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其原因是:第一,民族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现象,所以民族的发展进步,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发展生产力开辟了道路,但社会主义自身还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所以在社会主义阶段还不具备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条件。第二,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生产力不发达,因此解决民族问题的条件还有待于在不断发展经济文化的过程中来创造。第三,由于主客观原因,民族差别长期存在,而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由此而引起的民族问题将会长期存在。第四,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着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五,资产阶级、封建主义民族观的影响,如民族歧视(中国古代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戎、南方为夷、蛮等),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存在。第六,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各种国际民族问题常和国内民族问题有一定的牵连,如在西藏和新疆存在的民族分离主义。
(三)民族问题的实质
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就是民族问题是由什么样的社会矛盾所决定和制约的,所以民族问题的实质也是民族问题的根由,并由此研讨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由之路。因为民族问题本身就是社会问题,所以社会矛盾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民族问题的实质也是不同的。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因为在私有制社会中,民族问题受阶级问题制约影响,具体说在私有制社会里,任何民族都是由压迫剥削阶级和被压迫剥削阶级所组成的。因此在重大社会问题面前,民族内部首先是按阶级而不是按民族来划分的。任何民族压迫实质上指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对被压迫民族的人民群众的压迫。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阶级压迫的根源也是民族压迫的根源。尽管在私有制社会,民族问题并不完全等于阶级问题,但是要实现民族解放,消除民族压迫最根本的出路首先是消灭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初级阶段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第一,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消灭民族问题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现是经济上的不平等。第二,解放初期,党和国家政府在消除民族问题事实上不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消除经济上不平等方面,并不是特别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当时把注意力放在各民族翻身解放的政治方面。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很长时期内,虽然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特别是“文革”的破坏,民族工作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其中民族经济受到的破坏相当严重。第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各项工作走向拨乱反正的道路,一度时期民族工作重点主要是落实政策,当时民族工作的任务也主要是强调安定团结,所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和其他地区相比,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比其他地区滞后。第五,在改革开放以后,民族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对民族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历史的原因还有国家政策的倾斜度,东中西部的差距等各方面主客观原因,民族经济发展的滞后较为明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民族内部还有各级领导、广大专家学者,他们在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就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讲,在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实质应该是经济问题,只有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其他民族问题就容易解决,这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论断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其实,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但阶级问题的实质归根结底也是经济问题。过去我们多从对政治上来理解阶级概念,但其深层意义上理解应是经济概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民族政策作为民族观的重要内容,是具体解决民族问题的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的最高利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国家统一被破坏,自己的民族被分裂。今天中国的团结统一,是56个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的,国家的团结统一是56个民族在抵御外侮的过程中共同缔造的。国家统一,这是历史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国家的安全是各民族最大的安全,只有维护祖国的安全,全民族才有真正的安全;祖国的荣誉是各民族最高的荣誉,只有维护祖国的荣誉,各民族的荣誉才有保障;祖国的利益是各民族最高的利益,只有维护祖国的利益,各民族的利益才有根本的体现。
(二)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民族平等是马列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民族平等就是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有特权。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一是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享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二是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三是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平等权利;四是保障散居的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各民族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相互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的团结,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江泽民同志讲到:“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在政治上团结一致,在经济上互助合作,在文化上互相借鉴。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的互助合作,逐步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国家决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成功地奠定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在5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坚持和完善,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载人宪法。1984年5月,《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后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和发展。这次修改与修改前相比,在五个方面有重大的发展:一是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二是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三是把“发展是主题”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四是围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扩大自主权,加强国家上级机关对自治地方的支持力度。五是明确规定有关上级国家机关和地方要制定与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和规章。
(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造就一支宏大的少数民族干部
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干部的状况又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偏少、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党和国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民族干部。同时,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吸收和引进人才。第二,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一是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二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发展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第三,发展民族地区的科学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观念。
(六)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要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是民族问题复杂性的一个重要特点。从世界范围看,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历来就有着特殊密切的关系。一是民族的宗教性问题。自古以来,几乎找不到一个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世界上2000多个民族,有的民族全民信仰一种宗教,有的民族其成员信仰几种宗教。民族与宗教的这种紧密的关系,使宗教自然会在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是宗教的民族性问题。宗教的民族性是指它随着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相适应。三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在少数民族中的影响比较广泛。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一定要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狂热来分裂人民,破坏各民族之间团结的言论和行动。五是正确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作好宗教工作,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新时期抓住发展问题就是抓住民族问题的核心
(一)以发展为核心,使民族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到“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因此,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民族之间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抓住了发展问题,就是抓住了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
(二)抓住发展问题才能在民族地区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表现。能不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是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原则,也是党的民族政策比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优越的体现。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在民族工作上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只有以发展为核心,才能解决其他方面的民族问题
民族之间的差异许多是由发展水平上的差距造成的,不发展,差距就消除不了,就会滋生新的矛盾和问题,民族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巩固,民族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都没有保障。发展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经济发展是关键。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地处边疆,跨界民族多,周边环境复杂,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经济发展,才能给政治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央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团结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基本考虑是三个方面:民族因素、边疆因素和贫困因素,核心是要加快少数民族的发展。可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就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以“三个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坚持“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为根本原则,以“三个吸收”(少数民族要吸收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国外先进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一切的文明成果)为前进方向。所以,西部大开发必将创造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