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3300000016

第16章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乡土诗(6)

黄明山(1960—),湖北潜江人。1983年开始文艺创作,已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当代》《诗刊》《词刊》《歌曲》《曲艺》《散文》《中国作家》《中华散文》《散文选刊》《杂文选刊》《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文艺作品1000余件,获奖100余次,著有散文集《寒冷的味道》、诗集《檐雨》、《立交桥》、诗文集《雷雨天风》、网络歌曲集《中国红》、大型现代戏《家之初》、六集电视纪录片《曹禺》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潜江市文联秘书长。黄明山是一个有成就的歌词作家,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较大。他的某些乡土诗作亦有歌词遗风,表现在不求深度但求优美、不求繁复但求易于吟诵等方面。新体如《我的母亲河》:“啊,母亲河,我的母亲河,/你的蜿蜒就是我的情结,/哪怕我是你的一朵浪花,/也要装点你的美丽,你的清澈。……啊,母亲河,我的母亲河,/你的流淌就是我的一切,/哪怕我是你的一个音符,/也要烘托你的永恒,你的热烈。”旧体如《江汉平原即景》:江汉平原若画屏,/花香鸟语伴君行。/湖开盛景春秋好,/岸卷晓光杨柳青。/白鹭水杉云作翅,/绿歌船曲浪含英。/森林自有乘凉地,/梅苑听芳万籁鸣。网易博客:寒冷的味道。

吴位琼,湖北潜江市市作协常务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她的诗作似不很多,但在观照乡土的角度、意象的选取等方面有特色,具有较高水准。如《不一样》:“云和云不一样。/水和水不一样。/你和她们不一样/她们谈情,露肚脐,/在流光溢彩的尖叫中蹦迪/你挑水,织毛衣,在铺满稻草的梦寐中哭泣/她们戴眼镜,认不出麦子和稗子/你插月亮花,熬菜糊糊,在灶火前翻字典/一样的籽发不一样的芽/一样的树开不一样的花/她们上天,说云彩有厚有薄,说女人/生来就是要疼要宠的/你下地,说湖绿海蓝,说女人/不能只是用水做的。”同为女人,乡村女子与都市女性生活境遇、生命价值不一样,在看似不带情感色彩的铺排中,精准地概括了两种人生。

写开满荷花的洪湖:“荷叶以荷花为方向/荷花以水为方向/水以风为方向风/从遥远的蓝天下踏波而来/在洪湖在曾经栖息过白鹭的/水草之上/我们在水草之上迎风荡桨/向着荷叶深处开拔”。

许玲琴,女,1970年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中国诗歌》《绿风》《长江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2001年,诗歌获中国诗歌学会举办的首届“美岛杯”全国网络诗歌大赛二等奖;2002年,诗歌获《长江文艺》“金天问杯”年度诗歌奖。诗歌《聆听》入选《中国星星五十年诗选》。“她笔下描写的乡土大地,没有女性诗歌中常见的小情绪,小感觉,从容、大气,具备开阔的地域文化景观,颇有史诗的视野。河流、水草、村庄、石磙、祖父、羊……这些‘草根性’物象似乎带领我们回到远古诗经的年代。许玲琴的诗歌不属于探索性的,很难用‘独特’、‘奇妙’等来说道,而是一种‘回归’式的书写,回归自然,真实,不刻求某种形式。她的文字最难得的是不受时下前卫、先锋等流行风气所感染,沉静,执着,不求表现,不求新奇,如一不受污染的水源。这恰恰是一种最具有生命力的‘根性’写作。”塞遥:《“回归”式书写:自然主义的精神向度》——读许玲琴的诗有感,Women我们爱读书会BLOG,荆州乡土诗人较多。近些年出版的诗集有:刘向阳《向阳诗选》,张月娥《青春女神》,刘松林的《刘松林诗集》,王丛桦的《窗口》,曾克平的《望星空》,朱贤成《唱唱新农村》,刘宏亮《心有灵犀》、李家栋的《荆楚吟稿》、《荆州短歌》、《荆江诗余》、《跟着圣火看中国》等。女警官张月娥90年代出版的诗集《青春女神》、新世纪的诗歌散文合集《阅尽风流》中亦有少量吟咏乡村的作品。女警官张月娥90年代出版的诗集《青春女神》、新世纪的诗歌散文合集《阅尽风流》中亦有少量吟咏乡村的作品。

鄂西乡土诗人:

杨秀武,1955年生,笔名晓阳,苗族,湖北鹤峰人。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清江寻梦》、《巴国俪歌》,散文集《风流地·风流人》。《鄂西》获屈原杯新诗人大赛奖,诗集《清江寻梦》获湖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奖,《巴国俪歌》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他接触厚重土司文化,受到更深的陶冶,也坚定了他以诗歌为土苗山乡、为民族抒情的创作追求。在对历史的书写中有雄强的赞颂:“列列巴人举起巴国的旗帜/是廪君血液的升腾与奔/一堆堆篝火在燃烧啊/一声声牛角号在狂喊……”(《巴国俪歌》)在八百里清江源头,在利川城的浜江大道,对着滔滔不息的清江,他发出这样的赞叹:“历史长河的某段伏流/缓缓流进磨刀石/视空浓缩的骨质/沉淀之钙隆起/土家族的全部风流/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

胡礼忠,1959年生,土家族,湖北恩施红土乡人。2003年开始文学创作,有《巴地荡千觞》和《清江流歌》两部诗集出版。作者热忱歌颂了清江作为恩施人之母亲河的伟大与美丽:“我从故乡出发/走着快乐的步子……我还要带着我生命中/再也无法熄灭的火把/于是我宣言/如果清江不嫁给我/我就嫁给清江/而这个相逢的日子/我看见清江源/深邃锃亮的眸子里/就看准了/她给了我迎面的飞吻”。(《我心中的清江》)诗作也刻画了一个鄂西山水滋养的诗人形象:“我想借山里山水的情操/把自己塑造成/一条响当当的汉子/一个土家人一个土得像/陶罐一样的爬行者/正试图用山那样敦厚的文字/拿捏山里情结的诗歌”(《走进巴人河》)。

对山川、季节、女性敏感而深情,是胡礼忠之于鄂西乃至湖北乡土诗人的特异之处。有人认为他的诗歌表现了一种醉意的生命情态,有人把胡礼忠称为一位挥洒正义和激情的诗人,都抓住了一个响当当的土家汉子浪漫、狭义的一面,较之于鄂南诗人的柔美、江汉平原诗人的细腻,胡礼忠的诗多了一份豪情。

周仕华,1974年生,湖北宣恩县人。2002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在《散文百家》、《散文诗》、《芳草》、《辽河》、《乡土诗人》、《中国建设报》、《自驾游》等全国几十家刊物发表诗歌、散文、随笔、小小说等四百多篇(首)。有诗歌入选《中国诗萃》和《白虎文丛(诗歌卷)》,著有诗集《守望心灵的月光》,散文集《诗意栖居》、《隐秘的乡村》。1998年出版诗集《带露的玫瑰》,2006年出版乡土诗集《守望心灵的月光》。他以“扎根乡村土壤,捧出泥土芬芳”自勉,对乡土诗和乡土散文情有独钟。

向迅,1984年生于鄂西,创办过《湖北诗人》,现在湖南省作协从事编辑工作。200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被收录《2008中国诗歌年选》《2008中国打工诗歌精选》《2008年最佳华文网络诗歌》等三十余种选本。

在风情展示的背后应有文化的反思、在讴歌土苗民众的道德之善心灵之美的同时,还可从体制和人性的多层互动中予以恰当的审视和必要的批判。这是某些鄂西诗人所应当注意的问题。

世纪转型期湖北乡土诗的继承

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在走向市场、走向消费主义的新世纪,农村、乡土不仅仍然是中国人的生存之根,也是很多中国诗人的精神后花园。本世纪初,一位湖北诗人“站在二十一世纪的田野”,对中国作了过分乐观、单纯的赞美和展望,十年后的今天看来,是过于理想主义了。诗的最后一节写道:

啊,站在二十一世纪的田野

迎风而立的我们不只是仰望

我们深信价值连城的土地是我们

永远的家园

世间上只有谷麦棉花才有传世的清香

望着二十一世纪的儿女同泥土亲近的情致

我们自觉变成一只只春燕

来来往往于丰收的泥巢

掘土衔土护土

去垒一座属于二十一世纪国泰民安的粮仓。

诗的好坏,暂且不论。我们在这里先把全诗关于地域、关于空间的名词全部拎出来:田野、钟声、春风、春光、阳光、村庄、歌声、万物、家园、春麦、收成、吆喝、父老乡亲、犁耙、雨水、水土、五谷、地球、车轮:汗水、炊烟、乡村母亲、白天和黑夜、月亮和太阳、粮食和棉花……仅凭这首带有新世纪总概、眺望性质的诗中的书写对象,既可看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山川不变、土地不变,乡土诗的基本母题不变。相较于时政性强的政治抒情诗和个人化色彩浓郁的先锋诗,乡土诗的内容的延续性和写法的稳定性更为明显。

从创作群体的总体特征来看,湖北乡土诗人大多数都是赤脚插在泥地里的农民,他们从土地和农村得来的直接经验出发,创作出极具泥土气息的乡土诗歌。转型期湖北乡土诗歌叙述也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家园归宿感的基础之上。诗人在处理个体现实经验、追寻其间意义的时候,不是经由理解和解释向着一种文化空间上的超越,而是在个体感觉的深处,通过深度体验的归宿感实现其超越。从此意义出发,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延续自50—80年代湖北乡土诗人的写作。转型期湖北乡土诗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异和超越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的。至少在诗歌主题和诗歌形式上,并没有完全抛开前辈人留下的传统和经验。

(一)诗歌主题的延续

1.土地·粮食

土地、粮食、村庄、农民、自然万物,这些是亘古以来的乡土诗歌题材。古今中外的乡土诗人他们所歌颂和深爱的正是这些。湖北乡土诗人也一直将它们融化在自己的笔下,几十年来,并没有改变。一切的一切,都从大地开始。土地长出人类所需要的粮食,养活了诗人和他的亲人,也承载着千百年来诗人们精神层面和现实意义上的家园。转型期前后的湖北乡土诗歌延续着这样一条道路前行。

在所有的自然事物中,只有土地离我们最近,它不但能承载我们的身躯并且养活我们,更能帮助我们承载自己的苦难,并把人造的苦难以及命运深处天然带出来的苦难,化作土地自身的血肉。“田园”不仅是陶渊明的大地安居,同时也是他文学空间的展开。众所周知,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拓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大量农村经验、田园风光入诗的作者。唯其能以田园为安居,方能真正开展出根植土地与生命本原的田园诗。湖北的乡土诗人大多数来自农村,种过地吃过苦受过穷,即使离开农村,对田园对土地的爱和依赖却只增不减。费孝通说“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并且“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管用和在1963年写梯田:“立地的宝塔/顶天的阶台/太阳踩着上去/月亮踏着下来/长渠如高空闪电/水田似明镜层叠……”梯田被诗人描绘成顶天的阶台,并且太阳月亮都在上面踩踏着上上下下,梯田上的水渠如同闪电一般,而水田就像一块块叠起的明镜,这样一种夸张带有神话色彩的壮阔美,有时代浮夸风的影响,但更来自诗人对土地的敬畏和热爱。王老黑写秧田:“犁下的水银,/将块块玻璃磨得透明,/长形、方形平平正正,/远处、近处干干净净”。朴素的情感中蕴含了农民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叶文福写更广大的田野:“我爱看故乡收割后的田野/褐色的田野呀,仿佛是产后的母亲/阳光在金色的田塍上懒懒地散步/牛犊儿追逐着,小花儿笑得似火如星”情感绵绵切切,耐人寻味。

泥土对农民意味着一切。转型期的湖北诗人有更精妙的概括:“难怪村里有文化的木匠和二大爷说/握住泥土/比握住江山更可靠”。这是田禾精彩的抒写。因为土地能孕育粮食,车延高写道:“挥锄时,乡村是我身后的背景/一锄下去,春天和土地开始怀孕”。农民需要土地等同于粮食需要泥土:“注定了在泥土内成长/向下,向下/藤蔓,横竖牵扯在地面/根深深扎在泥土里/向上向下的力量,使泥土/在隐痛中,红薯/一天天膨大”。红薯的成长,使泥土遭受孕育生命的隐痛。在诗人们的想象中,大地等同于女性、等同于母亲,不仅仅孕育粮食也孕育祖祖辈辈的农民。车延高说:“我离不开泥土,我脊背上的河流不管走多远/都会汇入黄土,跟着我的脚板去寻访那些根须。”对土地的情感是与生俱来并且永远无法改变的。

在管用和的诗中,种子“在酷寒恶劣的冬季/保持着沉默的心思……/一旦大地解冻/便从泥土中崛起/勇敢地舍弃旧我/勃发出崭新的生机”。诗人还感慨道:“是种子,就有种子的忠实/投身泥土,与大地血肉相依/即使,大地还暂时呈现着荒芜/即使,泥土还显得十分贫瘠”。在那样的时代里,诗人笔下的种子或许不仅仅意味着粮食,也意味着时代中的人民,在孕育自己的力量等待着勃发。80年代梁必文写妈妈插秧:“水田里/亮着一弯绿色的身影。”是唯美诗意的,2002年时他发现:“那片土地/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竟奇迹般地长出了/金灿灿的谷穗”。诗人不再轻轻吟唱劳动的美丽,而是惊叹于土地的神奇。

南飞这样写粮食:“雪落在南岸的粮仓/粮仓高过上帝的屋檐/我取出稻米喂养饥饿的小妹/和雪地饥饿的小鸟”,寓意深刻,情感辽阔,所有生物都会面对饥饿,唯有粮食和人类的悲悯能够拯救。车延高说“你的麦芒对着天,从没刺伤我/为让我拿镰的手有更多的力气/你在一盘磨里走很长的路/把自己碾得粉身碎骨/我是在饥饿的时候学会了感恩/端起一碗饭就想你熟了的肤色/想起在泥土上来回行走的季节/麦子,你年年回来吧,我年年爱你”。这是从诗人的角度抒发了对粮食单纯然而深沉真挚的情感。田禾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他说:“一粒谷子。小小的一粒谷子,/让一个农民耗尽了最后的体力。/一粒谷子。播进泥土,它是一颗种子。/脱掉外壳,煮熟了又叫米饭。/一粒谷子。农民叫它命根子。/皇帝把它叫成粮草。总理叫它粮食。/一粒谷子。我把它叫汗水或苦难。/更把它叫一个日子。”这就是粮食的全部涵义,是诗人心目中农民所遭受的汗水苦难,也是农民赖以存活的命根子,更是农民祖祖辈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田禾写农民对粮食的感情也写得非常动人。土豆丰收了以后:“父亲好像一宿没睡/他踱步的声音让我听见/我从门缝看过去/父亲侧身蹲在土豆旁/在与他的土豆悄声说着话”。勤劳的老父亲在丰收后仿佛化身为稚童,与自己的心爱之物说着悄悄话,而“一颗受伤的豆苗/还在让父亲心疼不已”,农民是多么心疼自己的粮食,“他弯腰拈起小孙子/洒在门槛的饭粒/他的脸晒得黝黑/头上身上是那么多的灰土”。即使临死,“他不可能入土为安,眼瞧着/小儿子还没长大/今年的五亩黄豆还烂在地里”。农民对土地对粮食的情感是生生死死也无法改变的,田禾写得真实而深刻。

同类推荐
  • 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

    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

    《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旨在展示中国诗歌史的完整发展过程,故以时间为线索,对各个历史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概括的描述,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史的进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教材所指的诗歌,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古近体诗、词及曲三种类型。本教材的内容起于先秦,止于清中后期,共八编四十五章,三十万字。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西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西学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篇篇美文、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孑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糟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本书既有对汶川地震诗歌的总体描述,又有针对诗人诗作进行的具体分析,还有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集(含CD)名录与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序言、后记。
  • 千里暮云平

    千里暮云平

    江锦的文章,文如其名,纯美中透着飘逸,读起来不但语感美,而且意蕴美,节奏更美。平日的各种细小情绪、微妙神思,都可成文。手里那支笔就是世间最懂己心的知音。他笔下的人物性情静好,宛如他心中的世界一样,岁月安好,人无恙矣,只有时光留下的美好记忆,令人回味无穷。
  •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是李银河一生的读书心得,其中包括观影和阅读的心灵感悟,结合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写成的心灵物语,其中有十余篇文章被博客首页推荐,每篇的文章中,李银河都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性学观,对理解李银河的爱情和人生都有画龙点睛的意义,她与王小波为什么终生无子,李银河怎么看待出轨,怎么看待性欲等等,李银河的一生靠阅读支撑,选择阅读时候,也是谨慎异常,每本书和每部电影都堪称经典,这也是亮点之一。
热门推荐
  • 玄斩

    玄斩

    这是一个强者林立的大陆,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弱肉强食,万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一人一剑,漫漫征途。血腥杀伐,累累尸骨。兄弟即在,天下由我。今朝踏破苍穹,风云尽情挥洒。明日剑斩乾坤,天地唯我独尊!
  • 异界神断

    异界神断

    他有青天,仁杰之智,断奇案,寻古墓,解谜团。他没有绝世武功,但他会造暗器,会炼毒,同样杀人于无形。
  • 偷心换爱

    偷心换爱

    许攸是张灿曾今最爱的人,然而分手后的她却莫名其妙的爱上了他的兄弟李轩。安慧是许攸曾今的恋人,然而为了得到他,却屡屡针对小灿。面对一边是许攸的兄弟情,一边是小灿的爱情,李轩到底该作何选择呢?一直错把张灿作为情敌的安慧,又能为了爱情做出什么样的事呢?
  • 凌天战帝

    凌天战帝

    被世人所鄙夷的弹琴少年,却手持神琴“青殇”,祭出魂天八曲,青天为之色变,在法则林立的武道世界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踩着强者尸骸不断攀上高峰。
  • 帝凰:废柴嫡女要逆天

    帝凰:废柴嫡女要逆天

    她遭人暗算,被夺去了一切,嫡女变傻女。他是美貌神秘国师,受万众敬仰。他有国仇,她有家恨。一次相遇,他让她看到了希望,再次回府她不再受辱,绝地反击,她定要那些恶人纷纷付出代价。她说:“我的眼里,容不得你受委屈,为你哪怕翻天覆地,我在所不惜。”他说:“给我时间,待我完成使命,定会牵你手,共享人世繁华!”
  • 极品通天武尊

    极品通天武尊

    一个黑袍少年神秘有强大,在另一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呢?
  • 骑马与砍杀之潘德的预言

    骑马与砍杀之潘德的预言

    本书以潘德的预言为蓝本,以骑士为题材。在战火纷飞的潘德大路上,雷诺用手中的战剑打造出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天地。从猎人到佣兵,又从佣兵到领主,直至最后被小人诬陷不得不自立为王,一系列动人心弦的故事即将展开。是什么让互相交战的五国紧紧相扣,是何方神圣使得厌恶人类的诺多精灵对人类出手相助?敬请关注《骑马与砍杀之潘德的预言》无论你玩没玩过骑砍,无论你玩没玩过潘德都可以过来一看。
  • 夏河的救赎

    夏河的救赎

    乡文化站站长夏河,辞职下海闯荡,在经历了许多求职陷阱后,身陷传销组织,与红粉佳人秋歌双双逃亡。后遇精灵古怪的富家女王娟,他该做何选择?在贵人王总提携下最后如何完成人生的救赎?
  • 我的吸血鬼男友独一无二

    我的吸血鬼男友独一无二

    一位刚刚进入大学的少女偶遇到了神秘的司徒家,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普通相遇,但是随着校园吸血鬼事件的发生,身边的他们原来竟是...而神秘失踪的父亲竟然和身边温柔的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底事件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 花海斑斓

    花海斑斓

    本书系作者十五年前青涩之作,以作者的中学校园生活为题材,讲述青春时代的点点滴滴。内容平实朴真、健康纯洁,敬请读者朋友们阅读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