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4600000030

第30章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核心体现(2)

邓小平指出:“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而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最中心的环节,还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就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巩固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基本政治制度,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国家政权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但是仅仅有这个基本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套具体的制度,包括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各项法律,以切实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切实保证党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做主,有效地发挥党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领导,切实保证国家政权依法自主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就是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保证充分享有各项法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充分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参与决定、管理国家大事以及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高度民主必须要有完备的体制作保障。有高度民主和完备的体制,就可以使各级领导机关的决策在民主化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化,一切国家机关和各种组织各司其职、运转协调。高度民主和法制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都能各司其职协调运转,使各级领导机关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使整个政治体制充满生机和活力。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中,高度民主是核心,完备的法制是保证,效率和活力是新的政治体制的表现特征和基本要求。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都具有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都蕴涵着政治制度文明的价值取向。

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

由于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政治体制也往往会偏离基本政治制度的要求,造成政治体制的弊端,这就是我们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缘由。研究表明,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政治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会妨碍基本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回想起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方面,民主政治建设未能从政治制度的完善方面予以足够重视。把社会主义某种模式绝对化、凝固化以及神圣化,始终摆脱不了绝对模式的束缚。另一方面,在民主政治建设的手段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缺乏制度约束,习惯以群众运动、阶级斗争来解决政治文明建设中一些问题,导致发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并找到了改革政治体制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建设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的根本手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说基本制度是好的并不等于说它的一切具体形式、具体体制都是完美无缺的。在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即政治体制中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妨碍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发挥。正是由于这些制度方面的问题和其他一些社会原因,才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这里所说的制度方面的问题,就是指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的各种缺陷和弊端,主要是: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重叠臃肿,干部职务终身制,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不健全,官僚主义严重,封建主义思想盛行等。这些缺陷和弊端,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曾造成灾难性的挫折,今后仍然是中国前进的阻力。因此,邓小平认为,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消除原有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着眼于具体政治制度的建设,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使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文明化和科学化。而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甚至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的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既重视抓基本制度建设又非常注意具体制度建设,重视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使法制、体制、机制“三位一体”,并提出要使社会主义走向完善就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事务管理民主化的需要。随着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人民的权利主体意识和参政意识将大大增强。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发挥创造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高速前进。目前,社会主义国家向民主政治方向发展是一个总趋势。中国宪法也规定了“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目标,而且我们还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地建立起民主政治。研究表明,随着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的过去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国家职能的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础在扩大,它所面临的任务也日益复杂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也应该日益扩大。而民主化的问题实质上是涉及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不能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大原则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政治民主制度化的过程,政治制度文明是指民主政治的制度化现代化。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就必须要调整政府同人民之间的关系,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和平、稳定、团结的政治条件,并使之制度化程序化。而调整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要适当地缩小政权机构的管辖范围,改变过去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做法,以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邓小平认为:“权力下放是最主要的内容。”我们农村改革之所以见效,就是因为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现在要把这条经验应用到各行各业,把权力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同时广泛调动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管理,实现管理民主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寻求一种长治久安之策,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加速民主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能真正建立民主政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真正建立政治制度文明。

(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制度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制度建设,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活力是党和国家机关实行坚强有力领导的重要保证。要使党和国家机关充满活动力,就要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但目前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还存在严重的缺陷,难以从制度上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妨碍了党和国家的活力。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形成鼓励竞争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机制,造就一大批各种专门人才,从根本上增强党和国家机关的活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效率不高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作风拖拉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涉及党政不分,在很多事情上党代替了政府工作,党和政府很多机构重复。”《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搞四个现代化不讲工作效率不行。”当今时代,人类进步一日千里,落后一年赶都难赶上,因此必须解决效率问题。当然提高工作效率不仅是党政分开问题,还有如精简机构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提高政治体制的活力和效率,才能建设政治制度文明。

邓小平站在时代高度,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失误中走出来,以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克服政治制度建设中的弊端,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辟广阔发展前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体现政治制度文明思想

邓小平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克服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在体制上为公民行使各项政治权利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实现社会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推进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有西方学者指出:“把邓小平描述为在发起中国的改革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中共领导人、描述为改革家的形象是完全正确的。”齐欣等编译:《世界着名政治家、学者论邓小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页。邓小平针对中国政治管理体制中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重新调整和分配政治利益、推进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实行党政分开、消除领导体制的封建残余、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进行机构改革等。这些都有利于巩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促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都是政治制度文明的具体体现。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能够使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使政治制度更加科学、完善和健全,从这个角度来说,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重新调整和分配政治利益

政治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治利益的一种重新调整和分配,会涉及千千万万的人,这种阻力是不可小视的,处理不好会欲速则不达。所以邓小平更多的是不断为全面的改革准备条件。今日的中国尽管很多条件都已逐渐成熟,社会情形也有了很大改变,但在一些关键性的敏感性的改革方面,还是要像邓小平要求的一样,步骤要稳妥,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妥当的方案和步骤,不使小的错误发展成为大的错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我们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头脑发热,指望一步到位,毕其功于一役。这种始动力的现实化,需要受政治利益的刺激和推动。而现行政治体制还存在不少弊端,诸如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这些弊端的存在阻碍了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败坏了社会主义形象,造成抢权利而推卸责任,无益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损害社会主义的形象。因此,邓小平认为,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实行党政分开,理顺党同人大、政府的关系;才能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领导职务终身制,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才能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群众组织的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才能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精简机构等等,从而推动政治制度文明的不断发展。

(二)推进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

邓小平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他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认为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以下三条来检验:一是“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是“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三是“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在此后不久他又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邓小平指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讲社会主义的民主,也要讲社会主义的法制。”《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5页。

民主化和法制化,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努力克服官僚主义现象和封建主义影响,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纠正以言代法的人治的现象,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的各项权利,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空前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们,对国家政治生活开始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法制意识进入人们的头脑,更多的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这些都表明,人们政治参与的要求及其自由和平等的期望正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邓小平认为,我们在政治体制上所进行的改革,一方面为满足这种要求和期望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然而,现实与人民群众这种进一步实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只有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采取一些措施,才能推动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这一切无不表明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动力。

(三)实行党政分开

同类推荐
  •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研究基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转型、全球化与国际“碳政治”博弈、城市化与城市碳管理展开。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期,人口无序聚集、交通拥堵严重、资源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安全形势严峻等城市病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书研究认为,大力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低碳城市,是将人类带出危机、步入可持续的健康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同时指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需要政府推动。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创作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作者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 源于实践的思考

    源于实践的思考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近年来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宁夏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课题和一些自选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书中具体收录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浅谈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等文章。
  • 创先争优好做法

    创先争优好做法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做法》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三个代表”思想论

    “三个代表”思想论

    书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的新思路、党的建设的战略定位、党的执政规律的总结、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指南等15个方面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
热门推荐
  • 豪门童话:一吻夺爱

    豪门童话:一吻夺爱

    一场车祸,她从昏迷中醒来猛地发现脸不再是她的,父母不是她的,朋友不是她的,未婚夫不是她的,家不是她的…属于她的都在一瞬间如同被人施了魔法,全都消失了,有的只是她自己知道,她不是杨渺渺而是杨芊语!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终究成了别人的替身,所有人都叫她杨渺渺,当她是杨渺渺,要她去爱杨渺渺地的未婚夫…不,她要做回她自己,做回杨芊语,然而她试图做回的时候,却发现这背后隐藏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阳谋!      
  • 倾城绝色少年之:妖魅天下

    倾城绝色少年之:妖魅天下

    风家的四胞胎啊!真如传闻中一样呢!美丽不可方物的人间极品。刚出生的老三是个绝色红颜,满月时莫名失踪,多年后江湖上出现了一个有着粉色长发的小小少年,经常露出魅惑苍生的笑容,却是个十足的恶魔:超爱搞怪,还见钱眼开!色色的搅乱江湖,弄的毒药满天下.传说静流神有二使五将双魔卡,聚齐了便可一统天下,放眼天下,也只有风家的女巫流淌着静流神的血液,可是这和少年恶魔有啥关系?
  • 概念的无限世界

    概念的无限世界

    这是一个真实的游戏,这是无限的世界,历史事件、传说、电影、小说、动漫甚至是你的幻想,都会形成一个个介于“无”与“有”之间的世界。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称为“玩家”,平时只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事实上却在一个个世界中生存着,冒险着。注意,不要惹怒他们。不然你会死的很难看的。
  • 学渣大逆袭

    学渣大逆袭

    高中学渣王小二大脑突然能够接受仙侠异时空的信息,从此学渣崛起,人生大不一样。
  • 雷恩加尓在地球

    雷恩加尓在地球

    他叫雷恩加尓从地球穿越而来,穿越过来后竟然得到了妖精的尾巴的灭龙魔法,真6。
  • 挣扎人生

    挣扎人生

    一个偏远山村走出的少年。在经历父母意外身亡,妻子离世,子女被害残疾等事故后。对世界是残忍的报复还是依然热爱?世界会将其变成嗜血的魔鬼还是成熟的绅士?
  • 神秘童养妻:总裁很难缠

    神秘童养妻:总裁很难缠

    他是顾氏集团的接班人她是从5岁开始被抱回他家的童养妻,她比他小6岁***晚上,她偷偷地进了他的房间,刚要偷偷地爬到床上去,他却突然坐起来盯着她问:“大晚上的你跑到我床上来干嘛?”她却说:”我...我哦,对了外面要下雨会打雷的我害怕。“他没理她走下床拉开窗帘说:”外面这么多星星怎么可能会下雨。“尹一尴尬地说:”那...那下了雨我在来,晚安。“说着就跑了出去......【女追男的小宠文】
  • 仙葫风暴

    仙葫风暴

    一根仙藤种于泥丸之中,七宝仙葫蕴育其上,葫内藏惊天神通,仙葫出世之日,便是那乾坤动荡之时!天星大陆,修炼之道昌盛,在这方世界内可谓是强者如云,高手如云,天才妖孽更是犹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然唯有那至尊之身,方可主宰一切!少年李峰,自地球而来,手持仙葫,势必要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掀起一场惊天风暴!待登上那至尊之位时,俯瞰众生,看一看这臣服的天下,到底是怎样的景致!
  • 商周行

    商周行

    千古第一大贤姜子牙,居然是一逗比。古今第一妖媚苏妲己,竟然是个矮胖子。才华公子伯邑考的真实死因究竟为何,古之恶来究竟长了几个脑袋。痴心的纣王,薄情的姬发。老谋的姬昌,解梦的周公。小说主人公携女朋友误入商周,二人是将同甘共苦,共建大业,还是各为其主,相互争斗,敬请期待……
  • 四叶草的恋爱世界

    四叶草的恋爱世界

    本文主要写三女主与三男主经过种种时空穿越,最终走早一起,男主是当红小鲜肉tfbo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