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6900000002

第2章 散文篇(2)

1972年春天,母亲经受了70年的艰辛,尝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之后,带着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惆怅离开了人世。母亲走的时候丈夫还没有“解放”,他还在农村没上来,母亲几次闭上眼睛又睁开,她实在挂牵她的亲人不忍离去。

1942年暑假,他小学毕业了,几年的小学生活还算平静。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当时天津最著名的中学——工商中学。工商中学是一所国外办的天主教教会学校,校里的管事多半是法国人。这是一个男中,旁边还有一个女中名为圣功中学,也是这个教会办的。这个学校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是多了一门课程,这门课讲的是圣经的故事,并宣传平等、自由、博爱等等观点。记得一个法国教师讲,人是生而平等的,都是上帝的孩子,没有天生的高贵,更没有真龙天子。还说自由主要指表达的自由,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许多观点深深地植入他幼小的心灵中。

1941年11月7日“珍珠港事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了。就在那一天日本鬼子兵开进了租界。他还记得那一天学校没有上课,满街都是日本鬼子兵,打人、抓人。以前他们极少离开租界区,鬼子进来以后,使他更进一步感到做一个亡国奴的屈辱。

初中一结束,暑假刚开始,学校贴了一张布告,说是接日本方面通知全体师生暑假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勤劳奉事”,不参加者一律开除。好像旁边还有一张“大日本帝国天津司令部”之类的通知。

他不敢不去,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去了,他们那一批有上百人,大家排着队去了码头。分配大家拉大车,每十个人拉一辆车,由码头拉到日本仓库。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珍珠港事件”以后,日本油料极缺,靠畜力还拉中国人做苦力。

当时他在初中一年级才十二岁,年纪最小,大班同学让他坐在车顶上,健壮的同学争着架辕,大家互助友爱,还有一位老师,又瘦又长,也分配在他们这个车,同学们对老师说:“日本人来了你就推一推车,不在时就扶着车走吧,我们来拉车。”就这样,上了路不幸的是走在半路,一个日本鬼子恶狠狠地走过来打了老师一个耳光,骂道:“八咕鸭鲁,你是什么的干活?”,接着又一顿拳脚,老师倒下又站起来没有哼一声,同学们开始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后来明白鬼子在打老师,同学们都气得涨红了脸,有几个学生想冲上去,老师用嘶哑的声音喊:“同学们都别动!都别动!”。

鬼子打完人气呼呼地走了。老师一瘸一拐地扶着车向前走,眼角还流着血,老师哭着说:“同学们,这就是亡国奴啊!同学们记住今天,将来要算这笔账”,还说:“同学们要发奋啊!祖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学们都在流泪,他坐在车上已经泣不成声了。

开学以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一个要好的同学,这个同学说:“咱们现在就要给老师报仇”,并说那位老师开学后没有再来。

初中二年级上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磷必须放在酒精里,在空气中会“自燃”。他忽然脑子一动,下课后去找那个同学,两个人策划把酒精加磷放在瓶子里,再倒在日本人的马车上,这样货物运到日本仓库,酒精挥发了,磷就会起火,烧鬼子仓库。当时由他家到学校的路上经常有一队队的马车,插着日本的小旗子,车上估计是运的军服。当时决定由他去化验室“偷”磷和酒精,由那位同学侦察“地形”,决定在哪个地段下手最好。一切进行得很顺利,那天他俩骑着车,赶车的没有注意后面,只有一个鬼子兵在车队的最前面,那个同学把瓶口打开,把酒精和磷块都倒在紧靠着的货物之间的缝隙里,两个人完成了任务后,又兴奋,又开心。而且商定绝对“保密”,这就更感到刺激。没过几天,那位同学又来找他,说在他们住的胡同有一家住的是汉奸,经常打麻将牌到深夜,还有日本人在里面,还说那个汉奸在鬼子面前“活像个孙子”。每天晚上在汉奸家门口停一排人力车(洋车),咱们得想办法治治他们。他们俩晚上观察了一下“地形”,果然听到打麻将牌的声音,还有女人在陪唱。门口至少有七八辆洋车,都是崭新的,铜灯还擦得锃亮。两人商定许多方案,最后决定用稀硫酸倒在车垫上。夏天,裤子单薄,硫酸会透过来烧汉奸和鬼子的屁股。商定后立即行动,还是由他去偷硫酸,稀释后放在玻璃瓶子里,存放在那个同学家中。一天晚上十点多钟同学来喊他,他们飞快到了地点,果然胡同静悄悄的。他们顺利完成计划。经几天观察洋车果然不见了,他们想象那些混蛋脱裤子也不好,穿着又烧得难受,两人想象那副样子,真想做一副“动画片”,两人足足高兴了一两个月。

抗日战争最后一两年家境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前几年靠变卖度日,后来实在也没有什么可卖了。

他的大姐潘家美,很有绘画天才,当时在“艺专”即现在的中央美院读书。她只好中途退学在一个中学教美术课。他那时十三、四岁,正是能吃的年龄,但那两年他是在饥饿中活过来的。中午的时候带一个饭盒,里面通常是两块白薯、一个混合面窝头和一块咸鱼。有时他在课间操时(大约上午10点钟)就忍不住把午饭吃下去了,然后要支持到下午五点钟下学。记得有一次他午休时坐在台阶上晒太阳。同学招呼他去打乒乓球,他站起来,又坐下了,觉得眼前发黑,实在没有力气了。

他家养一只小狗。狗妈妈是演马戏“出身”的,所以非常聪明。那两年狗也饿得很瘦。他骑车上学时小狗总喜欢跟着他跑到学校。他把车锁上,小狗就在车旁边守着车。吃饭时,他吃白薯狗吃皮。最后他伸开手,狗把手上粘的食物都舔了。

全家八口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着苦度人生。但大家很乐观,都坚信,日本鬼子一定会灭亡,中国一定会胜利。就靠着这种信念他们全家支持下来了,妈妈说我们要和日本人比赛看谁活得长。

大姐有一天不知从那里弄来一台收音机。那时鬼子规定只许有一个电子管的收音机,这种收音机只可收当地的汉奸日本台。大姐拿来的是四个电子管的,可收听到后方的消息。每天晚上收听“敌台”是个最大的享受,尤其听到法西斯节节败退的消息。

1945年夏末的一个晚上,全家和往常一样围在小收音机旁听抗日后方的广播,第一条新闻就是美军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消息,几天后又在长崎投下原子弹,同时苏军出兵东北,没有几天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全国人民,举国上下沸腾了。

那天他由学校骑自行车回家,看到满街都是人,大家对着天空欢呼,天上盟军的飞机,飞得很低,能清楚的看到驾驶员向大家招手致意,并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咱们胜利了”。

当时通讯很不方便,电话不通,一封信由后方到天津要走一个多月。电台开展了沦陷区与后方通话的节目。父亲呼唤母亲和子女,说他如何想念家人,并说把工作安顿好就先回家看看。母亲也呼唤父亲,说全家人每日想念远方的亲人。

先期到达的是美军,他们从海路由天津登岸,接受日本鬼子投降、缴械。美军到达那天,老百姓夹道欢迎,气氛十分热烈。第二批是国军到达,更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鬼子投降后,日伪政府垮台了。当时是真正的“无政府状态”,群众的欢迎都是自发去的。

最后一批到达的是“接收大员”,从市政府的官员到鬼子统治下的“国企”均在接收之列。沦陷区的老百姓开始对他们的“企望值”很高,那是中国自己的官员嘛。来了以后豪华汽车迎来送往,穿的是西装革履,对老百姓讲起话来有点“俯视下望”的样子。几天以后,当时的教育部第一道“命令”是要对沦陷区的学生进行甄审,说是沦陷区的学生受了毒化教育,要甄审后才能决定是否升学或“清毒”。这一下伤了学生的心。学生立刻组织起来到市政府门前“请愿”、“抗议”。听说学生代表问接见的官员:“你们是怎样对待在日寇统治下日夜在煎熬中度日的自己同胞的?你们是怎么对待日夜企盼祖国光复的受难的兄弟姐妹的?”一连串的问话,那位大员哑口无言,低着头进去了。教育部的第二道命令是取消第一道命令,但心上的伤痕是很难很快弥合的。从此以后学生运动不断。他也是这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他的父亲几个月以后才回来。当时他父亲是西北工学院的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国立大学大多数迁往后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迁往昆明,北洋大学、北平工学院、唐山交大等迁往西安,称“西北联大”。因西北联大以理工学院为主,故又称“西北工学院”。当时他父亲是西北工学院的院长,他必须把一切安顿好以后才能回家。他父亲先乘船往上海,看望他的老父亲,然后再转乘船由上海至天津。

父亲来的那天全家都到码头去迎接了。父亲离开时他才七岁,对父亲的印象实在是很淡了。那天父亲身着蓝布长衫、布鞋,带了几件天津看不到的陕西汉中一带土产的棕编制的箱子。下了船立即有记者围上。回到家中父亲和母亲谈了一夜的话,第二天逐个看自己的儿女。看到他时,说这孩子头很大,肩膀怎么这么窄?母亲说,已经十五岁了,饿的,还没有发育呢。父亲半天没说出话。有了经济来源,家庭状况很快改善了。他很快健壮了,但是由于发育时严重营养不良,他和两个姐姐分别比两个妹妹及弟弟矮半个头,这也算是日本鬼子留下的纪念罢!

遗憾的是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未能实现,带来的是内战。

共产党在农村实行了土改,大得人心。他记得孙中山先生在创建同盟会及国民党之初就提出“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实行土地改革”,而在国内战争时,由于共产党实行土改,国民党由反对共产党进而反对土改,广大贫苦农民几辈子没有土地,土改后欣喜万分,于是积极参军,保护胜利果实,正如傅作义将军起义宣言中说“我们成了地主的看家狗”。国民党首先失去了占人口80%的农民。

在城市接收大员来后没有多久就被老百姓称之为“劫搜大员”了,官员们贪污腐化,接收工厂的,接收一处停产一处,大卡车、小卡车向家里拉东西。物价飞涨,后来发行新币,谓之“金元券”,并下命令自某月某日起“限价”,一律不许涨价,世界上哪有这么管理经济的?如果一条命令可以“限价”,经济学专家就没有饭吃了。国民党上层居然无知、无能到此程度,怎能不失败?

1948年冬,京、津相继解放了。他于1949年暑假毕业,他这班同学共同经历了由日本鬼子统治到解放三个阶段,在共同的苦难与欣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时,大家依依不舍,并互相赠送临别“赠言”,还出了校刊。

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几辈子没有自己的土地,分了地怎么能不感谢共产党?七十年代初他以“五七干部”的名义下放农村,和一位老贫农睡在一个炕上,那位老贫农说:才分得土地,大家“顶星星戴月亮”的干,地里连一根杂草都没有,说起那时的情景真是喜形于色。不过很快的又叹了一口气,说:“好日子没过够啊!五八年实行公社,地又都收回去了。那么肥的地都撂荒了。”

解放前天津黑社会很厉害,有东南西北四个“霸天”,鱼肉乡里,为非作歹。但市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先要请霸天们吃上一顿,向他们拱手,请他们多加关照。

天津的四个霸天还等着市长请客呢,何曾想到解放军给他们来了一个“一网打尽”,还组织老百姓在台上控诉。台上的受害人声泪俱下,台下的人也陪着流出同情的泪水。枪毙这些恶霸时老百姓看着这些恶霸押送至刑场,大家拍手称快,说:“你们也有这一天!”

他还清楚记得北京有几处无人售书处。在广场上设几个台子,上面摆满了书,还放着钱盒子,自己拿书,自己付钱和找零钱。每晚用卡车把书拉回去,第二天再送来。一年下来,钱不但没少还多了几毛钱。估计是有人找零钱找不开,多交了钱。可惜几年以后,无人售书处不再出现了。因为不仅丢了书,钱盒子也不见了。

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怀念的年代啊!那时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许多和他的同龄人回忆起那个年代都称赞不已,不仅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更难得可贵的是社会风气好。

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苦难之后,又经历了一个闪光的年代。

他就是在那个闪光的年代上了大学,他当时选择了北洋大学机械系是因为北洋大学一贯以治学严谨著称,而且他喜欢他父亲从事的专业——机械工程。

他入学后勤奋刻苦读书,三年内读完了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52年暑假进入清华大学任助教。

走进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他心中充满自信和喜悦,对未来充满憧憬,并下定决心报效祖国。

五十年代初期一大批有成就的海外游子回国参加建设。他进入清华大学后,第一年没有教学任务。有幸在一位原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造。那一年他学习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板与壳、空气动力学、振动学等课程。导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指定一大批论文布置他阅读,阅读后导师还要提问。这位导师说中文有点“结巴”但讲起英文却非常流畅,导师发现他也能讲流畅的英语时,非常高兴,每次“答辩”都很愉快。他与导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导师不仅对他学术上进行了指导,而且在治学严谨、淳厚待人为他树立了榜样。在教学改革学习苏联一边倒的高潮中,他们又都“调整”到北京石油学院任教,并在一个系里,不幸的是他们又同时在五七年落难。

导师解放初期加入了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并任石油学院九三学社的负责人。大鸣大放时校党委按中央指示,叫他动员学校“九三学社”的成员“鸣放”,可是在五七年时又以“煽风点火”罪被划为“极右分子”,每月只拿二三十元的生活费。他被打成右派,导师是极右,在十八层地狱中比他还深几层,所以受难期间并未在一起。

1979年彻底平反以后,他急切地去看望自己的难友和导师。老师本来就是个瘦长的人,见面时看到他又更瘦了,也苍老了很多。见面时导师没有谈起太多他自己的苦难,只是讲了一段动人的经历。有一次导师值班看守柴油机,发现柴油机振动得很厉害,在值夜班时,居然冒险把备用的那一台柴油机拆了,并找出振动的原因。后来导师给该柴油机制造厂家写了一封信,提出了改进意见,那个柴油机制造厂迅速派人来。此时因为导师是留美的,还被怀疑为“特嫌”,导师所在的单位不肯放,并晓之以厉害。但那个柴油机厂保证“妥善”地把他“保管”好,并保证“原物归还”。导师被借走以后,几天内解决了这个多少年未曾解决的技术难关。该厂很是感谢,把他送回来,还写了感谢信。并说这位“特嫌”改造得很有进步,希望他这次立的功能为他赎一部分罪。谁能想到就在当天夜晚,管教人员把导师从梦中叫醒,审问,并在审问中打断了他的几根“肋条骨”。导师拉开衣服给他看,胸部很深地凹下一块。他紧紧地拉着导师的手:“咱们在清华时,何曾想到这一段岁月呀!”

同类推荐
  • 古郡奇观:永德仙根漫笔

    古郡奇观:永德仙根漫笔

    本书从14个方面描述了永德仙根的历史及人们对仙根的崇拜,抒发了作者对仙根的感情,是一本散文随笔。
  • 温暖的石头

    温暖的石头

    《染布》、《难忘那双大头鞋》、《倒小肠》、《乡戏》、《偷粪》、《卖豆腐的男孩》、《吃鱼》、《剃头》、《一块旧表》……《温暖的石头》再现作者相裕亭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与物,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尘埃飞舞里的几多喜悦、悲伤、欢乐、情恋,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童年、远去的故乡,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温暖的石头》再现作者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与物,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尘埃飞舞里的几多喜悦、悲伤、欢乐、情恋,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热门推荐
  • 凡缘双璧传

    凡缘双璧传

    宋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少侠叶凡,其父死于阴风教主林雄信之手,为雪父仇,出山学武。惊于奇遇,经老仙师父点化,参悟‘佛心经’,练就武林神功。一路曲折颠簸,终与林缘逍遥霖溪山,共斜阳。
  •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本书分15章,共100多种文体,详细阐述了市场调查文案、市场营销计划文案、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文案、价格文案、营销渠道管理文案、促销与推广文案、推销文案、广告策划文案、公关文案、营销人员管理文案、客户管理文案、零售店营销文案、国际营销文案、谈判文案、合同文案、等内容。这些文案集中体现了企业营销观点、经营理念和策略方法。
  • 战誓黎明

    战誓黎明

    千年之前,濒临崩溃的世界被勇者救赎,千年之后,被命运之锁锁住的洛琦,重新踏上了一条战争之途。血月,灵体,究竟是什么,让世界陷入了混乱?努力的成为了一名战士,要保护的,究竟又是什么?当最终,站在巅峰的时候,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 穿越时空的战斗

    穿越时空的战斗

    程立为杨霞讲述了他所在特种部队追捕罗一山时发生的一段故事,他和罗一山穿越到了1943年,以他们的智慧炸掉了当阳机场,为石门要塞保卫战的胜利埋下了伏笔,而罗一山在他们回到2013年前夕在与日军特种兵的较量中失去了生命。……程立说服了肖大队,并在二号首长的首肯下以实战训练的名义,雷电小组和雷霆小组寻找到时光隧道再次穿越到1943年,参加了石门要塞保卫战……。
  • 落神歌

    落神歌

    《细节作品,慢慢品味》这片大陆之上人类不再是统治者,神族站在至高之处统治整片大陆,北方妖族占据冰雪之地默默抵抗。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该有人站出来终结这一切了。
  • 虚幻仙途

    虚幻仙途

    曾经,有个虚拟游戏《天命》,玩家们在游戏中修炼三魂七魄,觉醒灵魄能力,破心之七窍,成就七窍玲珑心。后来,虚拟游戏吞噬了地球,虚幻成真,游戏成为了真实的修仙世界。全能玩家叶归因意外穿越到万年后,成为宗门弃子,受龙帝之助,重踏修仙路!
  • 刀霸苍穹

    刀霸苍穹

    一刀风雷出,天下鬼神惊。身蕴霸王气,万邦介俯首。十年磨剑无人识,一朝成名天下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千万个怎样(家庭教育卷)

    千万个怎样(家庭教育卷)

    《家庭教育卷(千万个怎样)》本书介绍了生活的教育问题。适合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 六月生

    六月生

    突然间到来的遭遇,让我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一件件奇奇怪怪,惊除万分的故事接踵而来……
  • 超空间意识交换互助会

    超空间意识交换互助会

    无尽综漫之旅,主要讲旅行,而非升级……目前世界:钢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