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700000031

第31章 生活质量(1)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为此,必须对影响生活质量各个方面的社会问题予以密切注意。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纷纷开始研究生活质量。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在其发表的《政治和增长阶段》(politics and the Stage of Growth)中,将"追求生活质量"作为其划分的经济增长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特征标志和阶段名称。一些世界性、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有关国家亦着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它们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指数时,无不将生活质量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看待。1974年,联合国推出了SSDS社会指标体系,它包括人口、教育、收入、就业、分配、消费与财富、社会治安与福利、健康与健康设施、住房、公共秩序与安全、时间分配与娱乐、社会等级、迁移流动等各个方面,力图建立一个社会结构模式,全方位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1975年,美国大卫?莫里斯(M.D.Mortjs)博士指导下的海外发展委员会(ODC)在其所发表的《莫里斯全球社会估价模式》中,甚至将生活质量作为其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指标的名称,即"物质生活质量指数"(The PhycicalQuality of Life Index.PQLI)。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着重强调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之后,类似的研究不断进行,生活质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发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这是因为生活质量的提高要受到社会经济机制的制约。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只有完善社会经济机制,才能获得相对高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界定和指标体系

生活质量是一个人们容易理解但又很难精确定义的范畴,有关生活质量的研究表明,对其所作的界定有主观感受型和客观条件型两种。

一、生活质量的界定

生活质量的定义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人口生活条件的综合状况。它包括诸如生活环境、教育、供给、卫生保健、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社会风尚、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许多方面的生活条件。可以作一定的分类。如按自然与社会的区别,划分为自然方面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方面的生活条件。前者主要指生活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后者指生活的社会条件。又如按物质和精神的区别,划分为物质方面的生活条件和精神方面的生活条件,前者如生活环境、物质设施等,后者表现为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等。

综上,从主观感受型生活质量和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的定义中不难发现,它们都反映人们生活的好坏,只是因为各自所处的研究角度不同,便衍生出不同的涵义。主观论者在研究生活质量时,是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影响人们生活好坏的根本因素已不是物质生活条件的高低,于是他们的研究视野很自然地就转向了人们的精神、心理和情感感受方面,强调人们对生活本身的体验。而客观论者则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的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物质生活条件的好坏,因而客观论者在研究生活质量时必然侧重于对生活的客观物质条件进行测量。

显然,生活质量研究的最可行的办法是将人们生活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生活质量的范畴界定应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内容。

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给生活质量下定义:生活质量是人类为满足各方面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所需生活条件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它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社会提供人们生活的充分程度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

生活质量概念的相对性,意味着生活质量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应有一个与其相对应的概念,那么,这个与生活质量相对应的概念是什么呢?所谓质量,是相对于数量而言的,没有数量也就无所谓质量。因而相对于生活质量,就应存在着一个生活数量的概念。

怎样理解生活数量这个概念?这就涉及到对生活概念的理解。根据《辞海》的诠释,生活的基本含义中有一条就是生存。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生活数量理解为人类各种生存活动的总称。相应地,将生活质量理解成为满足各方面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所需的生活条件的概括和总结,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类生存活动的种类也在不断地扩大。如将生活数量理解成人类的各种生存活动,那么,如果人类生存活动的种类不同,即如果生活数量的涵义不同,生活质量的涵义也就不同。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各国学者理解的生活质量涵义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各国学者的研究对象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缘故。例如,对于富人来讲,温饱生活水平只不过是维持生存的基本水平,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的问题,而对于穷人来讲,只要能达到温饱生活水平,就可能认为生活质量已经很高了。

作为生活质量相对概念的生活数量,尽管其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但人们通常不使用这一概念,这是因为可以用一些更有意义的概念来代替生活数量的概念。例如人们经常用生活水平来代替生活数量这一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生活水平与生活数量是等同的概念。人们经常使用这一概念,往往是为了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总是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例如,由于经济的增长,用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等指标来衡量,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增长的代价,环境污染可能日益严重,而且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均住房面积可能会缩小,公共交通也可能更为拥挤,这样一些变化必然会归结为生活质量的降低。

然而,对生活水平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数量的概念上,由于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而相对于生活水平而言的生活质量,就是一个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概念。虽然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是经济发展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才能提高。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生活质量并不只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它的提高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例如,如果用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而用受教育水平、平均预期寿命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来分析中国建国50余年的发展,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速度较为迅速,生活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当然,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条件下,要大幅度地提高生活质量也是不可能的,经济发展水平毕竟还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

与此同时,必须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已逐渐脱离生活数量本身的含义,不断地被赋于新的内涵,成为一个很有解释力的独立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生活水平的新内涵正逐渐接近生活质量的内涵。例如,1961年,联合国机构委员会曾提出一份题为《确定生活水平含义并测度生活水平的暂行指导书》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生活水平概念包括12个组成部分,即卫生、食品与营养、教育、工作条件、就业形势、累计消费与储蓄、运输、住房、服装、消遣与娱乐、社会安全与人类自由。这样,人们在研究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时,要准确地区分它们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二、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

根据建构衡量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选择指标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建构了一套衡量中国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分为全国、城市和农村三类,分述如下:

(1)衡量全国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方面,共10项指标,它们是:

第一,物质生活类指标,包括人均收入水平、人均住房钢木结构面积、人均热量摄入、人均蛋白质摄入和恩格尔系数5项指标;

第二,精神生活类指标,包括文教服务消费比重1项指标;

第三,国民素质类指标,包括中学入学率和平均预期寿命2项指标;

第四,社会公平类指标,包括基尼系数和贫困人口比重2项指标。

(2)衡量城市(含镇在内)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方面,共12项指标,它们是:

第一,物质生活类指标,包括人均实际收入、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热量摄入、人均蛋白质摄入、人均脂肪摄入、恩格尔系数和住房成套率7项指标;

第二,国民素质类指标,包括义务教育普及率和平均预期寿命2项指标;

第三,闲暇时间类指标,包括周工作时间1项指标;

第四,环境和社会保障类指标,包括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和基尼系数2项指标。

(3)衡量农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包含6个方面,共16项指标,它们是:

第一,收入分配类指标,包括人均纯收入和基尼系数2项指标;

第二,物质生活类指标,包括人均蛋白质摄入、恩格尔系数、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和钢木结构住房比4项指标;

第三,精神生活类指标,包括电视机普及率和人均服务消费支出比重2项指标;

第四,国民素质类指标,包括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平均预期寿命2项指标;

第五,生活环境类指标,包括已通公路村比重、安全卫生用水普及率、用电户比重和已通电话村比重4项指标;

第六,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类指标,包括享受社会保障人口比重和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2项指标。

生活质量变动的因素

生活质量研究的历史表明,国内外学者对生活质量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生活质量的概念逐步清晰,生活质量的理论不断完善,生活质量衡量与测度的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国内外学者在更多地注意生活质量以上这些领域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给影响生活质量变动的因素以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分析影响生活质量变动的因素十分重要,这对于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挖掘提高生活质量的潜力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认为,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众多,但其主要决定因素有4个方面:即经济、教育、健康和环境。在这里,我们主要谈生活质量与健康之因素。

健康水平是反映生活质量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健康水平的提高,无疑会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包括生理、精神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完全良好的状态。这就是说,生活质量的提高,将依赖于健康水平的充分提高。

一、生活质量与生理健康

生活质量的状况反映在健康方面首先是指生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因为这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而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是平均预期寿命,这个指标不仅是各年龄组死亡率的综合反映,也是营养状况、医疗卫生水平等健康水平指标的综合反映,在这里,我们将依据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的变化来说明生活质量的提高过程。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不断提高的。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地区比发展中地区提高得幅度更大,也提高得更快。到1973年欧洲人口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2岁。在1840年~1950年间,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29岁,提高数相当于古罗马时代的人类平均寿命。然而,值得说明的是,平均预期寿命自20世纪以来才开始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在1900年以前,这些发达国家每10年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均不足2岁;而到1900年以后,基本上每10年提高3岁以上。其中,1930年~1940年提高得最少,但也有2.9岁;1940年~1950年提高得最多,达5.4岁。

对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历程进行分析,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0岁以后,其增长速度就明显放慢。

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速度之所以快于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是因为当时欧洲国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阻力在今天已大大减少,有的甚至已消失。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的使用,消灭了曾导致大量欧洲人口死亡的霍乱、天花等流行性传染病,这对降低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产生了很大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广泛地利用这些医学科学成就,在降低由这类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率方面收到迅速良好的效果。

在生理健康水平中,除平均预期寿命外,人口先天性的生理素质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重大影响,这是因为先天性的生理素质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从而影响到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优生、优育可以提高人口先天性的生理素质,促进大脑功能的完善,最终导致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生活质量与社会健康、精神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范畴规定,社会健康、精神健康与生理健康一样,都是构成人体健康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缺乏社会健康和精神健康,那么,其生理健康必然是脆弱的,因而生活质量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显然,在生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同时提高社会健康和精神健康水平,才能使生活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一般来讲,社会健康包含个人、家庭、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这4个层次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既包括人作为个体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的和谐一致状态,也包括家庭、社会和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本身的健康问题。因此,基于现代教育模式和新的健康观,社会健康应该至少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家庭教育、群体关系、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社会风气、婚姻和家庭状况、个人事业的成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术、对社会变迁的适应能力、处理角色冲突的能力。不难发现,这10个方面的内容都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很难设想,在一个社会风气较差、社会文化不佳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质量会有真正的提高。

同类推荐
  • 海的女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海的女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学习与迁移

    学习与迁移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内容是阐述迁移的理论和迁移研究成果、迁移量的测量方法;学习理论和促进学习的方法;知识的本质认识和知识的测量方法。同时结合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介绍迁移研究的案例。本书适合于目前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大专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
  • 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下)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下)

    从富有古老底蕴的亚洲,到深情浪漫的欧洲,从阳光灼热的非洲,到热情神秘的美洲,每翻开一页就展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理论综述;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的必要性;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中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等。
热门推荐
  • 都市与龙

    都市与龙

    故事里有没有魔法,圣骑?当然有。故事里有没有道术,剑修?当然有。故事里有没有都市?当然有。故事里有没有学院?当然有。故事里有没有妹子与龙?当然有说点别的。当然有。
  • 农家山水:泼辣妹子难当

    农家山水:泼辣妹子难当

    莫名其妙被摔醒,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十一岁小丫头的身子里。什么,上有一个游手好闲很护短的哥哥;下有一个机智聪明的妹子和野蛮鲁莽的弟弟?什么,爹不在,娘受伤?老天还让不让活啦!且看小小泼辣丫头如何闯荡天涯奔小康!
  • 梦之剑舞红尘

    梦之剑舞红尘

    三个名字,三种身份,却并非三个不同的人,这样的事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可是到底哪个名字那个身份,才是真正属于她的呢?为了寻找答案,为了解开已经隔了世的谜,她和他,还有她回到了属于他们三个人的过去,但是这样真的就能找到答案吗?纠缠了两生两世的爱,究竟能不能在这里,在重回过去需找答案的三个人身上结束呢?爱的世界中,谁对谁错,抑或是谁伤了谁的心?谁又负了谁?“记住哦,我们要一直到永远!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未来的我们是谁,你都要找到我,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一定,一定要记住哦!”能遵守这个约定来寻找吗?即使寻找,又能真正找到吗?一切谜底尽在其中.......
  • 重生之弑天鬼尊

    重生之弑天鬼尊

    我从上古幽冥而来,欲往东土降魔而去,借宿一宿,整完就走!什么?仙界不让整!既然如此你且听好:本人孤尘,有人叫我疯老魔,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愿随我一把钢刀斗群魔?朋友,有酒有故事,可愿随我喝两盅?
  • 渡船

    渡船

    铁与火的年代,他踏上战场,她千里回到丈夫老家苦苦守候。浅浅一湾海峡竟成为两人数十年的天堑。新千年,他终于回来,而她还在守候。
  • 夏阳黑雪

    夏阳黑雪

    年轻英俊、潇洒倜傥的大学毕业生,本想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却同时被两个姑娘争爱,一个姑娘暗恋,还有一个强加的婚姻,使他狼狈不堪,甚至有家难归……他要干事业,但事业刚开始,就因卷入一场事非中,被人暗害、毒杀、追踪,甚至被警察调查、追捕,一个文坛未曾涉足,蜜蜂与蜂人的命运和传奇……神秘博斗、悬疑奇遇、权谋艳拼……请欣赏第一卷,蜜蜂梦,第二卷,多情梦:第三卷,现实梦
  • 穿越异界做王储

    穿越异界做王储

    他是修真界的一代奇才,却又是一代废柴,通晓各种杂学,却又无法修炼,在偶得上古传承,穿越异界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大陆,没有魔法与斗气,有的只是灵道师与灵武者,剑道、御兽术、丹道、阵法、军团、战阵……将在这里被一一呈现。
  • 动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动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孕育了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的生物资源。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它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很大差异。本书介绍了各种海洋动物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和生存环境,以及海洋生物作为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怎样在提高海洋生产力的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 极北之路

    极北之路

    “贪婪的人们!看到我强大的力量么?唯有那永恒的力量会强迫这世界对你俯首称臣.我从极北之地归来带回“末世”一角重塑这肮脏的世界.我失败了现在由你们来完成我的使命.前往那极北之地带回绝对力量“末世”清洗这不堪的世界.欲望?力量?亦或是单纯的梦想,所有这一切的驱使让这片大陆的人们纷纷走向了极北之路.命运的玄门开启,这条神秘的道路上充满着厮杀与死亡.鲜血淋漓的战场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到底是彻底清洗还是更加污秽?世界将何去何从?
  • 女王霸六界

    女王霸六界

    她,被喜欢20年的男生杀死,穿越到绝顶高手身上,却被逼嫁入宫。他,因为一个胎记为她卖命,给她无限重生的力量,帮她称霸大陆。他被哥哥囚禁灵魂,她被母亲强迫出嫁,他们能否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