来将此稿编印成《桂林梁先生遗书》公诸于世,并作《思亲记》一文记其成书之经过。同年,因有几位曹州高中学生来到,故又从乡下搬进城,在什刹海赁房而居。师生在一起互勉共学,每天清晨即起,举行朝会,坐而论道,生活倒也十分愉快。他在《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一文里说:“在北平师生共约10人,我们在什刹海租了一所小房子共同居住,朝会自那时就很认真去做,大家共勉互进,讲求策励,在冬天尤为认真,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唯闻更鸡喔喔作啼。此情此景,最易令人兴起,特别地感觉心地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睡梦中,唯我独醒,若亦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在我们团坐时,都静默着,一点声息皆无,静默真是如何有意义啊!这样静默有时很长,最后亦不一定要讲话,即讲话也讲得很少,无论说话与否,都觉得很有意义,我们就是在这时候反省自己,只要能兴奋反省,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一刹那。”梁运用“朝会”这种形式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朝气,同时也锻炼自己,使之能达到儒家对人生乐观向上的追求与理想。这套办法,梁认为很有效果,后来他在办乡村教育过程中,把它列为学则一直坚持着,并有所改进。由他来进行讲话,其内容多是有关治学、养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今天这些问题及当时的情境,我们还可以从其《朝会》一书中看到。

1926年春,梁漱溟率其学生在京拜访了刚从外地来京的美国学者卫中(西琴)。数年前梁在太原曾会晤过他,对其学术思想及教育主张十分钦佩,这次重逢,甚为欢快。后来他们同住在颐和园附近的大有庄,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梁曾在《燕京社会学界杂志》发表《介绍卫中先生的学说》一文,阐述他对卫氏学术思想的认识。他说:“据我所知卫先生原是德国人,后改人美国籍,1913年到中国来,至今已有十几年工夫,其精力皆用在他的教育理想的企图上。他的事业除在山西太原办过六七年的教育外,多是向社会抒发他的学说,其他未做旁的事。”并称:我从不肯随便恭维人,但我可以郑重地说卫先生是他自己书里常说的“大人物”。所谓大人物便是特别富有力量、爱自己有活动的人(即罗素所谓有创造冲动)。他的脾气举止是有些为社会一般平常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有人说他是骗子,又有人说他是疯子。卫先生说大人物每每是生前为众人所摒弃,而在死后又被推崇,乃至为之立铜像建庙宇的人物。接着他又从心理、教育、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卫氏的学说。

第一,卫氏的心理与一般心理学不一样。他看人类心理只是一种力量,而这个力量便是指人类接受外界物质的刺激而达之宇内(他称之为“感觉力”)又自内里精神发出活动以施于外的能力而言(此精神力亦叫做“心”)。他还认为“心理学应当是研究人力量的一种科学,寻出力量活动程度之间种种定律,而使人有他应有的”程度(如高、下、粗、细等)之活动。至于普通所讲的心理学,是不合乎卫氏之见解的。卫氏的心理学特别强调主观的能动性,即精神的力量。

第二,在教育学方面,他是以其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宣称“其根本道理就是感觉应当上通于心,心应当下通于感觉,往复相通不要隔离”。所以他在山西太原所办的学校名称就叫做“大通学校”。他认为,感觉不离心,其活动可以进于顺的细的软的,即粗野暴乱的东西的反面,而举止态度温文尔雅;心不离感觉,其活动不离实际,而清楚明白确切,自能发现真理而有真正学问。卫氏常说,中国此刻办教育最要紧的是求“一个常常与感觉有关系的心,常常不昏的心,常常往实用方面走的心”。讲到这里,梁着重介绍说,这实用二字是应当注意的。卫先生常自名其教育为“实用教育”,但他的实用主张,却与一般论者不同,他特别强调心的作用,称“有力量的人自己卖力气而对于世界一无所取;没有力量的人常常想要东西而不爱做事”。这些便是卫氏的教育理论及其办学主张。

第三,关于文化问题,卫氏虽是西方人,但他对西方文化并不感兴趣,相反对中国文化却非常有感情,因此来到中国。他到中国后所见到的,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好,于是感到失望。他新到上海时,看见这个人用的西洋风琴和住的洋楼房,是他顶大的仇人,他真是恨极了,所以在那时发的议论多是叹息、痛恨中国人轻弃固有文明,而盲目模仿粗野的西洋。这是他学初未曾想到的。在卫氏看来,出现这种状况,就是自己完全空虚之证明。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从头做起,把衰败的身体调养好,振作精神,积蓄力量,培养创造活力,即科学头脑,这样才能向科学及工业生产方面去努力。为达此目的,应该赶紧想个办法,挽救这种危局。于是,他提出办教育是个很好的办法。他说:“中国今日一切事没有办法,都是从唯一的原因来的--中国人力量衰败。只有认定养起中国人的活力之一途而急起图之,庶乎一切事业才有希望。”要复兴中国文化,得从教育着手。卫西琴上述的理想与实践,后来对梁漱溟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6年,梁写了《人心与人生自序》一文,于次年1月8日在北平《晨报》发表。在这篇文章里,他阐述了研究孔子的心得:应该从心理学去下工夫,方能得其意义。他说:“我们应当知道,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以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基础。……儒家是一个大的伦理学派,孔子所说的许多话都是伦理学上的话,这是很明显的。那么,孔子必有他的人类心理观,而所有他说的许多话都是或隐或显地指着那个而说,或远或近地根据着那个而说,这是一定的。如果我们不能寻得出孔子的这套心理学来,则我们去讲孔子,即是无头无脑地讲空话。”上述这种见解,显然是受卫氏(西琴)心理学之影响所致。其次,在这篇文章里梁还宣布了他的讲学计划。略谓:他已接受北京学术讲演会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学会的邀请,准备在这个寒假里作系统的讲演,题目就是上述“人心与人生”。准备讲20次,讲稿将来编订。该书《序言》先刊布出来,其目的是“使人略知道讲题的来由而已”。

这时,梁的生活很困难,已经到了长年坐食,有债无粮,不好再向下延拖的时候了。因此,梁与邀请单位提出征收听讲费一事,以资贴补。后来对方经过会商,表示同意。(此事,在笔者与他谈到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些单位在举行学术报告时有征收听讲费的情况,并以此为新闻告诉他。他说这些事不新鲜。过去他在北京作学术讲演时,就实行过了。说此话时,其神情显得很得意似的)关于这次学术演讲,因故未能坚持下去,大约讲了一个来月便结束了,然而却积累了一部分讲义。后来它经过梁的不断扩充整理,到1984年才公开出版,书名为《人心与人生》。

同类推荐
  • 陇上翘楚:人物卷

    陇上翘楚:人物卷

    雄奇绵长、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多民族风情,构成甘肃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辽远广阔时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东西方文化交会的通衢大道、多元一体的民族大融汇之域、祖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苍茫中透出厚重,在古朴中显现灵动,联系着中华文明之根、氤氲着中华民族之魂。也许正因为如此,甘肃又是一个略带神秘色彩,让世人渴望了解的地方。为了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示甘肃的地理风貌、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陈自仁编著的《陇上翘楚/人文甘肃》,《陇上翘楚/人文甘肃》从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人物中,挑选了五十多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对他们的一生,分别做了细腻而生动的描述。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 徐志摩传

    徐志摩传

    没有人走的路,我偏要去走走;走的人多了,我又想换路走。我也说不清这是好习惯还是怪脾气。二十年前研究徐志摩虽已不属禁区,但仍受着世俗偏见的白眼。那时研究徐志摩的这条路上还冷冷清清。或许正因为冷清,我就毛手毛脚闯了进去,也顾不得谁皱眉,谁拍手,谁白眼,谁欢呼了。尽管路上有杂草、有荆棘,我还是一步步往深处走,想寻找点风光,想采撷几茎有色有香的花卉。后来这条路上越来越热闹了,摩肩接踵,五光十色,我的兴致却反而淡了,想换一条冷清的路走走看。有三分冒险,就有七分诱惑,才可能达到十分境界。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中华女杰(现代卷)

    中华女杰(现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华女杰(现代卷)》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949年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涌现的20位女英雄(女杰)故事,讴歌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美菜好风范。
热门推荐
  • 万妖录录

    万妖录录

    上古时期,黄帝部落后人颛顼在女娲大神的带领下与共工大战,共工寡不敌众,与颛顼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见此景,共工怒火中烧,一气之下撞向不周仙山,不周仙山随即拦腰折断,轰然倒塌,此举导致地动山摇,天界因此出现一个大洞,滚滚天水流向民间,共工家臣相柳浮游释放毒气,吞噬人类,神州大地,民不聊生,所到之地血流成河,大神女娲慈悲心肠炼取五彩神石补天,天帝闻命颛顼之子姬水兰晔除去相柳浮游二人,浮游死去,相柳逃走,终被天帝找到关押在弱水三千,日日忍受腐蚀之痛。此后,颛顼被封为北方天帝,其子兰晔封为三界游神,掌管百万妖山,成为百万妖山的主人。
  • 包子,咱们回去种田吧

    包子,咱们回去种田吧

    家园被毁,无奈卖身也就罢了,为嘛哥哥也被拐!她发誓,要挣钱,养家,找回哥哥回家种田,可是……咦?半路怎么来了个包子?那好吧,就加个包子吧,可是,包子你脸为什么黑黑的?
  • 少年的日与夜

    少年的日与夜

    故事的舞台设定在一个平静、和平的城市—水田市。原应过着悠闲的日常生活的居民们,被突如其来的事件影响,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主人翁们在事件、骚乱中,以自己的能力、个性,互相影响,改变着故事的走向。西历2020年1月1日,日常和光怪陆离编织出的物语,就此展开。
  • 异界剑域

    异界剑域

    稀里糊涂的来到了异世界,萦绕在自身的各种谜团,吊炸天的能力,且看骚年张小飞的异界之旅。
  • 鸢尾爱丽斯

    鸢尾爱丽斯

    翁同龢有想过和高思轩携手共度他的这辈子了,他孤独了这么久,竟然真的有那么个人真的闯入到自己心里,那么就牢牢的抓住好了。没想到相爱三年到头来自己抓住的却是水中月,花开花落,如泡影一般。五年后当翁同龢再次踏在这片土地上,当他面对高思轩捧上那束花时,他突然有点搞不懂了大学那三年里他到底是有多缺爱。
  • 六道决

    六道决

    神魔之手,逆天而施,六道常伦,尽毁一旦。杨陌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村里孩子,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这场前辈们口中传说已久的大动乱竟然和自己息息相关。所谓今世之果,前世之因,福祸报业生世纠缠,孰是孰非,谁又能说得清楚?也罢,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本书已结,新书《鸿坤衍武》还望各位支持!下有直通车,点击可进。
  • 绝世无双:逆天神医

    绝世无双:逆天神医

    她是人人皆知的神医继悠她承人,也是叱咤风云的金牌杀手!一朝竟穿越异世,成了南凌国第一废材!骄傲如她,从此踏上强者之路!忽悠她?分分钟成灰!贿赂她?不稀罕!上古神兵手到擒来,绝品丹药当糖豆吃,各类绝世兽宠应接不暇……世人皆道他冷漠无情,天赋异禀,可谁又知道他在她面前毫无形象,“小倾倾,就一下”“滚!”某男听了反而不怒,“滚?滚床单是么?”……
  • 枕中经

    枕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素手遮天

    重生之素手遮天

    她,洛龙无忧,乃是仙界无忧宫宫主,实力才仅仅修炼到大罗天仙巅峰之时,就能够灭杀大罗金仙巅峰强者的存在!所以只要给洛龙无忧时间,她成为仙界第一强者是指日可待,然而,出乎她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身为仙界主宰的仙帝冥海释罗怕洛龙无忧威胁他的地位,竟然暗中集结上百名大罗金仙强者对洛龙无忧大打出手!于是,没有意外,洛龙无忧陨落了!重生了,重生到了她万年前曾经纵横过的凡界——修真界,以夺舍重生的方式,成为修真界南域烈火公国一名连灵气都无法修炼的废柴郡主上官无忧!金陵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且看洛龙无忧如何以一个废柴郡主的身份逆袭世人,重回巅峰!(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潺听冉曲

    潺听冉曲

    潺细数夏语,冉倾听乐曲,潺遇冉,共奏那不可能的曲儿;潺护冉,只为完一面之缘的心愿;潺爱冉,共渡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十七岁的他们,停留在幽间的潺、游荡在人间的潺,与冉谱写动听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