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3900000013

第13章 隋——五代十国 在成长中发展(5)

续顾况之后,给鄱阳影响较大的是诗人张籍。张籍也是江苏苏州人,出生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死于830年大和四年。尽管目前找不到张籍到过鄱阳的依据,但从他的诗中隐若总让人感到,他至少对鄱阳是有过研究的,并由此推断他曾经来过鄱阳。他有一首诗叫《答鄱阳客药名诗》:“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虽然这是一首打趣的诗作,奇怪的是他将鄱阳特产半夏,写进了诗里,可见对鄱阳十分熟悉。还有一件事,他堂弟张蒙来饶州任职后,因为张籍的关系,使当时有名的诗人纷纷唱和,之中有姚合、贾岛、章孝标等。尤其是张孝标那首七律《送张使君赴饶》,收进了清朝刊印的《江西通志》。诗是这样写的:“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江寒鱼动枪旗影,山晚云和鼓角声。太守能诗兼爱静,西楼见月几篇成。”饶阳,是唐朝时一些文人对鄱阳的昵称。更为有趣的是,张籍死后仍与鄱阳人结下不了情缘。南宋时期,鄱阳人汤中(字季庸),用京藏公元1085年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张籍诗的写本,兼以其他本校定,编成了《张司业集》8卷,由魏峻(字叔高)在苏州刊刻,这才使得他的诗能够比较完整地传世。

此外,还有在鄱阳寓居过的诗人戴叔伦。

上面所说的唐代诗人都还不算顶尖人物。唐朝顶尖诗人中,白居易多次途经鄱阳去浮梁看望自己的兄长,写过《将之饶州,江浦夜泊》的诗。再一位就是李白。对李白是否来过鄱阳,至今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但从李白《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的叙事中,可以认定他是来过鄱阳的,诗中的“吴江对楚岸,彭蠡当中洲”句,没有亲历是写不出来的。吴江指的就是鄱江,那时鄱阳湖还在长山、康山以西,他如果没有来过鄱阳,是无法写出如此准确的地名和方位。还有那首《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的诗。韦公者,开元间饶州太守韦玢。李白送昌峒是在秋天,《秋日》诗中的场景也与鄱阳吻合,所以我推测他是来过鄱阳的。

到了晚唐,一位和尚诗人贯休两次走进了鄱阳。贯休第二次来到鄱阳的时间,是黄巢军洗劫鄱阳后。那时,他对十多年前的鄱阳印象很深,然而这次则是“鄱阳古岸边,无一树无蝉。路转他山大,砧驱乡思偏。湖平帆尽落,天淡月初圆。何事尧云下,干戈满许田”。尽管这首《鄱阳道中》描写的景况,并不十分荒凉,然而在出家人眼中,已经有了另一番味道,这块和平的土地上,也曾经有过战争的硝烟。

吉中孚、大历才子与鄱阳

说到唐朝经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成长,不能不谈到唐朝时,为鄱阳增添不少光彩的鄱阳人——吉中孚。吉中孚不但是鄱阳在唐朝的唯一位进士,而且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人会奇怪,唐朝考进士有那么难?要了解这个情况,我们先搞清唐朝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严格地说,源于两汉至南北朝的察举制度,大抵萌芽于南北朝,开始于隋朝而完成于唐朝,是唐宋以后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两大类,一类是制举,一类是常举。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临时性考试,主要是寻求非常之才,考试科目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以应试,但不经常举行,每次录取的人数不过一两个人,多的时候也只有五六个人。常举是定期举行、科目有规定的考试,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德、明算、道举、童子等科。其中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重要。唐朝常举中以秀才一科等第最高,要求也特别不同。士人,就是读书人怯于应试,不久就废除了。其他杂科如明算、明德又为士人所不耻,都不愿去应试,只有明经和进士成为主要科目。然而,明经考试,分帖经就是从经书中提出一句,命考生把上下文默写下来;墨义就是把经文连注疏,也就是对经书的注释,全写出来。说到底主要考考生的死背硬记功夫,渐渐地被士人看不起,甚至连皇帝本人也讽刺这个考科。考进士不同,既有帖经,诗赋,又有时务策就是政治论文,尤其是诗赋。“唐以诗取士”,所以唐朝的诗歌成为中国文学的发展顶峰。我说这些,目的就一个,想让大家知道,唐朝考进士很难很难。在唐朝,我们江西在近300年里不过考取了69位进士,要知道那时江西人口已经达到2-300万人,在这些可数的进士中,鄱阳的吉中孚不仅是69人中的一个,可以称得上凤毛麟角吧。不仅如此,他还是大历年间的十才子之一。

那么,什么是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十位有名的诗人,他们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这十位才子是根据《新唐书·艺文·卢伦传》中认定的,后来有人去掉了韩翃、崔峒、夏侯审,加进了郎士元、李益、李嘉佑和皇甫冉,这样反成为11位才子了。为什么把这十个人称作为“才子”呢?这是因为这十个人的诗歌风格,不但基本上是以写自己个人,日常生活的闲雅情趣为主要对象,而且多是应制,也就是指定时间、指定内容的“遵命”之作,但在后代文学史上地位并不高。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才气,这里。我不妨引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安诗话》的一段话:“诗之兴衰,系于人之才与学,不因上之所以取也。唐人所取,五言八韵之律,今所传省题诗并不工,今传世者,非省题诗也。”杨慎对唐代既重视诗,又忽略对诗创作的基本要求,作了精辟的评论。“诗言志”,需要有感而发。如果硬性规定,在指定的时间内做出一首诗,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只能是临时拼凑,应付了事。这样就无法出写好作品,这也就是他们没有传世佳作的原因。不过,他们的才气还是不容否定的。

大历才子中,有一半人来过鄱阳,卢纶、钱起、耿湋、苗发、李端。有的曾在鄱阳任职、寓居,有的旅游走访,李端任过饶州刺史,卢纶一度在鄱阳寓居,苗发在乐平担任县令,并都留下了写鄱阳的诗句。如在第五琦任饶州刺史时,耿湋来到鄱阳拜访,并写下《奉和第五相公登鄱阳郡城西楼》的诗篇,对鄱阳在唐朝中期一派安定平和的景象,称赞不已:“晓肆登楼目,春销恋阙魂”,“夕阳移梦土,芳草接之相源”,“童牛耕废田,壕木绕新村。野步渔声溢,荒祠鼓舞喧”等等。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在入官前,曾在鄱阳寓居了一段时间,他对鄱阳的感情很不一般,多年过去,仍无法忘记在鄱阳的日子:“因浮襄江流,远寄鄱阳城。”意思是说我本山西人,随着襄江顺流而下,来到离家很远的鄱阳寄住。关于钱起,我这里还想多说几句。大历十才子中,钱起的诗名稍高,至今仍有一些警句类的诗句广为流传,如“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竹怜新雨居,山爱夕阳时”之类的。而钱起是否来过鄱阳,至今未找到诗文。不过,从宋代几位历史地理学家的典籍中,都提到他有写鄱江楼的诗。如《方舆胜览》说:“鄱江楼,在南城上,唐有此名,有钱起诗”;《舆地纪胜》说得更具体:“鄱江楼,唐钱起有《陪史君叔鄱江楼宴郑中丞》诗。”可是,查遍《全唐诗》又找不到钱起与鄱江楼相关的诗,历代县志也没有收录。这应该是个遗憾,希望涉猎广泛而又关注鄱阳的人,能帮助找到这首佚诗。此外,大历十才子中的李端,任过饶州刺史,李端是李益的哥哥,卢纶是李益的妻兄,李端、李益都曾任职鄱阳。在李端饶州任职期间,吉中孚曾经新授了官职,并辞官回到鄱阳。这时,李端便写下《送吉中孚拜官归业》诗:“南入华阳洞,无人古树寒。吟诗开旧制,带绶上荒坛。因病求归易,沾恩更隐难。孟宗应献鮓,家近守渔官。”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吉中孚是个并不贪图荣华富贵和官职高低的人。诗中说的孟宗是三国时人,以孝着称,这里说,吉中孚品行端正,孝悌为重,升官后考虑到母亲年迈,便辞官归业,归业指归正业也就是农业,属急流勇退。可见,从唐朝起,鄱阳人就具备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鄱阳湖之名开始走进诗歌

近些年来,我们常常说:鄱阳湖因鄱阳得名,鄱阳因鄱阳湖扬名,那么,这种扬名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

众所周知,鄱阳湖是自隋朝起才以鄱阳得名的。此前就有东晋诗人谢灵运,笫一个写下咏鄱阳湖的诗,那时他写的诗就叫《入彭蠡湖口》,他之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个湖还没有新的名字。可是,在湖以鄱阳作为湖名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还是习惯称她为彭蠡湖,这种称呼在唐诗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差不多延续了两百多年。只要翻开《全唐诗》就可以发现,从盛唐到中唐都有人写过这个湖,也就是说,唐朝的诗人们,早已把目光从洞庭湖转移了过来,但仍没有人用鄱阳两个字,来取代那个原本改变了位置,并且早已不存在的湖。这些诗人们包括第一流的诗人李白、白居易和李颀等。直到晚唐,鄱阳湖之名才正式走进了诗人的篇章。

在唐朝,又是谁第一个以彭蠡之名,将鄱阳湖写入诗的呢?根据我对资料的掌握,是唐玄宗时当过右宰相的诗人张九龄。张九龄是广东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不但是第一个写鄱阳湖的诗人,又是开凿大庾岭,打通广东另-条北上通道的重要人物。正因为他打通了从大庾岭经江西北上的道路,这才使他目睹了这个年轻湖泊的风采,写下《彭蠡湖上》的诗:“沿涉经大湖,河流多行泆。决晨趋北渚,逗浦己西日。所适虽淹旷,中流且闲逸。瑰诡良复多,感见乃非一。庐山直阳浒,孤石当阴术。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象类何交纠,形言岂深悉。且知皆自然,高下无相恤。”诗中说:我从岭南沿途跋渉来到大湖,那么多的河流,任着自己的路径放纵地畅流。我选择了一个早晨,走进了湖北面的一块陆地,居然流连忘返到日近西落。这个湖由于太大,反不像我想象中汹涌澎湃,奔腾湍急。使我想不到的是,湖中各种奇异变化,真让人感慨不已。水之阳的庐山耸立湖边,突兀而起的湖岛,任水缠绕。眼前的一切是如此自然,如此和谐,如此壮丽,以致使人对山和湖的高低,不再认为是种差别。张九龄这首七律,可以说是首描写唐朝时,鄱阳湖原生态的绝唱。遗憾的是他把鄱阳湖的名称,依然写作为彭蠡。好在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把一千多年以前,鄱阳湖的湿地风貌,经过搜索复制后,粗略地加以还原。

继张九龄之后,又有李颀、顾况等其他诗人,写过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这个湖。然而,用鄱阳两个字作为湖名入诗的,是晚唐时期的大诗人韦庄:“四顾无边鸟不飞,大波惊隔楚山微。纷纷雨外灵均过,瑟瑟云中帝子归。迸鲤似梭投远浪,小舟如叶傍斜晖。鸱夷去后何人到,爱者虽多见者稀。”诗的题名就叫《泛鄱阳湖》。这首诗,不仅开创了将鄱阳两个字作为湖名入诗的先河,而且全诗充满了对这个湖的深爱之情。诗人以写鄱阳湖景为主线,最后回到了感慨:“爱者虽多见者稀”。毕竟,这个湖太年轻了,到诗人写她时,也不过两百来年,何况当时她处在变化时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对她望而畏,敬而远之。但是,这个湖对于韦庄,她的浩瀚、她的宽阔,那是别的湖无法可比的。诗人才离开湖的西岸,便感受到湖的无边无际,在这水的世界里,想看见一只飞鸟也很困难。湖西岸的山,眼看着越来越小,而这只载着失意文人的皮阀小艇,在雨过之后,让西斜的太阳-照,就象一片飘泊的树叶。还有头上飘渺的云天,诗人分明看见那是尧的女儿从上面归去。

对于韦庄,我稍微多说几句。韦庄应称得是诗歌世家出生,他是大诗人的后代。很多人都记得那首“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滁州西涧》诗吧,这首诗的作者韦应物,就是他的曾祖父。韦庄自己不但善于作诗,而且是出色的词家,他与晚唐的另一位词人温庭筠齐名,被后来人称作为“温韦”,并且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词作风格。不过,他在政治上只属于大器晚成。晚唐时并不得志,68岁那年,总算让他在五代十国的后蜀王建朝廷,熬上了宰相职务。

在晚唐,还有一位着名的和尚诗人,也以鄱阳两个字作为湖名写入了唐诗,这个人就是贯休。从年龄看,贯休大韦庄三岁,照说贯休应该排在韦庄之前,我为什么反将韦庄,列为第一个写鄱阳湖的诗人呢?根据我的判断,我认为韦庄,以鄱阳两个字作为湖名入诗,稍早于贯休。

贯休写的是一首五律《春过鄱阳湖》:“百虑片帆下,风波极目看。吴山兼鸟没,楚色入夜寒。过此愁人处,始知行路难。夕阳沙岛上,回首一长叹。”诗人无愧是出家之人,他虽然是在春天横渡这个大湖,眼里的景观和心中的所思,却是军阀割据,战乱不断,民无安宁,让人愁肠的国家和人民。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在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昭宗乾宁年间,这位本是浙江人的贯休,开始在金华出家。但是,贯休虽然出家了,却不出世。面对用世无望的处境,西行经鄱阳渡鄱阳湖去庐山归隐,于是有了这篇感慨之作。以我们现在的目光看,不管贯休当时写诗的目的和心情怎样,他毕竟将鄱阳之名作为了湖名,至少可以这样说,多次到过鄱阳的贯休,对鄱阳是有着一定感情的。

虽然,在唐诗中只能找到这两首,冠以鄱阳两个字的咏湖之作,但从中也能看出,那时的鄱阳湖,已经为迁客骚人所重,也正是从这时候起,鄱阳湖正式开始履行了,为鄱阳扬名的使命。更让我们感到奇巧的是,这两首写鄱阳湖的诗,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首是写由西向东行的感受,一首则是由东向西行的感慨。韦庄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因为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危机四伏,农民起义大风暴即将来临,他多次应试不中,于是游历江南,访僧垂钓,过着五陵游客绿醅红袖的风流生活。这首诗,就是他由西东行,到江西的登临凭吊之作;而贯休也是在郁郁不得志时,准备退避山林到庐山去隐居,由东西行,途经鄱阳湖的感叹之篇。不管什么原因,可见在唐朝末年,这个湖的鄱阳之名,正在不知不觉中被文人们接受,并进入了作品。

程长文、郭常和吕用之

在唐朝三个鄱阳人必须要说,一个叫程长文,一个叫郭常,一个叫吕用之。前两位是鄱阳人的骄傲,一位是民间女诗人,一位是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的医师;后者让鄱阳人汗颜,这位先生不但是位方士,方士就是那些热衷鼓捣神仙术的巫师,而且特别喜欢玩弄权术,在历史上名声很不好。结果,两个入了县志,一个虽然在正史上出现过,且遭到鄱阳人唾弃,并被遗忘。

先说程长文,她之能在一千多年里被人们记住,主要是三首民歌体七言诗,选进了《全唐诗》。一首长诗《狱中书情上使君》,一首律诗《铜雀台怨》,一首绝句《春闺怨》。尽管,《全唐诗》对她的介绍仅9个字:“程长文,鄱阳女,诗三首”。但这三首诗,尤其是长诗《狱中书情上使君》,使我们知道了一千多年前,鄱阳曾经有过一位如此有才华的女子。诗是这样写的:

妾家本住鄱阳曲,一片贞心比孤竹。当年二八盛容貌,红笺草隶恰似飞。

尽日闲窗刺绣坐,有时极浦采莲归。谁道居贫守鄱邑,幽阁寂寞无人识。

海燕朝归衾衣寒,山花夜落阶墀湿。强暴之男何所为,手持白刃向帘帏。

同类推荐
  • 大明帝皇

    大明帝皇

    至正年间,天下英雄烽烟四起,纷纷自立为王,反抗朝廷。天降奇才,拯救万民于水火,看他如何一统江山。。。。
  • 茶道佳人之神农茶典

    茶道佳人之神农茶典

    现代世界的美女特工,在一次任务中受到创伤,意外的穿越到了一个类似于周朝的世界,从此她开始了一段妙趣横生的旅程,没事和圣后喝喝茶,偶尔找突厥人聊聊天,闲了跟狄大人探探案,有疑问就找元芳,问问他会怎么看……
  • 大国梦想

    大国梦想

    1、兼具小说美感的所有元素和信史的多重功能。2、将一段被误读的历史和一个被误读的帝王,真实客观呈现。3、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塑造典型人物。4、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历史依据,所有的情节都符合生活的逻辑。5、以史诗的恢弘巨制,揭示历史发展最本质的规律。
  • 音殁

    音殁

    一个女人的传奇,一个时代的悲剧,在爱情面前有谁都不是自己。时代,左右了所有人的命运
  • 三国之最终梦想

    三国之最终梦想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意外到来的人,怀揣着对这个时代的向往,许下最终梦想!
热门推荐
  • 琉璃浮世

    琉璃浮世

    她,安琉璃,杀人无数,朋友很少,她一直相信有真情,却因为组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穿越后她决定要为自己而活,于是她遇到了他们。/他,默默为她付出,不求回报,就算所有人都不相信她,他依然相信她。/他,喜欢在她面前表现自己,想要给她最好的一切东西,所作所为不过是希望她眼里有他,在面对她时经常口是心非。/他,霸道冷酷,很少说话,对什么事漠不关心,遇见她后用行动来回复她的每一句话,愿意为她改变。/她这一世究竟是手挽多位美男,还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亦或是孤身终老。
  • 丫头好甜:恶魔少爷的专属萌物

    丫头好甜:恶魔少爷的专属萌物

    “唔……你居然吻我。”贝幽幽害羞地说“你害羞什么,又不是第一次了。”某恶魔若无其事地喊道。“权少秉,你变态。”“这也叫变态,我让你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变态。”于是某恶魔就把她抱在了床上,然后……
  • 重生之忆苓

    重生之忆苓

    上辈子张钰阳从一个农村兵一步步从小兵走到了高位,在部队里他是部下眼里的好领导,是战友眼里的好兄弟,在家里他是孩子眼里的好父亲,是妻子眼里的好丈夫,但惟独他在那人眼里是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是抛弃槽糠之妻,毒杀亲子的陈世美,看着那人从曾经单纯善良的少女变成一具腐尸孤独凄惨的躺在那冰冷的停尸间里,知道真相的张钰阳正真体会到了什么叫“悔”那滋味竟然如此的痛彻心扉
  • 神衣白言之圣者无惑

    神衣白言之圣者无惑

    神衣白言,圣者无惑生命如歌,如花,如梦,亦如蝶如地狱的镇魂曲,如被摧残的花,如伊斯特之梦,亦如支离破碎的蝶!“你相信无尽轮回么?人类!”神明如此问道“我不相信,我只相信我所看到的!”他如此回答“那么,愿你能平静的度过这一生”神明如此祝福道他点头,终于从睡梦中醒来他记得,今天开学他一看闹钟,大惊!不好!迟到了!这不会是。。。
  • 神界遗弃者

    神界遗弃者

    宇宙之大无边无际次元之多无穷无尽.世界广袤无垠一个从末世中走出来历神秘的少年.一个精彩绝伦万族林立的奇异世界.随着身世之谜疑的渐渐浮出少年又将何去何从...........且看神界遗弃者我将带你揭开一切!
  • 后悔药,你只有一粒

    后悔药,你只有一粒

    死了之后,看见了所有事情的真相。想见的人再一次回到你的身边,很遗憾,你无法去触摸他们,只能看见他们走过来,再从自己的身体穿过,后悔吗?结束自己的生命再给你一次机会,保护好你爱的人
  • 神图天道

    神图天道

    凌默从他十岁失去父母,妹妹失踪之后,虽身为天弃之体,却开始修炼起了武道之路。他一路走来,经历了同龄人所不曾承受的痛苦煎熬。天绝山上他被迫坠入传说中有去无还的葬魔谷,却是遇到了一个真尊级的师父,还有那神秘的神图。有了神图,凌默不再受天弃之体的控制,本身天资异人的他,从此开始了武道之路上的疯狂输出。
  • 百战成枭

    百战成枭

    命运将两个倒霉蛋死死的绑在了一起,从此,这个世界的格局悄悄改变了。
  • 元灵之星

    元灵之星

    元素,乃沟通天地之物;吸取天地精华元素星,是为掌控元素者。当十星合一时,即可拥有毁天灭地、撕裂空间的能力,超脱位面的束缚,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遨游自如……神秘的星灵大陆上,少年王晓奕,又能否完成他的使命,拯救万物生灵?
  • 篮筐之上

    篮筐之上

    “教练,我想打球!”三分线外,齐铭已经连续投中了八个球……但是最后一个球,他开始紧张了!教练同意他加入了篮球队,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失去理智的愤怒目光中,是否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