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3300000008

第8章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政治抒情诗(4)

向警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杰出的妇女领袖,英年早逝,可歌可泣。诗人刘益善怀崇仰之心,早在1979年,也即向警予在武汉牺牲51周年时,利用半个月创作假期间,一气呵成了这部叙事抒情相融合的长卷。由于诗集出版难等多种原因一直未能面世。该书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2007年重点扶持项目,2008年底由武汉出版社印行。恰逢烈士牺牲80周年,既了却了诗人的夙愿,又为湖北诗坛、当代中国诗坛续写了政治抒情诗的新篇章。

(二)三峡抒情诗

1.得天独厚的题材

红色抒情诗是战歌,斗争之歌,非湖北诗人之专有,它是现当代中国诗坛的传统主流文体,是转型期主旋律文学的必备品种。部分湖北诗人参与其中,为这一时期的主流诗坛添了砖、加了瓦,自有其意义在。而三峡抒情诗则为湖北诗人独享便利的题材,因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湖北,喝长江水长大的本地诗人,在生活体验、文化熏染、现场取材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峡工程是一个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规模虽大,但它的综合效益更大。它在防洪、发电、航运、渔业、旅游以及南水北调等方面都有巨大效益。三峡工程的提出开发利用长江三峡河段水能资源的问题,虽早在本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即已提出设想,之后,美国工程师萨凡奇也提出过“南津关方案”,但从三峡工程应有的科学性来说,都还够不上一个科学的工程方案,只不过是一种设想而已,真正大规模地研究三峡工程,并做出了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工程设计,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事情。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经历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期间论争十分激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速四化建设进程,解决滞后国民经济的交通、能源问题。建、早建与晚建提出了各种不同意见。党中央对此非常重视,决定进一步扩大论证。于是由全国有关单位412位专家学者参加,展开对三峡工程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移民、生态环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和综合经济评价等14个方面进行全面审查论证,为期将近三年之久。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内容之广,实为我国工程史上所仅有,也为世界工程史上所罕见。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压倒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决议。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三峡工程作出庄重选择,充分体现了亿万人民要求尽快建设三峡工程的强烈意愿,也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完满统一。

三峡工程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是该工程决策的难点之一。有了较为充分可靠的多方论证积极准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利弊取舍、科学研究、分期开发,围堰发电与移民工程、体制保障等问题,都是决策者和建设者们需要严肃对待圆满解决的。也是三峡抒情诗的作者们需要深入采访、积极思考的。怀着巨大的写作热情、怀着对工程建设者的崇仰、怀着对世界性工程的自豪感,湖北诗人纷纷奉献了自己的赞美诗。其中较为突出的诗人,90年代有熊福林,新世纪有谢克强。

熊福林在1996年11月号《诗刊》头条刊发了大型组诗《跨世纪的咏叹——写在三峡工地》,又在1997年10月号的《诗刊》上发表题为《三峡移民》的组诗,因此获得了“三峡诗人”的雅称。

“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的写作。熊福林把他对本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人类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行为的理解用几乎是一个组诗的形式记载下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诗歌文本。而词典式的写作又把记载的完备性和文本的经典性统一起来,让我们和后来人在阐释这次人类为生存而作出的重大选择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参照。即便这种参照因为其诗性的成分而怎样地站不住脚,其无法消解殆尽的史实也必将从一次次极其情绪化个人化的阐释中脱颖而出,若干年后依然在我们回溯历史的目光上划出一道道不浅的痕迹。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熊福林的努力表示敬意。”

《三峡隧道》开篇这样写道:“打破冷漠和固执的封锁/就得穿越历史的隧道/内外沟通的不仅仅是空间/一个洞应该是一个瞳孔/让内面的世界能够窥视/外面的时代”。通过歌唱三峡工程进而歌唱劳动和文明,使诗意得到升华。于是有了这样赞美工程建设者的诗行:“这样站在许多藐视的目光里/三峡民工但我每每望见你们/并拢双腿便是一个垂天惊叹/伸开双臂便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诗人歌颂三峡工程是从工地的具体劳动场景选取诗意,既具象也概括。“一个世纪的梦/正在一层层的骨骼上靠近太阳……”“一加一的演算/不是简单的循环与重复/三峡的脚手架/以更加缜密的思维更加团结的步伐/构架出一部跨世纪的天梯……”

但单一的歌唱姿态使理性的渗入不够,有时难免有空泛和矫情。如:“不用担心我的生命/会随钢钎一起滑落/鲜红的血和滓洋的汗/在三峡都需要奉献/把我悬起来/把我青春的每一个日子悬起来/三峡的作业尚未做完/我的心啊怎么能够/放下来”。过度的夸饰也成了诗作的硬伤。

其实,过度夸饰也是当代中国红色抒情诗的通病,非某个人所专有,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需从文艺体制和诗人素养等方面深入探究。

2.谢克强和他的抒情长卷《三峡交响曲》

谢克强,1947年生,湖北黄冈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一级作家。曾任《长江文艺》副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从1970年在部队驻地的《安康日报》上发表组诗《幸福的回忆》八首至今,发表作品千余首,已出版《放歌山水间》、《黑眼睛的少女》、《爱的竖琴》、《青春雕像》、《绿韵》、《孤旅》、《三峡交响曲》等诗集。入选《中国新诗选》《新中国50年诗选》《新中国军事文学大系·诗歌卷》《解放军文艺诗选》《新时期诗萃》《中国百家哲理诗选》《世界华人诗萃》《散文诗精选》《中国散文诗年度精选》等近百部诗歌、散文诗选本;著有诗集《孤旅》《三峡交响曲》、散文诗集《断章》《远山近水》等10部,有诗在北京、上海、石家庄、西安、武汉等省市文学刊物获奖,诗集《孤旅》、散文诗集《断章》获屈原文艺创作奖、湖北文学奖提名奖;2004年出版了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引起诗坛广泛关注,被诗评家们誉为为当前的政治抒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成功的范例,并因《三峡交响曲》获《文艺报》2005年度重点关注作家艺术家奖。

谢克强是一个以诗歌为生命、以生命为诗歌的诗人,四十多年的写诗足迹鲜明清晰。从小时在故乡写“政治抒情诗”到部队写“带有汗味的兵歌”,从初到城市写“青春雕像系列”,到表现苍凉的中年人生情怀的“孤旅系列”,谢克强走过了一个长长的诗之路,表现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诗人曲折的跋涉过程。学界一般认为谢克强的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兵歌”、“情歌”、“颂歌”三个阶段,这是符合诗人创作实际的。参见谷雨:谢克强和他的诗,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01年9月。军旅时期为战歌阶段,写了《快快抬呀》、《夯歌》、《放筏》、《炮工》等反映铁道兵筑路生活的诗歌。“我总忘不了当兵的日子,忘不了那炮火、硝烟、夯歌、号子,忘不了战友们的那血那汗,是这些孕育、营养了我最初的诗歌。”(《号子、血汗与我的诗》)此期诗作主观色彩很浓,生活厚度不够,且语句过于平实。第二阶段从1982年诗人转业到武汉工作开始,也是其诗歌创作的转型阶段,以《青春雕像》系列组诗,《爱的竖琴》及十四行爱情诗为代表。“这阶段(指1982年以后),我将一些都市生活现象,热情而又急促地纳入到《青春雕像》的系列组诗中,……乃至在大学学习期间所写的《爱的竖琴》及十四行爱情诗,仍然是建立在现实感遇和对往昔情景回忆基础上的生活观感。”并说“我对自己这阶段的作品基本上不满意,深深感到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东西。”诗人广泛接纳外国文学潮流,研读现代外国诗人如普希金、海涅、夸西莫多、惠特曼、聂鲁达等诗人诗作。诗人的创作以爱情歌吟和人生思索为多。第三阶段以1987年诗人步入不惑之年为界,以诗集《孤旅》的出版为标志。“在《孤旅》(中国文学出版社)之前,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或杰出的)诗人。”以1987年春天写《生日》等诗为标志,他的诗歌艺术探索有以下转变:一是诗的表达方式由主观化向主客观结合而出之以客观化形态的转变;二是由关注外界事物到对诗人的内宇宙的开掘;三是由描摹向象征的转变。邹建军:论谢克强的诗艺转型,诗刊,2001年06期。他的诗歌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潜心于对生活积累的深入开掘,在具体的艺术感觉,艺术构思和具体写作过程中,追求于质朴中求深沉,于简洁中求丰富。所有的道路都离你而去/苍茫的落照/推出沉重而坚定的脚步/你以不可战胜的欲望/走向荒漠/是的后不见来者/前不知去向/你和你坚毅的脚步/依然在走/不管黄昏黎明/你走过/没有路的路。《孤旅》表达了人类不断受挫而仍不断追求的不屈意志。在孤独寂寞的漫长旅途中,艰难跋涉着的旅人,他曾彷徨、困惑,却又一往无前地、坚定地继续自己的脚步。在“希望中透出感伤,感伤中满怀希望。希望源于生命本身,感伤源于环境对生命的挤压。在生命与环境的抗争中,他的诗充满了个性硬度,一种生命的硬度”。

谢克强主要是以政治抒情诗人的形象扬名诗坛的。他的清苦出身、他的军旅生涯、他的作协领导身份,以及他的政治意识,都使他对时代、人民、政治有特殊关注热情。

他的政治抒情诗,选材宏大,充满主旋律色彩。《八一之歌》、《朱德的手枪》、《军旗》、《中国画意》(组诗)等都是一首首充满激情的铿锵有力的政治抒情诗,也奠定了他政治抒情诗人的称号。比如他的《军旗》表现了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军人们的坚毅和勇猛:

“穿过黎明前的黑暗/从与入侵者对峙的阵地升起/我和我的战友们压住心跳/蛰伏在死亡与新生交替的/最前沿/且将仇恨压满枪膛/这时冲锋的号声响了/我听见了体内血流的啸响/待我与号角的嘶鸣/和震天的杀声/纵身跃出战壕……”

全诗尽用短句,充满感情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交替出现,抒发了对我军战士英勇精神的赞颂,其格调高昂、色彩明朗。

比如为汶川大地震而作的《心祭》: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

夺走了爷爷的生命

他没有失声痛哭

他是石匠的子孙

他要用石的坚强与结实

抵抗悲恸的潮汐。

在构思和抒情中擅长以细节动人。比如《祖国》,诗人从半坡博物馆里出土的那只陶罐、随州擂鼓墩出土的青铜编钟、绵延千里伸向远天的丝绸之路、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等具体可感的意象中状写祖国的质朴丰盈、民族心律、猎猎飞舞。从儿时放牧的一片叶笛、远离故土相思的红豆、家祖传的一只青瓷大碗、父亲走向荒漠拓荒的犁铧、母亲饱满多汁的乳房等熟悉温馨的记忆中状写祖国的亲切安详。

诗人追求质朴简练的语言风格。诗人认为:“过分雕饰是无益的,亦如一位妙龄少女浓妆艳抹一样,因此,我总想把诗写得朴素些,而要表达最抽象的东西,我总想力图找到那些最简单最明白的具象,选择那些简单而直接的词,真正的词。我知道,一个有出息的诗人,应该这样要求自己: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以最浅显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哲理;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美的诗情……”“可当你读到谢克强的诗,你就会感到一种透明畅通的语感与节奏营造的情感,很动人很热烈而又很清醒,这种行文的洒脱和情绪的厚重并行不悖是难能可贵的。”诗的使命并不仅仅在于观察和发现,而在于将这些观察和发现转化为语言,转化的过程即诗的创作过程。黄麻、歌谣、石磨、日子、茧手、收获、炊烟、温馨等等,从这一组意象的加工和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谢克强诗的语言特色,就是能够把抽象的意象视觉化、感性化,又把直观的、平面的意象引入理性和寓意。这样就使诗的村庄不仅鲜活,而且有着朴素的美,而诗的句式的重复,也使语言有了节奏。但是,要使语言摆脱平庸和一般化而始终保持其独特性,使诗的语言不仅富有张力,而且具有创造性,这常常是诗人努力追求的。

在谢克强眼里,诗是异彩纷呈的精神驿站和精神家园。“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难以抒情的时代”。曾经是社会和社会大众关注核心的诗歌,如今备受冷落。他认为其原因,既有物质的精神的挤压,也有金钱利欲的诱惑。浅薄与媚俗已进入相当一部分诗人的内心。一个没有诗的民族将使这个民族的人性淡化,一个没有受过诗的艺术熏陶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多少缺乏文化品味的人。

熟悉谢克强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纯粹”大约可拆解为“纯粹的诗”和“纯粹的人”。谢克强崇尚诗的朴素与简洁,他以惊人的克制滤掉了情感的浮泛,使诗获得了卸去夸饰后的本真。不仅如此,孤旅的形式成为他在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自觉的选择,这使得他即使在商业化、世俗化大潮洪波涌起的今天,依然能以非功利的平常心,徘徊在诗与美之间,营造属于他自己的精神圣殿。

诗艺探求永无止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同努力,谢克强以他的敏锐和机智,创作了不少好诗,应能受到诗坛关注。但他的诗也并非完美无缺。有些诗雕琢痕迹太重,失去了天然美感:有些诗意境优美,但结尾的句子画蛇添足,破坏了诗美,消损了诗意。

同类推荐
  • 铁锤锻打的玫瑰

    铁锤锻打的玫瑰

    本书收有:《爱的圣经》、《生命凝固的雕塑》、《男人不浪漫》、《摇滚与诗歌的沉没》、《相爱是一种天意》、《爱情也生病》等散文。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贾平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和符号,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贾平凹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旺盛的创作活力,轰动的社会效应,一次又一次地证实着他在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他的长篇小说《浮躁》和《废都》,不仅在国内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议,而且得到世界文坛的赞誉和肯定。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 伟大号角

    伟大号角

    本书介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正式确立的有关情况,内容包括:确定目标、贯彻实施、付诸行动。
热门推荐
  • 扶摇嫡女

    扶摇嫡女

    他与她一路披荆斩棘,彼此相依相伴,他以为她会陪自己到岁月流年,她也以为他们将相守一生,可谁也算不到将来会如何!他想要的越来越多,她期盼的已成奢望,温润的面容,含笑的深情,公子仍如玉,她的心却已千疮百孔!那年桃花灼灼,少年招摇着那身醒目的红衣半倚枝头,笑得张扬而邪魅,他垂目看她,说:今日春光明媚,正适踏春,同赏可好?她站在树下不说话,只抬头定定看他,眸中水波盈盈,脸上一对梨涡若隐若现,分外动人。他弯起红唇轻笑一声,衣诀飘扬间青丝划过半空,落地时,漫天的红缓缓将她缠绕其中,他霸道地拥住她,你不说,我便当你默认了哦!
  • 最强召唤史莱姆

    最强召唤史莱姆

    【本作品首发于起点中文网】你会魔法,我有史莱姆你会战技,我有史莱姆你能召唤,我有史莱姆你有钱,我有史莱姆【求收藏!求推荐!】
  • 男穿女之纯良男怒追谪仙伪女

    男穿女之纯良男怒追谪仙伪女

    一位外表谪仙,内在不明的面瘫守护神消失了,妻子已死,他伤心欲绝(淡定得很),如同行尸走肉(假的),当杀了罪魁祸首哥哥时,他消失了,穿越到一名刚送入洞房的皇后(男女主双c,一对一)男主追妻99,顺利泡到伪谪仙女主一枚(假的),毕竟泡妞是要有技术含量的,没那么容易泡到滴,且看男主如何抱得美人归,把直的掰成弯的。女主皱眉,抿唇:“恶心。”男主抛媚眼,露出香肩:“小寒寒,人家想抱抱~”女主凉凉一瞥,嫌弃:“滚。”本文三观不正,请注意!请注意!请注意!
  • 幽年

    幽年

    一个正在读高二的学习成绩平平的女孩儿晨影,在年级分班后偶然遇见了前不久在公交车上撞见的没礼貌男孩左艺宇,而且他竟然和自己一个班!还就坐在离她那么近的地方,本想安静的在班上做个透明人的晨影,在左艺余的影响下,竟成了班里的热门人物,让本来就很害羞不喜欢被人关注的她备受压力,所以她决定挑战自己做个外向、自信的人,可她意识到自己的自信仿佛只要在左艺宇面前就不复存在,因为左艺宇是一个长像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在加上他给人温柔有礼貌的气质,一直在班上人气颇高,甚至有时自己也会对他抱有幻想……
  • 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

    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蒂雅学院:甜蜜婚约

    蒂雅学院:甜蜜婚约

    本文是校园恋爱小说。男女主身心纯净。是宠文哦!一对1pk。作者娘想不出什么简介了。原谅我哦。
  • 西蒙的当铺

    西蒙的当铺

    那一刻,Simon感到了强烈的震撼。那是他14年的人生里第一次因为感受到爱意而震撼,而这爱意是另类的,是莫名的,是充满了模糊的危险的。他良久都回不过神来,尽管他身为一个黑道王子,从小就被教授处变不惊的本事。他天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可是此刻却那样渴望能有人来教他。Michael点了根雪茄,笑道:“只有童话中的美人鱼才是人间尤物,而你我都知道,谁要是相信了童话,童话立刻就能摇身变为一部血淋淋的恐怖片。”
  • 缇娜强势回归

    缇娜强势回归

    你们都以为掉下岩浆的缇娜死了吗?不,缇娜没有死,而且还变得更加强大。缇娜,“卑微的蝼蚁,准备承受我的怒火吧!”
  • 河水青兮

    河水青兮

    人活一世,终究是有所挂念的。许清平问我,人长大了,是不是就会做坏事。我无以回答。马璜问我,人活着就是要改变吗。我同样无以回答。我也想问,可是问谁呢。
  • 不乖王妃不准跑

    不乖王妃不准跑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