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4600000011

第11章 邓小平对西方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理性考量(2)

“摆脱议会制的出路,当然不在于取消代表机构和选举制,而在于把代表机构由清谈馆变为‘工作’机构。‘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工作的机构,兼管行政和立法的机构。’”《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页。

美国一向自诩其国会是政治文明的象征,反映了代议制的理念,是美国最高权力机关。日本人也认为,议会是“用人类智慧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田穗生等在《中外代议制度比较》一书中写道:“在当代社会,代议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体现,是民主国家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议制度从其萌芽,直到今天发展成为一种较为完善、成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人类智慧在社会政治领域里取得的一项文明成果。”田穗生等:《中外代议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页。

“代议”就是由人民选举出的代表去商议和处理国家事务;在代议制共和政府下,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是主权者。人民委托自己的代表,行使自己的权力。在民主选举基础上建立的代议制政府,将代议制同民主制结合起来,成为一种能够容纳并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领土与不同数量人口的政府体制。各国代议制的具体形式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代议制的民主精神则是基本一致的。西方议会民主标榜其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法国的《人权宣言》就宣称:国家的本原是人民,任何团体与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19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林肯提出了国家权力“民有、民享、民治”的口号。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资产阶级宣扬“主权在民”,其用意无非一是为了实现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统治,防止个别人专权;二是为了掩盖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的专政。邓小平也指出了西方议会民主的弊端。西方议会民主尽管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当精巧的地步。但是它决不像资产阶级所吹嘘的和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完美,它仍然存在着诸多严重弊端。鉴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所具有的剥削阶级性质和不可避免的弊端,邓小平一再告诫人们,不能盲目地迷信崇拜西方民主,“一定要向人民和青年着重讲清楚民主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就如何吸收西方国家选举制的进步因素,邓小平联系中国实际讲道:“至于各种民主形式怎么搞法,要看实际情况。比如讲普选,现在我们在基层,就是在乡、县两级和城市区一级、不设区的市一级搞直接选举,省、自治区、设区的市和中央是间接选举。”《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页。

“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至于各种民主形式怎么搞法,要看实际情况。比如讲普选,现在我们在基层,就是在乡、县两级和城市区一级、不设区的市一级搞直接选举,省、自治区、设区的市和中央是间接选举。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人口这么多,地区之间又不平衡,还有这么多民族,高层搞直接选举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首先是文化素质不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页。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宪法理论不承认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但“主权在民”的法治原则却同样被中国宪法所确认。中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民主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这些条件的限制就使得民主的发展在社会各个阶层有一个层次和次序的区分。亨廷顿曾经对于促进民主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后指出:没有一个单一的原因足以解释在所有国家或是在一个国家中的民主发展;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对所有国家的民主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国家的民主化都是各种原因的结合的结果;这些产生民主的原因的结合因国家不同而异。[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46页。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关于民主的发展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不应该盲目照搬西方的民主。在思想战线上要坚决反对“宣传抽象民主”。这是邓小平对待西方议会民主的科学态度的根本基点。

(二)对西方三权鼎立制度的批判

关于三权鼎立制度,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曾经予以充分的肯定,认为这种民主体制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来说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批判,指出西方三权鼎立制度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及其狭隘性、虚伪性、欺骗性。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这种阶级分权的性质已经改变,原来反封建的色彩已经消失,指出:“事实上这种分权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24-225页。

“三权鼎立”又称“三权分立”,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施行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指西方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同时这三者之间又相互制约。其具体形式在西方国家也是多种多样的。美国是“三权鼎立”的典型国家,采取的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彼此独立、相互制衡的“总统制”共和国形式。诚然“三权鼎立”作为对封建专制的否定,从历史意义上是有一定进步的,它取消了封建宗法血缘统治,代之以选举产生的政府官吏,有利于防止个人专断与专制,但是它毕竟是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剥削劳动人民的印记。“三权鼎立”制就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统治需要而产生的,它通过不断地调节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使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利益均衡”,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分属于议会、政府和法院,三者互相牵制、制衡,其目的在于防止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力产生。对此,邓小平指出:如果过分强调搞互相制约的体制,可能也有问题。资产阶级国家搞三权分立“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往往出现互相牵扯而造成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弊端,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腐败的一种特殊表现。邓小平早就明确指出:“这种状况是它们的弱点而不是强点,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

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以后,资产阶级把分权制当作自己建立政权的组织原则,显而易见“三权鼎立”制度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第一,政体是由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中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消灭了剥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就决定了中国没有资产阶级“三权鼎立”制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第二,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产生了与它相应的“三权鼎立”制度,而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它虽然决定了社会利益的多样化,但人民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不可能导致维护剥削、维护私有制经济的“三权鼎立”政治制度。第三,“三权鼎立”制和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的。没有后者前者是不可能存在和发生作用的。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这与西方多党制截然不同,因而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鼎立”制。我们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它们之间不是平行的关系,全国人大是处在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受制于它。因此,中国实行的是与“三权鼎立”没有一点相似之处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严明和完善既可以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又可以避免“三权鼎立”制的种种弊端。极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大肆叫嚣在中国照搬“三权鼎立”制,其要害就在于:以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取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资产阶级的多党制来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从而实现他们最终的政治阴谋。

(三)不照搬西方民主制度

邓小平认为,人们往往把民主制度同美国联系起来,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最理想的民主制度。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他相信人们会理解这一点。比如法国着名的政治学家托克维尔虽然对美国民主情有独钟并推崇备至,但也“决不认为,美国人发明的统治形式是民主可能提供的唯一形式”。[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62页。

所以,对资本主义国家中完全没有用的原则必须采取否定、批判和抵制的态度。这就是指那些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具有明显资本主义最本质属性的东西,必须加以否定,诸如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所谓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邓小平认为,我们并不是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三权分立制、两院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有什么好处?那种三权分立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他们谁也代表不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把人民的选举权明确写入宪法,但由于我们与之配套的法制不健全,在治国方式上依然带有明显的人治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就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作了一系列的阐述。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实际民主权利不断扩大。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1953年选举的基础上,修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使中国的选举制度日臻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选举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选举范围、原则在不断地扩大和健全,选举方法在一定层次上采取了差额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等等。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委托其代管国家事务。在基层社会生活中,我们实行了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邓小平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比如,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根本体现,是中国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最好民主制度。邓小平指出:“这最符合中国实际”,“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6页。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制好得多。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们的缺点和不足,进行积极的改革完善;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我们的政治优势,决不能妄自菲薄而认为我们什么都不行。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优势,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毛病和弊端。因为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政治制度的优势决不能放弃。

三、邓小平对西方法治制度的认识与分析

西方法治文明是西方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西方国家的法治原则

法治衍生于西方的文化传统,经不断孕育、更新与发展,已具有一种成熟、多元而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制度框架。研究表明,法治是与现代西方政治制度文明密切相连的两翼之一,法治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没有法治的民主就是无政府主义。我们今天建设法治国家,首要的问题要弄清什么是法治,法治的精义究竟为何?法治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思想,它渊自于西方社会,发达于西方社会;其作为一种制度,践行于西方社会,也完善于西方社会。追寻西方法治观念演变的历程,有助于准确把握法治的基本内涵,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这就不得不探究西方法治观念的变迁,以供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所借鉴。西方法治制度传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治原则是:包括法律内容的民主原则;法律的地位至上原则;政府依法办事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等等,并依照这些原则实行依法治国。从以上西方国家法治原则来看,法治一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我们并不能因此说法治原则在不同的国家的本质发生了改变。西方现代法治观念实际上是在良法法治观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人类政治制度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是任何国家都可以借鉴的。

(二)借鉴西方法治制度

同类推荐
  •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国际舆论将中国视作正在崛起的大国,浙江省则是这个蓬勃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先行省份。本书的研究以该省为主要模本,正是基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改革在全国所处的领先地位,因为先行探索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当然,聚焦浙江并非局限于浙江,本书的着眼点在于探讨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模式创新的实现途径。
  • 官德修养读本

    官德修养读本

    本书是根据国家推出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基本精神编写而成的。其中参考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者关于道德建设和官德教育的精典论述,并结合诸多实际案例和中国传统优秀的道德思想进行分析,为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官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秉承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的执政理念,提供了多视角深入、多层次架构、全方位汇览的放射性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在提高思想、加深认识、匡正观念、涵养道德和提升理论水平方面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导作用和教育意义。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本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理论,说明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原则。同时,本书也论述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和贯彻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在实践形式上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推动建设事业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法宝所在。
热门推荐
  • 鬼术天师

    鬼术天师

    鬼术,即捉鬼之术,分为气、符、咒、印四种。陈小宇便是望气宗第十九代传人。且看陈小宇一路镇邪祟、祛尸煞、抓恶鬼……九幽奇鬼、万魂阴姬、阴阳鬼师……纷至踏来。陈小宇手提“金玉良缘”,一路斩妖除魔,最终成为一代鬼术天师。
  • 帝国首席强势爱

    帝国首席强势爱

    他是A市翻手云雨一手遮天的帝国总裁,她是走投无路以身为饵千方百计诱他入爱的危情小女人。“总裁,苏小姐的手被门夹了。”“把门给我卸了!”“总裁,耀华集团的老总扬言要苏小姐好看!”“把公司给我端了!”苏锦拍桌怒吼“贺辰风,还能不能好好玩了?”某人一眼扫过,桌子被人默默抬走劈了!他宠她如命,爱她入骨。一朝事发,他却踩她入泥,弃之敝履“你以为我爱你,苏锦,你不过就是个廉价的替代品!”她一无所有,被迫远逃。“这位先生,挡道了!”三载相思,她却视他陌路。某人忍无可忍终于一把将她压倒在床“嫁我和娶你,二选其一!”
  • 永恒魔焰

    永恒魔焰

    帝斯南是一个无穷位面世界中的人类主位面。传说创世之初,有三条祖龙,老大是光明、善良、秩序之龙,老二是黑暗、混乱、邪恶之龙,恶战不休。老三是妹妹,为了不让世界坠入黑暗之境,将老二缠住,并化身为沉重的大地,与二哥一起沉入黑暗深渊。从此之后……这是一个以血脉为尊的世界,有一个叫怒雷的小子,生来具有强大的魔王血脉,却被家族扔在一个偏避地小地方受苦,故事从此处开始。俗话说是金子总要发光,是魔王总要发威,且看怒雷小子的热血故事。
  • 校花的痞子保镖

    校花的痞子保镖

    一个生于市井,混于江湖,一副痞相;一个帮派千金,长于国外,天使一般;一个修习风水相术,玄门道法;一个暗藏魔法灵力,神秘力量;这样两个人在校园相遇,会演绎一场怎样的激情呢?——“风在雨,我要你做我的保镖!”——“保镖?贴身的那一种吗?”——“混蛋!流氓!不要脸!”——“哈哈!这叫做,痞子会法术,谁都挡不住!”
  • 酷跑之旅

    酷跑之旅

    在一次上课时,我进入了睡梦中,穿越来到了酷跑世界,认识了游戏中的各个角色,不料,悠悠公主被吸血鬼伯爵抓走,随着金枪等人的加入,正式拉开了拯救悠悠公主之路。最后我发现,除了记忆外,什么也不能永久。
  • 温公琐语

    温公琐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门风云

    道门风云

    《道门》简介:千年之前,道门昌盛。自老子创教以来,强者辈出。先贤们修身争命,伏魔灭妖。驱邪除鬼,香火旺盛……千年之后,道门衰落,天下无道,修道之人隐世不出,佛门昌盛,招谣撞骗。一个少年,从深山走出。伏魔灭妖,驱邪除鬼。天眼显,妖魔现。木剑一横,百鬼退避。灵魂出窍,往反阴阳两界。“什么,……佛家叫加持好不,只有我道门,才叫开光。”……“师祖在上,弟子在下。敕吾神通,五行内外。唯道独尊,金光护体。妖邪不侵!急急如律令。”历经无数劫难,还原一个最恐怖的灵异故事,伴随爱恨情仇,演义出一曲惊心动魄的神话传奇。看灵异小说,就选道门。道门给你不一样的体验,给你最恐怖的传奇
  • 缘唐

    缘唐

    离家出走,意外穿越,是福?是祸?一个青年又如何在一千多年前立足?危机重重,如何度过?
  • 至尊游子

    至尊游子

    徐子桀重生了,和上辈子一样,他不打算改变自己两国飘荡的游子生活。因为这些生活曾经给他带来痛苦,却同样带来了无数难忘的人和事物。但是这一辈子,他选择不再怯弱,不再窝囊。他要成为真正的命运主宰者,这辈子,他不再是Loser!
  • 兵要望江南

    兵要望江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