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4600000018

第18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规律(3)

(二)外化阶段

即在教育者的帮助和促进下,受教育者把自身在内化阶段已经形成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并养成相应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在此阶段,存在着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和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矛盾及其运动。正是这一矛盾及其运动,推动着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从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第二阶段。

(三)重新教育阶段

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联系,把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反馈检验,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新一轮“两个转化”的行为,以便形成更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在此阶段,存在着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社会效果之间的矛盾及其运动。正是这一矛盾及其运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实质上是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端。从内化、外化和反馈检验三个阶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把外在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再由个体内在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然后再作用于社会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教育者为了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一般操作程序。它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基本要素的结合部,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运动的焦点处,突出地反映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本体和教育环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阶段的展开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种矛盾运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确定目标、促成转化和反馈控制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前后相继、相互渗透,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1.确定目标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的指针,是调节、控制和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依据,也是受教育者的努力方向。要科学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建立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趋势的正确反映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育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目前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弄清两者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运动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制订思想政治教育计划,通常包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程序等。制订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要注意针对性、预见性和弹性。

2.促成转化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这实质上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向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转化环节。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向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只有促进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五个思想政治品德心理要素的平衡、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这一转化。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笃之以信”、“炼之以志”和“导之以行”。

3.反馈控制

这是指信息反馈与评估控制。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信息反馈是指受教育者在先前接受教育者的自觉影响后,或在受到教育环体的自发影响后,把获得的认知转化为行为,反过来感知于教育者,使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效果,或受教育环体影响的情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总是会以各种方式对教育者施加的教育影响作出一定的信息反馈。评估控制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际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偏离教育目标的状况,对其予以“端正”,最终使其思想政治品德符合预定的目标。评估控制实质上是为了纠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际效果与教育目标的偏差,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标志着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束,而且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并构成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各内外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要科学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首先就必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其两个能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因此,和一般的认知活动相比,其过程不仅仅是认知信息的传递、加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感染过程,是教育主客体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的交互作用过程。既然思想政治教育是情知交融活动的统一,那么,这种活动的独特性应体现在该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对该活动过程基本矛盾的揭示中。建构起能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过程特点的基本矛盾,不仅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而且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总体认识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从认知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平的差距上;从情感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具体的优势需要的差距上。前者涉及教育对象能不能接受教育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接受能力有关,属认知范畴;后者涉及的是教育对象愿不愿意接受教育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接受动力有关,属情感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能动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有理性、会思维的人,其内在尺度首先表现为人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总是将自我对象化,将自身置于现实的社会关系和客观环境中进行多维度的自我观察和评价,从而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产生不同的需要。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需要并不是处于同等地位,其中总有一种需要处于优势需要地位,决定着整个需要体系的性质,对主体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动机产生最强的影响。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满足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的功能,但教育者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下开展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并不与受教育者那一时刻的具体的优势需要相符合,受教育者在那一时刻出现的优势需要可能并不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具体的优势需要不相符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人们以往所忽视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方面。

一定社会对其成员思想品德的要求总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育要求。这种教育要求的制订不仅要考虑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现状,而且要考虑到其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的要求在通常情况下总是高于教育对象现实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运动。通过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缩小教育要求和教育对象现有思想道德水平的差距,直至差距消失,一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便随之结束。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动力问题没有解决,即教育对象为何会接受教育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动力孰有孰无、孰强孰弱正是由基本矛盾的另一方面来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现实需要的活生生的人,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其自身需要驱动下进行的。需要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教育对象的需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调适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环境,使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实现自己需要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这样,教育对象才会积极地将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自身的思想品德结构中,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同时在相应的条件下,把自身已经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信念,自觉地转化为自己外在的行为,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内在地包含着认知和情感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实现着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在新的层次、新的阶段上不断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在于教育者所实施思想政治品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的具体矛盾表现出来。目前对矛盾的分析大多集中在基本矛盾上,而对具体矛盾的关注较少。为了更好地把握基本矛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必要对具体矛盾进行分析和考察。

1.准备阶段的具体矛盾

准备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入口,也是其基本矛盾开始具体化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教育者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为进行教育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因为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是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自在的社会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内生的组织者、实施者、调控者。只有经过教育者的内化,社会思想品德要求才能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成为教育者所掌握的思想品德要求。其中突出的矛盾为教育者与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之间的矛盾。

多数情况下,教育者对社会思想品德要求能正确理解、把握和践行,因此与客观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与客观要求不一致,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在:一、由于自身经验、思想觉悟水平、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等自身素质因素,教育者有时并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甚至出现片面理解乃至曲解社会要求的情况。因为现代化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观念更新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社会向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教育者,不能及时地充电,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就很可能落后于时代,出现不能全面把握社会要求等情况。二、教育者内心并不认同思想教育的客观要求,在进行教育时,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式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在现代,思想道德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并不表现规范化的模式,而主要是“向度”的规定。这就为人们的选择和评价提供了多样性的基础,为思想道德的自主性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人们不再拘泥于一种思想道德模式,而追求富有个性差异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与此相应,教育者在内化社会主流价值观时,表现出更高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从而使自身的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因此,只有具有相应的主体意识、主体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才会自觉地肩负起教育使命,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要求和教育对象的现实特点,完整、准确地把握、选择社会要求,根据社会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发展表现规律确定教育目的,编制教育内容,使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社会要求进入教育过程中,并能为受教育者所掌握。

2.实施阶段的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备阶段完成以后,就进入到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教育者制定教育目标、确立教育方案和计划,对受教育者开展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环节包括确立教育目标;制定教育方案和计划;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在这阶段,首先主要体现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在:

(1)教育者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能达到目标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教育目标的确立要以社会思想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为依据。在实践中,教育者由于各自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制定的目标往往容易出现偏高或偏低的倾向。高目标是可以的,但不能高到受教育者不能达到的高度,使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显得空泛而无意义。同时,目标也不应定得太低,这样对教育者缺乏挑战和吸引力。因此,目标的确立要适度,既要高于受教育者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又能确保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使两者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2)教育者所借助的教育介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目标、方案、计划只有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即通过各种中介要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才能完成。其中最为重要的介体是教育内容和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受教育者思想方面必然会发生许多变化和产生出新的需求。

而教育介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独立性和特殊的规律性,所以教育介体易与活跃的主体发生矛盾。在这里主要分析两种比较重要的介体即内容和方法。

同类推荐
  •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应急管理概述、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心理救援与心理干预等。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 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本书是以土地革命时期在江西苏区战斗过的100位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为素材,紧紧围绕“党魂”这一核心主题,选择他们当中最动人、最闪光的事迹,从各个不同视角,诠释和解读中国共产党人“党魂”的一部新作。
  • 官德修养读本

    官德修养读本

    本书是根据国家推出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基本精神编写而成的。其中参考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者关于道德建设和官德教育的精典论述,并结合诸多实际案例和中国传统优秀的道德思想进行分析,为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官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秉承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的执政理念,提供了多视角深入、多层次架构、全方位汇览的放射性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在提高思想、加深认识、匡正观念、涵养道德和提升理论水平方面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导作用和教育意义。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热门推荐
  • 人生忠告

    人生忠告

    本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分四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名言集”,第二部分“格言集”,第三部分“警言集”,第四部分“赠言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量想象

    无量想象

    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受节制的想象,汪洋恣肆的想象,出神入化的想象,让想象自由释放,让想象不羁狂奔,让想象野蛮生长,让我们一起自由想象吧!
  • 《教官,我看上你了》

    《教官,我看上你了》

    腹黑教官碰上懵懵懂懂的她该如何招架?
  • 梦之仙游

    梦之仙游

    星空下谁的双眼仰视着惆怅,孤窗外谁的身影背叛着彷惶,一杯浊酒读不醉谁的半世流离,谁会等着你的未完待续,在这个血腥荒蛮的幻梦大陆,随波逐流还是。。。。
  • 太阳出山

    太阳出山

    这部诗集共分为“亲近根系”、“忘不了家的方向”、“按阳光的思路去记念”三辑,收录了诗人近几年创作的100余首诗歌精品。
  • 霄外

    霄外

    夕山照景尘音清,绿水沧桑波澜净。九尺星空纷无色,斑斓宇外无限天。
  • 香味女人

    香味女人

    气息,发于内,传于外。仿佛一个人心灵的密语。而女人却又偏偏嗜好芳香,偏爱身处于外界的香氛气息中,内外相融,便契合了。香味女人的故事,都是心情的陈述,因为私密,因为平淡,因为各自的历练,便有着各自的不同气味。闻香识女人,便也是如此吧。
  • 溺宠萌徒,师父,我错了!

    溺宠萌徒,师父,我错了!

    他是世间至尊——陌寒神尊,却遇上了天真无邪的她。初见她时,一袭嫁衣着身,红艳妖娆,青丝如瀑。或是冥冥之中,六海相遇,她拜了他为师。从此便得极致宠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从人以为他们已到疏离之畔,大殿之上,一剑刺心,尽得灰飞烟灭,从此,世间便在无“她”。只因一句“即便再像,你也不是她。”本是悲之极矣,奈何她心中却升起丝丝雀跃之情。……………再着红妆霞帔,忘穿蝶水双翦。潇湘轻梦,漫天酡红。挽丝结发,夫妻同心。新书大力支持哟!!
  • 忘仙曲

    忘仙曲

    她是仙人后裔他身怀魔族之血只因为少时的一段际遇就注定了一世的羁绊正邪如何辨仙魔由谁分不信天不信命只信掌心一柄长剑还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