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8600000024

第24章 时间与历法(1)

时间总论

宇宙由物质构成,而物质又与运动密不可分。可以说,宇宙的两大要素--时间和空间,正是建立在物质和运动的基础上。相对空间来说,时间这个概念要抽象得多。但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提到“时间”一词,几乎无人不晓它的含义。

人们研究“时间”概念,是为了解决两类问题: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或某一具体事件经历了多长时间;某一事件具体在什么时间发生。严格地说,第一个问题属于“时间”概念,第二个问题属于“时刻”概念。

事实上,人类正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才通过数千年的观测、实践,逐步确立了“年”、“月”、“日”、“时”、“分”、“秒”等长短不一的计时单位。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世界时”计时系统,是人类长久努力的结果。

历法总论

时间长河无限,只有确定每一日在其中的确切位置,人们才能记录历史、安排生活。人们日常使用的日历,对每一天的“日期”都有极为详尽规定,这实际上就是历法在生活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

年、月、日是历法的三大要素。历法中的年、月、日,在理论上近似于天然的时间单位--回归年、朔望月、真太阳日,称为历日、历月、历年。为什么只能是“近似于”呢?很简单,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日的整倍数,一个回归年也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数。但如果把完整的一日分属在相连的两个月或相连的两年里,人们又会觉得别扭,所以历法中的一年、一个月都必须包含整数的“日”。为了生活便利,学术、理论只能靠边站,因此只能近似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历法还将继续改革。而如何在精确、方便两者间找到更好的结合点,一直是历法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理想的历法应使用方便,易于记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朔望月。实际上这些要求根本无法同时达到,在一定长时间内,平均历年或平均历月都不可能与回归年或朔望月完全相等,总会有些零数。所以,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几种历法,实际上都算不上最完美。

任何一种具体的历法,首先得明确规定起始点,也就是开始计算的年代,称“纪元”;以及规定一年的开端,称“岁首”。此外,还要规定每年包含的日数,怎样划分月份,每月含多少天等。因为日、月、年之间并无最大公约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复杂,不仅需要长期连续的天文观测作为知识基础,还需要非常的智慧。

人们想尽办法来安排日月年的关系。历史上,世界各地的历法千差万别,但就其基本原理来讲,基本有三种,即太阴历(阴历)、太阳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历法各自有优缺点。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公历”,实际上是一种太阳历。

太阳历

太阳历又称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日期,在一年中可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400年再闰。也就是说,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差26秒,累积3300年后,会差一日。

小知识

公历平年的2月只有28天

人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从儒略历演变而来。在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是儒略·恺撒,据说他的生日在7月。为表示他的伟大,他决定将7月称“儒略月”,并将所有单月都定为31天,双日定为30天,只有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因为2月是行刑月份,所以减少一天。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其生日在8月。伟人生日的那个月只有30天可不行,于是他决定将8月叫“奥古斯都月”,并将8、10、12月都改为31天,9、11月都改为30天。这样的话,就少了一天,于是又从2月里拿出一天。从此2月平年就只有28天了。

原来,公历2月的天数少和公历月份的不规则都是由古罗马2个皇帝造成的。

太阴历

太阴历又称阴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世界上现存阴历的典型代表是伊斯兰教阴历,它的每一个历月都近似等于朔望月,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其余19年是平年。纯粹的阴历,可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变化,但难以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判断季节,因为它的历年与回归年没有关系。

从世界范围看,人们最早都采用阴历,因为朔望月的周期,比回归年的周期易于确定。后来,人们知道了回归年,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多改用阳历或阴阳历。现在,只有伊斯兰教国家在宗教事务上还使用纯阴历。

小知识

伊斯兰教阴历

“希吉来历”是伊斯兰国家和世界穆斯林通用的宗教历法,也叫“伊斯兰教历”。中国旧称“回回历”,简称“回历”。“希吉来”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迁徙”。

公元639年,为纪念穆罕默德于622年率穆斯林由麦加迁徙到麦地的重要历史事件,伊斯兰教第二任里发欧麦尔决定把该年定为伊斯兰教历纪元,以阿拉伯太阳年岁首(即儒略历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希吉来历元年元旦。

希吉来历每年9月是伊斯兰教斋戒之月,对这个月的起始除了通过计算之外,还要由观察新月是否出现来决定。

希吉来历自创制至今14个世纪,一直被阿拉伯国家纪年和世界穆斯林作为宗教历法所通用。该历在公元1267年正式传入中国,后并编撰该历颁行全国,供穆斯林使用。元朝政府颁行的郭守敬“授时历”和明代在全国实行的“大统历”,都参照该历而制定。回历对中国历法的影响,长达400年之久。

阴阳历

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阳历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其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制历复杂,不便于记忆。中国的农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

中国历法在几千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完善,逐渐演变为现在所用的农历。农历实质上就是一种阴阳历,以月亮运动周期为主,并兼顾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24节气:节气属于阳历范畴,从天文学意义来讲,24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24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每个等分点又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属,逢单的均为“节气”,通常简称为“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现在一般统称为24节气。

中国民间有一首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该歌诀是人们为记忆24节气的顺序,各取一字缀联而成。

农历中的候应:候是在24节气之后,中国古人将节气细化为候,是中国农历中的更小的阳历单位。最早,从立春开始以5天为1候,一年有73候(最后一候为6或7天)是一种简单的平候(类似平气);后来它和24节气相结合,去掉1候成为从立春开始的72候,即“一(节)气管三候”,成为节气的细化单位,这样平气对应平候;以定气对应的平候为半定候。

候是节气的必要补充,它和24节气一起构成了中国农历中阳历成分,是中国农历中的特殊太阳历系统。

中国农历:农历的历月长度以朔望月为准,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互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时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时刻,即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的相同瞬间。

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由“中气”决定:以含“雨水”的月份为1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2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3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4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5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6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7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8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9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10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11月,以含“大雪”的月份为12月。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

农历的历年长度以回归年为准,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意义,即初一夜无月,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19年7闰的方法:在农历19年中,有12个平年,每一平年12个月;有7个闰年,每一闰年13个月。

19年7闰: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1/3、3/8、4/11、7/19、46/125……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增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增加三个闰月……以此类推,19年间会加7个闰月。因为19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19个农历年(加7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两者就差不多了。

7个闰月安插到19年当中,其安插方法大有讲究。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都是人为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完全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末尾,称“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9月之后,称“后九月”。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又将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该规定仍被沿用。

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为30.4368日(即一回归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仅剩一个节气了。

古人在编制农历时,以12个中气作为12个月的标志:雨水为正月标志,春分为2月标志,谷雨为3月标志……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

从19年7闰来说,在19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而农历19年有235个朔望月,明显有7个月没有节气和7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

农历月的大小并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三、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且有很大差距。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日期变动的范围也很大。如此看来,农历就显得十分复杂。但农历还是存在某种循环规律的:由于19个回归年的日数与19个农历年的日数几乎相等,就使农历每隔19年几乎相同。每隔19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相差1~2天。每隔19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出现重复,个别相差1~2天。相隔19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相差一个月。

干支纪法: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称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10个,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从甲子到癸亥共60对,称为六十甲子。

中国古人用这60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往复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干支的象形文字,说明早在殷代已经使用干支纪法了。

黄历·皇历:西汉前,中国使用6种古历法: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传说以黄帝时创造的历法最古。黄历,就是黄帝历的简称,因此人们习惯把历书称为黄历。后来的黄历,往往掺杂了许多宣扬吉凶忌讳的内容,迷信色彩极浓,黄历于是成了旧历书的代名。

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历法。9世纪初,唐皇朝曾下令:历书须经皇帝亲自审定后才能颁布,并规定只许官方印历书。从此,历书就成了“皇历”。

“皇历”一词,据说与宋太宗有关。宋太宗每年到了岁晚都会给文武百官送历书一本,历书里刻有农历日期节令,以及在耕作种植方面的通常知识。因为历书是皇帝送的,故叫它“皇历”。

“皇历”中所记历法,一般以一年为限,第二年变更,如拿起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就一定会产生错误,因此“老皇历”之说,意指因循守旧、不思变革。

花信风:24候花信风──以梅花为首,楝花为终。自小寒至谷雨共8气,120日,每5日为一候,计24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如: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花,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蘼,三候楝花。

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

花朝节:中国以有花朝节的节日,民俗史上有花朝节之说,也称花日,是纪念百花仙子的节日。各地花朝节的定日虽各不相同,但均在农历2月中的某日。如洛阳风俗,以2月初二为花朝节;苏吴之地以2月12日为花日;而浙越民间风俗多以“仲春十五”(农历二月十五)为花朝节。

小知识

斗柄回寅

中国古代以地平坐标系中的正北顺时针偏60?的地方为寅,比农历立春节气(从正北起顺时针东偏45°)还多偏15°。斗柄回寅的意思是说,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了寅方,即在时间上到达了农历正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地回春,代表一年之端。

回归年

四季更替谓之“年”。每年1月正值北半球寒冬,此时的地球过近日点,7月北半球盛夏时节地球正过远日点。

日地距离的变化使整个地球从太阳接受的总热量产生一些微小差异,其并不足以造成地球上一年的季节变化。真正原因是地球在轨道上歪着身子走路,从而导致太阳赤纬随时变化,即说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每年3月21日左右,阳光直射赤道,这时太阳在春分点,太阳赤纬等于0°。此后,太阳赤纬开始加大,太阳光直射点逐渐向赤道以北移动,北半球所得热量逐渐增多。

同类推荐
  • 世界科技五千年(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世界科技五千年(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 神秘海洋与生物

    神秘海洋与生物

    海洋到底在什么年代产生,又因何种原因产生?是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海洋的身世,自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苦苦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 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简单地说,动物界的进化经历了一个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椎动物。随着海洋面积的逐渐缩小,部分海洋脊椎动物开始向陆地进军,演化到两栖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 。
热门推荐
  • 失控机器人

    失控机器人

    em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夏思远跟他儿子夏宁峰一起研究出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跟真人并无二样,名叫茉莉,茉莉跟夏宁峰从小一起玩,但有一天茉莉落入坏人手中,他们利用茉莉,使茉莉变成魔鬼,他们制造出大批的机器人,使世界毁灭,,,茉莉在失控时杀死了夏思远,夏宁峰发誓要帮茉莉找回人性,恢复世界和平。。。。
  • 女人的钱财自己管理

    女人的钱财自己管理

    像小甜甜、希拉里这样的知名女人,即使一生不受财务困扰,也一样需要妥善理财。因为人世间的事变幻莫测,今天的财富,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所以,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平凡女人,为了有舒适的生活,一生的财务安全保障,更要及早重视个人理财。越早理财,生活越不需要发愁,理财越有规划,生活越能过得有保障而且舒适。本书告诉女人如何理财。
  • 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内容主要包括:古河文明之旅、人类文明的曙光、神秘的国度、古希腊和古罗马、黎明前的黑夜、中世纪早期、苏醒的大象、欧洲的复兴、主角的亮相、列强登上历史舞台、革命的狂飙、时代的悲与喜、豺狼的表演、两次世界大战、按“规矩”办事、逐渐形成的世界格局。
  • 吾掌荒芜

    吾掌荒芜

    这世界有两块大陆组成,分别是荒芜帝域和纵横帝域。两块大陆被一条名叫幻海的海隔绝,而且两地相距太远没有任何的交集。所以两块大陆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来往自由,因此他们都无法交流,几乎是各个大陆过各个大陆的生活。这里大部分人们都在修习功法,这些功法有益有弊。益处是他们希望通过修炼能够保护自己,保护家人。或者通过修炼来延长一定的寿命让自己活得更久。弊就是有许多心怀不轨的人可以谋图利益,轻易的夺取他人性命。修炼任何功法都需要特定的能量。这能量来自于宇宙,也来自于自身,也可能来自于感悟……他们将之称为,气!
  • 喜欢上你是我的错

    喜欢上你是我的错

    她原本是一个性格高冷的女孩,可她自从遇见她们之后,性格开始变得开朗、活泼。。她还遇见了他,然后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他,可是他们并不认识。她该怎么办呢?他们遇见了她,同时他们也遇见了她。。她们喜欢上了他们,可.....有很多人喜欢她,可她却对她情有独钟。。他们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本文章纯属虚构,不喜欢勿喷)
  • 天赐粉墨人生

    天赐粉墨人生

    平行世界,一个悲苦少年,得到了来自地球的馈赠。为了养活自己和小小未婚妻,只得走上一条闪亮的道路。《风姿物语》《悟空传》《福尔摩斯探案集》《牡丹亭》《傲慢与偏见》他成了文豪;《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童年》《东风破》《加州旅馆》《命运》他成了音乐家;《三国演义》《人鬼情未了》《闻香识女人》《肖申克的救赎》他成了著名编剧。然而,等他功成名就,众人却遍寻不到他的身影。山中小亭,他挥毫泼墨,潇洒写意:富贵人生有时尽,名利官场道有无。金井坐等梧桐落,闲庭漫看火云舒。
  • 神魔天征

    神魔天征

    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因为自身属性而成为死对头。神皇与魔君,生生世世,相生相克。
  • 刀狱剑坻

    刀狱剑坻

    那是一场由和平而引起的战争,毫无张扬,却又充满了杀机。由于21世纪的和平,众神已开始无聊于现世,为了趣味,他们召集着来自各地的剑士,聚集于千沙市区,展开着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叫法很多,但大多数的知情人,都称其为:"圣剑血炼战"。8名被选中重的的剑士,都会在战斗打响之际获得一把未知的圣剑,但是圣剑的选择,完全符合于每一个剑士的要求。在战争中,每一名剑士都要斩杀另外7名剑士,并破坏他人的圣剑以获取胜利,最后的残存者,才有机会获得下一轮的战争资格或者离开战争,不然就只有死亡这样一个选择。另外,还没有人知道战争的意义,当然,那也使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现在,就让我们看待着,这第26场血炼战的开始。
  • 钟无艳5840个守护

    钟无艳5840个守护

    瑾儿,如果时光可以回溯,我愿意用一生去换取那个熹微的清晨。我在雨露中为你采撷一朵茉莉花,换来你如靥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