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5700000016

第16章 怎样勤奋敬业以快乐工作(4)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成功开始于心态,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

永远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动让你更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唯有行动才能使你成功。

现在做,马上就做,是一切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如果你是在为一位领导服务,不要向他说太多,立刻行动起来去干事就行了。领导的目标是赚钱,他决不会花钱去聘一个只说不干的员工,更不会重用这样的人。

18.培养热忱主动的工作作风

拉封丹指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遵循的原则是:追求高层次。你是第一流的,你应该有第一流的选择,在工作中加人‘热忱’两字。”

凡事都显得漠不关心,就连对自己的人生难关也会漠不关心,这种情形如果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还情有可原,因为他们的精神与肉体都已衰老,他们只希望能平平安安、怡然自得地度过余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如此优秀的你,如果以如此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是绝对不能宽恕的。年轻人应该有非同寻常的志趣,有比别人更突出、更坚韧的意志,凡事要灵活、敏捷、主动。

热忱是一种工作的精神特质,代表一种积极工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稳定的。不同的员工,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不一样;同一个员工,在不同情况下,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但总的来说,热忱是人人具有的,善加利用,可以使之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在工作中,要想比别的员工更突出,必须保持一股工作的热忱,让你的热忱加油站时刻充盈。所谓热忱加油站,就是在心理中枢系统经常不断地激发兴奋神经,把心理因素转化成工作热忱。当然,这并不是让你耽于热忱,而是去补充热忱,从而起到加油站的作用。像没有汽车加油站,汽车就不能跑长途一样,热忱不去补充,工作也不能维持长久。只有当热忱发自内心,又表现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才能征服自身与环境,创造出日新月异的工作业绩,使你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了,你就会知道,当你最初接触一项工作的时候,由于陌生而产生新奇,于是你千方百计地了解、熟悉工作,干好工作,这主要是你主动探索事物秘密的心理在职业生涯中的反应。当你一旦熟悉了工作性质和程序,日常习惯代替了新奇感,使你产生懈怠的心理和情绪,就容易固步自封而不求进取。这种主观的心理变化表现出来,也就是情绪的变化。同样一份工作,同样由你来干,有热忱和没有热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变得有活力,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使领导对你刮目相看。而后者,使你变得懒散,对工作冷漠处之,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潜在能力也无所发挥。你不关心工作,领导也不会关心你;你自己垂头丧气,领导自然对你丧失信心;你成为企业里可有可无的人,也就等于取消了自己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资格。可见,培养职业热忱,对工作至关重要。

你要时刻告诉自己,你做的事情正是自己最喜欢的,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做,使自己感到对现在的职业已很满足。还有,你要表现热忱,告诉别人你的工作状况,让他们知道你为什么对这项职业感兴趣。

再熟悉的工作,再简单的工作,你都不可掉以轻心,都不可没有热忱。如果一时没有焕发出热忱,那么就强迫自己采取一些行动,久而久之,你就会逐渐变得热忱而主动。

19.自动自发地工作

许多职工,他们的工作大多是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工作是为什么?可以想象,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当我们的工作依然被无意识所支配的时候,很难说我们对工作的热情、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

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对每一个企业和领导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工作不是一个关于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自动自发,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工作,并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的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做的事。

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那些脱颖而出的员工和凡事得过且过的员工最根本的区别。

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以这样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份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因为在自动自发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象和创造力。

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主动工作,带着思考工作。对于发个指令,揿动按钮,才会动一动的“电脑”员工,没有人会欣赏,更没有领导愿意接受。职场中,这类只知机械守成工作的“应声虫”,领导会毫不犹豫地剔除在升职的考虑之外。

20.主动地去做“苦差事”

在你的周围,有些工作是每个人都不想做的“讨厌的工作”,大家对这样的“苦差事”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但是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于是,众人只好在心里暗自祈祷千万可别降到自己的头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主动去做这些没有人愿意做的工作会如何呢?这不但能赢得同事的尊敬,更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同和赏识。有时候甚至还会让领导对你心存感激:“多亏了你的暗中帮忙。”

这是你展露才能、勇气和责任心的大好机会。有时候,即使你有这一份心,也未必有这样的差事让你做。所以,碰到这样自我表现的机会时,决不要有一丝一毫的勉强,绝对要心存感谢才对。当然,这样做需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因为这一类的工作,大都是非常辛苦而且吃力不讨好的,即使你付出了全部的心力,也不一定能达到效果。即使如此,你还是应该勇气百倍地默默耕耘。

事实上,这一类工作往往比那些表面看起来华丽动人的工作,更能激发人的斗志。能够从这样的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大多是能够得到领导赏识的人。即使心中不满表面上也从不抱怨,仍然默默地做事,而且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甚至对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也不多说。因为他们坚信只要付出肯定会有回报,而且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如果你唯恐自己吃亏而跟着大家一起推卸,那就等于是自己把机会往外推。

当然,人生谁也难免会碰到徒劳无功的情形,然而,唯有经历过辛苦的人,才知道心存感激,也因而了解谦虚的必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有饿肚子的体会,越是饥肠辘辘的时候,愈能够体会出食物的重要性。这就像是唯有经历过病痛折磨的人,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出健康的重要性。同样的道理,唯有经历过逆境的人,才知道苦尽甘来的乐趣。

古人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路途是很漫长的,从眼前分析来看或许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是“瞎忙活”,但日后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相反的,眼前看起来很光艳耀眼的事,或许很快就褪色而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所以说,如果你认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就会吃亏,因而与其他人一样排斥这个工作,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样,永远也不可能脱颖而出。如果你能够主动接受别人所不愿意接受的工作,并能够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你就能够克服困难,达到他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获得他人所永远得不到的丰厚回报——领导的器重。

21.克服惰性并积极上进

惰性会把一个很有潜力的天才变成一个庸人。但你切莫悲观地认为你身上的惰性比别人多,以至痛苦万分。即使坚强的巴顿将军,伟大的林肯先生也有惰性,只是他们会很好地对付、控制、打败它,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在坚定的信念面前,惰性就会化为乌有。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对付惰性呢?

明确生活的目标

很多情况下,当我们不知道今天是为了什么而活的时候,惰性是最容易逞能的。当你有目标以后,每天活着就会感到挺充实。当然,目标不能太远、太大,要切实可行,而且要特别留心在达到一个目标以后要立即设定第二个目标。人很容易在达到目标之后自我满足,失去追求进而被惰性所俘。总之一句话,不要让自己闲着,要不断地找事干。

制定详细的计划

照着目标,根据时间去定个详细的计划,而且不要偷偷摸摸,不好意思。计划要有整体计划、阶段计划,最重要的是每日计划。计划要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正,如果觉得有些离谱,不妨把计划撕了,虔诚地找张白纸重新订一个。

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计划订好就立即行动,最重要的是在每进行一步的开始,不要让自己的思维陷入矛盾斗争中。

不断地寻找动力

在计划之初,肯定是干劲十足,但一段时间以后就容易松懈。我们必须不断地找新的动力。只要你动脑筋,会发现很多适合自己的创造动力的方法。你可以去看本名人传记,可以去找个出色的朋友谈谈心,也可以到大城市去跑一跑,感受一下时代的朝气,这样,你可能会有很多冲动,这也可能是动力。当然最容易做的是在显眼的地方贴个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找一个好环境

如果你的生活环境不是很催人上进,那就试着换个环境。如果一个人能更好地实行计划,那就一个人呆着。如果觉得和几个很上进的朋友在一起能更好地刺激自己,那就多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只要觉得环境不适合,那就别犹豫,换个环境或许会大有成效。

同类推荐
  •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本书对“绥西屯垦”的历史渊源、组织管理、成效、作用、影响等内容作了研究,分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做出了客观评价。具有史料价值及研究的创新性。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 媒体创意与策划

    媒体创意与策划

    这是一本教材式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书。一是为大学教学而用。二是想用于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人士的培训。既然类似教材,当然就有自己的东西,也大量参考了别人的东西。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
热门推荐
  • 元素之重甲战装

    元素之重甲战装

    平凡的生活总会泛起波澜,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没有人能说的清楚。我只想借助我们的主人公的故事,告诉世人他会怎么做。
  • 阴阳诡咒

    阴阳诡咒

    绝命任务:寻找到圣育中学学生死亡原因,成功可获得一枚凝气丹,时限七天,失败死亡!林凡:学校有游魂存在,但是学生并非是游魂所害,看来,真正造成这次连环杀人案的凶手,还在学校里!重生回到两百年后,林凡卷入了一场绝命旅途,仗着前世所学本领,他破悬案、斗恶鬼、比道法、破巫蛊……
  • 受菩萨戒仪

    受菩萨戒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擎天战记

    擎天战记

    这是个清气为主的世界。林溪本为地球人,却奇异般的被一个珠子带着穿越到到了异界,重生于将门子弟身上。掌握着无数这个世界奉为神级的地球功法、传承文化,还有这个世界中人无法理解的神奇医术、传奇现代科技,本身却是静脉者这样的武道废材体质。林溪将用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
  • 冷妃玩转异世

    冷妃玩转异世

    临时接到的紧急任务,让邬和冰没有任何准备的对抗十八名异能者,任务完成的代价就是冰的生命......冰猛的睁开眼睛,变异虎的一张血盆大口出现在眼前,习惯性的抡肘踢腿翻身单手撑地轻轻跃起,却不适应如今缩小版的身体,动作没达到预想的效果,撞到一旁的石头坠下悬崖!没错,冰很俗套的穿越了,一穿过来就遭遇了这一幕,真是悲惨的女主。深山历练一年多,被家族找到,开始了女扮男的生涯,要去当将军吗?随便吧,我是无所谓。要去......吗?一切都OK,我不“挑食”~
  • 剑伐九霄

    剑伐九霄

    艰难临头,英雄出头;神兵现世,阴谋出世;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 教师如何远离亚健康

    教师如何远离亚健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解读亚健康、教师与亚健康的亲密接触、如何才能远离亚健康、彻底和亚健康说拜拜等。
  • 云耀军

    云耀军

    唐朝末年,朝局不安。满腔热血、忠心为国的大将军一家却遭奸臣陷害。逃脱苦难的兄弟满眼愤怒,决心报仇的他们却也只是一介潇洒少年。他们又该如何抉择?害我父母者,必诛!害我兄弟者,必诛!害我妻儿者,必诛!
  •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王的彪学妹

    冥王的彪学妹

    学长回来了?“这么长时间了,借我的人也该还了!”冥界大少爷也不过如此啊?!“我是少爷,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