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7700000134

第134章 文论卷(12)

我在撰写此文之前,特意采访了参与荆楚作家走乡村活动的几位作家。陶国翔说:“感谢湖北省作家协会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我感觉这对加深作家的乡村情怀、增强故土情结是一次升华。当这种情怀和情结融入浓浓故土情,提升到感性认识高度和层面时,会觉到原来我们的乡村如此美丽、富有魅力。”何存中说:“作家走乡村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意义在于深入到了生活第一线,对乡村有了全面深切的体会。我认为这个活动还应该做下去,主题还应该更宽泛一些。”王伟举说:“农村和农民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我为党的政策调整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感叹、感动、感恩。农村和农民生存状态的改善、思想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真实存在的,不可忽视的。作家们应正视这一点。”羊角岩说:“正是在走乡村的过程中,我接触了一些民间艺人,他们既是普通农民,底层百姓,同时他们在精神层面上似乎又有别于普通农民,这的确使我受到触动,使我思考了很多问题。在采访的过程中,常常使我震撼,使我非常感动,并深受教育。”

作家们的创作情感与乡村情怀因此得到空前交融,所以他们的收获可谓丰盈,他们观察并发掘出了荆楚大地上很多特别新鲜特别丰满的内容。这对湖北省当前与未来的文学创作,意义重大。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在为荆楚作家走乡村系列丛书作序时肯定道:作家们眼光敏锐、心灵热忱、笔墨灵动。省作协副主席黄运全说:参与写作的作家很多都来自基层,这让湖北省作协服务基层、提高地方文学创作水平的工作更加具体化,而且带出了一批有潜力的新人新作。《文艺报》以“作家走乡村,十年不回头”为题全面报道了湖北作家笔走乡村的丰硕成果。如此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活动,湖北作家都在内心深处期待继续行走,同时我们也期待湖北作家写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无愧于文学使命,无愧于生养我们的湖北乡村。

文学在农家滋养灵性

所谓城市乡村,是以市和村分别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们身体生活在有市的城,而心灵至少时常在梦中回到有村的乡,且多属故乡的乡。有一阵子农家饭菜被很多城里人高调喜欢,除了这些人误以为农家饭菜被环境污染的程度不大以外,还有一点其实非常重要,那就是与这些城里人真实的个人根源有关。如今许多迁居城市的作家,无论对栖居地充满多么紧要的依赖,但心灵持续观照的依然是他的乡村。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看到,还可以从最近长江文艺出版社新出的《在农家》分明感受到。

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作家协会编选的《在农家》一书,计有51篇“脚印农家、春天行动”的文学作品,总字数22万之多。尹汉宁在该书序言里评价作家们的作品“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湖北农村的历史巨变;勾勒了普通农民辛勤劳动、追求幸福的真实历程;描写了农村基层干部脚踏实地,不避艰难,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动人故事,值得我们仔细品读。”省作协创联部吴小斌介绍说:在2011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同时,200多名省作协会员纷纷走乡入户,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体察民情、深入生活,创作了日记、散文、报告文学近80万字。《在农家》就是从这80万字的来稿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结集。

因为多数作家都是多年朋友的缘故,尽管这些年他们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而我却要更加注重在这次群体性文学活动中他们的笔触所致和笔力流露。回到本文开头那段闲话,我到底还是发现他们在字里行间表现出难以释怀的乡村情结、极为可贵的根源意识、令人敬重的喜忧思想以及灵性凸显的写作风格。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湖北全省7万多名干部组成的1.8万多个工作组奔赴2.6万个乡村、走进1062万个农户家中时,湖北作家阵容的积极参与和身心投入,事实上让许多根源在乡村的写作者再次发现了心怀敬畏的故乡,进而再次于文学灵性方面得到阳光雨露般的滋养。其实,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这个简单的道理作家们没有不懂的,但如此大范围深入农户感受农村,从宏观上看,收获不仅仅是作家得到了新生般的顿悟,还有如同重返久违故里看见灵魂原来在此的惊喜。前些时在湖北省作协举办的“荆楚作家走乡村”文学作品新选集《大地之子》发布会上,我从数位来自基层的作家脸上,看到了一种文学的自信,还从他们有关深入农家的谈话中,感受到他们获得灵感和灵性后的昂扬激情。所以我说,这是湖北文学在这次春风行动中的重要收获。

我听说陆令寿写出了20多万字的农情日记,即将结集出版,于是细致阅读了《在农家》一书中他的作品《大山深处的呼唤》。他细腻的笔触、敏感的思维、深情的捕捉、真切的忧患等等,给人强烈的阅读快感,可谓写的津津有味,读的更是津津有味。尤有深味的是,身为旅游局副局长的他,满怀一个作家的悲悯心、欢喜心,既能发现农家在这个时代尽显的丰美,也能通过资源整合为乡村旅游解决具体困难,这种文学精神与肩负道义的合一,使得他的文字格外充满灵性,读来令人神清气爽。著名作家何存中的《塔水桥见闻》,是一篇灵气四溢的优秀散文作品,在简约而生动描述干部们走乡村的种种细节时,把农家现状用点睛之笔清晰传达出来,令人阅读之后陷入深沉思考。这样的笔力和灵性,一方面是他长期坚持在鄂东山野发现生活的积累所致,同时也是小说家在宏观思考这次春风行动根本意义后的心绪流露。作品结尾一句“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都不能小看”,语言极其朴实,但在读完他从容智性的文字后心里突然一紧且有隐隐作痛。像何存中这样一直生活在广袤荆楚大地、灵性表现荆楚现实的作家还有很多,比如喻向午、刘雪荣、吕金华、王伟举、黄明山、郑伦智、刘明恒、蔡秀词、郑能新、陈本豪、刘碧峰、金丽萍、刘绍敏、李宏银、邓文兴等等,他们在荆楚乡村的真情体悟和创作表现,确实丰盈而精彩,为丰富湖北文学创作谱写了极为美丽的篇章。尤其在这次“脚印农家、春风行动”中,作家们收益于心的一切灵性,更加值得我们期待:相信不久他们还会有大量文学创作,讲述荆楚农家最新的动人故事。

与自然保持最亲近姿势的是乡村,而非城市。乡村能给作家清醒和觉悟的目光,尤其对那些智性还在的心灵而言,乡村与人的精神互动,时常可以涌现出意外收获,是一种灵性的收获。所以不要小看走农户与在农家,因为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当文学在农家滋养灵性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文字里描述的乡村,更令我们急于亲近。

用审美之心走乡村

实话说,从2007扶贫采风《托起明天的希望》、2008采风纪实《名村风流》到2009旅游名村采风《能摸着月亮脸的地方》、2010环保行《碧水蓝天畅想曲》,四年来四本作品集我看得很仔细,阅读中很有收获、很有感触,我觉得作家们不容易,他们在采风采写过程中历经的艰辛可想而知,同时各地市州作协主席和秘书长给荆楚作家走乡村活动的支持,也是令人尊敬的。阅读这四本书,给我本人也提供了很多思考,关于农村问题的思考,关于农民命运的思考。其中有很多优秀的篇章,我已经在相关的评论文章中提到过。总之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这些写作者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我觉得荆楚作家走乡村系列活动,关键是这个“走”字,不要走马观花,不要信步而行,而是“深入”。任何事情,不深入达不到目标,不会产生美感,不彻底也就不会爽快。我们有些作家可能认为自己本来就是生活在乡村,本来农民出身,就觉得对三农问题了解很多了,所以驾驭文字时不太想更深入思考和表达。这种写作态度,尚须改进。事实上,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已经写出不少名篇的作家,始终保持着与乡村的融入,这种深入生活的态度其实是一个作家的基本功,一种本能。能够把写作个体的审美诉求与对乡村的审美发现,长期而独到地融汇在一起,必然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家的眼睛必须敏锐,作家的精神必须敏感,作家的表达必须敏捷。走乡村,说白了就是对乡村审美。既然是审美,就有格,格物的格。把走理解为审美就对了。

这对那些生活在基层的作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大家名正言顺在采风采写,有相关的支持作为后盾。那么,同一个素材怎么用?我的建议是多用。报告文学这个样式,同样兼及诗歌对于语言的要求、散文对于情绪的要求、小说对于故事的要求,因此,我们对于生活的观察、发现、思考和表达,可以多种样式。每个人的写作样式不一样,我们除了按要求创作,还可以找到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的兴奋点,可以写出更适合自己写作风格的作品。这就是收获。我期望更多作家有更多的收获。我想,省作协历经艰难坚守这项活动的意义也就实现了。我每年春耕秋收都要在乡村呆很多天,我不少作品都是在那段时间触发的创作灵感,同样的素材,往往能有多个样式去表达。丰繁因此呈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这种能力完全是可以自己培养和提高的。

我还是要强调报告文学的文学性问题。虽然四年来四本书中确有很多优秀作品,比如何存中的、曹树莹的、羊角岩的、王伟举的,尤其王伟举的几篇我都很喜欢,不仅报告文学的功底很深,而且显出他对报告文学题材的娴熟驾驭能力,很值得研读。但是也有不少作家的作品,缺乏思想性和叙事性。任何文学样式,都对思想性和艺术性有要求,不然就是练笔,就是一般作文而非文学创作。我们写作,要对自己的文心负责,所以要特别用心,每一篇文章用心,每一个文字用心。报告文学在叙事文学范畴,所以叙事非常重要,至少要求我们对生活当中种种能够表达主题和丰满人物的细节予以洞悉和捕捉。在我们之前,有一些成功的文本,但那都不是最好的文本,最好的文本不妨想象就在我们笔下诞生。每个写作者都要有这种信心,并通过不懈努力去实现它。

叙事文学的核心是塑造人物,而塑造人物是尤其需要文学想象力的。报告文学在塑造人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人物的真实性与可塑性,这是一种写作挑战,很有意思。我们有些作者忽视了塑造人物,被大量数据和事实材料左右,忘记了叙事魅力中人物塑造这个根本,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不太像报告文学,而是报告材料。这大大削弱了文学性,很糟糕,很不负责任。同样是叙事,我们之所以把纪实文学和小说艺术加以区分,主要是小说艺术可以对人物进行更具想象力的塑造。但我们不要忘记一点,生活本身比任何艺术形式更丰繁更有趣。这要看我们洞悉和发现的能力是不是很强。我比较喜欢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他对于那些我们熟悉的经典作家的刻画,简直就是登峰造极,其无所不能的想象力,令人感叹只有文学大师级别才有。我们可以练习这种能力,尤其在我们创作过程中塑造人物的时候。任何可能性的言行,只要适合人物性格,只要切中人物命运,我们不妨大胆使用。把人物塑造成功了,我们的文学作品必然是成功的,优秀的,甚至是经典的。

我觉得大家不要仅仅盯着为出集子而写,荆楚作家走乡村活动每年确实都在出书,把大家的作品编成集子出版,但我一直想,为什么大家不肯把自己的作品主动拿出去发表?如果很自信的话,完全可以拿出去,给那些大报大刊发表。要扩大影响,要宣传荆楚乡村,于文于人都有好处。如果各位想象自己是要为大报大刊投稿,势必严格要求自己的写作。如果仅仅当做任务,想到反正会结集出版,必然放松要求。这样的写作态度,于提高创作能力无益。我们的任何一次说话与写作都是历史,对自己负责就是对个人史的负责。扩大影响的方式很多,我只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真正使得我们的多数基层写作的作家朋友们,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提升。

今年要写的书,关系到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在座的地市州作协主席们里,有人提出书名不要太直接,因为写村支部书记,政治性太强。我倒觉得这是文学理想和责任不明确的一种心态,我的意思是不要害怕写谁和写什么,因为文学从来不惧怕更不会回避写谁和写什么。一切生命形态都在文学表述的视野,没什么好紧张和羞涩的甚或故意回避的。就我所知,广大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有很多令人敬重的人,令人爱戴的不少。如果是我写,我不会回避他们的村支书身份,相反这其中很多令人感动和感慨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忠实记录和文学再现的。当下生活,需要我们的笔触。只要我们注视着这个时代,表现了当下生活,我们就应该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文学创作目光没有投向所谓的历史。大家要把功夫用在发现人物和塑造人物上,充分发挥文学想象力和文学表达力,千万不要写成表扬稿和通讯稿,不然就是巨大的失败。联系到当前提出的“三万”行动,荆楚作家走乡村系列活动是较早开始注重作家与乡村的生命渊源的。我们为有这种举措感到欣慰。

最后,我想给省作协党组、主席团、创联部一些建议。我觉得基层有不少作家很难有机会与更多的文学专家交流,因此,荆楚作家走乡村中那些作家,我们不妨集中一次,让有些著名作家、文学教授、资深编辑们给他们讲讲课。我希望从今年开始,作家们的作品还是需要编辑把关,必要的话必须修改。修改是一门艺术,关系写作能力提高的艺术。任何急就章都不是好东西,所以我一向不看好那些作品数量惊人的写作,文字垃圾而已。修改是一种对读者和文学史负责的态度,这个态度决定了我们的写作水平和作品影响力。帮助修改,更是一种责任。甚至往后可以用征文的方式,把活动变成常态,把被动变成主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建议,五年来五部作品集里有很多很优秀的文学作品,设立一个荆楚作家走乡村文学奖项,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奖励若干作家。我觉得这种奖励是必要的。既然荆楚作家走乡村活动是湖北省文学创作的一个品牌,那就该把这个品牌做好,让大家分享这个品牌的荣耀。我由衷的感谢作家朋友们的辛勤耕耘,因为我深知你们确实不容易,很不容易的。谢谢各位,谢谢你们!

深刻观照与深情表达

同类推荐
  •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取向迅速分化,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探讨“文革”后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间的复杂纠结联系,即作家的不同文化立场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审美选择与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又以何种方式、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立场的表达。通过对中国当代不同作家创作群体和代表性作家的研究,本书勾勒出了“文革”后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理清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整体形貌与个体差异,并就有争议的当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这是一本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家乡石羊河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石羊河的赞美。
  • 行走的中国

    行走的中国

    作品集以重大的社会变革为背景,从具体的城市、乡村撷取题材,视角独特,激情澎湃,气势恢宏地全方位展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画卷。
  • 古文鉴赏辞典

    古文鉴赏辞典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古文,内容力求简明,疏通文义;译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翻译古文,用白话文向读者展示古文风貌;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文章内容、情蕴等。通过对古文的全方位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市场营销实务

    市场营销实务

    本书内容包括:认识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市场选择、营销策划、营销实施等。
  • 超神学院之天使归来

    超神学院之天使归来

    内容大部分是根据动漫《超神学院》改编和同人小说《超神学院之葛彦文同人》的续写。在上一章小说《超神学院之葛彦文同人》中写到:葛小伦、赵信、天使彦、天使炙心,四人在执行任务期间对彼此都产生了感情。葛小伦和赵信是对基友,但也是两个可歌可泣的真男人。在战场上,两个人都愿为保护自己的爱人而豁出性命。天使彦和天使炙心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姐妹,做为天使之城的左右翼护卫的两人,在世人面前高傲无比,但在心爱的人面前却表现出她们最柔情的一面。作为天使,遭到恶魔疯狂的追杀,也祸及到自己的爱人,但四人总能逢凶化吉。在感情上他们却发生了矛盾,他们能化解吗?人类跟天使,他们真的能走到一起吗?敬请期待。
  • 灵兽之轮回再造

    灵兽之轮回再造

    极北冰原的霸主啸月神狼呼啸沧桑,天空之上的寒冰凤凰唳鸣八荒!大批踏野狂牛在原野上迁徙,周围的炎灵猎豹虎视眈眈!大海中的风暴美人鱼吹着海螺,歌声中海啸奔腾!凫水巨鲸迎着浪潮高高跃起,冲向苍穹!万鬼深渊中群魔乱舞,静坐在底层的冥王鬼君沉默不语!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人类在这里绝非霸主!灵兽才是食物链金字塔最顶端的猎食者!敬请关注——灵兽之轮回再造!(新书上传,若有不到之处请读者大大们多加指正!长安会努力更新的!)
  • 武云天下

    武云天下

    反掌逆生死,一拳掌天下。天玄大陆,我为尊!新的世界,我要登峰造极!
  • 百里洛城东

    百里洛城东

    初见君时不识君长身如玉发如墨窃闻丝竹窥君心匪石匪席不可转越鸟朝南栖枯枝锱铢取尽宫翎毁肝肠寸断与君别愿今相见不相识她不过一抹异世孤魂,克母克父,却爱上高雅如芝兰的冷情之人。不管不顾的献上所有,却不知那温柔溺爱的眼,包容所有的笑,尖利刻薄的妒,都是戏,都是计。他要的,只是她所拥有的附加值。她清楚明白,她依然义无反顾,可突然就失去了被利用的价值,她手里的东西于他而言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赌约另一边的太子步步紧逼,决裂,他们似乎只有这个结局了。红尘纷乱,吾只求与君相守。
  • 新守护甜心之魔法使者

    新守护甜心之魔法使者

    这本书是根据作者的脑补世界所描绘出来的,内容是作者结合各个动漫所编造出来的,内容中有守护甜心的,美妙天堂的,光之美少女的……希望大家喜欢~
  • 深蓝境界

    深蓝境界

    没有人知道世界的形状所以要再创造一个世界从眼中所看到的虚假是梦里所期待的真实深蓝——那是梦境之前的梦境,真实之外的真实。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创世神明录

    创世神明录

    书已停更,将会重新修改!!!!!!!!!!!
  • 暗夜神话

    暗夜神话

    2280年,地球出现了第二个月亮。它竟然是来自另一个位面文明中,一款游戏的主脑。3380年,【上古世纪】——来自另一个位面的虚拟网游即将成为现实,代理者——地球商盟。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上古世纪】,并不单纯的是一款游戏……第五夜,一个神秘的暗影系异能少年,为了一个女孩,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要面对“罪”的追杀,亦要在游戏世界中揭开那埋藏了许久许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