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5000000027

第27章 社会事业和改革创新(1)

教育

2009年,全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条主线,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较好地促进了全省各项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9年基本情况

2009年,全省有普通小学12637所,在校生252.6万人,比上年减少了787所和16.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5%;有普通初中1618所,其中:九年制学校535所,在校生141.1万人,比上年减少了0.9万人;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83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7.9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有普通高中463所,其中:完全中学318所,招生21.7万人,在校生达63.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6万人和1.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7万人,在校生达40万人,分别增加2万人和3.4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3.5%,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分别达到98.57%、96.79%、87.16%。省属高等教育招生稳步扩大,本专科招生11.22万人,在校生达36.1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14万人、2.96万人;省属高校及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0.84万人、在校生达2.3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发展。在省、市、县共同努力下,宕昌县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全省开展了“两基”工作“回头看”。正式出版了扫盲教材,在5个县试推行。坚持“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四集中原则,加快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酒泉市、庆阳市和民勤县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荣誉称号。编制了《甘肃藏区教育事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和《甘肃省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教育发展。

(二)继续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顺利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实施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惠民政策,顺利推进2009年新招学生减学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工作,进一步扩大了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使招生职普比达到4.4∶5.6。《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正式施行。完成了省经济学校等9所中等职业学校和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甘肃省“两后生”职教集团和机电职教集团,改制了15所职业高中(职教中心)为职业中专,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依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富民工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三)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继续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持续加强精品课程、教师名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0门;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确定甘肃中医学院为博士立项建设单位,新增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增列14个专业研究生学位和19个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批准兰州城市学院和5所独立学院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甘肃省获得“2008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考试先进单位”称号,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省区。按照教育部要求,完成了平凉医专等3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5所独立学院和兰州外语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督导检查。西北师范大学实现省部共建,合作民族师专升本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机械电子职工大学改制为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国家安排2.5亿元,123所项目校纳入年度建设计划,新增校舍18.85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争取落实国家投资5.5亿元,309所项目校纳入年度建设计划,规划建设面积45.3万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共投入资金4.64亿元,166所项目校纳入年度计划,共排除中小学危房105.35万平方米,增加寄宿生14.09万人,基本完成年初省政府提出的任务。安排2930万元对移民区、厂矿企业移交的263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建设,并升级改造了“甘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平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继续改善,争取6500万元国债资金加强了21所重点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省财政安排2540万元支持了22所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校舍灾后重建稳步推进,已落实有来源的资金32.29亿元,到位资金14.83亿元,已开工学校551所,开工建筑面积140.05万平方米。启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部甘肃省西和县“重建更美好”援助项目,受益资金2600万元。42个县109所项目校实施了新农村卫生新校园项目,投入资金3000万元。邵逸夫赠款项目、王永庆先生捐款项目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09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和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预计将达到263.6亿元和235.9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5.2%和20.4%。2009年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6.9%。

(五)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1.不断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在全省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全部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为6.7万名城市低保家庭和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继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使小学达到500元/生·年,初中达到750元/生·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达到了小学300元/生·年,初中500元/生·年的中央基准定额;进一步完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办法,下发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并对在财政预算内足额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的县区予以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得到有效化解。全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30.44亿元,其中补助公用经费13.91亿元,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4.64亿元,免费教科书资金3.83亿元,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取暖费3.06亿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资金5亿元。

2.全方位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继续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残疾儿童入学;继续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8.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额达4.15亿元;按照国家奖学金、甘肃省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甘肃省国家助学金的要求和标准,对9.41万余名高校学生进行资助,资助金额1.33亿;在国扶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资助了8579个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资助183.22万元;为2009年新招学生每人减学费500元,为46.2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3.3亿元,培训“两后生”3万余人,落实培训资金6141万元。随着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扩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难问题。

3.大力整治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命名金塔县等8个县为第二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推行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主动接受社会与媒体监督,通过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规范教育收费”为主题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纠正一批不规范收费行为。

2009年,虽然全省教育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教育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但从总体上看,在教育深层次发展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二是区域、城乡、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面临着转变观念、改革体制、调整结构等许多困难;四是教育投入与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仍然严重不足,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比较落后,特别是顺利实施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缺口巨大。

三、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把“两基”攻坚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落实“一县一策”工作机制,确保东乡县、积石山县、碌曲县、玛曲县按期实现“两基”目标,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做好“两基”迎接“国检”工作。完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措施,采取综合措施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现象。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抓手,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均衡发展创造硬件条件。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力度,提高专业设置的市场竞争力和针对性。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基础好的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指导,鼓励和支持举办特色高中。探索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制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高一年级任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开展课改样本校研究和省级教师培训工作。

(三)编制“十二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按照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编制甘肃省“十二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明确省属高校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引导高校专业设置,突出办学优势和特色,增强规划对高校发展指导作用。加快推进全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抓好学科特色建设,打造专业品牌,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体系。鼓励高校自主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实施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完成白银公司职工大学、金川公司职工大学改制工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持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

(四)坚持依法治教,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完成《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的起草、论证工作。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健全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建立省级督导评估体系,启动实施第二轮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

(五)继续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全面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做好高校奖学金、助学金管理工作,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加大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工作力度,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进一步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以及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落实绩效工资政策,抓好教师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构建支持中小学教师持续发展的激励体系。

(七)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利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校舍,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完成特教工程建设任务,切实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视力保护。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开展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宋琦顾克勇)

卫生

一、2009年工作情况

2009年,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各项卫生应急任务。全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加大了对鼠疫、霍乱、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成功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12起交通事故以及有害气体泄漏事故、煤气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同类推荐
  • 穿越镀金时代

    穿越镀金时代

    作者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时期是一个“镀金时代”。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实现了真实的成长,同时也积聚了经济泡沫。作者把中国的增长秘笈归结为一个脱胎于较低生产力水平、僵硬计划管理体制的“史前经济体”,快速形成市场和资本的现代化过程。它压缩了超过200年的悲欢离合和生生灭灭,是一个从残酷野蛮、积累加速准备起飞的前现代,到狂飙突进、推崇生存价值和经济效率最大化的现代化阶段,再到强调多元生活价值、主观幸福,不再唯经济增长至高无上的后现代的完整演化过程。但从现在开始,镀金时代结束,进步时代开始,接下来的10年至关重要,将直接决定中国是否能迈进一线大国的行列。
  •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以管理:下一个50年为主题,文章包括未来50年的管理思维、战略师需要什么:智者的思想碰撞、从生产力角度看增长前景、经济增长前景展望:罗伯特·索洛访谈录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本书分“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关于收入分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综合经济问题”四个部分,收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论文近百篇。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 驶向枢纽港

    驶向枢纽港

    本书考察了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过程与演变机制。作者建立了“区位优势—自我增强”的分析框架,并从自然条件、陆向海向腹地、临港集聚和港口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
热门推荐
  • 两万年以后

    两万年以后

    武道至极可为仙!相传武圣关羽,一把青龙偃月刀。破天,砍地。一刀山河破碎,一刀日月夺晖。杵刀而立,擎天于天地之间。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灵脉破碎,灵气流失,武者盲失,至一朝群英落幕。朝起朝落,时代变迁,有多少英豪迟暮当年。两万年以后,天地变迁,灵气浓郁,群英荟萃。且看主角如何以现世之躯,前世之魂,在这实力为尊的世界,脫凡入圣,争得那一丝仙机!新人新作,望大家多多支持!
  • 毒医降世:魔帝独宠妻

    毒医降世:魔帝独宠妻

    她,是神医,亦是人人惧怕的魔医;是世人眼中的大善人,亦是世家人的眼中钉。一朝穿越,废材?傻子?她誓要逆天。废物?我把你打成废物;傻子?谁敢说暗阁的主子是傻子他,堂堂魔帝,一朝被解开封印,就此缠上了她,殊不知,俩人的命运早在万年之前就牵扯在了一起
  • 月殁星启至黄昏

    月殁星启至黄昏

    作者简介:月老接班人和太白金星谈恋爱,噗,这个太扯了吧。(其实没那么简单哦。)红月不高兴了:你说啥呢?我们可是经历过很多事才在一起的。长庚安慰道:她不懂,你别跟她怄气了。未央说:哎哎,月儿你别不要我啊,我们也是经历了很多事的。长庚斜睨着未央说:你就是根破棍儿,更我争?给我滚。(飞起一脚)湘君:长庚,未央,你俩真是够了,都是多少岁的人了?都给我滚,别把月儿带坏了。
  • 葬花语

    葬花语

    桃花妖桃兮凝望着千古第一峰——忘忧崖,人和妖果然是不能在一起的吧?爱过,此生无悔。孟婆:桃兮给你从来一次,你会选择回到那一天么?桃兮:会,但我绝不会再爱他————桃兮凝望“他”:对不起,我不知道,对不起,我险些错过了你,对不起————桃兮被剔除了仙骨,“他”抱着他,为你屠尽天下人又如何?————葬花细语
  • 文艺兵往事

    文艺兵往事

    “嘿,听着,军乐队有三大禁忌:第一条、男女兵关系;第二条、手机;第三条、礼节礼貌问题。尤其是第一条,千万别碰,这关乎乐队的生死存亡,明白了么?新兵?”......
  • 时代高手

    时代高手

    上古时代,统领洪荒;三代九朝,四海为尊;锦衣天子,号令天下;纵横乱世,我为兵王!
  • 魔莲圣婴

    魔莲圣婴

    大道轮回,永生不灭。生生相惜,打开长生之秘境。使得与天同寿,与地其名。
  • 带球荣耀

    带球荣耀

    这是一个足球的时代这是一个拼搏的时代世界第一大运动豪门间的比拼圆你一个真实的足球梦!
  • 鸳鸯斗,一品妙探

    鸳鸯斗,一品妙探

    “小娘子,同是天涯沦落人,下脚何必那么狠?你练的是佛山无影脚么?尊师姓黄,名飞鸿么?”那一晚,两人在狭小黑暗的大木箱子里遭遇了,她踹了他的看家宝,他救了她一命,从此故事开始往喜剧性发展了……之后,无论是在从岭客栈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后厨里,又或是隆兴温府三小姐那黑漆漆的闺房里,她总是能跟他莫名地在黑暗中遭遇,然后麻烦不断,案子不断,各种斗智斗勇的过招不断,一件接一件的案子就在两人轮番交手中一一地破解了……就在她勉强认为那向来油嘴滑舌自命不凡但确实够聪明够好看的男人还有点可取之处时,那男人却莫名地消失了。三年后,高丽新博王府内,身披大红霞帔的邬云云一脸鄙夷地对某个正在扒衣扯带的男人说:“今晚新郎好像不是你?”“无所谓,灯一吹又看不见,零件齐备就行了!”“听说你还是幽王府的小郡王?”“咳!谁愿意当赵元胤的儿子谁当去!也是梁兮兮眼光太差,心肠太软,不然能给我们找那么差的爹?嘿嘿!小娘子,春宵难得,不如我们这就……”“滚!”一脚踹出,王府侍卫磨刀霍霍向某男……这就是那些年赵策箫和邬云云不得不说的故事,《花开夫贵》续集,好故事等你来袭!
  • 一个班长在新时期下的带兵思考

    一个班长在新时期下的带兵思考

    军人是很多人的梦想,假如你是一名士兵,你希望遇见什么样的班长,希望遇见什么样的带兵人?或许你正是一名班长或者士兵;再或许你是一名向往军营、亦或者你是千千万万个把孩子送到军营锻炼成长成才的望子成龙的父母之一;班长是士兵在军队这所大学校的第一任老师、是启蒙、是教练、是向导,士兵能不能走好军旅人生路、会爱上这支军队还是讨厌都和班长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强军梦,是每个中国军人的梦;强军梦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千千万万的广大基层官兵群体,而班长是军队最基层的带兵人,是士兵在军营成长进步的第一老师。本书阐释了笔者所理解认为的:什么样的带兵人是一个合格的带兵人,什么样的班长是士兵需要的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