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3900000019

第19章 两宋——元朝 广纳·博取·成熟(4)

近几年来,洪皓及其三个儿子,成为现代鄱阳人耳熟能详的历史热点人物,这给我说他们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么鹦鹉学舌,重复别人多次重复的东西,要么回避,绕过他们走。可是,说鄱阳事又无法撇开他们,左右顾盼之下,我还是麻起胆子,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谈点自己的浅见。

洪皓,字光弼,公元1088年北宋哲宗元佑三年生,公元1155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病故。他与三个儿子同朝,在历史上享有“父子相承,四上銮坡之直;兄弟在望,三陪凤阁之游”的赞誉。为此我认为,“四洪”现象,不仅在鄱阳具有一定典型性,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尤其是洪皓,既是鄱阳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颇有代表性的案例。今天我想以一孔之见,就洪皓与鄱阳文化进行一些探讨,并希望得到教正。

众所周知,洪皓是公元1115年北宋徽宗政和五年,何栗榜进士。宣和年间曾任秀州,今天的浙江嘉兴司录。司录全称叫府司录参军,是负责民政司法的地方官。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春,徽钦两个皇帝被金军掳走。五月,赵构即位为帝,称宋高宗。高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便硬起头皮来重新启用受百姓拥戴的主战派李纲为宰相。实际上在赵构的骨子里,最担心的,还是真把金兵打败,迎囬徽钦二帝。果真这样,就是自己保住了皇位,也多了两个太上皇。于是他一味妥协投降,派出使节和谈,求金国罢兵息战,以苟延残喘。既然要与金兵求和,就得挑选一个合适的人,他认为洪皓“议论纵横,熟于史传,有专对之才”,也就是说洪皓具有使者的外交才能,这就把洪皓推进了水深火热,使这位爱国者从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到公元1142年绍兴十二年,历经了十三个年头极端艰苦的流放生涯。

洪皓在金国的流放地,主要是在冷山,今天的黑龙江五常市冲河乡东北,60华里处的大秃顶子山。这里条件很差,“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加上金统治者对他的虐待,生活极其艰苦。头两年不供食物,他们只得拾马粪取暖煮饭,挤在羊群里取温御寒,想尽办法顽强地生存下去。在这里情况下,洪皓始终保持大宋使臣的气节,忠君节义,不辱使命。

作为宋臣,洪皓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徽钦二帝的消息。他到金国的第三年,得知徽宗赵佶、钦帝赵桓羁押在五国城,今天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依兰县的消息后,便秘密派人送去奏章和桃梨粟面等物,暗示两个皇帝逃离束冕,并让他们知道,宋朝没有灭亡,赵构建立了南宋。不久,宋徽宗赵佶病逝,洪皓在得知这一噩耗后,日夜“北向泣血”,派人到燕山开泰寺建道场,为徽宗写《功德疏》。

金国女真氏上层集团准备攻打蜀中,洪皓知道后据理力争,他告诉完颜希尹:“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希尹以杀头威胁洪皓,洪皓说:“自当分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意思是说,本来我就想以死报国,考虑你不想失去具有国家实力的名气,作为使者,我不要你杀我,让我去投河,就说我自己掉进水中淹死算了。真可谓铮铮铁骨,大义凛然。

洪皓在流放期间忠贞节义、可歌可泣,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作为上有慈母,下有稚子为子为父者,他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母亲和骨肉,以致柔肠寸断,“老母八十漫磋予,男女有九赋采绿。固知我后恤不惶,人岂无情捐骨肉。万里一身只自怜,其谁高义哀茕独?”他的《使金上母书》,更是思亲情切,字字滴血。

洪皓不但是个顶天立地的人,而且还是个满怀仁爱的儒者。宋高宗邢皇后的姨父赵伯磷,被抓到北方后成了一名劳役,处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极度贫困之中,洪皓尽自己的能力周济;北宋名臣范镇的儿子流落北方为佣奴,洪皓与金人论理,使他恢复了自由之身;宋将刘世光的女儿,流落北方替人养猪,洪皓帮她赎身,嫁给良人为妻,改变了牧猪奴的命运……

作为大宋的臣民,洪皓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同胞做了该做的事也就行了。可是他不,他还以宽厚仁德之怀,向女真人传播中华文化,在当地条件艰苦,既缺纸又缺笔的情况下,利用大雪封山、长夜难熬的时间,取桦树皮作纸,鹿毛、羊毫绑在芦管上为笔,将当地出产的一种黑色滑石碾成粉末为墨,凭着记忆,“取桦叶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传之,时谓桦叶四书”。他将平生所学的儒家经典默写下来,教授“村人弟子”,致使对他一向苛刻的完颜希尹,也不得不敬重他的人品和才识,聘为家庭教师,“使教其八子”,希尹的孙辈,大多跟洪皓读书,“诸孙幼辈,聚之环堵中,凿困窦仅能过饮食,先生晨夕教授”。在他的授业下,完颜氏的后辈中才俊辈出,不少人学业有成,成了金国的栋梁之才。

这就是洪皓,这就是一个喝饶河水、沐鄱湖风全身浸透鄱阳文化的洪皓。他不是圣人,却有圣人之智,圣人之怀;他不是菩萨,却有菩萨之心,菩萨之善;他不是宠臣,却有忠君之诚,感恩之德;他不是孝子,却有至孝之情,至真之义。如果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剖析一下洪皓,就会发现这里有个让人弄不明白的向题,那就是在当时既不可能具有崇高理想,又不可能树立坚定信仰的时代,洪皓凭什么在绝境中支撑了十二年,之中做了那么多的大事、善事、好事,并且坚信能囬到自己的故国?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文化因素,一种只有饮饶河水,沐鄱湖风才能产生的文化因素——文化的自信。我为什么把洪皓身上所体现的行为,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因为我始终认为,鄱阳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个“平”字,这个“平”字,就是用水孕育出来的平民文化,具有平常之心,平静之境,平和之状,平等之姿,平易之态,平坦之怀,平凡之举,平淡之为,平安之求等元素。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知恩图报,只重智慧,不耍聪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深受儒家思想教化的文化精神。从吴芮、陶侃、蔡明远、熊本、彭汝砺、陶节夫、彭汝方直到洪皓,这种文化轨迹越来越清晰,其精神越来越明朗,越来越凸显。当然,之中也不乏吕用之、彭汝霖之流,但又都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因为文化是以道德为底线的,是智慧的凝结。而智慧与聪明的区别在于,智慧是学与识的结晶,是诚与实的积累,是文化与磨砺的合成。而聪明只是先天赋予的处事敏锐,它只有与智慧结合,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一旦过度滥用,就会视道德与良知而不顾,最后沦入浅薄与投机取巧的深壑。秦桧凭借的是聪明,洪皓凭借的是用文化浸润的智慧,他深知只有智慧才有前瞻性,才有自信度。聪明做不到,聪明的“自信”实际上就是侥幸。洪皓是集鄱阳文化精核于一身的智者,所以处惊不变,处劣不忧,使强者惧、弱者敬,最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其结果是:秦桧因聪明玩弄南宋而遗臭万年,洪皓因略显愚忠的智慧而流芳千古,这点己为后来底鄱阳人牢记。

洪皓的籍贯与他儿子、后代的成才

了解“四洪”的都知道,洪皓是他太祖父,也就是曾祖洪士良手上从乐平迁来鄱阳的,到洪皓已经四代。三代为籍,关于这个问题,洪皓的第二个儿子洪遵,在写他高祖洪士良的墓志中,说得很清楚:“高祖以朴野闻见不广,挈子若孙买宅郡城。”郡城在哪里?不用说是指鄱阳,而挈子若孙,孙是谁?洪皓的父亲。所以,在公元1185年南宋淳熙十二年,洪适女婿许及之所写的《盘州行状》中说:“本贯饶州鄱阳县”。而有些人说“四洪”是乐平人,这是违背历史常识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分歧呢?这与清同治年间篡修的《饶州府志》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宋史·洪皓传》中说洪皓是鄱阳人,《宋史》是元顺帝,也就是惠宗至正初完成篡修的,它为什么认定洪皓是鄱阳人?皇家档案。科举考试是很严格的,考生必须自己投状,这个投状不但要本人填写,而且必须地方政府认定。可以肯定地说,元史中洪皓的籍贯是毋庸置疑的。而当年主篡同治《饶州府志》的,是乐平人石景芬,这个人曾经当过安徽徽、宁、池、广四府的兵备道,相当于小军区的司令吧。凭着自己致仕前的职务,以官大一级压死马的“霸道”,强加给了“四洪”乐平籍贯,从此埋下了洪氏父子“户籍”争议的祸根。

我们先还是看看洪氏家族,是怎样从乐平迁来鄱阳的。洪皓的曾祖洪士良,种田兼小贩,经常往来于乐平鄱阳之间贩运,时间一长,看中了离县城30多里,现在属于三庙前乡一个叫滃港的地方,并以“零存整取”的,感情和物质投资方式,最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据洪适《盘洲老人小传》所叙,高祖洪士良,在滃港买地竖屋的过程是这样的:“舟过之,爱其水朝山绕,可卜居兆,于是每归必以鱼盐遗主人雷氏,世久浸熟,秋成则买谷百许斛,分寄诸家,尝置酒聚其族曰:‘诚惭岁以谷相溷,欲谋数丈地自作仓以贮可乎?’皆曰:‘诺!’”意思是想弄块宅基地。当时,雷氏家族中也有人站出来反对,终因众人同意,包括反对人自己的老婆,最后也不再阻拦。我们看看这个洪士良,一个平头百姓,一介小民,一生平凡无奇,却以时间和毅力,取得了反对者他老婆的支持,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什么是平凡?平凡就是坚韧。在谋划从乐平迁来鄱阳中,洪士良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他除了以普通人,平常心,平凡举,通过时间,通过行动,一步一步,最后达到目的之外,别无良策。洪士良买下滃港的地后,“立庾屋其上,为往来贮储地”。庾,露天的谷仓,实际上是做中转仓库。后来按洪士良所说:“葬我必以滃港仓下,后世青紫当不绝”,从此落籍鄱阳。洪士良为什么要以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滃港这块地呢?从洪适等的记载看,洪士良以上的家族,都是世代种谷植桑的农民。自洪士良开始经营小本买卖,从此走出了世居的那块天和地。特别是往来乐平与鄱阳之后,心中有了一个明显的对比,州治所在,无论读书的环境还是氛围,远比乐平要强。他知道,自己只能一辈子种田做小买卖,要想改变子孙的命运,就必须让子孙认真读书,跳出“农门”。于是他开始分步实施自己,向州治所在地进军的计划。如同现在的陪读一样,目的在子孙成才。我想洪士良之这样做,并以风水相告,传递的应该是另一种文化信息:以平常之心,行平凡之举,便能事与愿成。洪皓所继承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化精神。

大家都清楚,洪皓有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在这三个中,现代人最熟悉的是洪迈,因为他有一部叫《容斋随笔》的书,据说毛泽东非常喜欢,所以名气很大。其实在这三个人中,历史给予评价较高的还是洪遵。洪遵虽然也一度官至宰相,但仍不失平常之心,敢爱敢恨敢做敢为。下面,分别看看洪皓三个儿子的情况。

洪适,在这里“适”读扩,不读室。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南宋孝宗时,任司农少卿,司农是掌管钱谷货币的部门,少卿为副职,正六品,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待遇。累官尚书右仆射、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史,也就是当过副宰相、宰相。洪皓从金国南还后,对南宋朝廷的苟安很不满,尤其对抗金英雄——岳飞父子惨遭杀害深感痛惜,以至当着皇帝的面慷慨陈词,痛骂秦桧,结果打狗欺主,惹恼了高宗赵构,贬他回到鄱阳担任饶州知州。不久秦桧又命他的走卒罗织洪皓罪状,削夺官职,贬到广东的英州,今天的英德。洪适是个孝子,洪皓再次遭遇了流放,洪适也被株连罢官,于是携带眷属回到鄱阳,往来于江西广东之间,伺候年老多病的父亲长达九年之久。公元1155年南宋绍兴二十五年,洪皓复官,不幸于北归途中病逝,洪适直到三年孝服期满,才被重新启用。启用后的洪适,因为历经磨砺,民本思想更加浓重,在湖北、安徽任地方官时,办了不少的实事、好事。洪适对金石、文字有研究,被后人誉之为金石家。

洪遵,字景严,洪皓的次子。累官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枢密院都承旨、资政殿学士等职,至同知枢密院事。洪遵在三兄弟中,他是最有性格的一个,他性情耿介,处世认真,敢恨敢怨,毫无附丽俗气;敢爱敢怜,胸怀恤民浩气;敢治敢管,慨然一腔正气;广着博论,充满经世儒气。与秦桧的儿子同事,别人抢着拍马屁,他不齿一顾;担任地方官,他不是抓农业生产就是忙着修水利,所到之处的老百姓,争先为他立生祠;任建康府知府时,他对不服管理的皇室卫兵,也敢开刀肃饬;洪遵广采博识,好学善思,着书立说,显有文名。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勤政为民,清正廉明,深受百姓拥戴。他不但善于理财,而且还是古代有名的钱币学家,他着的《泉志》,为后来的钱币收藏家们看重。据说,清代着名戏曲家、《长生殿》的作者洪升(昇),是他的后裔。

洪迈,字景庐,别号野处,洪皓的幼子,官至端明殿学士。洪迈是父子兄弟四人中,惟一的主和派。曾经在出使金国时,差点被拘留。洪迈的学识渊博,自经史百家及医卜星算,都有论述,尤其熟悉宋代的掌故。他在南宋前期,以才学广博雄视一时,代表作有《容斋随笔》和《夷坚志》。《容斋随笔》于公元1163年宋孝宗隆兴元年开始撰写,几乎用了半生的精力萃成。《夷坚志》也是影响后代的一部力作。洪迈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公元1166年孝宗乾道二年,因赵构命他出使金国未果免除职务,免职后的洪迈,对故乡的情况有了更深了解。当他知道,鄱阳因历来产金而造成的贡额过重,致使乡亲不堪负担一事后,复官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朝廷上《减贡金答子》,使鄱阳的贡金数,由一千两而减为三百两。

现在,我们大家普遍知道的,是洪皓和他三个儿子。然而,在《宋史》中留名的,还有洪家的另一代人洪芹。洪芹是洪适的曾孙,南宋理宗和度宗时间的人。他不但人品好,也很有才气,丞相程元凤说:“当今地望无逾洪芹者”,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但是,更为可贵的他敢直言。“慷慨敢言,天下义之”,即使因此遭遇不公正待遇,也“怡然自适”。

通过上面对洪氏家族的简介,我想这个曾经在两宋显赫一时的家族,是最能体现鄱阳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他们自洪皓到洪芹,始终保持的是那种普通人,即平常人的心态,以平凡之举,也就是有良心、有头脑、有眼光、有骨气、有胆识,身处政治漩涡之中,不取巧,不钻营,不结党,不弄权。不仅不以丧失道德和良知,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且都是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地做官为人。他们身上闪烁的,正是走向成熟的鄱阳文化风采。

姜夔——鄱阳文化的一道彩虹

同类推荐
  • 天佑大周

    天佑大周

    如果后期的张士诚没有那么不问世事,如果张士信不再愚不可及,如果朱元璋没能赢得最后的胜利,那么接下来的历史该是怎样的,而世间没有如果.....
  •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1部)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1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弘治天下

    弘治天下

    一个是现代人眼中低调的中兴之主,一个是独享一夫一妻制的传奇皇后,真正的历史永远不像史书上的文字那样平静,皇帝皇后也有热血青春。
  • 回到清朝当驸马

    回到清朝当驸马

    穿越到清朝,大小姐,小宫女,公主……手到擒来……即便是霸气四射的皇帝,都忍不住要夸一句:“卿真乃吾大清之福啊!”
  • 海洋霸权时代

    海洋霸权时代

    意外的被时空断崖的守护部队选中,肩负着振兴华夏的重大使命,何逸在与英国,德国,法国以及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周旋中,得到了一系列的利于自身发展的技术,在晚清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结合了一切可以结合的力量,打击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邪恶势力,在未来的海洋霸权争夺中确立了前无古人的巨大优势,属于华夏民族的海洋时代到来了!
热门推荐
  • 最强护花使

    最强护花使

    成风!一名孤儿,三岁时被一位神秘老人收养,十二年后,老人去世,成风也在老人临死前,将其托付给一名隐世的绝世高手收养,经过十年磨练,成风逐渐迈上强者行列,而在一个炎热的季节,成风却被其派到陆丰市保护二名大学生,这等意外的任务却是引起了成风的注意,在这时间的推移下,成风只身一人来到了繁华,强盛的陆丰市。。。。。
  • 廉明公案

    廉明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近身武神在都市

    近身武神在都市

    先天之下,后天如狗,十二玄门,人中之巅。神秘少年,出师下山,武戏花都,医路通天。拳打狗少恶霸,脚踢枭雄权臣,谈笑间,美女尽折腰。江山在手我不看,万紫千红娶回家!
  • 地下王朝

    地下王朝

    一个剑与魔法并重的世界,一条神秘徽章里的乌金飞龙一只从万兽坑从爬出来的战兽会对这个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一个被神秘闪电洗礼过的少年,怎么从一个流氓头子,到建立了庞大的地下王朝,成为大陆黑暗中的王者?
  • 与妈妈的八次通话

    与妈妈的八次通话

    取材新颖,语言精练,情节曲折,人物生动,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与妈妈的八次通话》收录的作品或让人潸然泪下,或让人捧腹大笑,或让人陷入沉思……表现方式、语言表达、思想深度、内容承载均可圈可点,符合大众阅读口味,特别适合学生阅读。阅读此书,你会在放松心灵的同时,收获一份感动,领悟一份幸福。
  • 豪门爱恋:权少的夺爱契约

    豪门爱恋:权少的夺爱契约

    她曾爱上了他,可他却只是利用了她去完成自己的霸业,他在新婚之日杀了她的家人,将她抛弃。可谁知再次相遇时会是这样的场景……当某女被某男压在床上时,她用手他的胸膛,防狼般的说:“走开!”某男邪笑道:“你放心,我对你没兴趣……”某女叹了口气。然,某男接着道:“我只是对你没穿衣服的样子比较感兴趣而已。”某女:……
  • 金阳下

    金阳下

    余奎吾静静地看了一眼太阳,耀眼而又明亮,然后他低下头,给自行车开锁。
  • 从吕布开始

    从吕布开始

    离去的神明迷路了?赢正聚九鼎,通大神术,掌时空门。想要成圣,想要回归祖地,也就是地球。留下买路钱吧!不给?那就算了!我们都是斯文人,怎么能打打杀杀的呢?聚吕布、白起、李玄霸、郭靖、李寻欢……直接灭了丫的!
  • 逆天升

    逆天升

    一个跳了楼的人,死了?没死?遇到了一个不靠谱的师傅,不靠谱?还是无敌?再次回来的他又将怎样的潇洒一世,是在世俗,金钱,美女,中迷失还是坚持本我?师傅的意愿他能否达成?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却又突生异变,他到底又有怎样的特殊身世.......
  • 修仙界之病毒入侵

    修仙界之病毒入侵

    漫漫修仙路,谁主沉浮,,,修真界遭受了病毒的入侵,万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修真文明变为了残暴血腥的世界,,,当然对于从小就是孤儿的主角来说,或许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