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4000000005

第5章 侑酒与戏工——昆曲之繁盛(2)

首先是剧本内容通俗,结构新颖。西施美女与吴越争霸这一故事在江浙一带家喻户晓,而且各种传闻交杂,总之这个故事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像《白蛇传》之于今天的我们,这点使故事本身具有深厚的观众基础。在《浣纱记》之前,元杂剧也给予这一故事很多的关注与改编,如元杂剧《伍员吹箫》、赵明道的《范蠡归湖》、宫大用的《越王尝胆》以及南明戏无名氏的《浣纱女》等,但都未引起广泛的影响与关注,就像白蛇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但让你说相关的电视剧,可能你只能记起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而实际上关于这个故事的电视剧不下五部。同以往的杂剧相比,《浣纱记》以人们熟知的政治斗争为背景,拓展戏剧场面,突破南戏以来的生旦格局,以西施和范蠡的悲欢离合为情节发展的主线,串演成四十五出剧。剧情的进展尽量将画面展开,利用浩大的场面去叙说西施这一历史美女与文财神范蠡的爱情,标准的才子佳人戏,而勾践、夫差、伍子胥都各自有专场的戏,从而充分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最为出色的是最后一出戏《泛湖》,它在剧情上突破了以往剧目中大团圆的结局,让功成名就的范蠡和成功完成潜伏任务的西施,在“烟景迷离、望不断的太湖水”上泛舟而去。虽然这一结局也在各种传说中出现过,却是第一次在舞台上出现,从而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在那烟水云雾间美女才子相伴而去,像一幅山水画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场面上将雅致之美做到了极致。由此可见,创新能否成功在于你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改造传统,而非单纯地将传统扔进故纸堆。

其次是剧本的文采过人,《浣纱记》文笔华彩,字字珠玑。当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的王世贞与梁辰鱼同为太仓人,并与之交好,在《嘲梁伯龙》一诗中戏谑梁辰鱼的词“吴闾白面游冶儿,争唱梁郎雪艳词”,意思是说当时社会上的所谓小资们都以看梁辰鱼所写的词为荣,就像有一阶段中国的小资们歌必听王菲的、书必看村上春树一般。虽然王世贞之言为戏言,但说明了梁辰鱼所作的词在当时非常流行。下面就让我们看一段《浣纱记》中《别施》中西施与范蠡的对唱。

[琥珀猫儿坠] (旦)秋江渡处,落叶冷飕飕。何日重归到渡头。遥看孤雁下汀洲,他啾啾,想亦为死别生离,正值三秋。

[前腔] (生)片帆北去,愁杀是扁舟。自料飞分应不久。你苏台高处莫登楼,怕凝眸,望不断满目家山,叠叠离愁。

这些文字既不高深,又不低俗,雅致处与剧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雅俗共赏。

第三点就是运用了革新后的昆山腔,即向魏良辅学习新腔,并将其运用到整场剧目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然,时人也多有恶评,认为辞藻过于华丽,场面过于宏大,从而助长了崇尚华靡之风气。这些评价都有其恰当之处,值得不同时期戏剧研究者重视,但不能否认《浣纱记》对于昆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至今《回营》、《寄子》、《打围》等仍是昆曲舞台上的保留剧目。

在明代的嘉靖末、隆庆、万历初这一特定的时期,将昆腔新声搬上舞台演戏,很难说《浣纱记》是第一部,但可以说《浣纱记》是最成功的一部。据万历初刊刻的《八能奏锦》,这一时期尚有《红拂记》、《玉块记》、《狮吼记》、《玉簪记》等用昆腔演唱,或用昆腔新声唱,但有的戏可改调歌之,唯《浣纱记》不能改调唱。自此,清柔而婉转的昆腔新声随着舞台演出传遍大江南北,新创作的昆腔传奇也不断涌现,开创了昆腔传奇的新时代,并由江中地区扩展到整个江南,继而随着江南文坛在仕途上的发展传播到北京,使整个中华大地戏班都以昆曲为主打,奠定了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清初,由于清政府禁止士大夫私养乐伎,因此家庭戏班逐渐衰落,职业戏班却日渐增多,以满足士大夫娱乐的需求。同时,据一些文献记载,当时虽然官吏不敢私设家班,但很多官吏在官府置备了戏班。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清王朝开始进入太平盛世,物质财富逐渐增多,而且由于康熙本人对于戏剧的喜爱,数次下江南都要观看昆剧,因此,在家班日趋衰落的同时,职业戏班却进入了繁盛时期,昆曲由以清工为主的阶段进入以剧工为主的阶段。

康熙朝廷开始设置“南府”,专事管理宫廷音乐和演剧,昆曲也因此得到格外的重视和欣赏。从懋勤殿旧藏“圣祖谕旨”的档案中,可知昆曲和弋阳腔在宫中同样得到重视,“各有职掌,岂可一日少闲”,而对于昆曲则更为欣赏,赞曰:“当勉声依咏,律和声察,板眼明出,调分南北,宫商不相混乱,丝竹与曲律相合而为一家,手足与举止眼转而成自然,可称梨园之美何如也。”宫中弋阳腔较弱,以昆曲演剧为主。昆曲演员和教习是由苏州织造府选送的,康熙帝几次南巡到苏州,也会亲自挑选昆伶和教习。据清王载扬《书陈优事》,记第二次康熙南巡,江苏织造以寒香、妙观诸部承应,得到嘉奖,就于每部各选二三人供奉内廷任教习。其实,早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首次南巡到苏州,在工部衙内就叫唱戏,工部即传民间昆班演了《前访》、《后访》、《借茶》等二十出戏,半夜始歇。次日又看戏至中午。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五次南巡到扬州,两淮盐院忙着“进宴演戏”,到了一日不可无戏的程度。康熙爱看昆曲,在宫中也有女乐,传下来的南府档案中有份演剧《穿戴提纲》,记有三百多出昆曲折子戏的穿戴,绝大部分是那时所演剧目。康熙还命人修改演出剧本,如嫌《西游记》原本“俗气”,南府改定十本后方始进呈。除此之外,已出现了应节令之戏,点缀升平。

中国有上行下效的传统,既然不能与皇帝穿同样的衣服、叫同样的名字,那么与皇帝有同样的爱好似乎就可以将自身的地位与品位提升,清朝皇帝既然爱好昆曲,很多朝廷的新贵族亦有置备家班的,曹寅的家班在当时很有名。官僚士大夫之家如有喜庆宴会或款待宾客,大多招职业昆班演剧。在京的职业昆班也日见增多,有的也就成了京城名班,如聚和班。更为重要的是,北京首先出现了戏园戏馆,昆班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如太平园。国忌日演《长生殿》,就是由聚和班在太平园演出的。

自清初到康熙年间,由于政治、经济和职业戏班流动的原因,昆曲在全国的流布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甚至在很偏远的地方也出现了昆曲演唱,所谓“吴歈盛行于天下”也不是虚妄之辞。清初“三藩”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分别留镇云南、广东、福建,割据自立,三藩王府都置有昆班。昆曲在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的流传,跟三藩倡演昆曲有一定的关系。在福建,因昆腔的流传,地方的语音声腔亦受到了影响,恰如侯官人张远《闽中杂感》诗云:“却喜儿童语音变,南腔北曲乱交加。”又有季麟光游福州幕府时所作《许月溪园亭看演邯郸梦》唱和诗,可知在闽南文人雅士欣赏昆曲也是风雅之事,从而也不乏编写昆曲传奇之人。在云南,就有浪穹人何蔚文,南明永历朝进士,曾著昆曲传奇五种,传奇《缅瓦十四片》,写永历帝逃亡缅甸阿瓦,被吴三桂捕归绞杀于昆明一事。据昆明梨园会馆碑记,康熙四十年(1701年)时昆明有石俯班、长乐班、大攒班、左小班,还记有班主名字,很难确知这些戏班唱什么腔,其中左小班很可能是唱昆曲的。在两粤地区,明万历年间就有昆腔流传,后来便消歇了,清康熙年间随藩王尚之信又在两粤初兴起来。据清潘耒《再与石濂书》,有吴中和尚石濂者,曾将昆曲祥雪班送往安南(今越南),后又到苏州买优童十二人送去安南。

四川是昆曲流布的重要地区。据《长生殿》吴舒凫序,康熙年间《长生殿》演出后影响很大,传闻益远,各地互相教习,优伶能演此剧者身价也就上升。吴舒凫友人游四川,就多次见到此剧的演出。据清李调元《雨村诗话》、张邦绅《锦里新编》等,康熙末期,向日贞太史,14岁时在成都被人骗入梨园学唱昆曲,后又听说在重庆某班演旦角,很有名气。其兄寻踪至重庆,由太守资银五十两赎其身,向日贞始脱离戏班。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向日贞进士及第,授庶吉士。可见那时成都、重庆等地都有职业昆班的活动。河南开封也有流动昆班的演出。据清陈维崧《迦陵词》中的[贺新郎]题词,作者曾点明康熙年间在开封看到延秋班演出昆曲,并认识其中一伶人乃是苏州陆郎。开封昆班班主常不惜重金到苏州请教师,招优童,上南京置行头,以提高戏班的演戏水平。在西北地区也能看到昆班的演出,但相对较为少见,而且只在大城市能见到。清孔尚任《平阳竹枝词》云:“太行西北尽边声,亦有昆山乐部名。扮作吴儿歌水调,申衙白相不分明。”据说李渔的戏班也曾在康熙五年(1666年)去西北一带作职业性的巡演,道经平阳,竟看到自己的新作《凰求凤》刚脱稿数月,就流传到此由伶工演出了。东北辽东宁古塔等地,竟然也会有昆曲的踪影,那是随谪戍边地的汉族官吏和文人流传过去的。据清杨宾《柳边纪略》,康熙初在宁古塔就有唱演昆曲的,如降清的原明兵部尚书张坦公好声伎,有歌姬十人,李兼汝、祁奕喜也教优儿十六人。祁奕喜是祁彪佳的次子,该家族素爱昆曲,奕喜因罪遣戍,遂携昆曲优童而去。

这个时期在昆曲发展史上是个特殊的阶段,顺治年不过十八年,自清初到平定三藩也不过三十八年,昆曲历经战争创伤后能很快复兴起来,重新进入繁荣发展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是有其原因的。从其自身来看,情况也很特殊,当时昆曲家班虽然不如明代那样普遍,但职业昆班的发展却比明代繁荣,这是推动昆曲在社会上进一步发展的主力;虽然还是以演全本戏为主,但昆曲竞演折子戏已经有了端倪;在创作上,前有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作家的兴起,后有洪昇和孔尚任创作的两大杰作。新戏迭出,演出兴旺,流布极广,所谓“家家收拾起”(李玉《千忠戮》唱词),“户户不提防”(洪昇《长生殿》唱词),很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同类推荐
  •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石雕(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石雕概述、我国古代的石雕、工艺石雕精品鉴赏、建筑石雕精品鉴赏、宗教石雕精品鉴赏、石雕的收藏。
  • 视觉艺术欣赏

    视觉艺术欣赏

    孙殿武编著的《视觉艺术欣赏》从细节入手,以作者的审美经验,对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艺术进行结构,分析解读美,传达给读者更多的是审美感受,从而更贴近读者,让读者更快捷、更清晰地感受视觉艺术的魅力。本书向读者展示的数百件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作品,都是世界级的经典艺术精品,堪称视觉艺术的盛宴。
  • 南辛赏柴

    南辛赏柴

    本书作者研究柴窑多年,结合史料、实物,对自己和同好的一些瓷器藏品做了整理和研究,提出了对柴窑的新认识。
  • 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

    本书探讨了生活美学,论述了人体美学、服装美学、饮食美学、建筑美学、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等内容。
  •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详实的了解。
热门推荐
  • 美丽的女人是吃出来的

    美丽的女人是吃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美容养颜食材以及烹调方法,并结合明星养颜对女性美容观念进行了引导。
  • 盘龙诀

    盘龙诀

    资质平庸的采药少年项颂,偶遇元婴出窍身受重伤的合体期修仙者夜未央受到围攻并对之施救,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夜未央请项颂替自己回宗坛传讯,作为回报,将自己的元神和数千年修为注入项颂体内,并帮他疏通了全身的经脉,使之直达炼气期一层,从而走上修仙之路。由于自己的努力和种种机缘,项颂最终修炼成仙。在修炼的过程中,为了报答夜未央,项颂历尽艰险寻得秘法,将夜未央注入自己体内业已受损的元神修复,并替他重塑肉身,使之获得新生,和自己一道同登仙界。
  • 锦衣当朝

    锦衣当朝

    一个小侦探穿越大明,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可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当个兔相公。一个不一样的锦衣子弟,一个不一样的正德皇帝。从刑名入手,步步高升,斗魔教、破迷局、凶鬼案、诅咒案,案案惊心。起于布衣,不输王侯,一把绣春刀,斩开层层迷雾,终有一日,乾坤入袖,锦衣当朝。君臣一体,碧海荡漾,踏破北疆,热血激昂。美人如玉,江山如画,尔虞我诈的朝局,金戈铁马的天下,旌旗猎猎,再造煌煌大明雄风!
  • 君来一场巅峰之时

    君来一场巅峰之时

    从小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的许依然在十九岁时不顾家庭反对,毅然选择跟她相爱的童侨在一起。两年之后,许依然的父亲意外死亡,许氏企业从此败落。母亲承受不住丈夫的突然去世和债主的逼债而服毒自杀。本是温馨快乐的家庭一下子坍塌了,而正处于万分悲伤的许依然却发现童侨已经有了新欢准备出国订婚。雪上加霜的悲痛让她不得不卸掉自己公主外衣,从小娇生惯养思想单纯的她为了生活为了复仇而被逼上小姐与明星之路。凭借她出众的美丽与魅力,三年之后眼看她就能够万丈光芒,众星拱月时,童侨却又出现了,告诉她,他爱她,舍不得再让她受到任何的伤害。继而依然又该如何去面对她逃不过的真心与当初的背叛仇恨,还有这三年来她所受的屈辱与悲痛……《君来一场巅峰之时》将会为读者们讲述一个徘徊在爱与恨、善与恶、悲与欢边缘的人,为爱情亲情友情尝尽了人间所有的苦果,最终能否得到自己的幸福的故事。
  • 祖先归来

    祖先归来

    一群自称为人类祖先的人从星空深处降临地球,他们带来了更高级别的科技文明……以及修真文明。自此,一个普通的地球少年在一座未知山峰上沉睡千年,在这一场长达千年之久的梦境中,他自身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醒来的他面对着完全陌生的世界,又该怎样生存下去?在少年奇幻迷离的目光中,那是看穿千年时光的不尽沧桑和未知天命,而一切神秘的面纱都会被慢慢揭开!
  • 绝世凤妃:狐王大人太傲娇

    绝世凤妃:狐王大人太傲娇

    她是凤族的继承人,历劫七世,方可涅槃重生,化为炽焰神凤。“本姑娘这么貌美如花,温(man)柔(bu)体(jiang)贴(li),你居然看上了别的女人!”他是九尾灵狐的后裔,俊美无双,腹黑又傲娇。“哼,其他的女人本王才看不上,你,也就勉勉强强吧。”那一世,两人唯美邂逅,开启了一段旷世爱恋。
  • 再见海底城

    再见海底城

    你问我什么地方最美,我说过就在有你相陪的日子里;你问过我最想在什么地方安家,我说过在有你的地方;........选一个地方,有水有河,能看到蓝天碧草,用光圈罩住犹如没有的境界,我就在那里等你回来;如果累了,我就在那里休息;如果厌了,我会带着你去看沧海桑田,如果你不愿苏醒,像宇宙一样永远沉睡,我会在你身旁,直到你愿意醒来,看看这个我们曾经一起的地方.......
  • 星武战神

    星武战神

    十年寒窗,一朝功成,临了却换得欺君罔上,永世为奴。有志难伸,有才难施,没落少年意外遭逢绝世败家女,咸鱼翻身,借势而起,修星武,研星纹,创神通,御美女,凭至宝星罗万圣图,掌运星河,武御苍穹。
  • 羽神风云

    羽神风云

    雀神啼血染洪荒,问苍茫,谁执掌,九层灵域,怒火焚凄凉,荡尽世间不平事,战群魔,诛妖皇。梦里鸿雁化新娘,记清欢,情难忘,乱天动地,折翅为红妆,踏碎星辰与日月,功名立,美名扬。
  • 穿越者协会大事记

    穿越者协会大事记

    穿越者们的二三事装逼、卖萌、要日天偶尔拯救世界