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序言
王永前
实践是最好的成才之路。
早在800年前。宋代大诗人陆游就写下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感言。的确,一个人只有投身社会,身体力行,勤于实践,书本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成才的动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也因此而成为共青团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品牌活动之一。中央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十分重视,在2004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加强社会实践作为新时期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来要求。为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于2005年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应该说,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如何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有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是摆在我们共青团组织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让我们感到十分高兴的是,焦满金同志做了有益的尝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了这本针对性、指导性比较强的专著。焦满金同志多年从事高校共青团工作。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非常熟悉。本书从理论上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对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为高校团学组织全面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可资借鉴的工作方案,也为高校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分汗水换来一分收获。焦满金同志积其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思考研究,厚积薄发,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团的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献上了一份厚礼。他满怀热诚,富有学术激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共青团的工作充满了感情;他学风严谨朴实而又勇于创新,是一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真诚地希望,也衷心地祝愿焦满金同志今后能够在工作上、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希望本书能成为高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必备参考读物,成为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师益友,为新时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带来积极影响。
陆游作为中国历史上产量最多的诗人,在晚年写给儿子的诗中讲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大学生要上好人生这一堂大课,就必须及早地、更多地在实践中学习,因为无数事实早已证明,实践是最好的成才之路,是走向成功的源泉。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朋友们加入到社会实践的行列中来,增长智慧、锻炼才干、砥砺品格,早日成长成才,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人生价值写到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中。
是以为序。
二00七年五月四日
前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服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把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按照这一要求,共青团组织和宣传、教育等部门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二十多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的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得到了基层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为新形势下对青年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把学生自愿参加与普遍要求结合起来,把组织选派与社会选择结合起来,把假期与平时结合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每年暑期和寒假,数百万大中专学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深入城镇乡村、田间地头、乡镇企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政策宣传、文艺演出、普法宣传、医疗服务、技术援助、信息咨询等实践服务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活动中,广大青年学生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身素质。
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预期,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定会有创新发展,这个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一定会林木茂密,硕果累累,春色满园。
本书主要以甘肃高校(兰州商学院为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理性的解读,分为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基本程序、社会实践活动范文、附录共6大部分,旨在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它的可操作性,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定会有创新发展,这个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一定会林木茂密,硕果累累,春色满园。
本书主要以甘肃高校(兰州商学院为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理性的解读,分为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基本程序、社会实践活动范文、附录共6大部分,旨在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它的可操作性,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